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線上雕刻的文字既有漢字也有滿文,老北京門墩上的福在眼前圖案

2020-12-19 佳偶談旅遊

這種寒冷的天氣,泡上一壺茶躲在屋裡看書整理老照片真的是一種享受。這幾天總有朋友讓小編幫忙推薦幾處好玩好看的胡同,說實話這個真的有點難

因為每個人的興趣和關注點不一樣,所以小編很少做這樣的推薦,不過您要是真想逛逛胡同,千萬不要忽略一件物件兒,那就是門墩。如今的胡同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很多百年以上的老門墩依然幸運地保留了下來。

小編非常喜歡拍攝和研究各種老門墩,具體拍了多少說不清,上千對肯定是有了。門墩上的圖案豐富多彩,大多都是吉祥圖案,這其中也包含有很多種動物造型。如果問門墩上最常見的動物是什麼,小編猜一定是蝙蝠,因為蝠諧音福,不僅寓意吉祥而且造型相對簡單,所以門墩上的蝙蝠造型非常多見。

和蝙蝠有關的吉祥圖案包括福祿壽、福壽雙全、福壽三多等很多種,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門墩上的的福在眼前圖案。中國的傳統圖案中表現福在眼前這個主題有標準的定式,基本都是一隻蝙蝠叼著一個銅錢,門墩上福在眼前的造型非常常見,旮旯兒拍過的這個題材的門墩不下百個。

