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懂《堂吉訶德》,再讀時光已蹉跎

2020-12-22 青燈古畔挑

導語

初讀《堂吉訶德》是中學時代的事了。說老實話,那時的我根本就沒有看明白此書的所以然。不管人們如何稱讚這部著作是中外經典名著,把它列為中學生必讀推薦,在我心裡只有兩個字:中二。那麼,是什麼,讓人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呢?

一,堂吉訶德式的旅程,讓一切皆有可能

有一天,勇敢高貴的堂吉訶德厭倦了平凡的生活,於是他出發了。這一路走來,他曾穿過田地,遇到一個農婦並向她示愛;晚上,他有幸在一個酒店吃到了霸王餐,美美地睡了一覺後,揚長而去。隨後,他繼續向前,解救了一個飽受折磨的奴隸兒童。趕路的時候,他見到一個風車,「勇敢」的他把風車當作怪獸,和它進行了殊死的搏鬥,身負重傷,被送回了家。養好了傷後,他帶著上次被自己拯救的僕人,再一次遠徵。這一次,他又大戰了羊群,路遇了死屍,智鬥了水車,撿到了頭盔,最後又被送回了家中。

最後的最後,堂吉訶德始終沒有成為一個騎士,而是邂逅了無數美女,經歷了無數探險,甚至差點在一座小島上被立為國王。和他的願望背道而馳的是,他成了一個探險家,一個能幹的人,然後他決定隱退,回家,過上了以寫書為生的生活。

翻開書,再一次印證了內心的感受:本書,故事情節離奇荒誕、黑色幽默,大有痴人說夢的潛質;合上書,細細地品味,似乎又有了不一樣的回味:堂吉訶德式的旅程是一場前路未知的旅程,一場一切皆有可能的旅程;甚至是一場一不小心就會被打回原形的旅行。像極了人生。

二,堂吉訶德式的幻想,是中世紀的時尚

堂吉訶德問世的時候,正是騎士小說紅到發紫,即將過氣的年代。在這個年代裡,文藝青年喜歡拿著一本騎士小說,並且就像我們一樣,總喜歡以主角視覺帶入自己。於是,他們每時每刻都夢想著可以騎著駿馬,邂逅一位美麗的公主,夢想著仗劍走天涯,大戰巨龍。俗話說得好,理想有多豐滿,現實就有多骨感。很快,這些被騎士小說衝昏了頭腦的年輕人意識到,自己也許正在做著極其不堪的傻事。

所以,當一本看似怪誕的《堂吉訶德》面世時,他們潛意識裡積蓄了很久的情緒終於一股腦傾瀉出來,由此奠定了《堂吉訶德》在文學史上不可撼動的崇高地位。

可以說,《堂吉訶德》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承包了整個中世紀男人的內心世界。

翻開文學史,我們不難發現,這部中二之極的文學作品對後世產生了多麼大的影響。笛福曾自豪地稱魯濱遜有一種堂吉訶德的精神。菲爾丁曾寫過一部名為《堂吉訶德在美國》的喜劇。陀思妥耶夫斯基說,若想看懂他的《白痴》,必須首先閱讀過堂吉訶德。福克納更是每年讀一遍《堂吉訶德》,聲稱就像別人讀聖經似的。每年,世界各地的文藝青年都會紀念這位不拘一格的勇士。

堂吉訶德,勇敢地撕開了大家的傷疤,讓大家會心一笑……

三,堂吉訶德式的魅力,是化解尷尬的溫暖

《堂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命運多舛,一生坎坷。他曾做過士兵、軍需官、稅吏,渡過多年的監獄鐵窗生涯。可以說,他見過了這個世界,體驗過幾乎所有人的生活。因此,當他提筆的時候,哪怕內容是荒誕的,也能使無數的人感同身受,產生強烈的共鳴。

也許,在塞萬提斯生活的時代,世界上已經沒有真正的騎士,世界上有的是平凡而潦倒的生活,破滅而無從實現的理想和處處潛伏的危機。也許,那個時代的騎士小說,從來都沒有植根於真正的騎士時代,而恰恰植根於七情六慾,五光十色的生活。

那個時代,是文藝復興的時代。中世紀那種保守、老套、黑暗甚至有些腐朽的做派已經漸漸過時。年輕人紛紛解鎖了義大利的時髦三觀,變得嚮往自由,熱愛生活。三觀變時髦後,生活質量也得到很大的提升。美術館和藝術展多了起來,年輕人的精神世界瞬間豐富多彩起來。

