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甲真人秀引燃熱血新綜藝 小眾文化闖入大眾視野

2021-01-10 荔枝網新聞

  《機器人爭霸》《這!就是鐵甲》相繼播出,小眾文化闖入大眾視野

  機甲真人秀,引燃熱血新綜藝

  本報記者 徐顥哲

  張一山猛地從椅子上躍起,雙手大幅度揮拳,大聲咆哮,臉上的肌肉都顯得猙獰。這是優酷出品的機器人競技綜藝節目《這!就是鐵甲》中的一幕,讓張一山如此激動的原因是——他和撒貝寧戰隊中的鐵甲機器人「貪吃蛇」,在以一敵二的情況下,最終扭轉了比賽局面,將對手機器人舉起拋出。

  今年上半年,內地綜藝界掀起了一股機器人格鬥風潮,湧現出多檔機器人競技類真人秀。繼浙江衛視的機器人格鬥真人秀《鐵甲雄心》完結之後,愛奇藝出品的《機器人爭霸》和優酷出品的《這!就是鐵甲》相隔半月先後上線。機器人競技綜藝將科幻的「機甲」想像化為現實,「好看」「刺激」「緊張」,成了觀眾對這類節目評價的高頻詞。

  並非偶然

  綜藝藉機甲文化以小博大

  從年初至今的這一波機甲類綜藝熱,再次體現了綜藝節目對小眾文化走向大眾化的引領趨勢。愛奇藝去年夏天推出的《中國有嘻哈》,聚焦看似小眾的青年嘻哈文化,但最終引爆了大眾市場。隨後,與嘻哈音樂在文化屬性上密切相關的兩檔街舞網絡綜藝《這!就是街舞》和《熱血街舞團》在今年上線,也贏得了關注。在綜藝模式觀察者亞楠看來,傳統電視綜藝涵蓋面廣但主題空泛的節目,越來越難以被市場接受,「嘻哈、街舞、機甲綜藝的出現並非偶然,製作方希望用劍走偏鋒的方式,以小博大,也給小眾文化突破圈層局限帶來可能。」

  事實上,機器人格鬥競技節目早已有之,無論是美國的《博茨大戰(Battlebots)》還是英國的《機器人大擂臺(Robot War)》,都已有近20年的歷史,也擁有一大批死忠粉。其中,《機器人大擂臺》自1998年在英國播出後即一炮而紅,連續6年獲得同類節目收視率第一,該節目更在全球27個國家陸續播出,成為許多「機甲迷」或「機器迷」的童年回憶。

  國內機甲綜藝的出現,也是機器人風潮越刮越猛後水到渠成的產物。近幾年來,不僅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就連在三四線小城市,機器人編程也已風靡中小學生。《這!就是鐵甲》總策劃鄭蔚直言,在機器人領域中,鐵甲格鬥非常適合用視頻手段呈現,「團隊想用綜藝的方式,加上明星的參與,在科學普及上推一把。」《機器人爭霸》總監製陳偉也表示,機器人格鬥綜藝是一次對「車庫文化」的激活,引導年輕人自己去動手,也許新的發明創造就會因此產生。

  比賽現場

  機甲對撞營造熱血情緒

  作為同齡年輕演員中演技「代言人」,張一山在《這!就是鐵甲》中的誇張表情,絕不僅僅因為他是一名好演員。比賽錄製現場,常能聽到他發自真心的驚呼。

  鐵甲格鬥有自己的國際規則,也分為不同級別,《這!就是鐵甲》選擇的是目前國際上重量級最高的110公斤級鐵甲格鬥。節目聯合出品方創客星球創始人茹晨介紹,格鬥鐵甲一般根據武器類型來分類,如全身旋轉類、豎直旋轉類、旋轉鼓類、彈射類、鑿擊類、舉升類、夾持類、抓舉類、穿刺類和切割類等,「110公斤的鐵甲如果正面對撞,場面經常是火花四濺,零件亂飛;因此,一局比賽下來,『缺胳膊少腿』是常事,有的機器人還會因為戰況激烈直接喪失行動能力。」

