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訶德:一個生活在虛妄幻想之中的人註定了他的悲劇人生

2020-12-16 鳳竹清韻

20年前,初讀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小說《堂吉訶德》,主人公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日再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一、《堂吉訶德》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堂吉訶德》是一部諷刺已滅亡的騎士制度的長篇小說,小說主人公叫堂吉訶德,是一個受到嘲笑、遭到打擊的理想主義者的悲劇典型。他是生活在拉曼卻村的一個窮鄉紳,由於讀騎士小說入了迷,決心恢復騎士道,於是模仿古代騎士去週遊天下,打抱不平,於是戲劇性的故事接連發生,直到臨終前,他才清醒地認識到騎士小說的危害。

作者塞萬提斯塑像

二、堂吉訶德的性格

1、崇高與滑稽的有機統一,實質是悲劇性的

他的性格是複雜的,在他的身上,崇高與滑稽的二重性有機的統一起來。一方面,他脫離現實,終日沉於幻想, 對自己的力量缺乏足夠的估計,以致屢遭失敗;另一方面,他的動機善良純真,立志剷除世間的惡魔,反對壓迫,鋤強扶弱,充滿了無私無畏的精神。

拜倫曾這樣評價:「《堂吉訶德》是一個令人傷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發笑,則越使人感到難過,這位英雄是主持正義的,制服壞人是他唯一的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發了瘋」。

讀完作品使人發笑,但那是一種令人流淚的笑

犯了時代錯誤的堂吉訶德要在現實生活中恢復過了時的騎士精神,因而使得他成了一個誇張的滑稽的喜劇性的角色,但是他卻是一個有著崇高精神境界的「瘋子」。為了追求自己的正義理想而致自身危險與不顧,願為社會而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從這個角度看他又是一個帶有悲劇因素的人物,他令人可笑,可嘆,可悲,又可敬。作者通過喜劇形式把堂吉訶德性格中悲劇性的實質揭露出來。

堂吉訶德像

2、他立志打抱不平,由於打法錯誤,結果和初衷相去甚遠

堂吉訶德對社會強烈不滿,詛咒他的時代是「多災多難的時代」,是"可惡的時代」,他立志去打抱不平,這不能說他是錯誤的,說明他的頭腦還是清醒的,有時代感的。錯誤在於他的打法,他以復興騎士道來剷除社會罪惡的主觀幻想與處於資本主義襁褓時期的西班牙社會的一切都是牴觸的,與歷史發展規律是不相適應的。他的行動、處境總是跟他的預定目標相矛盾,也是和當時正常人頭腦中的合理概念和生活的自然規律相違背的。滑稽而又帶有瘋魔的性格,荒唐而又愚蠢的遊俠行動,迂腐而頑固的鬥爭意志總是引人發笑的。

他出於善良的動機,卻得到相反的結果,他把牧童安德瑞斯從地主的皮鞭下救了出來,自以為做了好事,揚長而去,可他一走,牧童卻遭到更殘酷的鞭打,以致牧童氣憤地指責他

「憑我多麼倒黴,總不如受您幫忙倒黴的厲害。但願上帝詛咒您!詛咒世界上所有的遊俠騎士!」

堂吉訶德單槍匹馬的向社會衝殺過去,他「挨夠了打,走盡背運,他遍嘗道途艱辛」。但是犯了時代性錯誤的堂吉訶德要在火槍盛行的時代恢復騎士道,這就必然使他變成了一個富有喜劇性格的滑稽可笑的角色。

堂吉訶德和桑丘

3、喪失理智,沉醉幻想,妄自尊大

他按照騎士的方式行事,完全喪失了理性,沉醉在主觀幻想之中,是一個十足的瘋子。不但如此,他還是一個講虛榮妄自尊大的人物,他認為自己是能夠解救天下苦難的救世主,他的「豪舉一旦奏了功,他的榮譽聲明就可以永垂不朽」,還沒有週遊天下就認為可為特拉比桑大的皇帝了。他還是一個妄自尊大,具有濃厚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的人物。

