蒜黃,是大蒜的幼苗,是利用大蒜鱗莖在黑暗條件下進行軟化栽培而成,因為生長過程中沒有光照,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葉綠素,因此全身黃色。蒜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粗纖維,另外,它含有的大蒜素還有殺菌防腐作用,有助於增強身體的免疫力。
韭黃在生長過程中和蒜黃是一樣的,韭黃是韭菜通過培土、遮光覆蓋等措施,在不見光的環境下經軟化栽培後生產的。把蒜黃和韭黃放在一起,乍一看,似乎沒什麼區別,而仔細看時,會發現下面的不同:
1:看外形:蒜黃根莖會帶有大蒜的部分殘留,且莖葉發圓;而韭黃莖葉有些扁平。
2:聞味道:蒜黃帶有清香味,辣味不濃;而韭黃有強烈的刺鼻味道。
一般來說,在冬天,北方超市裡能買到蒜黃還是比較普遍的。平日裡,蒜黃最常見的吃法就是「蒜黃炒雞蛋」、「蒜黃炒肉絲」。但是,蒜黃不能長時間儲存,在冰箱裡放幾天很容易爛,在這個特殊時期,不如用蒜黃來做蒜黃盒子吃,即使盒子剩下了還可以冷凍起來,以後再吃。
一般烙盒子和面的方法有涼水或熱水的和面方法。用涼水和面烙出來的盒子比較勁道,口感偏硬;用熱水和面,也就是燙麵烙出的盒子柔軟,口感偏粘;而用半燙麵,也就是一半熱水、一半涼水和面,做出的盒子軟而不易變形,口感也好嚼,適合老人和孩子吃。因此,今天就用半燙麵來做盒子。感興趣的你一起來試試吧!
蒜黃盒子的做法:
原料:蒜黃一把、豬肉餡、姜調料:料酒、花椒水、生抽、香油、食鹽製作方法:步驟1:將蒜黃洗淨控水,姜切成末備用,將一把花椒放入小碗中,倒入熱水,蓋上蓋子,把花椒泡開。
步驟2:準備一個大碗,倒入二小碗麵粉,一半麵粉慢慢加入半小碗熱水,用筷子攪成絮狀,再將另一半麵粉中慢慢加入半小碗涼水,也用筷子攪成絮狀,然後用手將所有面絮揉成一個光滑的麵團,蓋上蓋上,放置一旁,醒面二十分鐘。
步驟3:把準備好的肉餡放入碗中,少量慢慢地加入冷卻後的花椒水,用筷子朝一個方向攪拌,讓肉起勁,然後再加入薑末、少量料酒、生抽、香油、食鹽,繼續用筷子朝一個方向攪拌,直到攪拌均勻並且肉起勁。[注意:加入花椒水、料酒主要是給肉去腥。]
步驟4:將控好水的蒜黃放在案板上,切成末,與肉餡攪拌均勻。[注意:在蒜黃末與肉餡攪拌之前,可用香油先將蒜黃末攪勻,鎖住蒜黃的水分。]
步驟5:取出麵團,在案板上將麵團揉好,再揉成一個長條,用刀切成大小均勻的劑子,擀成麵皮。
步驟6:取一麵皮,在麵皮的一側加入餡料,再將麵皮的另一側蓋過來,壓好邊緣,就像包一個平躺的大餃子一樣,這樣,盒子就做好了。
步驟7:將所有盒子都包好後,火上坐鍋,鍋熱後倒入少許油,再將盒子碼好,蓋好蓋子,小火慢烙,過五分鐘等底面煎至金黃後翻面,再烙三分鐘後,等盒子微微鼓起並且二面金黃,就可以出鍋裝盤了。
用半燙麵做出來的蒜黃盒子,麵皮不至於太軟和過於筋道,軟硬適當,吃起來外酥裡嫩,皮薄餡大,滿口流香,口感也易嚼爛,放冷了也不會硬,特別適合老人和孩子食用,喜歡的你不妨一試!
每天的柴米油鹽讓我們對瑣碎繁雜的廚事早就沒有了「若如初見」的感覺,但可是然而but,「不計得失、渾然忘我、樂在其中」依然是我們每天的不懈追求。我是趴窗看雨的小龜,愛生活、愛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喜歡我就~關注!~點讚!~支持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