  有觀眾表示,看到《這!就是鐵甲》中鐵甲彈飛時,感覺時間仿佛瞬間靜止,驚豔感不亞於當年看到《黑客帝國》的經典畫面。《這!就是鐵甲》總製片人彭正園透露:「為了豐富觀眾的觀感,我們架設了幾十臺單眼相機去捕捉子彈時間的鏡頭。」所謂子彈時間是常用於電影、電視廣告或遊戲中的一種視覺效果,結合攝影技術與後期特效模擬出慢鏡頭、時間靜止等場面。彭正園還解釋,除了營造科幻感,節目有時候還要體現熱血情緒,「我們會使用動漫剪輯風格,力求在表達每一次格鬥時都構建出最適合的視覺效果。」

  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淞把機甲類綜藝比為「砸石頭」節目。他的這個比喻,是根據不同資源綜藝化的難度而定的,「『石頭類的資源』無疑是在操作層面最為複雜和困難的一類,無論是道具、科學家、技術還是視覺呈現,對於製作人員來說都難度巨大。」

  競技之魂

  人機關係更觸發人性思考

  為了更好地吸引普通觀眾,愛奇藝和優酷不約而同地設計了明星隊長組建自己的戰隊展開競爭的對抗形式,通過明星的號召力以及「劇情式」的剪輯技巧提高節目的關注度。當前,《這!就是鐵甲》在豆瓣上的評分為8.2分,而《機器人爭霸》為6.0分,兩檔「正面衝突」的節目,誰的故事講得好,誰自然就更受觀眾青睞。

  作為《這!就是鐵甲》戰隊經理人中唯一的女性,演員鄭爽聰明果敢、勇於競爭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她所選擇的戰隊是實力最強的一支,但當面臨與誰結盟時,她判斷的標準並非戰隊實力強弱,而是誰更需要幫助。彭正園透露,節目的編劇組需要負責組織和架構好每一期節目的設計和方向,更重要的是負責與明星經理人的溝通,「節目沒有劇本,所以我們更需要成為每一個經理人心理活動的知情人,才能把素材編織出好看的內容。」

  實際上,相比明星嘉賓帶著「人物設定」出現在節目中,帶給觀眾更多驚喜的是參加節目的普通選手。和以往人們印象中死板的「理工宅男」不同,《這!就是鐵甲》中選手承包了大半的笑點。彭正園覺得,其實大眾對於「理工宅男」存在一些誤解,「我挺為他們抱不平,他們並不是沉默寡言,沒有情趣或者不懂幽默,如果是這樣,那為什麼節目中他們可以滔滔不絕甚至說出『金句』呢?」

  有人指出,機器人驚心動魄的格鬥較量是節目的吸睛點,而在更深層次上,機甲是人身體的延伸,是人的力量、智慧、勇敢、情感的外化與擴展,人與機器之間的關係思考,戰鬥決策時理性與感性的交鋒,更能觸發出觀眾對於人性的思考與共鳴。

