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爭霸》《這!就是鐵甲》相繼播出,小眾文化闖入大眾視野
機甲真人秀,引燃熱血新綜藝
本報記者 徐顥哲
張一山猛地從椅子上躍起,雙手大幅度揮拳,大聲咆哮,臉上的肌肉都顯得猙獰。這是優酷出品的機器人競技綜藝節目《這!就是鐵甲》中的一幕,讓張一山如此激動的原因是——他和撒貝寧戰隊中的鐵甲機器人「貪吃蛇」,在以一敵二的情況下,最終扭轉了比賽局面,將對手機器人舉起拋出。
今年上半年,內地綜藝界掀起了一股機器人格鬥風潮,湧現出多檔機器人競技類真人秀。繼浙江衛視的機器人格鬥真人秀《鐵甲雄心》完結之後,愛奇藝出品的《機器人爭霸》和優酷出品的《這!就是鐵甲》相隔半月先後上線。機器人競技綜藝將科幻的「機甲」想像化為現實,「好看」「刺激」「緊張」,成了觀眾對這類節目評價的高頻詞。
並非偶然
綜藝藉機甲文化以小博大
從年初至今的這一波機甲類綜藝熱,再次體現了綜藝節目對小眾文化走向大眾化的引領趨勢。愛奇藝去年夏天推出的《中國有嘻哈》,聚焦看似小眾的青年嘻哈文化,但最終引爆了大眾市場。隨後,與嘻哈音樂在文化屬性上密切相關的兩檔街舞網絡綜藝《這!就是街舞》和《熱血街舞團》在今年上線,也贏得了關注。在綜藝模式觀察者亞楠看來,傳統電視綜藝涵蓋面廣但主題空泛的節目,越來越難以被市場接受,「嘻哈、街舞、機甲綜藝的出現並非偶然,製作方希望用劍走偏鋒的方式,以小博大,也給小眾文化突破圈層局限帶來可能。」
事實上,機器人格鬥競技節目早已有之,無論是美國的《博茨大戰(Battlebots)》還是英國的《機器人大擂臺(Robot War)》,都已有近20年的歷史,也擁有一大批死忠粉。其中,《機器人大擂臺》自1998年在英國播出後即一炮而紅,連續6年獲得同類節目收視率第一,該節目更在全球27個國家陸續播出,成為許多「機甲迷」或「機器迷」的童年回憶。
國內機甲綜藝的出現,也是機器人風潮越刮越猛後水到渠成的產物。近幾年來,不僅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就連在三四線小城市,機器人編程也已風靡中小學生。《這!就是鐵甲》總策劃鄭蔚直言,在機器人領域中,鐵甲格鬥非常適合用視頻手段呈現,「團隊想用綜藝的方式,加上明星的參與,在科學普及上推一把。」《機器人爭霸》總監製陳偉也表示,機器人格鬥綜藝是一次對「車庫文化」的激活,引導年輕人自己去動手,也許新的發明創造就會因此產生。
比賽現場
機甲對撞營造熱血情緒
作為同齡年輕演員中演技「代言人」,張一山在《這!就是鐵甲》中的誇張表情,絕不僅僅因為他是一名好演員。比賽錄製現場,常能聽到他發自真心的驚呼。
鐵甲格鬥有自己的國際規則,也分為不同級別,《這!就是鐵甲》選擇的是目前國際上重量級最高的110公斤級鐵甲格鬥。節目聯合出品方創客星球創始人茹晨介紹,格鬥鐵甲一般根據武器類型來分類,如全身旋轉類、豎直旋轉類、旋轉鼓類、彈射類、鑿擊類、舉升類、夾持類、抓舉類、穿刺類和切割類等,「110公斤的鐵甲如果正面對撞,場面經常是火花四濺,零件亂飛;因此,一局比賽下來,『缺胳膊少腿』是常事,有的機器人還會因為戰況激烈直接喪失行動能力。」
有觀眾表示,看到《這!就是鐵甲》中鐵甲彈飛時,感覺時間仿佛瞬間靜止,驚豔感不亞於當年看到《黑客帝國》的經典畫面。《這!就是鐵甲》總製片人彭正園透露:「為了豐富觀眾的觀感,我們架設了幾十臺單眼相機去捕捉子彈時間的鏡頭。」所謂子彈時間是常用於電影、電視廣告或遊戲中的一種視覺效果,結合攝影技術與後期特效模擬出慢鏡頭、時間靜止等場面。彭正園還解釋,除了營造科幻感,節目有時候還要體現熱血情緒,「我們會使用動漫剪輯風格,力求在表達每一次格鬥時都構建出最適合的視覺效果。」
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淞把機甲類綜藝比為「砸石頭」節目。他的這個比喻,是根據不同資源綜藝化的難度而定的,「『石頭類的資源』無疑是在操作層面最為複雜和困難的一類,無論是道具、科學家、技術還是視覺呈現,對於製作人員來說都難度巨大。」
競技之魂
人機關係更觸發人性思考
為了更好地吸引普通觀眾,愛奇藝和優酷不約而同地設計了明星隊長組建自己的戰隊展開競爭的對抗形式,通過明星的號召力以及「劇情式」的剪輯技巧提高節目的關注度。當前,《這!就是鐵甲》在豆瓣上的評分為8.2分,而《機器人爭霸》為6.0分,兩檔「正面衝突」的節目,誰的故事講得好,誰自然就更受觀眾青睞。
作為《這!就是鐵甲》戰隊經理人中唯一的女性,演員鄭爽聰明果敢、勇於競爭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她所選擇的戰隊是實力最強的一支,但當面臨與誰結盟時,她判斷的標準並非戰隊實力強弱,而是誰更需要幫助。彭正園透露,節目的編劇組需要負責組織和架構好每一期節目的設計和方向,更重要的是負責與明星經理人的溝通,「節目沒有劇本,所以我們更需要成為每一個經理人心理活動的知情人,才能把素材編織出好看的內容。」
實際上,相比明星嘉賓帶著「人物設定」出現在節目中,帶給觀眾更多驚喜的是參加節目的普通選手。和以往人們印象中死板的「理工宅男」不同,《這!就是鐵甲》中選手承包了大半的笑點。彭正園覺得,其實大眾對於「理工宅男」存在一些誤解,「我挺為他們抱不平,他們並不是沉默寡言,沒有情趣或者不懂幽默,如果是這樣,那為什麼節目中他們可以滔滔不絕甚至說出『金句』呢?」
有人指出,機器人驚心動魄的格鬥較量是節目的吸睛點,而在更深層次上,機甲是人身體的延伸,是人的力量、智慧、勇敢、情感的外化與擴展,人與機器之間的關係思考,戰鬥決策時理性與感性的交鋒,更能觸發出觀眾對於人性的思考與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