他的形象絕不是古代封建騎士的簡單再現,也不僅僅是一個引人發笑的滑稽人物。否則,他就不會在世界文學寶庫中最卓越的典型人物之列居有重要的一角,這個形象也就不會流傳至今了。

三、造成堂吉訶德性格的深層原因

1、嚮往自由,同情被奴役的人們

他每次行俠都師出有因,與風車作戰,因為他把風車看成危害人類的巨人,他解救苦役犯,在他看來,「人是天生自由的,把自由的人當做奴隸,未免殘酷」。在他一系列的誇張和怪誕的行為中,包含著他對被奴役的人們的同情,對自由的嚮往,對森嚴封建專制暴政的反抗。

堅信騎士道,從來不承認失敗,並想出種種可笑的理由,為自己辯護,認為魔術師跟他作對,剝奪了他的勝利光榮,他不怕遭受侮辱和打擊,也不失去信心。他更不怕死,敢於和非洲雄獅決一勝負。從種種難以料想的險境中,展示出他性格的崇高美德,表現了他不懼艱險,不怕犧牲,為實現理想百折不撓,奮不顧身的高貴品質。

堂吉訶德與羊群作戰

2、野蠻的專制制度,必然造就出反制度的鬥士

迷狂中,他是騎士精神的化身,他如果不涉及騎士道,他神智清醒,是一個學識淵博的人,清醒時的堂吉訶德是一個熱情的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者。他時而清醒,時而糊塗,這些極端矛盾的現象集中在他一個人身上,就構成了他複雜豐富的性格,他這種極為矛盾的性格,是西班牙極端野蠻的君主專制制度社會裡產生的一種可悲現象。

他認為人是否高尚,不在門第,而在美德,因為「血統是從上代傳襲的,美德是自己培養的,美德有本身的價值,血統只是借光。」這種以道德說教來改變剝削階級本性的做法,正是人文主義階級性的反映。

他遊俠冒險行徑是可笑的,但他對強暴的仇恨和對被壓迫者的同情與保衛,對真理的不可動搖的信念,為真理而犧牲的精神品質,具有人文主義的反封建要求,都是十分崇高而偉大的。

3、以脫離現實的手段去解決現實問題,必將會遭到社會的懲罰

他迷戀騎士小說,長期受封建文化思想的毒害。他所選擇的解決社會矛盾的手段是落後的,違反歷史進程,結果遭到生活的懲罰,這違反常規的荒唐行為不能體現嚴肅的社會衝突,因此衝突的性質必然是喜劇性的。但他追求美好理想,和他的崇高精神與美德,卻代表了時代的進步要求,而這種要求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卻不能實現,他為了理想的實現,一生歷盡了千辛萬苦,受盡世人的辱罵與嘲笑,當他從瘋狂幻想中清醒過來時,馬上就咽氣了,這又使他的性格帶有悲劇的色彩。

臨終時,他說,

「我從前是瘋子,現在頭腦靈清了」,「現在知道那些書上都是胡說八道,只恨悔悟已遲」。

在他的理念中,他錯誤的認為遊俠可以同任何社會經濟形勢並存,結果遭到了社會的懲罰。

四、悲劇的現實意義

他的性格是矛盾而又複雜的,可笑可愛又可悲。可笑的是他脫離實際,迂腐頑固以幻想代替現實;可愛的是他品德善良,精神崇高;可悲的是他一片至誠為人類造福,不為人們所理解,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從他遊俠行為的局部來看是誇張和怪誕的,但從整體和實質上看他的形象又具有現實主義的高度典型性。他是破產的窮鄉紳,封建文化的受害者,在西班牙的封建暴政下,鄉紳和小貴族的破產,他們對現實強烈的不滿,緬懷帝國強盛時期的繁榮,騎士思想在他們的心目中是有很大影響的。可見,堂吉訶德的遊俠思想是有現實基礎的,是一種帶有社會原因的病態心理。

