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大學建設亞洲最大的動水槽擁有我國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

2020-12-24 獨家高考內參

上海海洋大學是上海市人民政府與國家海洋局、農業農村部共建高校,是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教育部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計劃、國家級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上海市首批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整體試點校、上海市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上海市級新工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為中國新農科水產聯盟副理事長單位。

學校前身是張謇、黃炎培創建於1912年的江蘇省立水產學校,歷經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水產學校、國立四川水產職業學校、上海市立吳淞水產專科學校、上海水產專科學校等辦學時期,1952年升格為中國第一所本科水產高校——上海水產學院,1985年更名為上海水產大學,2008年更名為上海海洋大學,江澤民同志題寫校名。

根據學校官網顯示,學校現有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專業學位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擁有國家一流建設學科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學科3個、上海高校一流學科3個、省部級重點學科9個。植物與動物科學、農業科學兩個學科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全球前1%。

學校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有7個學科獲得評估結果,其中有1個專業獲得A類、3個獲得B類、3個獲得C類。

擁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科技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教育部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及平臺30餘個。建有國際海洋研究中心、中澳國際合作研究中心、遠洋漁業國際履約研究中心、海洋科學研究院等一批校級科研平臺。擁有我國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我國唯一的CNAS、CMA、DNV GL和USCG資質認定的船舶壓載水實驗室,建設亞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動水槽,研製萬米級著陸器成功到達10918米深淵。

2020年上海海洋大學在安徽省一本批次招生,理科最低投檔線590,高出20年安徽省理科省控線75分,文科最低投檔線579分,高出20年安徽省文科省控線38分。學校在安徽省理科有19個招生專業,共招收157人,文科有6個招生專業,共招收35人。招生的人數還是比較多的。(不包括提前批次與專項計劃)

學校與美、日、韓、澳等國家(地區)的大學和國際組織有著密切交流與合作,與聯合國糧農組織、亞洲水產學會等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係。學校在安徽省的分數並不是太高,招生的人數也是較多的,如果有對上海海洋大學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多多關注這所大學。