相關焦點

  • 音樂綜藝讓小眾走入大眾視野 說唱文化「破壁」2020
    最近,《說唱聽我的》《中國新說唱2020》《說唱新世代》,三檔說唱類音樂綜藝節目的相繼播出,既進一步讓原本小眾的說唱走入大眾視野,同時也為這種音樂形式注入新的內核。3年前的夏天,《中國有嘻哈》橫空出世,帶領說唱音樂由小眾走向主流,讓「freestyle」「Skr」「單押雙押」等說唱相關的專業術語實現大眾普及,成為新晉流行語和年輕人的社交貨幣。
  • 年輕人的品牌:小眾文化酷炫拽
    引 言小眾文化不斷躋身大眾視野,與年輕化主流消費人群對「新鮮」、「個性」的需求密不可分。「小眾」從何而來?未來去往何處?小眾文化的火熱發展又給了我們什麼啟發?讓我們隨著動態觀察的視角去一探究竟。2016年4月熊本縣發生地震熊本熊代表縣政府慰問災區兒童當熊本熊的表情包走進大眾視野時,二次元的現實力量逐漸被大眾認識。二次元文化不斷迸發出的溫暖力量也加深了二次元愛好者對圈層文化的自信。
  • 2021綜藝前瞻|她力量開啟「百團大戰」深耕垂類領域
    優愛騰芒和B站的新動作,接連不斷。但隨著2021年的到來,都已畫上了句號。一場新的戰事,已然拉開了序幕。101系選秀開啟「百團大戰」2021年,預計會有15檔偶像選秀節目輪番上陣,將近千名選手輸送到大眾視野中。
  • 青少年機器人競技題材電影《機甲英雄》項目介紹
    青少年機器人競技題材電影《機甲英雄》項目介紹 2020年05月21日13:41 片名:《機甲英雄》(暫定名)類型:科普競技 時長:90分鐘 進度:策劃中 近年來,機甲賽事逐漸走向大眾視野。
  • 小眾垂直領域裡的全民狂歡,《這就是鐵甲》做了什麼?
    但不得不說《這就是鐵甲》主打機器格鬥和真人秀,題材上相對小眾細分。第一期能收穫如此多的好評和網友的自發安利,除了因其瞄準社會大趨勢,更是因為節目製作本身相當有水準。將真人秀與格鬥賽事相結合,意味著《這就是鐵甲》不能一味依賴以往的綜藝製作經驗。
  • 熱血體育綜藝典範《來吧冠軍2》 5月7日愛奇藝全網獨播
    大型勵志競技體育節目《來吧冠軍》第二季近期舉辦開播發布會,這檔由浙江衛視推出的大型體育真人秀宣布正式回歸,節目繼續牽手仲裁何炅展開更多精彩比拼,並將於5月7日愛奇藝全網獨播。作為一檔集合體育競技與運動樂趣的健康綜藝,《來吧冠軍》第一季此前也在愛奇藝平臺播出,全網6億播放量愛奇藝單平臺獨佔3成。
  • 《小巨人運動會》讓兒童體育走入大眾視野
    導讀:從「小朋友」蛻變為英姿颯爽的「小巨人」,24位萌娃「熱血成長」的背後,是兒童體育運動真正憑藉綜藝走入大眾視野的第一步。 這是芒果TV剛剛上線的新綜《小巨人運動會》中的一幕,也正是這一幕萌化了螢屏前的無數觀眾。作為全國首檔原創熱血兒童運動真人秀,《小巨人運動會》的驚喜迭出深深吸引了小朋友和大朋友,更以前所未有的「萌系熱血」打開了綜藝市場的新賽道。 13個比賽日,37塊獎牌的爭奪,24位個性迥異的萌娃和6位明星之間究竟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 2021綜藝前瞻(一)|戶外真人秀回歸,男性選秀與「她綜藝」爆發
    基於對九大平臺片單兩百餘檔節目進行的梳理分析,綜藝瞭望臺&影視產業觀察將聯合推出2021綜藝前瞻系列文章,今天的文章將首先介紹明年臺網綜藝的三大趨勢:大型戶外真人秀的回暖,男性選秀的扎堆與「她綜藝」的爆發。
  • 《中韓夢之隊》真人秀或成中韓文化交流新樞紐
    藝恩資訊研究報告顯示,2014年72.45%的韓國熱門綜藝節目被引進中國,帶有韓國基因的節目已然成為中國流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火爆的韓系綜藝節目究竟在中韓文化交流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綜藝節目如何打開中韓文化交流的新窗口?
  • 機器人格鬥綜藝風潮蔓延到中國 人工智慧和機器人迎熱潮
    愛奇藝於去年3月29日推出《機器人爭霸》,號稱中國首檔以機器人格鬥全球聯賽為故事主線的劇情式真人秀,邀請了Angelababy、李晨、林更新、盛一倫擔任明星團長,一時引爆鐵甲文化熱潮。  與偶像養成、嘻哈以及街舞等綜藝選秀節目一樣,機器人綜藝同樣是為年輕人的需求而生。青年圈層文化是一種更為精細化的青年文化分類,它更新迭代更快、用戶受眾更加多元。
  • 淺談小眾動漫的「高級感」,小眾在未來是否會全面大眾?
