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的評價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

2020-12-24 凝沙學史

自劉備三顧茅廬後,諸葛亮感動而出山,到北伐途中病死於五丈原,諸葛亮的一生既傳奇卻又無奈。正如司馬懿的評價「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這句話很好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

「志大而不見機」

諸葛亮志向遠大,胸懷天下,是個頗有遠見的戰略家,但不是一個合格的投資者。

作為戰略家,諸葛亮的隆中對整體戰略構想不錯,諸葛亮也幫劉備實現了這個構想,三分天下,並佔據了荊州,益州和漢中等地。

但是,諸葛亮卻是一個失敗的投資者。諸葛亮投資劉備生意,耗費了一生心血,兢兢業業,不但看不到應有收益,也無法實現統一天下目標,結果還搭上了自己的命。

當時諸葛亮的這筆投資,絕對是個賠本投資,如果諸葛亮投效曹操或孫權,或許將是不同的結局。

「多謀而少決」

諸葛亮一生中雖然巧謀層出不窮,但是卻不善於對事情進行決斷,諸葛亮是個非常難得的軍師輔助,但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主將。

諸葛亮剛出山,劉備釆用諸葛亮的計謀後如虎添翼,一改在北方常敗的禿勢,憑計制勝屢破曹操,取得了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等一系列戰役勝利。主要原因正是諸葛亮定位準確,做了擅長的軍師業務,諸葛亮提供了許多不錯的謀略,而決策是由主將劉備拍板。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開始全權負責蜀國的軍政,並把主將和軍師的活全攬在了自己手上,結果決策方面的失誤被放大。軍事上,雖然諸葛亮使用了許多神機妙計,但是蜀漢的屢次北伐都是無功而返。

可見諸葛亮做了主將後,對於自已的諸多計策,自己無法做出正確的抉擇,因此,北伐中有著許多精彩計謀,結果卻是蜀國沒有真正取勝過一次。

「好兵而無權」

三國鼎立時,從各方面實力上看明顯存在著蜀弱魏強,這種差異不但體現在社會經濟上,而且軍事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蜀國釆取防守,可能是比較好的選項,但是諸葛亮捨棄守勢,不斷大舉興兵北伐以攻伐守,以弱伐強。

在敵強我弱的態勢下,面對面直接作戰取勝的機會過於渺茫,除非兵出險招,才有可能出奇取勝。當年魏延向諸葛亮提出子午谷奇謀,效仿之前的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由魏延率領五千精兵從子午谷趕到長安,然後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同時諸葛亮帶大軍出斜谷進軍長安、潼關,最後兩軍會師於潼關。可是,諸葛亮一向用兵謹慎,認為此計過於兇險,難以成功,棄而不用。

總而言之,三國諸葛亮一生為劉備的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正如司馬懿所評,由於諸葛亮自身的一些局限,終其一生也無法實現統一夙願。

