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軍二戰造潛水航母,隱蔽突襲美國本土,載3架戰機塗星條旗
舊日本海軍的「潛水航母」就是航空母艦加潛艇,這種航母搭載什麼樣的飛機呢?史上第一次空襲美國本土的施行者,正是該種航母的艦載機。 1933年,舊日本海軍完成了能夠搭載1架水上偵察機的「伊-5」試驗潛水航母,使用彈射器發射,最大的特點是不受天氣的影響。經測試,日本海軍判斷潛水航母可投入實戰。於是,巡潛2型、3型、甲型、乙型、伊四百型(潛特型)等潛水航母陸續投入實戰。前述的伊-25號是乙型潛水航母。
-
日本二戰黑科技,建造水下航母轟炸美國本土,最後只投下兩枚燃燒彈
二戰時將飛機安裝在潛艇上面的國家不止日本一個,但真正實行過作戰任務只有日本。日本先後在多艘潛艇上做過實驗並對美國本土實施轟炸。 此處轟炸雖然沒有人員傷亡,但是在美國國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美國人民人心惶惶,而美國軍方對莫名出現的日本轟炸機也是一頭霧水。 行動的成功振奮了日本海軍,隨後又制定了新「改五計劃」,計劃建造18艘潛水航母,每艘能搭載2到3架艇載機,續航能力要保證能轟炸巴拿馬運河外,還可以轟炸紐約。這種潛水航母之後被命名為「伊400」。
-
日本偷偷造航母,還沒服役就被美國潛艇擊沉
僅僅航行了17個小時就被美軍擊沉,當時美國最大的航空母艦才三萬多噸,「信濃號」相當於二戰時期兩艘大型航母噸位的總和,標準艦載機47架,最大可載機120架,而且火炮數量眾多,有很強的防控能力,為了有效防禦美軍的高空和俯衝轟炸,「信濃號」的飛行甲板鋪裝了75毫米的甲板裝甲,同時還覆蓋了200毫米厚的鋼骨水泥層,加裝的防護裝甲就消耗鋼材1.7萬噸,可謂鋼筋鐵骨。
-
二戰時期唯一的「潛水航母」艦載機,日軍晴嵐水上攻擊機
這樣的觀念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才發生了改變,在實戰中軍方發現大型潛艇存在的操縱性差、下潛速度慢等缺陷很容易成為美軍反潛部隊的突破口,為了擴大海軍的偵察作戰能力,日軍索性將一些有能力搭載水上偵察機的大型潛艇加以改造,大量用於遠程偵察任務當中去,這批潛艇也被日軍稱為「潛水航母」。
-
聽過潛水航母嗎?日本這款潛艇幫了美國一個大忙?
沒錯,這種能夠搭載飛機的潛艇確實曾短暫地出現在世界上,由於其奇特的性能,因此也被稱為「水下航母」。近日,《國家利益》雜誌發布一篇文章就仔細闡述了這一奇怪的「水下巨獸」。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發生三周後,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兼珍珠港襲擊事件發起者山本恭六郎上將突然腦洞大開,提出一個奇怪的想法——發展一種可搭載飛機的水下航母。
-
「重炮狂鯊」絮庫夫號,90年前潛艇航母,二戰主要任務卻是觀戰!
這艘潛艇噸位完全和重巡洋艦一個級別,得到了「水下巡洋艦」的稱呼,更讓人驚嘆的是還可以配備一架水上飛機,一架貝松MB411水上飛機,潛艇的後甲板上有一座向上傾斜15°的彈射器。可以說這可是當時世界上第一艘可以搭載飛機的潛水艇了,而後來二戰中的日本「潛水航母」也不過如此。
-
二戰時代日本的最好航母,大鳳還是赤城?
【話說軍世】在二戰時代,日本相比老牌歐洲海軍強國,作為新型的海軍國家,尤其是在海軍假日期間放開手腳發展航母,在二戰初期,利用偷襲的戰術優勢,充分發揮了航母優勢,曾讓美軍困擾許久,那麼,二戰中日本最好的航母是哪一艘呢?