然而,光靠理想是生活不下去的。文藝復興在解放人們思想的同時,也引起社會的劇烈變化。我是誰,在社會中扮演何種角色,如何安身立命,這些問題引起了當時青年們強烈的迷惘。既然舊時代已經過去,那麼青年人是應該維持著過去的生活,還是像一個騎士那樣,闖蕩世界,打拼愛情。我想,多數的人其實選擇了後者。

所以說,除了留下名著,文學其實還有更多的作用。讀書,其實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僅看得高,更能看得遠。遠離凡塵俗世,精神得到寄託。

也許,充滿了挫敗和尷尬,才是人生的常態。笑對挫敗,化解尷尬的文字,才是人們最希望得到的溫暖。

四,堂吉訶德式帶貨達人,全成了好作家

塞萬提斯逝世於4月23日,這一天,也恰恰是著名文學家莎士比亞逝世的日子。雖然所走之路不同,但兩人都是歐洲地區的暢銷作家。因此,冥冥之中,當人們翻閱莎士比亞的時候,總能想到那個不拘一格的塞萬提斯。冥冥之中,高雅和庸俗形成鮮明的對比,讓人忍不住都想談一談。冥冥之中,人們紀念了自己高雅的情操,也紀念了自己不堪回首的少年輕狂。冥冥之中,兩人被安排到文學史同一頁的上下兩段。 冥冥之中,這一天被定為世界讀書日。

翻閱《堂吉訶德》,我們能夠明顯地感受到其中引用了其他小說橋段的痕跡。由於時間久遠,這些橋段裡提到的小說作品,我們已經不太熟悉。但可以想到,這些橋段,一定出自當時一些著名小說家之手。所以,《堂吉訶德》的狂熱書迷,很可能是被其他的作家安利,進而「路人轉粉」。如此說來,《堂吉訶德》在當時一定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

