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終其一生都沒有攻蜀,難道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2020-12-15 沉墨I方之城

諸葛亮最後一仗就是與司馬懿在五丈原對壘,諸葛亮是被司馬懿活活地熬死的。諸葛亮一死,司馬懿的處境相當的微妙,他不是不想攻蜀,是他不敢提出來。

諸葛亮的一生都致力於北伐曹魏,光復漢室,雖然劉備早就在成都稱了帝,繼承了漢的大統,但是蜀漢只是偏居一隅的地方政權,而且還是最弱小的那個。要想全面的恢復漢室江山,正兒八經的繼承大漢正統,不統一全國,天下人也不會承認蜀漢劉氏為正統,這是蜀漢一心要北伐,統一全國的重要原因。

諸葛亮幾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卻從未放棄,這一點就不如東吳孫權更實際,東吳只想著當了個土皇帝。諸葛亮北伐遇到的最大困難是蜀漢國力弱小,兵少將寡,北伐路途遙遠,道路不暢。曹魏其實對蜀漢的防禦並沒有對東吳那麼強,憑藉天然的地理優勢和秦嶺山脈天險,讓曹魏在每次被攻都能以逸待勞。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曹魏的主帥司馬懿就採取的固守不出,活活地將諸葛亮熬得病重而亡。

諸葛亮死後,蜀國大軍其實發生了內訌,楊儀以公報私,將蜀漢最後的柱石型將領魏延給殺了,按照常規的邏輯,司馬懿應該趁勝追擊,殲滅蜀漢大軍,甚至一舉攻入蜀國,徹底滅了蜀漢。但是司馬懿卻一反常態,象徵性的追擊了兩次,就率軍回師。難道一項聰明、狡詐的司馬懿沒有看到這個千載難逢的戰機嗎?

就因為司馬懿太聰明,看透了很多事情的本質,才做出了非常正確的決定。

司馬懿在曹操時期都被重用,給世子曹丕做了重要的幕僚,曹操對他其實很有疑心;到了曹丕繼位,當了皇帝後,他對司馬懿更是防範很深,就連曹丕臨死前,原來設定的顧命大臣根本就沒有司馬懿,後來由於要平衡朝中勢力,不得不將早已下放地方的司馬懿召了回來,司馬懿也只是四大顧命大臣中的最後一個。四大顧命大臣裡面,司馬懿其實就是個打醬油的,既沒有政務權,也沒有軍事權,曹丕只是想讓他湊個數。

曹丕死後,曹睿登基,魏明帝其實相當的有能力,但凡有能力的帝王就不需要什麼顧命大臣。曹睿三下五除二就將四個顧命大臣的權力收回,魏明帝曹睿時期的皇權是最強大的,他不但收拾了四大顧命大臣,更是連曹氏宗親一併給收拾了,這也為後來的高平陵之變無曹氏宗親站出來捍衛皇權埋下了種子。

四大顧命大臣中,最受曹睿猜忌的其實是最沒有實權的司馬懿。曹睿的眼光很多,知道司馬懿在朝中沒權,但是在地方的軍方卻很有威望,但是曹睿又無法不用司馬懿,因為魏國朝中具有統帥能力的將領並不多,唯有司馬懿能夠作為主帥。在曹睿心裡,司馬懿其實就是個夜壺,需要的時候是必須品,不需要的時候就要一腳踢開。

諸葛亮死後,就是司馬懿這把夜壺沒有用的時候,如果司馬懿貿然要出兵滅蜀,估計還沒出發,司馬懿就會被召回來重新打入冷宮。益州這個地方太特殊了,要讓司馬懿率軍入了蜀,很大可能司馬懿會在當地另起爐灶,再建政權,這還不如讓蜀國存在著呢,後來的鐘會不是沒到成都就有了反心了嗎?