    01何謂小眾小眾在百度百科中定義為是只有少數人接受的事情和愛好。「小」指的是數量少,在現代社會群體中,人們的心理偏好是有一定規律的,多數人喜歡同一樣東西,同種文化就被定義成大眾,反之就變成小眾。深刻的人性剖析是小眾動漫高級感的重要表現之一。在現代,一些二次元作品在音樂和簡單的熱血故事渲染下能夠讓觀眾的情緒在當下得到一種釋放,而小眾動漫剖析的人性卻讓觀眾久久無法釋懷。綜上,將觀看人數少的二次元作品稱作小眾動漫是一種有失偏頗的說法,但人們口中的小眾動漫的「高級感」也不無道理。
  • 這檔豆瓣8.5分的綜藝,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2019年6月,騰訊上線國內首檔滑板類綜藝《極限青春》,截至7月24日,豆瓣評分已經達到8.5。2019年的夏天,在小眾題材的垂直類綜藝上,優愛騰各自打出一張大牌:《這!就是街舞》《中國新說唱2》《極限青春》。三個垂直類綜藝,觀眾反饋各不相同:《街舞》高分高熱度、《新說唱》低分高熱度、《極限青春》高分低熱度。
  • 通過選秀綜藝節目出道 虛擬偶像的最新養成路徑
    為了能從小眾走向繁榮,虛擬偶像們開啟了擁抱大眾的破圈之旅。當小眾文化走向大眾審美  隨著網際網路消費群體向Z世代轉移,「二次元文化」逐漸成為拉近視頻平臺與年輕用戶距離的一大切口。  國內各大視頻平臺都曾嘗試推出「二次元綜藝」,這些二次元濃度拉滿的綜藝節目,最終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 "二次元"從小眾走向大眾 衝破"次元壁"直抵主流
    原標題:「二次元」文化,從小眾走向大眾 從Acfun(簡稱A站)、bilibili(簡稱B站)的爆紅,到各種動漫電影、古風音樂的廣泛傳播,近年來,「二次元」文化開始以各種姿態進入大眾視野。作為一種亞文化類型,「二次元」何以備受關注,並對主流文化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影響?
  • 真人秀「季播化」、棚內綜藝「選秀化」,綜N代改革求生2.0版?
    不過相比之前真人秀訴諸「成員換血」,棚內綜藝不斷在賽制上下功夫,今年的改革求生可以稱得上2.0版:戶外真人秀紛紛發力公益主題篇,棚內綜藝集體選秀化,衍生節目層出不窮,全新的綜藝語境正在形成。收官不說再見。
  • 《奇妙的朋友》湖南衛視綜藝創新的二次顛覆
    同樣,湖南衛視在真人秀節目類型上一直努力創新,從最早地面臺的《真情大復活》到衛視的《我們約會吧》,可以說是中國婚戀真人秀綜藝的鼻祖,因為那時,還沒有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確實,主持人配置的獨特性、最後男女選擇的亮燈固定儀式感、使用馮小剛電影片名這三大因素,讓《非誠勿擾》成為《我們約會吧》的升級版。
  • 看到這份2021年綜藝片單,你想說啥?
    值得注意的是,以流行音樂為主的純音樂綜藝似乎不再吃香,一些小眾類型或者音樂跨界的綜藝成為新的趨勢,譬如《說唱新世代》《明日之子樂團季》《聲入人心》《樂隊的夏天》《我是唱作人》
  • 古老文化在綜藝節目中花樣呈現
    這些節目深度開掘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中的感人故事和價值內涵,有機融合綜藝、真人秀、文創、旅遊等形態元素,運用大眾化、年輕化、時尚化的表達、傳播形式,讓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在觀看、參與、體驗、互動中真切感受文化遺產的深厚內涵和無窮魅力,成為當下的新「國潮」。
  • 2020綜藝節目新看點
    體育綜藝搭車奧運年今年迎來奧運年,各大製作平臺抓住這一熱點,推出不同類型的體育類綜藝節目。從目前曝光的綜藝節目名單來看,既有表現奧運精神的明星競技真人秀,也有明星和奧運冠軍同臺的全明星體育公益節目。在網際網路平臺,愛奇藝將開播青春體育競技真人秀《我們是冠軍》及《挑戰吧!
  • 國產機甲IP鋼鐵飛龍新劇官宣 衝擊熱血機甲動畫突破口
    東方神話+科幻機甲,國產機甲IP「鋼鐵飛龍」新劇集《鋼鐵飛龍3山海神獸錄》再度突破。近日,國產機甲IP「鋼鐵飛龍」宣布了新劇集《鋼鐵飛龍3山海神獸錄》有望2020年與觀眾見面的消息,首次公開全新機甲和故事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