相關焦點

  • 司馬懿用31個字評價了諸葛亮的一生!對他的弱點剖析的一語中的!
    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丞相。他的一生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前半生幫助劉備創立基業稱帝,後半生輔佐劉禪鞏固蜀國的江山,在民間一直流傳著諸葛亮善於理政,精於外交,運籌帷幄,用兵如神的傳說,諸葛亮也代表著智慧的化身,人臣的楷模。
  • 在抵禦諸葛亮北伐時,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為何前後截然不同?
    從諸葛亮第四次北伐開始,司馬懿就開始與他對敵。直到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病逝,司馬懿承受了諸葛亮主要的攻擊。而且這兩次攻擊,是諸葛亮軍事能力趨於成熟的攻擊。司馬懿對於諸葛亮的軍事能力,有著自己的評價。作為諸葛亮最大的敵手,他的評價應該很有發言權。不過,在歷史記載中,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卻有著前後矛盾的地方。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一、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
  • 司馬懿是如何評價諸葛亮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佩服還是輕視?
    三國時期,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是非常出名的人物,作戰曹魏和蜀漢的頂尖人物,他們針鋒相對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大家對於諸葛亮的評價,基本是忠義無雙,多智近妖,那麼作為對手的司馬懿,他是如何評價諸葛亮的呢?
  • 《三國志》中沒有司馬懿的傳記並對諸葛亮評價一般乃是陳壽曲筆
    《三國志》中陳壽如何評價諸葛亮? 陳壽所處的年代環境比司馬遷時期更加艱難,如何善用曲筆,讓後人能夠了解到真實的歷史是一個比較大的事情,稍有不慎就會遭遇噩運。譬如,西晉官方史書評價諸葛亮如下:「宣受命,應天機。風雲時動,神龍飛。御葛亮,鎮雍涼。邊境安,民夷康。務節事,勤定傾。攬英雄,保持盈。淵穆穆,赫明明。衝而泰,天之經。
  • 諸葛亮和司馬懿誰的軍事才能略勝一籌?
    以上可以看出,諸葛亮和司馬懿在政治、謀略上不分仲伯。那軍事才能呢?從司馬懿對諸葛亮的兩次評價說起。二、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①司馬懿在給弟弟回信中評價諸葛亮說:「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可見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非常低。
  • 諸葛亮的致命弱點是什麼?司馬懿作為老對手,看得一清二楚!
    並且因為他對劉備的忠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得到了古時眾多統治者的肯定和褒獎,但人們常說,最了解一個人的,就是他的對手,對於諸葛亮的評價如何,作為他一生的對手,司馬懿才是最有發言權的。剛剛起兵之初,郭嘉作為曹操帳下,最為有謀略的智囊,是極有可能與諸葛亮平分秋色的,偏偏郭嘉英年早逝,使得諸葛亮難尋對手,直到司馬懿的橫空出世,諸葛亮才真正遇到了難纏的對手,起初司馬懿在曹操的陣營當中是不被重用的,雖然司馬懿頗有謀略,但是野心也是極大,生性疑心極重的曹操對於司馬懿,有著天生的不信任感,不得不說,曹操的疑心是極為正確的,經過曹家數代努力奮鬥的成果,最後確實被司馬家奪走
  • 司馬懿一生傳奇,用一招贏得了曹操的信任,還拖死了諸葛亮
    而且這些亂世梟雄中,有一位歷史上頗具爭議,這位就是司馬懿。作為西晉開國元勳的司馬懿,其一生十分傳奇。以其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和詭計多端的謀略,他一生所用的兩招,不但贏得了曹操的信任,而且最終把諸葛亮拖死了。司馬懿第一個招數就是「裝」。到了曹操還是丞相的時候,便把司馬懿收為己用。
  •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終其一生都沒有攻蜀,難道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諸葛亮最後一仗就是與司馬懿在五丈原對壘,諸葛亮是被司馬懿活活地熬死的。諸葛亮一死,司馬懿的處境相當的微妙,他不是不想攻蜀,是他不敢提出來。諸葛亮的一生都致力於北伐曹魏,光復漢室,雖然劉備早就在成都稱了帝,繼承了漢的大統,但是蜀漢只是偏居一隅的地方政權,而且還是最弱小的那個。要想全面的恢復漢室江山,正兒八經的繼承大漢正統,不統一全國,天下人也不會承認蜀漢劉氏為正統,這是蜀漢一心要北伐,統一全國的重要原因。
  • 司馬懿一生只怕3個人:一個是對手諸葛亮,一個是曹操,另一個是誰?
    戲說三國,都會想到隆中先生諸葛亮,但是有個和諸葛亮鬥智鬥勇了一生的人物,也在三國時期有著一定地位,他就是司馬懿。司馬懿從小好學聰明,博聞強識。長大後的司馬懿多次明確拒絕了官職誘惑,不過還是逃不過宿命,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強行給了他一個文學掾的官職。