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終其一生都沒有提及攻蜀,這是他最智慧的表現。

相關焦點

  • 司馬懿作為跟諸葛亮媲美的權臣,為何死後不讓後人去祭拜自己?
    前言一個對手有可能是值得尊敬的,有可能是很有價值的,但往往很多一對對手是從冤家變成是對方體現價值的來源。而歷史上比較出名的相愛相殺的冤家對手有諸葛亮和司馬懿了。但在選用的基礎下,同時曹操又擔心諸葛亮,這是因為曹操覺得自己的性格與司馬懿的性格和做事方面十分相似;同時,司馬懿也有這方面的感覺,所以在做事情方面不會逾越界限,這使得在曹操面前恭恭敬敬,讓其抓不住自己的馬腳。
  • 司馬懿的評價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
    自劉備三顧茅廬後,諸葛亮感動而出山,到北伐途中病死於五丈原,諸葛亮的一生既傳奇卻又無奈。正如司馬懿的評價「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這句話很好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但是,諸葛亮卻是一個失敗的投資者。諸葛亮投資劉備生意,耗費了一生心血,兢兢業業,不但看不到應有收益,也無法實現統一天下目標,結果還搭上了自己的命。當時諸葛亮的這筆投資,絕對是個賠本投資,如果諸葛亮投效曹操或孫權,或許將是不同的結局。
  • 諸葛亮一生對抗司馬懿,卻有個侄女,成為了司馬家族的媳婦
    三國時代英雄人物輩出,前期是曹操、孫權、劉備的舞臺,後期則是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戰場。這兩人分屬不同的陣容,窮極一生智慧,演繹了一幕幕精彩的畫面。諸葛亮和司馬懿,無疑是戰場的死對頭。小說中雖有戲說成分,誇大之詞,但基本上還是符合歷史真實的。然而,世事變化,誰能想到諸葛亮和司馬懿這對冤家,在幾百年後,竟然還能成為沾親帶故的兒女親家呢?
  • 諸葛亮的空城計漏洞百出,為何司馬懿還是退軍了?司馬懿:怕死唄
    諸葛亮一生中與司馬懿多次交手,而空城計的那一次,可謂是諸葛亮距離失敗和死亡最接近的一次。在《三國演義》當中,諸葛亮向來足智多謀,謀定而後動,往往是事情還沒有發生,諸葛亮的錦囊就已經提前準備好了。當劉備死後,諸葛亮與司馬懿交鋒,所率軍隊也動輒是數十萬。
  • 司馬懿曾譏諷諸葛亮權謀不足,但為何又在他死後稱讚其軍事才能?
    公元230年,曹叡命曹真與司馬懿一起出兵伐蜀,只不過這一次司馬懿與諸葛亮並未交手,由於大雨來臨,魏軍不得已而撤軍,而伐蜀就此宣告失敗。一年之後,諸葛亮再一次率軍北伐曹魏,當時諸葛亮率軍包圍祁山賈嗣、魏平部,並以木牛運輸糧草,而曹叡擔心長安有失,於是派司馬懿西駐長安防禦蜀軍。
  • 張郃奉司馬懿之命追諸葛亮被殺,是司馬懿的陰謀嗎,諸葛亮如何想
    ,其中郿縣是褒斜道關中這邊的隘口,而雍地則是陳倉道後方的重要城池,張郃的這個建議無非就是防止諸葛亮再次聲東擊西、調虎離山,但是司馬懿不同意,認為分兵沒有用,沒有採納張郃的建議。這裡討論的基礎是正史,而不是三國演義,首先得看張郃提給司馬懿的建議是不是正確的,從後來的情況,張郃的建議是正確的,第一個建議蜀軍雖然沒有分兵偷襲郿縣和雍地,但是對曹魏來說,不排除有這樣的可能,並且諸葛亮真的交代過李嚴上、中、下三計以對付司馬懿,可惜李嚴不給力,要不然司馬懿要吃虧的。
  • 武功水之戰:諸葛亮司馬懿鮮為人知的最後一戰,讓司馬懿徹底絕望
    他這樣一個軍事專家對司馬懿的評論,應當是中肯之言。現代網絡上有一種錯誤觀點,力挺司馬懿貶低諸葛亮,認為司馬懿老謀深算,使得諸葛亮六出祁山無功而返。實際上,這種說法大有為司馬懿臉上貼金的嫌疑。蜀國無論疆域面積、軍隊數量、綜合國力等各項硬指標,都全面落後於強大的魏國。
  • 司馬懿軍中有個一老頭,諸葛亮得知其身份後,對天長嘆:我命休矣
    諸葛亮被稱為是三國時代的奇人,善用兵法,足智多謀,本躬耕於南陽,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來之後,就開始大展拳腳。論謀略,三國時期幾乎沒有幾個人能夠比得上諸葛亮,就連東吳的智多星周瑜也曾嘆息:「既生瑜何生亮」。
  • 諸葛亮和司馬懿博弈,張郃成了犧牲品,是司馬懿的失策還是陰謀?
    後來諸葛亮被劉備感動,幫助他成為了一霸。提到諸葛亮這個人,他的身上有太多太多的優點了,除了善於用計外,他還會洞察人。縱觀他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利用他人,只有一次是被人利用了,也可以說是中計了。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為了慢慢蠶食隴西,特意切斷了曹魏關中對隴西地區的補給。
  • 司馬懿一生傳奇,用一招贏得了曹操的信任,還拖死了諸葛亮
    而且這些亂世梟雄中,有一位歷史上頗具爭議,這位就是司馬懿。作為西晉開國元勳的司馬懿,其一生十分傳奇。以其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和詭計多端的謀略,他一生所用的兩招,不但贏得了曹操的信任,而且最終把諸葛亮拖死了。司馬懿第一個招數就是「裝」。到了曹操還是丞相的時候,便把司馬懿收為己用。
