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石魯 藝道長青

2021-01-08 河北新聞網

12月10日,石魯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的「藝道長青——石魯百年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共展出近400件石魯先生作品以及相關的史料、文獻和圖片,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深度展示了石魯的藝術歷程和時代擔當,是迄今為止最全面、最完整的石魯先生藝術回顧展。一位喜好書畫的朋友參觀回來之後,連聲讚嘆:石魯畫作,是直擊靈魂的作品。

石魯,自幼愛好美術,1934年夏入成都東方美術專科學校國畫系。1937年秋任小學教師,組織學生參加抗日救亡宣傳活動。翌年初借讀於華西協和大學文學院歷史社會學系。1939年1月入陝西三原安吳堡青訓班,6月到第二戰區民族革命大學前鋒劇團任戲劇宣傳股長。翌年初赴延安入陝北公學,9月調西北文藝工作團,任美術組長。1944年調陝甘寧邊區文協美術工作委員會任創作員。1948年延安收復後到群眾日報社主編《群眾畫報》,後調延安大學文藝系美術班任班主任。石魯在延安時期的創作以版畫為主,兼搞年畫、連環畫、新洋片等。

石魯是長安畫派的領軍人物,他的畫作是中國最早進入國際市場的近現代書畫作品。石魯年輕時隻身赴延安參加革命,棗園星燈、山顛塔影、古塬狂飆成為石魯主要的創作題材。那時的他已過不惑之年,在中國畫壇頗富聲望,但其「鋒利」程度卻絲毫不減。石魯的「不惑」是對自己所處時代的明辨,也是對其藝術道路的不疑。石魯是位極具靈氣和創新的畫家,黃土高原和陝北風情既寄寓了石魯對那段革命歷史的深情回憶,也表現了他對美和美的價值的全新理解。這種獨特的創作手法,使他成為了二十世紀中國畫壇上最具反傳統色彩的一代大師。

作為中國美術史論界公認的20世紀中國畫壇開宗立派的巨匠,石魯用自己的名字致敬「石濤」和「魯迅」,表達其崇高的藝術思想和精神信仰,更用一生的創作探索,踐行和堅守著自己的藝術追求和理念。他在諸多藝術領域皆有建樹,其山水、人物、花鳥、書法、篆刻、詩詞、文學、藝術理論獨創一格,作品個性鮮明,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前瞻性。

石魯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培養出來的革命文藝家代表之一。1940年起的十年間,他創作過許多反映抗日戰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木刻版畫及其他多種形式的藝術作品。新中國成立後,活躍於陝西美術戰線的石魯始終懷念年輕時參加革命和戰爭的經歷,陝北的黃土高原和延安主題的繪畫創作對他有著永恆的吸引力。作品《轉戰陝北》是石魯1959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10周年而創作的。作為他在藝術成熟期的代表作,該作品在反映革命歷史題材的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其特別之處在於石魯沒有按常規的手法去表現領袖人物,而是把領袖置身於雄渾壯闊的高山之巔,畫家用壯美的黃土高原來襯託領袖和共產黨人寬大的胸襟與豪邁的氣派,可謂匠心獨運,耐人尋味。面對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主義建設的時代大潮,30歲的石魯胸中同樣湧動著激情和強烈的創作衝動。秉承「從生活入手」的宗旨,他深入祖國各地,與建設者同吃同住,為勞動人民畫像,用畫筆展現和歌頌時代新氣象。《剪羊毛——藏族人民生活小景》《山區修梯田》等成為他這一時期的重要作品。

誕生於北方的「長安畫派」以西北自然風景和風物人情為主要載體,將革命浪漫主義的價值理想和陽剛雄偉的美學思想相結合,在展現社會主義革命、建設與時代風格、中國畫的創新與民族繪畫語言探索、西北繪畫題材的發掘與開拓等方面,都走到了時代的前列。其中,作為長安畫派理論旗手和集群風格設計者的石魯功不可沒。他提出的「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更成為當時陝西美協創作的指導思想。「我們愛西北,愛西北風物的雄偉,西北人民的雄偉,革命的雄偉,社會主義建設的雄偉,剛健、雄偉、純樸就成為我們藝術情趣的主要特色。」石魯曾在文章中這樣寫道。

