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相信很多媽媽都遇到過這樣的事情:自己的寶寶一出門見到陌生人就哭個不停,這讓自己和旁人都比較尷尬,明明對方什麼都沒做,孩子就哭了,實在是令人感到難堪。
案例
莉莉是一個1歲寶寶的媽媽,最近天氣炎熱,莉莉總是喜歡帶著寶寶去樓下乘涼。樓下有一個涼亭,鄰居們都喜歡在裡面聊天,莉莉自然也就加入到了聊天的大軍中。
老人們見到小寶寶們可愛,自然是喜歡上前去逗一逗。孩子們倒也配合,被老人麼一逗,也是開心地「咯咯」笑起來。
莉莉抱著自己家的寶寶剛坐下,一旁的一位老人就湊過來,剛要逗逗寶寶,沒想到寶寶看到她後,直愣愣地瞅著她,然後「哇」的一聲,就開始號啕大哭起來。
突然發生的一幕,讓莉莉和準備逗寶寶的老人倆人都十分尷尬,本來剛才還好好的孩子,怎麼突然就像受了驚嚇似的哭個不停呢?
而莉莉也是為了緩解尷尬,連忙和旁邊的人說小孩子怕生,就急忙抱著孩子上了樓。
像莉莉這樣的經歷,想必很多媽媽都有過。小寶寶見到陌生人後,明明對方什麼都沒做,寶寶就先大哭起來。
很多老人會說,這是因為小孩子和我們大人的磁場不同,所以他們能看到我們成年人看不到的一些「物體」,所以會被這樣的「物體」給嚇哭。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新型父母,自然知道這樣的說法是迷信的。其實這種情況從科學角度來說,是小孩子對陌生人的一種消極情緒的反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認生期」。
什麼是孩子的「認生期」?
「認生期」不同於寶寶其它發育階段的成長,有明顯的特徵,「認生期」的到來可能是一瞬間的。
德國的教育專家曾經說過:「寶寶的認生期隨著寶寶的成長自然產生,可能在一夜之間,認生期就來了」。
處在認生期的寶寶,會特別的黏人,當他們看到陌生的面孔,或者面部特徵比較明顯的人,像有鬍子、戴眼鏡等,他就會感到惶恐不安。
這個時候,如果對方再向自己接近,那麼寶寶自然就會因為恐懼而變得號啕大哭起來。
寶寶為什麼會有見到陌生人就哭的行為?
1)寶寶和外界環境接觸較少
有些小寶寶平時家長會很少帶著出門,對於外界的環境自然是十分陌生,一時無法適應新人新環境。
所以大人可以有意識地逐步讓孩子接觸外界,尤其是可以讓孩子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耍,就會逐漸放鬆緊張心理,學會接納新人新事。
2)平時教育不當
有些家長面對孩子的調皮,會用「讓陌生人把你抱走」這樣的言語來恐嚇,這樣孩子一旦接觸陌生人,就會產生恐懼心理。
這就要求父母在平時教育上,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隨便恐嚇孩子,造成心理障礙。
3)孩子生性膽小
有些寶寶生性膽子就小,接納新人新事很緩慢,對這類孩子,就要耐心、細心,多創造條件讓孩子逐步適應。
寫在最後:
一般在這種情況下,家長為了緩解當時場面的尷尬,很可能會首先責怪自己的寶寶,或者強迫寶寶和陌生人接觸,甚至會用恐嚇的方式來讓逼迫孩子妥協。
但這樣的處理,往往會適得其反,會讓孩子哭得更加厲害了。
其實,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首先要及時抱起孩子安撫,給予寶寶安全感;然後等到孩子情緒平復的時候,再通過一些生動的玩具或者有趣的動作來引逗孩子,解除緊張的心態;
但如果孩子還是緊張,那麼就要暫時把孩子帶走,不要強求寶寶和陌生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