  • 司馬懿和諸葛亮,去世前各留一計相鬥,1700多年後結果如何?
    他們兩人臨終前留下一條策略誓要分出高下,兩人死後千年時間都沒出結果,直到近代終於宣告諸葛亮完勝!兩人的爭鬥早在諸葛亮和司馬懿第一次交手的時候就明白了對方是自己的天敵,也是霸業的最大阻力。那個時代盜墓盛行,曹魏軍隊裡面就有一支官盜,專門發掘歷代王侯將相的陵墓,將裡面的財寶變現支援軍費,當時神州大地上能夠發現的陵墓都已經被發掘殆盡,很多王侯將相都擔心死後被發掘,為此都做了很多部署。諸葛亮臨終前就和司馬懿比試,看看誰的墓室先被人發現,司馬懿答應這場比試,兩人最後一場比試就此開始。
  • 司馬懿用31個字評價了諸葛亮的一生!對他的弱點剖析的一語中的!
    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丞相。他的一生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前半生幫助劉備創立基業稱帝,後半生輔佐劉禪鞏固蜀國的江山,在民間一直流傳著諸葛亮善於理政,精於外交,運籌帷幄,用兵如神的傳說,諸葛亮也代表著智慧的化身,人臣的楷模。
  • 三國:司馬懿一生中最害怕的人有三個,除了諸葛亮另外兩個人是誰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的謀士,司馬懿的智慧可以說和諸葛亮是不相上下的,而且司馬懿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一位,但是司馬懿一生中最怕的一共有三位,你知道是誰嗎?第一位就是曹操了。司馬懿可以說是出身貴族,祖祖輩輩都是做官的,不是將軍就是太守。
  • 諸葛亮死後,應是攻打蜀國的好機會,可司馬懿為何沒有攻打呢?
    三國時期是一個十分混亂的時期,雖說是是三國,但是從一開始是各方割據,勢力眾多,在之後的混戰之後,才逐漸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而這個局面也沒有保持多長時間,便被司馬懿統一,之後三家歸晉。
  • 如果諸葛亮投了曹操,能否碾壓司馬懿?
    #司馬懿#曾經寫了一篇文章,分析曹操給諸葛亮寫信的事,應有延攬之意。可參看:曹操給諸葛亮寫了一封11個字的信,什麼目的?不過史料中沒有記載諸葛亮有無回信,以諸葛亮的聰明應當把這封信拿給劉備看看,大家可以哈哈一笑而過。但是筆者就忽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諸葛亮投了曹操,三國形勢會發生什麼變化?這是一篇大文章,留待高人去慢慢解析。
  • 《三國演義》論謀略諸葛亮和司馬懿,誰更勝一籌?
    諸葛亮在歷史上,已然是智慧的象徵,他的本事,無需多言,司馬懿的知名度雖然遠不及諸葛亮,但論真本事,不見得比諸葛亮少多少,論功業,他不僅在三國,甚至在整個三國,也算得上是一號人物,司馬懿聰明絕頂,一生中,有兩大特色:——善於自謀:他很會保護自己,發展自己,曹操很猜忌他,但是他也能讓曹操逐漸放下心來,不殺他,曹丕喜歡他,他就讓曹丕重用他,曹爽懷疑他,他便反手把曹爽剷除掉
  • 司馬懿一生只怕3個人:一個是對手諸葛亮,一個是曹操,另一個是誰?
    戲說三國,都會想到隆中先生諸葛亮,但是有個和諸葛亮鬥智鬥勇了一生的人物,也在三國時期有著一定地位,他就是司馬懿。司馬懿從小好學聰明,博聞強識。長大後的司馬懿多次明確拒絕了官職誘惑,不過還是逃不過宿命,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強行給了他一個文學掾的官職。
  • 大軍師司馬懿,花了一生總結的幾句話,看懂一句便終生受益
    司馬仲達的一生完全可以用傳奇來形容,在《三國演義》當中可以說是諸葛亮的生平大敵,狡猾的司馬懿,在其漫長的隱忍中,不僅熬死了生平大敵的諸葛亮,更是熬死曹魏三代皇帝而他也在這長期的隱忍中積累了實力,導致曹家好不容易打出的天下最後被司馬氏成功奪取政權,完成了三國後歷史上的短暫的統一。死後更是被追封為宣帝,若沒有司馬懿的隱忍,可以說是完全沒有他們司馬家今後所擁有的一切輝煌。
  •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龍虎鬥,司馬懿被打成了縮頭烏龜
    司馬懿這輩子最怕的有兩個人,一個是他的主子曹叡,另一個就是疆場上的對手諸葛亮。諸葛亮一共五次北伐,其中第4次,第5次的對手就是司馬懿。於是鎮守宛城的司馬懿被曹叡徵召入朝。司馬懿由西南軍區總司令,轉任西北軍區總司令,屯駐長安。司馬懿當時手下有張、郭淮、費曜、戴陵等大將,司馬懿派費曜、戴陵領4千人守天水的。自己則帶著主力來勢洶洶,要救援祁山。對於主力全部出動,有不同意見。張郃認為應該分兵在雍縣和縣防守,防止諸葛亮派軍切斷魏軍的糧道和後路。
  • 司馬懿死前留一計,千年後被農民破解,為何有人說他不如諸葛亮?
    然而諸葛亮厲害就厲害在他所留的計謀,至今都沒有能破解,而司馬懿的計謀時過千年就被一個老農民給破解了,因此大家都笑稱司馬懿始終不敵諸葛亮聰明。 時間約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左右,我國河南省偃師市的南蔡莊有一個姓楊的老農,他在首陽山的一處荒野中挖地,想種點莊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