  •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龍虎鬥,司馬懿被打成了縮頭烏龜
    得知司馬懿帶大軍要到上邽,諸葛亮留下討寇將軍王平繼續攻打祁山。自己親率大軍直奔上邽,要和司馬懿剛正面。上邽的郭淮和費曜想趁諸葛亮立足未穩,打諸葛亮一個措手不及,結果反被諸葛亮擊敗。諸葛亮趁機毀壞魏國上附近的麥子。司馬懿匆忙趕到東面的小隴山依險據守,雙方對峙了一個月,司馬懿始終不出戰。
  • 總有人說諸葛亮是被三國演義神化的人,看三國志對諸葛亮評價如何
    出師表陳壽評價諸葛亮的治國能力直接評價為「治之良才」,就是治國的良才,可以和管仲、蕭何這樣的名相相媲美,這個評價夠高了吧,整個中國歷史上有幾個管仲和蕭何,而諸葛亮能達到管仲和蕭何這樣的才能這應該是爭議最大的方面,陳壽評價諸葛亮治國能力的話是:諸葛亮連年發動戰爭,卻無法成就功業,所以說隨機應變這些軍事才能,大概不是他所擅長的!陳壽說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不是他所擅長的,而且還用了一個不太確定的詞語「大概」。
  • 張郃奉司馬懿之命追諸葛亮被殺,是司馬懿的陰謀嗎,諸葛亮如何想
    這一戰是諸葛亮第一次與司馬懿對戰,諸葛亮前三次北伐,曹魏方面都是曹真負責,司馬懿原本是都督荊州諸軍事,這一次算是空降關中對陣諸葛亮,而張郃、郭淮等人則一直在關中及隴右與諸葛亮打交道,比如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是張郃在街亭打敗了馬謖,張郃對諸葛亮的用兵多少是熟悉的。
  • 三國:司馬懿一生中最害怕的人有三個,除了諸葛亮另外兩個人是誰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的謀士,司馬懿的智慧可以說和諸葛亮是不相上下的,而且司馬懿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一位,但是司馬懿一生中最怕的一共有三位,你知道是誰嗎?第一位就是曹操了。司馬懿可以說是出身貴族,祖祖輩輩都是做官的,不是將軍就是太守。
  • 諸葛亮的空城計漏洞百出,為何司馬懿還是退軍了?司馬懿:怕死唄
    諸葛亮一生中與司馬懿多次交手,而空城計的那一次,可謂是諸葛亮距離失敗和死亡最接近的一次。在《三國演義》當中,諸葛亮向來足智多謀,謀定而後動,往往是事情還沒有發生,諸葛亮的錦囊就已經提前準備好了。當劉備死後,諸葛亮與司馬懿交鋒,所率軍隊也動輒是數十萬。
  • 如何評價司馬懿,為什麼有人說他是三國最後的贏家
    如果象劉備對諸葛亮講的那樣。對曹氏八歲小孩皇帝來說。曹睿的胸懷更寬宏,志向更遠大。對統一的期待更急迫,對司馬懿的信認,任用更放心,同樣對待司馬懿所作所為。看待為魏國長久發展所想,看待他對國家穩定鞏固統一發展,司馬懿的一生還是一代偉人。那麼從上面司馬懿簡單的生平,我們可以發現司馬懿這個人其才是沒得說,也能隱忍、也能忠於職守,另外有謀略也狠。
  • 《三國演義》論謀略諸葛亮和司馬懿,誰更勝一籌?
    諸葛亮在歷史上,已然是智慧的象徵,他的本事,無需多言,司馬懿的知名度雖然遠不及諸葛亮,但論真本事,不見得比諸葛亮少多少,論功業,他不僅在三國,甚至在整個三國,也算得上是一號人物,司馬懿聰明絕頂,一生中,有兩大特色:——善於自謀:他很會保護自己,發展自己,曹操很猜忌他,但是他也能讓曹操逐漸放下心來,不殺他,曹丕喜歡他,他就讓曹丕重用他,曹爽懷疑他,他便反手把曹爽剷除掉
  • 武功水之戰:諸葛亮司馬懿鮮為人知的最後一戰,讓司馬懿徹底絕望
    他這樣一個軍事專家對司馬懿的評論,應當是中肯之言。現代網絡上有一種錯誤觀點,力挺司馬懿貶低諸葛亮,認為司馬懿老謀深算,使得諸葛亮六出祁山無功而返。實際上,這種說法大有為司馬懿臉上貼金的嫌疑。蜀國無論疆域面積、軍隊數量、綜合國力等各項硬指標,都全面落後於強大的魏國。
  • 諸葛亮一生對抗司馬懿,卻有個侄女,成為了司馬家族的媳婦
    三國時代英雄人物輩出,前期是曹操、孫權、劉備的舞臺,後期則是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戰場。這兩人分屬不同的陣容,窮極一生智慧,演繹了一幕幕精彩的畫面。諸葛亮和司馬懿,無疑是戰場的死對頭。小說中雖有戲說成分,誇大之詞,但基本上還是符合歷史真實的。然而,世事變化,誰能想到諸葛亮和司馬懿這對冤家,在幾百年後,竟然還能成為沾親帶故的兒女親家呢?
  • 諸葛亮和司馬懿博弈,張郃成了犧牲品,是司馬懿的失策還是陰謀?
    後來諸葛亮被劉備感動,幫助他成為了一霸。提到諸葛亮這個人,他的身上有太多太多的優點了,除了善於用計外,他還會洞察人。縱觀他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利用他人,只有一次是被人利用了,也可以說是中計了。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為了慢慢蠶食隴西,特意切斷了曹魏關中對隴西地區的補給。
  • 訪談|朱子彥:司馬懿與諸葛亮的才智可論高下嗎?
    澎湃新聞:司馬懿只跟隨曹操十二年,且官職不高,為何您說司馬懿是曹操事業的最大繼承者?朱子彥:司馬懿長壽,一生歷經曹魏政權四朝,成為二代君主的託孤重臣。他在曹操時期固然官職不高,但至曹丕時已官居尚書右僕射,撫軍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