但是在銅錢上真正出現福在眼前四個字的並不多見。

還有的門墩做得更精緻一些,在銅錢上像真的錢幣一樣還刻上年號,這枚光緒通寶算是這類門墩中做得比較不錯的。

除了在門墩主體上表現福在眼前外,有些還會出現在不起眼的包袱角等處,比如這件,難得的是上面還刻著同治重寶幾個字,真可以說是細緻入微了。

除了刻有漢字的銅錢外,更多的門墩銅錢上刻的是滿文寶泉二字。

甚至還有雕刻兩枚銅錢的,其寓意自然是福壽雙全,這種圖案還是不多見的。

假期到了,很多朋友都會來北京旅遊,順便也會到胡同裡轉轉,除了走馬觀花之外,細心留意觀察一下那些位於犄角旮旯處的老門墩還是挺有意思的。

相關焦點

  • 請欣賞過去的門墩兒
    ,雕刻出圖案表達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撐門面靠高顏值 門墩兒的高顏值就靠豐富又深含寓意的雕刻了 吉祥寓意 通過門墩兒上豐富多樣的雕刻題材,不同圖案以諧音的方式巧妙組合成四字成語,寓意吉祥,表達戶主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 老北京的門墩·吉祥圖案(一)
    北京現存的門墩多為明清時期遺存,在雕刻上頗為講究。通過這些雕刻精美,寓意深刻的圖案,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背後的民族傳統文化。今天開始,咱們就給大家介紹下門墩的那些吉祥圖案,先說說其中的典故神話類。 白猿偷桃(白猿、桃子)
  • 雷射鏤空機應用:在賀卡紙製品上雕刻文字、圖案
    現如今包裝盒、賀卡、紙張等用品花型圖案都各有千秋,但其中都離不開雷射鏤空機的運用。紙品包裝盒雷射鏤空機是專門針對紙製品行業開發的新型加工設備,以其獨降低人工成本,省去了二次開模的費用,一次投資終身使用,可任意設計圖案,無圖形限制,一次成型不必二次加工。
  • 建築上雕刻蝙蝠的寓意是什麼意思 建築上雕刻蝙蝠有什麼含義
    我國的古建築上,一般都會雕刻花紋或者動物,其代表著吉祥的含義。例如,雕刻龍、鳳凰、雲紋等。除此之外,一些建築上還有雕刻蝙蝠,只是比較少見。但是,建築上雕刻蝙蝠的寓意是什麼意思?那麼,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關中古村11個石門墩雕刻精美,動物造型大多不認識,看看啥樣
    陝西省合陽縣黃河岸邊有一個叫靈泉的古村落,村民大多都是党姓一族,家族的祠堂上有「受姓西來」的文字,流傳著韓信「木罌渡軍」的傳說歷史,亦有「靈泉」消災祛病的故事,更有明清時期党姓兄弟商賈大亨的記載,靈泉古村遺留下眾多的民居建築,城牆老磚記錄著歷史,磚雕石刻講述著故事。
  • 瑪雅文字是世界上唯一的三維文字?三維文字啥模樣
    那麼,什麼是三維文字?瑪雅文字究竟是不是三維文字?其文字又有哪些特點? 鑑於瑪雅文字有些是寫在陶器上的,因此咱們今天暫且把它放在陶器篇裡說說(上圖紅圈內為瑪雅文字)。 (本文圖片由作者拍攝,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 人民幣上的符號、文字及圖案知識
    前天寫了我國紙幣發展史和「中國人民銀行」這幾個字的來歷,今天說一下人民幣上的一些知識。人民幣上有五種文字,漢字和四種少數民族文字。這些文字的書寫序列各不相同,藏文、壯文和維吾爾文是橫排的,藏文和壯文自左而右,維吾爾文卻是自右而左。蒙文是直排的,字序自上而下,行序自左而右。
  • 中國家具上的圖案竟然有這麼多故事!
    古錢與蝙蝠圖,叫「福在眼前」,古錢與喜字謂之「喜在眼前」,「金玉滿堂」為古樹枝上掛古錢。 錢,古稱泉,泉與全同意,因此,蝙蝠銜著用繩穿起來的兩枚古錢,稱「福壽雙全」。 古錢的形意圖樣多表現在條桌和八仙桌的圍板雕刻中。
  • 康熙通寶「滿漢福」中不可錯過的好版別
    >康熙通寶大中小福,是看背面滿文福的大小,面文明顯小於穿口上下,漢字福首筆是一點,稱之為小福,滿文與上下齊平,漢字福首筆也是一點,稱之為中福,滿文福明顯大於穿口上下,但是漢字福字首筆不是一點,而是短橫,稱之為大福,有時依據滿文福不好區分中福與大福,就要看漢字「福」的第一筆是橫還是點;大福中福與小福的收藏價值並不相同,同品相和狀態的康熙滿漢福
  • 漢字是文字發展的主流,拼音文字只是支流
    文字發展的歷史,並非單線發展,那種認為從象形到拼音,從表意到音素是文字發展規律的看法是西方中心論的表現。一、文字的類型成熟的文字,就形式而言,可以分為一維線性文字和二維面性文字,一維線性文字代表為拉丁文字,二維面性文字代表為漢字。
  • 中國文字博物館:從一片甲骨讀中國文字綿延起伏
    走在安陽,走在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故鄉、素有「七朝古都」之稱的土地上。腳下就是古代,隨處都是歲月留下的風雨煙塵,中國文字博物館,以其獨有的現代建築風格和殷商宮廷風韻矗立在這座古城。
  • 世界上的文字只有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嗎
    公元15世紀的地理大發現開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全球化,在這一過程中大批本來沒有自己文字的民族開始借鑑其他民族的文字用來記錄自己的語言,時至今日世界上的文字形態可謂五花八門、千奇百怪。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都有語音、詞彙和語法三要素,而文字作為紀錄語言的工具也有三要素:音--語音(字的讀音)、形--字符形狀(字的書寫形狀)、義--意義(字所表達的含義)。
  • 北京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由上萬網民投票選出,你見過幾件?
    由互動百科上萬網民,票選出了北京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分別來自於首都北京不同的博物館,每一件都說是價值連城甚至不可用金錢來衡量的珍品,你認識其中幾件?保利藝術博物館的神面卣保利藝術博物館從香港收購了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銅「神面卣」,這件青銅器一反商周青銅器上習見那種獸面紋的神秘、嚴肅的面目,令青銅器專家們嘆為觀止,驚為藝術奇珍。是現存的幾件青銅器中最具有藝術價值的幾件作品。
  • 漢字究竟落後於時代,還是最具先進性的文字呢?文字演化歷史
    在商朝的晚期形成了中華民族最早的古老文字甲骨文,因為有了甲骨文的存在,我們才可以通過對當時文字的破譯來了解更多那個時期的華夏歷史。從甲骨文開始,中國的漢字經歷了多次演變才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用的文字。在這個過程中漢字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呢?而漢字又是不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先進的文字呢?讓我們先來看看一座城市,位於河南省的安陽。
  • 漢字,世界上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
    漢字作為一種表意字,其發展過程可以說是波瀾壯闊,經相關文獻和考古研究發現,漢字的發展大概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商朝、西周為代表的以圖形文字為主體的表意字甲骨文。較甲骨文晚一些的是金文,商周時期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以,金文也叫鐘鼎文,鐘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鑄在或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
  • 宋朝商品包裝:從取材到設計,既有經濟思想也有文化趣味
    每到節慶或客人家中遇有喜事,商家會在包裝上貼以福、壽、喜,甚至還會配以牡丹花、喜鵲等寓意吉祥的圖案。其中主要的一種方式就是廣告,既有利用像伯樂、王羲之這樣的明星效應,也有通過提高商品質量,以樹立良好信譽的長久之計,但更為普及的還是從人們的視覺和面子方面入手,即通過雕刻、繪畫來設計和製作令人心花怒放的商品外形和包裝。在大街小巷到處充斥著商業氣息的宋朝,更是對消費者有著更為深入的了解。
  • 紅木雕刻當中圖案的寓意
    紅木雕刻與各種工藝美術品和日常家具相結合,經過精心的設計和精緻雕刻實現無形人文文化和有形物質的完美結合。在一方簡單的紅木上或是晦澀,或是明顯地向人們展現人們的美好希冀和大自然的一切祥瑞事物,凡是手之能及、目之所見,經過能工巧匠的雕琢能夠清晰而靈動地展現出來。
  • 一根髮絲上能雕刻300多個漢字的技藝你見過麼?
    但這並不是真的船,而是一顆核桃雕刻而成的,長約8釐米,兩個米粒高。當時看完這篇文章真的驚為天人,震撼於古時的手藝人王叔遠竟然能在一顆小小的核桃上雕刻出一艘精美的小船,還能雕出栩栩如生的五個小人。直到今天我才知道,什麼叫做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 中國歷史上掌握三門語言的皇帝你知道是誰嗎?
    南越武帝 趙佗歷代統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績在歷史舞臺上演出了內容不同的劇目,或名垂青史,或遺臭萬年。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在維護政權過程中都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包括政治,軍事,制度,經濟,文化,宗教等方面。其中大多數的皇帝是漢族,說的是漢語,使用的文字也是漢文。
  • 人類文明史上最有特色的兩種文字,漢字沿用千年,拉丁文卻消亡?
    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文字。古羅馬的官方文字是拉丁文,我們今天熟悉的英文字母ABCDE其實都是拉丁字母,這就是古羅馬的官方文字,拉丁文的。這就是一個可以說最熟悉的陌生文字。拉丁文起源於義大利半島中部的拉丁部族,隨著羅馬帝國的強盛,它曾經是統治全歐洲的官方語言,而今它卻成了博物館牆上的文物,在感慨之餘,也讓我們對它的命運充滿好奇。西安的石碑可以說是漢字的「資料庫」。在這裡我們能夠清晰的感覺到中國5000年沒有間斷的文字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