誰的人生不中二?少年不懂《堂吉訶德》,再讀時光已蹉跎。

相關焦點

  • 《黃金時代》「賤」的6句話,初讀不懂王小波,如今再讀已淚目
    《黃金時代》最「賤」的6句話,初讀不懂王小波,如今再讀已淚目有人說《黃金時代》真的很賤,說它是愛情小說,但它又違背道德,裡面的人說的話透露著一股賤兮兮,一開始讀大家都當做是黃色,曾經王小波的這部作品正是因為黃色無法出版,好不容易出版發行也受阻撓,自己推著自行車去賣,直到去世都沒賣完!
  • 致當下的自己:時光溫柔以待,歲月永不蹉跎
    匆匆流年,一半辜負了過往,一半蹉跎在未知的將來。嘗盡人生百味,方知人間冷暖。總有一天,我們會明白,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誰都是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過,沒有誰可以將日子過得行雲流水。不念過去:時光不住,過往皆為流水輕煙徘徊於時光的渡口,回眸那沒有盡頭的來時路,眉間,總溢滿幾許深思,幾許淺淺的悵惘。梳理歲月或深或淺,或濃或淡的脈絡,那些或冷或暖的故事,總能在平靜的心底蕩起漣漪。
  • 想知道堂吉訶德大戰風車的事和認識堂吉訶德,戰風車學習案告訴你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1、學生按照自學提示充分自學。2、匯報交流,總結得出:(1)課文主要內容:唐吉訶德把郊野的風車當作巨人,竟然提著長槍、騎著飛馬與之戰鬥,結果被風車颳倒在地。(2)本文出現的人物及其關係:堂吉訶德、桑丘、杜爾西內婭、駑騂南得     桑丘:堂吉訶德的僕人杜爾西內婭:堂吉訶德要去託波索探訪的一位絕世美人,桑丘讓堂吉訶德相信見到的粗野村婦是被魔術師詛咒了的杜爾西內婭。
  • 詠梅:《堂吉訶德》是寫人性的,是現實跟理想的鬥爭
    部分文字實錄《堂吉訶德》這本書是寫人性的,是現實跟理想的鬥爭。最早拿起的時候,我覺得它太艱澀難讀了,所以就幾次拿起它看了幾頁就放下了。直到我拿到這一版,我才一下子覺得我終於可以把這本書看完了,所以要特別推薦這一本,它是按照中國古典小說的章回體翻譯,通俗,活潑有趣。
  • 堂吉訶德:一個生活在虛妄幻想之中的人註定了他的悲劇人生
    20年前,初讀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小說《堂吉訶德》,主人公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日再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一、《堂吉訶德》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堂吉訶德》是一部諷刺已滅亡的騎士制度的長篇小說,小說主人公叫堂吉訶德,是一個受到嘲笑、遭到打擊的理想主義者的悲劇典型。
  • 他們把堂吉訶德請到中國來
    他筆下的不朽人物形象堂吉訶德始終活在世界各國人們的心中。在中國,他更是同中國文化相結合,顯示出一種獨特的魅力,令人難忘。其實,塞萬提斯甚至早就預言了堂吉訶德與中國的不解之緣,包括在中國成立的塞萬提斯學院之類的機構,也早已出現在他的預言之中:「最急著等堂吉訶德去的是中國的大皇帝。
  • 《堂吉訶德》:塞萬提斯的化身,看似瘋癲的千面英雄
    《堂吉訶德》中,公爵夫婦日常生活奢侈,為了打發時光,他們拿堂·吉訶德取笑玩樂,動用所有奴僕扮演妖魔鬼怪和落難貴婦;有錢人家的公子小姐,會穿上絲綢的牧羊人衣服,去風景優美的郊外裝扮牧羊人來消遣;而貧苦農民們卻生活悲慘,有人為了活下去只能去當兵賣命,有人鋌而走險、落草為寇,桑丘給人當長工,一個月只有2個杜加的工錢,為了讓兒子上學,給女兒攢嫁妝,才決定跟隨堂·吉訶德去冒險
  • 當阿Q遇到堂吉訶德之決戰沙場
    「我道歉,但這是一隻野貓,它也聽不懂啊」。阿Q委屈的答到。聽到阿Q的回絕後,堂吉訶德感覺到自己作為偉大騎士的尊嚴受到了侮辱。還沒等阿Q把話說完,就舉起長矛刺了過去,可是此時羅西南多(堂吉訶德的戰馬)竟然失蹄跌倒了,堂吉訶德跟著羅西南多也狠狠的摔了下來,他想站起來,可是身上笨重的鎧甲使他無論如何掙扎都不能站起來。阿Q看著如此窘態的騎士,心想這個披著鎧甲的奇人原來也不過如此,莫非只是一個裝神弄鬼的江湖術士,想到這裡。阿Q仗著膽子喊起來。
  • 帶你走進——堂吉訶德與桑丘
    堂吉訶德的鄰居參孫為醫治好堂吉訶德的瘋病,兩次假扮成騎士找他決鬥,終於把他打敗。堂吉訶德只得遵守事先的約定回家。堂吉訶德回家後就一病不起,臨終前才明白騎士小說害人不淺,留下遺囑,要求唯一的親人外甥女不許嫁給騎士,否則不得繼承自己的遺產。
  • 線上「溪山翰跡」|塞萬提斯與堂吉訶德國際漫畫展——堂吉訶德(中)
    -序-塞萬提斯與堂吉訶德國際漫畫展,作為貴陽孔學堂與西班牙阿爾卡拉大學漫畫研究所文化交流的成果,經過長達兩年的籌備,終於在2019年5月在孔學堂藝文館正式開展。不僅在西班牙語地區,甚至在全世界,塞萬提斯都可謂大名鼎鼎,他創造的堂吉訶德,更成為不朽的文學人物,家喻戶曉。
  • 線上「溪山翰跡」|塞萬提斯與堂吉訶德國際漫畫展——堂吉訶德(上)