作者成功的塑造了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集崇高與滑稽的雙重性於一體。堂吉訶德脫離現實,生活在虛妄的幻想之中,是一個值得人們同情的可悲人物。從某種意義上講也一個阻礙歷史發展的落後人物。

堂吉訶德塑像

相關焦點

  • 解讀經典:《堂吉訶德》可笑荒唐的背後,是令人心酸的悲劇
    這層含義和大部分讀者從作品裡看到的內容基本相同,一個非常不合時宜的人,堅持做一件非常不合時宜的事情。生活在鄉村裡的一個破落紳士阿隆索·吉哈諾,沉醉在騎士小說裡,開始自己的騎士之旅。實際上不過是一段荒唐又真實的演出,就像一場被設計好的滑稽真人秀。
  • 《堂吉訶德》:用喜劇方式體現悲劇精神
    「歷史上出版次數最多的作品」《堂吉訶德》:用喜劇方式體現悲劇精神陳眾議塞萬提斯和莎士比亞一樣,是西方文藝復興運動鼎盛時期的標誌性人物。然而,在很長時間裡,塞萬提斯被定格為一個通俗作家,甚至是一個不入流的通俗作家,同時代的人瞧不起他,說他寫的東西不倫不類,說沒有比《堂吉訶德》更可笑的作品。
  • 堂吉訶德究竟是一個偉大的人物還是可笑的人物?
    整部作品,塑造出堂吉訶德這樣一個兼具偉大和渺小、喜劇與悲劇的經典人物形象。 實際上,從堂吉訶德這個形象誕生之始,就受到來自不同社會階層、不同時代的讀者們,從不同角度的「解讀」。 於是,一些學者專家認為,堂吉訶德位一個純粹理想主義者,他脫離現實,卻深惡痛絕專制殘暴,同情被壓迫的貧苦大眾,他像巨人一樣扶弱濟貧,將對人的正當權利和尊嚴進行保護當成自己的人生理想。
  • 《堂吉訶德》:忠於理想的瘋子最終還是被現實所喚醒
    初讀《堂吉訶德》時,只覺得堂吉訶德他是一個荒唐、可笑的瘋子,回頭在讀,卻發現他的身上或多或少藏著我們的影子。塞萬提斯卻反其道而行,創作出了《堂吉訶德》,一個與人們心中的騎士截然不同的形象,堂吉訶德他不是英勇無畏的騎士,而是一個瘦小沒有能力的普通鄉紳。他喜歡騎士小說,為了踐行所謂的「騎士道」,他計劃去做一個行俠仗義的騎士,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弱者。但他的騎士行為常常得不到人們的理解,被人取笑。
  • 東野圭吾被低估的傑作,完美的復仇背後,是註定悲劇的人生
    東野圭吾的小說《悲劇人偶》,描述的是在一個氣派體面的大家庭中接二連三發生的離奇事件。這本小說是東叔的早期作品,借刀殺人的犯罪手法是小說的一大看點,也許正是因為巧妙的連環犯罪情節,它才被稱為「東野圭吾被低估的傑作」吧。除了犯罪手法讓人嘆為觀止,讓我不能釋懷的是這些犯罪背後,每個關聯者註定悲劇的人生。
  • 騎士道精神的沒落,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在他的僕人桑丘陪伴下出遊,而這一設定無疑是充滿趣味的。此前還不曾有文學作品有過這樣的設定。堂吉訶德無疑是理想主義者的代表,他覺得世界的拯救不容自己遲疑耽擱。牛津詞典對「堂吉訶德」這個詞語的解釋是:一個堂吉訶德式的人物,熱情而又充滿幻想,有著崇高狹義卻有虛妄縹緲的追求。桑丘無疑是實用主義者的代表。桑丘甘願跟隨東家出行是為了日後能吃遍美味佳餚,享盡榮華富貴。
  • 堂吉訶德與阿Q形象比較