相關焦點

  • 中國高校之上海海洋大學
    黃炎培創建於1912年的江蘇省立水產學校,1952年升格為中國第一所本科水產高校——上海水產學院,1985年更名為上海水產大學,2008年更名為上海海洋大學。科研平臺上海海洋大學科研實力強悍,擁有我國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我國唯一的CNAS、CMA、DNV GL和USCG資質認定的船舶壓載水實驗室,建設亞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動水槽,研製
  • 青島:18艘在建遠洋漁船加快建設,遠洋漁業入漁國增至10個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7日訊 今天上午,農業農村部2020年「揚帆出海」人才培育工程——漁業「走出去」國際合作能力建設培訓班在青島開班。培訓班已連續舉辦三屆,地點皆選在青島,將進一步提升我市漁業企業發展和對外合作交流水平。
  • 上海這所大學是中國水產界最高學府,這就是上海海洋大學
    上海海洋大學原名上海水產大學,為中國第一所本科建制的高等水產學府。1972年,更名為廈門水產學院,後停辦,1979年,學校在上海復校,1985年11月,經農牧漁業部批准,更名為上海水產大學,隸屬農牧漁業部。2008年,上海水產大學更名為上海海洋大學。
  • 江蘇連雲港:世界最大最先進漁業捕撈加工一體船順風啟航
    2020年5月14日,江蘇連雲港,連雲港港貨櫃碼頭舉行「深藍號」漁業捕撈加工船試航暨產業項目開工儀式。據悉,「深藍號」是我國自主研製建造的第一艘漁業捕撈加工一體船,也是世界目前最大最先進的漁業捕撈加工一體船,主要用於南大洋漁業捕撈,兼顧海洋科考功能。
  • 我國自主建造大型拖網遠洋漁船臨港新片區檢閱,年捕撈數萬噸
    5月20日,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項目「深藍」號漁業捕撈加工船創新成果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蘆潮港南港碼頭完成檢閱。該船填補了我國大型拖網遠洋漁船自主建造的空白,年捕撈量數萬噸,未來將奔赴南大洋進行捕撈作業。
  • 我國自主建造的「深藍」號遠洋捕撈船來了!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宋寧華)我國自主建造、最大最先進的遠洋漁業捕撈加工船來了!昨天,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項目——「深藍」號漁業捕撈加工船創新成果檢閱活動,在臨港新片區蘆潮港南港碼頭舉行。圖說:「深藍」號漁業捕撈加工船創新成果檢閱活動舉行 主辦方供圖(下同)活動現場,與會來賓參觀了「深藍」號漁業捕撈加工船,觀看了「南極磷蝦獲取-冷凍-脫殼全套智能加工設備關鍵技術轉化及產業化開發」項目成果展示,並聽取了「深藍」號漁業捕撈加工船有關介紹。
  • 「開創號」中國引進的第一艘大型遠洋拖網加工漁船
    1984年,上海海洋漁業公司成立遠洋漁業籌備組。公司經理錢錦昌任組長,組員周汝偁、馮思學等,都是先後畢業於上海水產學院(現上海海洋大學)海洋漁業專業的老大學生。
  • 平潭海洋宣布由農業農村部批准建造的最大漁業輔助運輸船及6艘魷魚...
    平潭海洋企業有限公司(納斯達克:PME)(以下稱「平潭海洋」或「公司」),今日宣布公司更新改造的冷藏運輸船福遠漁運992和6艘魷魚釣船已於12月中旬開赴公海作業。  中國最大的漁業輔助船於2020年12月12日駛離石島港
  • 犁萬裡波濤——我國海洋地質調查船「三劍客」初戰告捷
    此前「海洋地質九號」2018年12月完成入列首年調查科考任務,「海洋地質八號」同年8月赴南海北部海域,首航執行海洋資源調查任務。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有關負責人6日在此間表示,三條船成功實施首航作業,標誌著我國深海探測立體技術體系初步建成。
  • 東港漁業由內海延伸向遠洋
    今年以來,東港市12艘遠洋漁船赴索馬利亞海域開展捕撈作業,截至目前,已從索馬利亞回魚5000噸。 東港市擁有海岸線126公裡,海洋資源豐富。近年來,隨著近海捕撈強度日益增強,東港市搶抓共建「一帶一路」機遇,鼓勵漁業捕撈企業從「近海」駛向「深藍」,由內海延伸向遠洋。2018年,東港遠洋漁業專業捕撈船已達30餘艘,常年駐紮在莫三比克、安哥拉等海域進行捕撈作業。
  • 中國海洋集團與中南美洲聯盟合作建立遠洋漁業基地
    2020年12月8日,中國海洋集團發展有限公司與中南美洲聯盟合作建立遠洋漁業基地落地厄瓜多共和國。籤約儀式在中國深圳喜來登酒店舉行。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此次籤約儀式,中國海洋集團發展有限公司與中南美洲聯盟合作建立遠洋漁業基地,確立了新型戰略合作關係。籤約雙方今後將在產品研發、品牌營銷等方面開展深層次的合作與交流,以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海產品為目標。此次籤約標誌著雙方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為中國海洋集團發展有限公司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我國首艘無人 AI 科考船開建,將於 2022 年交付
    By 超神經 內容提要:浩瀚無際的海洋,擁有著豐富的生物與地質資源,但對於人類來說,它一直充滿著神秘感。近年來,在技術助力下,我國的海洋科考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人工智慧也已加入這一領域,未來海洋科考即將實現智能化、無人化。
  • 中國北方第一大漁港的騰挪術:山東威海石島轉戰「雙循環」
    現年70歲的李老先生幹了50年漁業,最遠到了釣魚島,現在,他的徒弟駕著船到過太平洋、大西洋、南極……來自榮成市新聞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石島全區擁有遠洋資質的企業10家,擁有遠洋漁船125艘,佔全市遠洋漁船總數的45%,遠洋冷凍運輸船9艘,主要作業水域在北太平洋、東南太平洋、西南大西洋,印度洋的斯裡蘭卡經濟區及模里西斯經濟區等區域,涉及印尼、阿根廷、秘魯、斯裡蘭卡、模里西斯等國家
  • 中國海洋發展(08047.HK)擬與MERCOSUR在厄瓜多開展遠洋漁業基地...
    中國海洋發展(08047.HK)擬與MERCOSUR在厄瓜多開展遠洋漁業基地建設
  • 這國建造的大艦,最終有7艘賣到了亞洲!
    885 青海湖號,為908型遠洋補給艦,曾用名:南運953、南倉號。此船原為Komandram Fedko級,烏克蘭赫爾松Kherson船廠建造,原準備建造4艘,為蘇聯海軍航母編隊配套,不過沒徹底完工蘇聯已經不存在了。1993年航行至北方大船廠續建,1996年5月8日建成交付。
  •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在青島開建
    為解決我國漁業捕撈資源不足、生態養殖環境惡化問題,早在上世紀80-90年代,我國海洋漁業專家構想了「未來海洋牧場」建設藍圖,提出了養殖工船的初步設想,並持續開展大型養殖工船系統研究。「國信1號」的建造,是一個引領性、突破性和創新性項目,標記著我國第六次海水養殖浪潮的到來,將為我國實施「深藍漁業」戰略提供重大裝備支撐與產業示範。項目可研得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麥康森等國內權威專家的高度評價,並組建了以中國造船工程學會首席專家陳映秋為首的專家顧問團隊,對全船技術方案進行評審優化。
  • 傳統漁業如何轉型升級?廈門走向全新「藍海」
    ,擁有大型遠洋捕撈能力。今年8月,聯成遠洋漁業集團與廈門知名零售企業元初食品合作,通過海陸空聯運的方式,將來自太平洋深海的金槍魚送上廈門市民的餐桌。 金槍魚產自太平洋深海,是高端水產品的典型代表,在填補這一高端水產品空白後,廈門以此為抓手,構築金槍魚的生產、加工、製作全產業鏈條在廈門落地,加快打造全國金槍魚交易集散中心,項目預計總投入5000萬元,年產值3億元。
  • 漁業養殖裝備青島造「獨角獸」來了 全球首艘10萬噸級養殖工船...
    「國信1號」的建造,是一個引領性、突破性和創新性項目,標記著我國第六次海水養殖浪潮的到來,將為我國實施「深藍漁業」戰略提供重大裝備支撐與產業示範。「國信1號」養殖工船在漁業工業化養殖領域創造了養殖漁船單船噸位和養殖規模最大、單艙水體量最高、具備高度自動化和信息化的首個10萬噸級全封閉可遊弋式大型養殖平臺等多項國內外紀錄,填補了行業空白,向世界提供了深遠海養殖的「中國方案」,為我國搶佔全球高端漁業養殖裝備市場制高點留下了「青島印記」。
  • 我國近代史上的世界級大學,第8所曾是亞洲第一,堪稱名校祖師爺
    眾所周知,這些年來隨著國家的大力扶持,我國各大高等院校的綜合實力一直在飛速發展,就比如我國的清華和北大這兩所大學吧,在最新的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年度世界大學排行榜中,更是包攬了一二名,領跑亞洲高校。但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