1970年後,經歷過肉體和精神折磨的石魯重新拿起畫筆。他在藝術風格和筆墨表現上變得更加精到,境界體悟也更加深遠。勁健、險峻、跳躍,如金石崩裂般的筆法,是其後期藝術的精髓。石魯藉助傳統文人畫中詩、書、畫、印相結合的藝術語言來體現其主體意識的覺醒,以及在特殊年代敢於捍衛真知真理的信念和堅持藝術理念的決心。作品《玄武圖》創作於1970年,畫面中的蛇與龜古樸而不失靈動,構圖簡潔卻包含巧思,正如石魯創作此畫時的體悟:「蛇動、龜靜,執一不動中的動,為天下式。大巧若拙即此。」

今年是石魯誕辰100周年,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藝道長青——石魯百年藝術展」以400餘件作品,呈現了石魯在藝術創作各個階段的思想與主題、創作樣式與技法,以求清晰地反映其藝術在時代背景下的變化及獨特風格。縱觀石魯的一生,他活得剛毅倔強,活得有聲有色,更活得光彩奪目。其大量優秀作品用中國符號深刻闡釋了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成為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即使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依然心系未完成的創作,感嘆時光匆匆。人生或許轉瞬即逝,但其老而彌堅的創作精神和赤誠的藝術靈魂早已成為永恆。(國博)