-
日軍造二戰最大潛艇,目標美國東海岸,最後戰果令人大跌眼鏡
通常情況下,二戰時期各國潛艇的主要任務大多在於偵察、以魚雷或艦炮攻擊敵人的艦船,不過,日本海軍授予伊四百型的主要任務不在於此,計劃讓其搭載水上攻擊機在美國東海岸出沒,襲攏美國沿岸設施和攻擊搭載物資的船隊。
-
日本一艘潛艇「消滅」美國三艘航母,迫使美國租借英國航母
說起二戰潛艇,絕大多數人都會想起當年德國恐怖的u艇及其威名遠揚的狼群戰術。然而,很多人都沒能想到,二戰中最成功的潛艇擊殺戰例卻是由德國的盟友日本的潛艇創造的。1942年9月25日,太平洋戰場上,瓜島戰役已經打了幾個月,此時美國海軍可以作戰的航母只剩下了「大黃蜂」號和「企業」號。
-
二戰日本海軍最後一次大勝,珊瑚海大海戰擊沉美軍航母
而且日軍初戰順利,4月28日日軍先遣部隊從臘包爾基地出發,5月3日在未遇抵抗的情況下,輕鬆佔領圖拉吉島。隨後日軍主力14艘運兵船在6艘驅逐艦和1艘巡洋艦的掩護下,從臘包爾基地出發,準備登陸莫爾茲比港。同時由日軍翔鶴號、瑞鶴號組成的第五航空戰隊也進駐珊瑚海,準備為登陸莫爾茲比港的日本陸軍提供掩護。
-
不光是航母,潛艇也能搭載艦載機,多國都曾打造這種奇葩武器
上述兩艘日艦先是被改裝成袖珍潛艇母艦,後來又被改裝成飛機母艦。這 是因為在戰爭期間,水上飛機除了執行海上偵察探測和引導海軍艦炮火力攻擊之 外,其他方面的作戰價值非常低,在進行海上收放時操作難度極大,與航空母艦 艦載機相比,處於明顯的劣勢。 曾經有3個國家的海軍嘗試發展可搭載飛機作戰的潛艇。
-
最早的水下航母並不是伊-400,而是日本的老師造的
【話說軍世】說到潛水航母,日本在二戰時期製造的伊-400型潛艇是繞不開的,這種續航力可以繞地球航行一圈半的常規潛艇,擁有放飛3架飛機的能力,被稱為稱「水下航母」,也就潛水航母,不過最早的水下航母並不是伊-400,而是由日本的老師英國建造的。
-
盤點二戰中日本航母的多種死法
原標題:吃魚雷、「切腹」、「肢解」來看二戰中日本航母的多種死法編者按:二戰期間,日本製造了29艘航母,算得上海軍強國了。41年參加了珍珠港偷襲,42年在印度洋擊沉英國重巡洋艦和輕航母一艘。高興了數個月之後,在5月,前往中途島,撞上埋伏的美國航母。
-
二戰日本最大的伊400型潛艇,為何沒有在二次大戰中展現實力?
提起二戰的海洋強國,日本絕對是一個無法忽略的存在。無論是舉世矚目的「大和號」航空母艦,還是「出雲號」裝甲巡洋艦,又或是「瑞穗號」水上飛機母艦。每一艘戰艦的背後,都凝聚著日本這個工業強國的科技成果。 在這些科學技術加持的產物中,有一艘大型戰艦卻十分惹人注目。
-
二戰英國航母的表現如何?壓制德意海軍,曾派遣艦隊遠赴太平洋
在談論二戰時的航母中,大家討論的大多都是美國和日本兩國的航母。而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英國,卻常被軍迷們忽略,其實英國的航母參加戰鬥也不少。本文就來談一談,二戰時期英國航母部隊在二戰中的表現,及其具體實力。
-
二戰航母上有沒有火炮,看看這組老照片:航母上也有很多攻擊火炮
【圖為太平洋戰場上的企業號航母,也裝備了大口徑的火炮】航母就好比一座海上移動機場,可以起飛和降落艦載機,除此之外,很多二戰航母都安裝有攻擊武器,它們也能像其他海軍軍艦一樣提供火力打擊。【圖為在夏威夷海域演習的美國企業號航母,士兵正在試射厄利空防空炮】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航空母艦是各參戰國主要作戰利器,比較著名的有美國的企業號、薩拉託加號、列剋星敦號、日本的赤城號等。【圖為美國「列剋星敦」號航母上的火炮】美國的列剋星號航空母艦是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的一號艦。列剋星敦號原本不是航空母艦,而是一艘巡洋艦。直到1922年,列剋星號被改裝成重型航母。
-
日本新一代潛艇下水,取名大鯨!又是舊日本戰艦名,曾改裝成航母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最新型潛艇——大鯨級(Taigei Class)常規動力攻擊潛艇於14日亮相,這是繼日本親潮級潛艇和蒼龍級潛艇後的一型新型潛艇。首艦「大鯨」號將於2022年3月服役,成為日本海上自衛隊潛艇艦隊的第22艘潛艇。
-
勇敢號航母:二戰德國潛艇首個大戰果 極大鼓勵了德國研究潛艇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雖然在航母方面德國一直都是一個大短板,但是在潛艇方面,卻將其作戰功能發揮到出神入化。更是發展出了狼群戰術,在整個二戰期間的大西洋戰場上,神出鬼沒的德國潛艇給盟國的艦隻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煩。
-
日本潛艇與航母進行對抗性演練,反潛轉向反艦,警惕其反航母能力
近期,日本出動了最新的蒼龍級AIP潛艇和直升機航母在中國的家門口的南海進行對抗性的演練。在演練當中日本除了傳統的反潛項目以外還特別針對蒼龍級潛艇的反艦訓練。蒼龍級AIP潛艇是日本最新型的常規潛艇,其最大特點就是採用了斯特林AIP閉循環推進系統,在此系統的加持下潛艇在水下的時間更為持久,而且隱蔽新更高。
-
為攻佔日本本土,二戰最強滅國艦隊有多龐大?光航母就有35艘!
上述事件直接促使日本天皇於8月15日頒詔乞降,在為太平洋戰爭畫上休止符的同時,也將軍事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作戰——"沒落"行動永遠封存在保險柜中。假如日本政府決策層在原子彈的打擊下依舊冥頑不靈,堅持所謂"本土決戰",那麼在1945年冬季降臨時,整個日本民族將遭受一支空前龐大的艦隊及兩棲部隊的猛烈攻擊,其規模將超過1944年的諾曼第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