    人生目標堂吉訶德——英武的騎士書中有段描寫:「他已經失去了理性,天下的瘋子沒有像他那樣想入非非的,他要去做遊俠騎士,披上盔甲,拿起兵器,騎馬漫遊世界,到各處去冒險。獵奇冒險,把那些遊俠騎士的行事一一照辦,他要消滅一切暴行,承當種種風險,將來功成業就,就可以名垂千古。他覺得一方面可以揚名,為國家效勞是美事,也是非做不可的事。一次堂吉訶德在命名好自己的名字之後,又將自己的馬命名為」駑軐難得」。他認為騎士沒有意中人就好比樹沒有葉子和果子,軀殼沒有靈魂。基於這樣的考慮,他把醃豬肉的一個農家女阿爾東沙。羅任索作為自己的意中人,並且將他的名字改為杜爾西內婭。臺爾。
  • 少年不懂《堂吉訶德》,再讀時光已蹉跎
    一,堂吉訶德式的旅程,讓一切皆有可能有一天,勇敢高貴的堂吉訶德厭倦了平凡的生活,於是他出發了。這一路走來,他曾穿過田地,遇到一個農婦並向她示愛;晚上,他有幸在一個酒店吃到了霸王餐,美美地睡了一覺後,揚長而去。隨後,他繼續向前,解救了一個飽受折磨的奴隸兒童。
  • 是喜劇也是悲劇的《堂吉訶德》:做著荒誕的夢的騎士和忠實的僕人
    塞萬提斯筆下的《堂吉訶德》,曾被哈佛等名校教授列為世界上的偉大小說,並榮登榜首地位。那個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滑稽到讓人發笑的堂吉訶德,做著荒誕的夢,碰過荒唐的事。他寫城裡人穿長衫,領子高高豎起,寫鄉下人就光著膀子,描摹得非常形象。除了作者的深厚功底,《堂吉訶德》也以為嚴肅和滑稽的共存而散發出獨特的光芒。說是喜劇,卻到笑到後面越來越覺得悲哀,說是悲劇,卻每每讀起來都忍不住捧腹大笑。
  • 追風箏的人:哈桑的悲劇是註定的
    《追風箏的人》哈桑悲慘的結局,從他出生的那一刻就註定了。也許戰爭讓他們顛沛流離,可即便是沒有戰爭,一切和平,他也只能是這樣卑賤的過一生,得不到公平的對待。這是他們母親的身份導致的,他們沒有辦法改變,因為一個人的出身他自己沒辦法決定。身份是他們一出生就固定了的,這是既定的事實。可是他們以後的生活還是可以自己創造的,畢竟沒有人一出生就會註定了結局。
  • 名偵探柯南:愛上柯南的人註定悲劇,一個被火燒,一個愛而不能說
    《名偵探柯南》作為一個推理動漫,竟然有了很多感情線,除了劇中的各路青梅竹馬外,還有不少天降式戀情,而作為男主的柯南(新一)更是桃花運旺盛,不僅有了苦等他的小蘭,還有幾個妹子明裡暗裡的喜歡著他,但不知為何,喜歡滾筒洗衣機的人總是充滿了悲劇,你要是不信,就聽清橙給你說道說道。
  • 《堂吉訶德》的歷史背景,開創了一個時代,同時也斷送了一種文學
    西方的文學歷史看似離我們有些遙遠,但殊不知它們早就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之中,就比如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作品,之所以會對它們有了解,無不是因為其本身的價值所在。歐洲古典文學暫且不提,單看現代文學的開端,理應是在中世紀結束之後出現的。
  • 《堂吉訶德》:它越是令人發笑,則越使人感到難過
    如同許多偉大的不朽名著一樣,《堂吉訶德》在甫一問世時並沒有得到足夠重視。「所有人看《堂吉訶德》都在笑,同時代的人瞧不起塞萬提斯,說他寫的東西不倫不類,認為沒有比《堂吉訶德》更可笑的作品。這對塞萬提斯打擊非常之大」,陳眾議說。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陳眾議做客首都圖書館,主講塞萬提斯與《堂吉訶德》。
  • 《殺死堂吉訶德的人》:一部被詛咒的電影,導演嘔心瀝血之作