    -序-塞萬提斯與堂吉訶德國際漫畫展,作為貴陽孔學堂與西班牙阿爾卡拉大學漫畫研究所文化交流的成果,經過長達兩年的籌備,終於在2019年5月在孔學堂藝文館正式開展。  不僅在西班牙語地區,甚至在全世界,塞萬提斯都可謂大名鼎鼎,他創造的堂吉訶德,更成為不朽的文學人物,家喻戶曉。
  • 致敬五四青年節,誦讀經典,珍惜時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湧現出了很多少年天才和青年英雄,也有很多勸誡青年珍惜時光的詩歌。讓我們一起來誦讀經典,聆聽古人的教誨,珍惜大好青春時光。漢樂府詩歌《長歌行》中就有鼓勵青年人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鬥的警句。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曦。
  • 解讀經典:《堂吉訶德》可笑荒唐的背後,是令人心酸的悲劇
    堂吉訶德和桑丘本文嘗試結合作者和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對《堂吉訶德》在文本內涵方面蘊含的多重含義進行剖析和解讀。完全過時的話語和行為,把堂吉訶德襯託成一個好像是來自另一個時代的人,成為大家的笑柄。《堂吉訶德》雕像堂吉訶德還自封為一名正式的騎士,把一個商隊看作是一個作惡的軍隊,要為民除惡,結果被打成了重傷。
  • 騎士道精神的沒落,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在他的僕人桑丘陪伴下出遊,而這一設定無疑是充滿趣味的。此前還不曾有文學作品有過這樣的設定。堂吉訶德無疑是理想主義者的代表,他覺得世界的拯救不容自己遲疑耽擱。牛津詞典對「堂吉訶德」這個詞語的解釋是:一個堂吉訶德式的人物,熱情而又充滿幻想,有著崇高狹義卻有虛妄縹緲的追求。桑丘無疑是實用主義者的代表。桑丘甘願跟隨東家出行是為了日後能吃遍美味佳餚,享盡榮華富貴。
  • 《上帝之鳥》:這部年度好劇,有著堂吉訶德式的不朽光芒
    老布朗與黑人少年「洋蔥頭」(約書亞·凱萊布·詹森飾)率部眾遊俠於美國南方的綠色荒原,踐行上帝的意志——解放黑奴,建立人人平等的美麗國度。約翰·布朗是白人,洋蔥頭是黑人。他的部下包括幾個親生兒子,印第安人,黑人和白人。大多數情況下這支隊伍只有十幾人,持槍騎馬穿行于田野和山林。
  • 《堂吉訶德》:用喜劇方式體現悲劇精神
    西班牙曾流行這樣的說法:誰在那邊笑得直不起腰來,誰肯定在看《堂吉訶德》。這一方面說明了《堂吉訶德》的流行程度,同時也使得塞萬提斯始終處在文壇邊緣,沒有地位。要過了幾個世紀之後,他才被尊為發明了虛構小說的人,而《堂吉訶德》也被確認為第一本現代小說。中信出版社新近引進出版了《發明小說的人》,以此為契機,我們希望和讀者一起重新打開《堂吉訶德》,發現塞萬提斯。
  • 黃庭堅7歲時寫的一首詩,年少讀不懂,讀懂已是中年人
    深入了解了黃庭堅之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7歲時寫的一首詩,年少讀不懂,讀懂已是中年人。這首詩名為《牧童》。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很難想像這樣一首富有哲理的詩歌,竟是出自一個七歲的少年之手。「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這兩句寫出了牧童悠然自得的情態。在一個寂靜的山村裡,只見遠處一個牧童騎著黃牛悠悠地從村前走過。
  • 摧毀騎士小說的《堂吉訶德》
    1603年終於完成傳世巨著《堂吉訶德》的第一部。全歐洲的讀者爭相閱讀,人人都在談論那個瘋騎土和他的胖侍從。因為盜寫續集的困擾,塞萬提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便迅速完成《堂吉訶德》第二部,而且在思想和藝術上都絲毫不亞於第一部,於1615年出版。《堂吉訶德》原名《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臺.拉.曼卻》,是一部諷刺已經滅亡了的騎士制度的長篇小說。小說主要寫的是主人公堂吉訶德三次遊俠的古怪經歷。
  • 回憶錄:讀《堂吉訶德》後有感
    《堂吉訶德》是我最愛的一本書, 塞萬提斯是我最敬佩的作家。我記憶深處裡的塞萬提斯是樂觀堅強的代名詞。他歷盡了世間的惆悵與他的筆下人物堂吉訶德共譜成世界名著《堂吉訶德》。這位樂觀令人肅然起敬的塞萬提斯是我心裡的英雄,堂吉訶德正是延續塞萬提斯的樂觀正義才被我喜愛的。
  • 世界讀書日與《堂吉訶德》的淵源
    原標題:世界讀書日與《堂吉訶德》的淵源  今天,我們迎來了第20個「世界讀書日」,全球書迷都會參與到這場盛大的讀書狂歡之中。4月23日,同樣也是《堂吉訶德》的作者、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逝世399周年紀念日。聽上去像是一個美好的巧合,而鮮為人知的是,「世界讀書日」的誕生正是為了紀念這位西班牙文學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