來源:遷安報社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國博展訊|「藝道長青——石魯百年藝術展」啟幕
    「藝道長青——石魯百年藝術展」開幕現場(攝影/餘冠辰)2019年12月10日,值此石魯先生誕辰100周年之際,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的「藝道長青——石魯百年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 「百年石魯」系列之①——「石魯」是如何誕生的?
    石魯先生的精神與作品與世長存!撰文:陳長安 編輯:張敏石魯,原名馮亞珩,四川仁壽人,慕石濤、魯迅之品格,因以石魯為號。先生生於一九一九年,馮氏初為邑裡故族。辛亥鼎革,家世破落而餘韻猶豐,科舉廢除而詩書尚存。先生聰穎好學,自幼熟讀經書。餘學三年,隨兄赴錦城入東方美專學習中國畫。舊科新學,良修雜蕪,國運不興,烽煙四起,雜言群出,觸蠻相竟,重技輕文,宣法抑道。
  • 「馮門九子」之白髮狂夫:《百年巨匠——石魯》在北京衛視、騰訊等...
    《百年巨匠——石魯》第三集12月11日在北京衛視、深圳衛視、廣東衛視、新疆衛視、廣西衛視播出,騰訊、愛奇藝、優酷、搜狐、B站、咪咕新媒體平臺同步跟播。 《百年巨匠——石魯》第三集預告 第三集:白髮狂夫 「馮門九子」是石魯後期經常留在字畫上的「印章」之一,意在表明自己的身世——本名馮亞珩,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松林灣馮家後代,在同輩中排行老九。
  • 藝薦·展覽|看畢卡索之後最會畫畫的馬歇爾·雷斯展,還有俄羅斯...
    #展覽信息#時間:即日~3月29日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四層票價:免費第二屆「西藝東進」俄羅斯當代油畫展12月13日~2020年3月15日「戳心尖尖的泥巴 拉話話的魂」 劉士銘雕塑藝術展朝陽區育慧裡3號2020年2月24日~2020年5月5日藝道長青
  • 石魯談藝:畫有筆墨則思想活,無筆墨則思想死
    石魯 《轉戰陝北》 208cm×208cm 1959 年 為畫而生活則畫死,為生活而畫則畫活。當有生活而求畫,不當欲畫時而討生活。 石魯 《華山松》 138cm×69cm 1962 年 一幅畫的動人,我想不完全是從不同角度獲得的啟示,而是「我」和「物」得到一致。
  • 長安畫派三巨匠:何海霞與石魯、趙望雲
    如果說拜師張大千是何海霞命運中的一次大好轉機,那麼在此時此刻結識到石魯和趙望雲無疑是幸運之神的再次著顧。「我在陝西的三十年,思想藝術上得到石魯、趙望雲的幫助,這是我藝術生活實踐所難得的良好機緣。」直至晚年的何海霞在提到石魯時敬佩感激之情人無以言表,他稱石魯是其自張大千之後的第二位老師。
  • 石魯:20世紀中國畫壇最具靈性和創新性的畫家
    石魯,1936年畢業於成都東方美術專科學校,1938年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40年投奔延安入陝北公學院,開始以畫筆為宣傳工具獻身革命,因慕石濤和魯迅,易名石魯。
  • 天才畫家的稟賦和風範——大師石魯
    石魯具有天才畫家的種種賦和風範。去世三十多年後的今天,他仍然是被西安畫壇崇拜的偶像,依舊是超凡脫俗的傳奇人物,依舊是眾多人物畫家、包括油畫家和雕塑家的共同題材。一批多次接觸過他的西安畫家都聲稱是他的學生,可見其魅力之大。
  • 長安畫派的旗幟和創始人之一石魯
    石魯(1919年12月13日—1982年8月25日),原名馮亞珩,四川省仁壽縣人,當代中國畫家。1959年創作《轉戰陝北》,名聲日隆。後與趙望雲創立長安畫派。
  • 德風堂丨最具個性張力與藝術風骨的傳奇藝術家——石魯
    1936年底,石魯畢業,仍回到仁壽縣,在文公鄉小學任美術教員。不久,抗日戰爭爆發,石魯上課時向學生宣傳抗日救國主張,針砭時弊,並組織學生排練抗日節目,由此得罪地方保守勢力,加上此時母親逼他完婚,結婚後第三天,魯即離開文公鄉,再次來到成都。
  • 「畫評」範美俊|石魯山水畫三幀簡評
    石魯先生石魯(1919-1982),四川仁壽人,原名馮亞珩,因敬重石濤和魯迅,遂更名。早年就學於成都東方美專、華西協和大學。曾從事版畫創作後專攻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皆擅,早期畫風寫實,後期勁健奇崛,《轉戰陝北》《東方欲曉》為其名作。
  • 石魯:中國畫改革創新的一代巨擘
    石魯是現代中國畫壇的一位開宗創派者,一位創新的擘。石魯藝術的頂峰期可分為兩個完全不同的時期。六十年代前期為第一時期,即「思想愈新,藝術愈美」的擁抱黃土高原的時期;六十年代後期到七十年代為第二時期,即歷史悲劇感的精神折射時期,兩個時期可簡稱為喜劇時期和悲劇時期。
  • 石魯:20世紀中國畫由傳統向現代轉變的藝術家
    石魯(1919-1982),現代中國畫家。原名馮亞珩,四川仁壽人。早年就學於成都東方美專,1940年赴延安入陝北公學院,從事版畫創作,後專攻中國畫。後與趙望雲創立長安畫派。
  • 「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化藝術巨匠作品展」再現經典藝術魅力
    《百年巨匠》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電視臺、中央新影集團、百年藝尊(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銀谷藝術館聯合攝製,是國內第一部大規模、全方位拍攝製作的關於二十世紀畫壇巨匠、藝苑大師、文壇泰鬥的大型系列人物傳記紀錄片。
  • 40位大師走進紀錄片《百年巨匠》
    據新華社北京3月29日電 記者從中國藝術研究院獲悉,記述20世紀畫壇巨匠、藝苑大師、文壇泰鬥的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將推出第二部——《潘天壽》《李可染》《傅抱石》《林風眠》,並於今年下半年播出。
  • 一個百年家電品牌的煥新之路:創新與數位化轉型
    來源:新浪證券到底擁有怎樣的魅力才能讓品牌屹立不倒,成就百年光輝?惠而浦不以「百年品牌」傲然自居,用「演進和改變」作為自己的標籤,在極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展現出可觀的彈性和創新能力。向世人展示了一條「越活越年輕,越活越經典」的百年品牌煥發新生命力之路。基業長青的密碼一家企業能打破自然曲線規律保持基業長青,往往在於其精心呵護、不容觸碰的根本。
  • 「藝道回眸——楊國新繪畫作品展」在肥舉行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安徽省美術家協會獲悉,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安徽省文聯、安徽省文史館聯合主辦的「藝道回眸——楊國新繪畫作品展」,日前在時代美術館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