    在92年他的助手根據他留下來的底片,剪出了一個版本進行上映,和奧奧遜威爾一樣,導演特瑞吉列姆從51歲的時候就開始構造整個劇本,在他78歲的時候才宣告殺青,將這一段時間足足有27年才把他心中的《殺死堂吉訶德的人》搬上了熒幕。也正是因為背後有這樣離奇的故事,才顯示出來這一影片有高度的觀看性。
  • 堂吉訶德:史上最偉大的Cosplay玩家
    塞萬提斯在小說《堂吉訶德》裡構建了一個理想遊戲,堂吉訶德在他的幻想中構建了一個冒險遊戲。然後,他們都把自己活成了史上最偉大的骨灰級Cosplay玩家。  同樣一部書、一個人物,在文化保守主義者看來,堂吉訶德是革命黨;在文化激進主義者看來,堂吉訶德是保守派。  在這種種爭吵與紛擾之中,堂吉訶德在中文語境中始終沒能「定型」。每有西班牙皇親國戚訪華或基金會出錢,就有新譯本出版,迄今為止,我們有二十種之多的《堂吉訶德》中文譯本,但卻從未形成一門「堂吉訶德學」。
  • 如果腹肌明哥有國籍,他一定是西班牙人 | 堂吉訶德與堂吉訶德
    這種小說結構千篇一律,情節荒誕離奇,基本上都是虛構一個英勇無比的騎士,經歷數不清的驚險遭遇和愛情糾葛,為國王和貴族去拼命,而最後總能大獲全勝。這種文學鼓吹騎士精神,從而被宮廷和教會利用,以維護他們的封建統治,去建立世界霸權。許多人也沉湎在這種小說中不可自拔,如同吸食鴉片,活在脫離現實的夢幻之中。
  • 讓我想起了一個人,一個與他一樣默默地、執著於過去輝煌的人
    在我的記憶中有這樣一位老人,他總是穿著一身老式的綠軍裝,頭上戴著五角星的軍帽,右胳膊上還套著個「紅袖箍」,上面繡著黃色的「執勤」字樣。他不是真正的執勤人員,按現在的稱呼,應該叫老人為「自願者」。有時候會在街頭看見他指揮著過往車輛,賣力地維持著交通秩序;有時候會在市場裡見他拿把掃帚,沿著市場這邊掃到那邊。儘管不招人待見,儘管人們圍著他看熱鬧,老人總是默默地做著自己的事情。有人說老人精神不好,有點病。然而,我卻非常憎惡說這些話,圍著老人指手畫腳的人。老人「有病」做的是沒病的好事,他們或許沒病卻變成了「有病」的人。
  • 《大贏家》:堂吉訶德式的英雄,一部架空劇的「理想主義關懷」
    電影主人公叫嚴謹,人如其名,做事認真,典型一根筋。有一天,他接到了一項在銀行演習中扮演劫匪的任務,本片就圍繞著這次演習展開。在單一場景的敘述中,爆發了一系列衝突和喜劇矛盾,故事張力十足。本片在黑色喜劇外囊下,探討了一個人類社會最深刻的矛盾,即現實與理想的矛盾。
  • 《創世紀》之悲劇人物許文彪,誰該為他的悲劇人生負責?
    許文彪,可能是被忽略了的港劇悲劇人物,也更是被忽略了的港劇反派人物。他的悲劇比起許文強、丁有康和丁蟹來講,更讓人惋惜痛心,也更讓人有一種很深的無力感,他甚至不但是一個讓人恨不起來的反派,反而令無數人心疼,為之深感惋惜。
  • 《四月是你的謊言》結局早已註定,因為悲劇更適合這部作品!
    單看作品名字,或許會以為是一個浪漫的戀愛番劇,實際上,卻是一部以悲劇結局的致鬱番。其實,在觀看這部番劇的時候,就應該做好以悲劇結局的心理準備。因為結局早已註定,從劇情中我們就可以推測出來。首先,這並不是一部簡單的勵志動漫或戀愛動漫,而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少年動漫。而少年動漫的精髓永遠都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