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出家為僧的中國「第一神童」寧鉑,現在過得怎樣?

2021-01-07 豆廚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了凡四訓

方仲永的故事雖然已經距離我們隔了許多的年月,然而直到今天,方仲永仍舊時常出現在我們的談話間,天才的故事總是吸引人的,在我們這樣一個大國裡,從來都不乏天才,可奇妙的是,在那些天才身上,總有一些驚奇的際遇。

在上個世紀70年,一位天才兒童的出現震驚了全國,他就是寧鉑,一位至今都讓人記憶深刻的神童。和許多的天才兒童一樣,寧鉑自小就展現出了異於常人的天賦與智慧,很小的時候,就會背詩詞、識漢字。當然,這樣一位神童的厲害不僅僅限於文本的背誦與記憶上,當他開始看有關中醫的書籍,他竟無師自通,學會了抓藥;翻了幾次圍棋書後,他就開始可以和大人下棋。寧鉑的閱讀能力與接受能力實在是超越了大多數人。

寧鉑的生命早期其實是不乏伯樂的,當時一位老師看寧鉑天資聰穎,知道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整整手寫了十頁文字向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推薦寧鉑。

就這樣,天才寧鉑的人生開始改變,他從一個當地的別人家的孩子一時間變成了全國第一天才兒童,忽然之間,全國的報紙、電視都在播報寧鉑的新聞,13歲的寧鉑開始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1978年,寧鉑被破格錄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一群同樣由全國各地選拔出來的天才少年們一起在特意為他們成立的少年班就讀。13歲,按正常的節奏來說,寧鉑應該還在上初中,可此時他已經成為了一個大學生。

好在寧鉑並不是一個十足的書呆子,在生活中他像個小大人一樣,這一點其實已經勝於很多隻知道讀聖賢書的天才兒童,但是,寧鉑仍舊沒能逃脫命運的折磨。

大家都知道,在大學學習,每個人都可以選擇不同的專業,有人喜愛物理、有人喜歡人文學科、也有人熱愛藝術,只有當我們選擇自己喜愛的東西才有熱情與信心一直堅持下去。

然而寧鉑在專業的選擇上完全處於一個被動的角色,寧鉑從小就喜愛天文方面的知識,所以最開始他提出自己想要在天文專業學習,可沒想到,當時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並沒有天文方面的專業,寧鉑當時提出想要轉校到南京大學攻讀天文系,可是他的提議最終被校方忽略了。上個世紀是中國積攢力量的時期,國家需要人才,需要研製出新興的武器,所以對於物理方面的人才的需求也就特別多,於是學校把寧鉑分在了物理系,他們以為,既然是天才,也一定會在物理方面作出一定的貢獻。

可是對於寧鉑來說,不能學習自己最喜歡的專業,對於他來說其實是一種潛在的打擊。

當一個人成為了天才,並且還是一個聞名全國的天才,那麼在他的身上一定會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存在,他不僅需要承受父輩的期望,同時還需要負擔全國人民對他的期待,然而對於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來說,這份壓力顯然是超重了的。

寧鉑後來曾經三次報考研究生,然而遺憾的是,他沒有一次考試是順利參加完了的,總是因為各種理由而退出。這難道是因為寧鉑的實力不夠嗎?對於一個13歲就破格被國內頂尖大學錄取的人來說,這是不可能的,只是在日積月累之中,寧鉑所擔負的壓力越來越大,這些壓力逐漸變成了他必須要完成的使命,令他透不過氣來,他不敢參加考試,因為他害怕自己面對自己的失敗,他害怕自己一旦失敗就會給自己的家人、甚至全國的群眾帶來傷害。

最終,在2003年的時候,寧鉑不願再承受這些壓力,他放下了曾經帶給他無限榮耀的身份,出家當了一位和尚。從此以後,寧鉑真的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裡,新聞報導也很少能夠看到他的消息,電視節目中也不再有他批判神童教育的身影,一心向佛後,寧鉑終於放下了世人期許的目光,成為了真正的自己。

兩年前,有新聞發布消息,寧鉑已經還俗,在遠離世俗喧囂十多年後,人們終於不再對他有過多的關注,現在的他雖然已經不是一個僧人,可是他仍舊擁有自己的信仰,每天沉浸於研究佛教,同時還會做一些心理諮詢,為他人開導。

從天才少年到出家為僧,再到還俗,寧鉑的生命歷經了幾次起伏,他從人海中來,最終還是回到了人海之中。

對於神童,我們總是會報以過分的期待,就像寧鉑出名後所有人都期望寧鉑能有所作為,殊不知這會給寧鉑本身帶來多大的壓力,神童其實也只是一個人,如果我們不想再有更多的方仲永出現在的話,或許我們應該讓神童走下神壇,讓他們成為一個簡簡單單的正常人。

參考資料:《光明日報》《網易新聞》

相關焦點

  • 「第一神童」出家又還俗,過上普通人生活,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他叫寧鉑,1965年生,13歲那年,他成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78級少年班成員。當時,全中國的報紙、雜誌、電視都在報導他,他被稱為「第一神童」。 20多年後,有人把他與張華、朱伯儒並列為那一年代的「時代人物」。就是這樣一位神童,卻被命運和生活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2003年,寧鉑落髮出家。
  • 神童寧鉑,當年少年班的天選之子,看看高學歷人才為何頻頻出家
    引言在42年前有一個中國少年班,裡面的學生都是在全國各地選拔出來的,最終集合了21名少年進行學習,而少年班成立的初衷就是因為一個叫做寧鉑的少年和副總理下圍棋的照片,照片中少年沉著冷靜總理卻冥思苦想,這樣大的對比一下子震驚了全國,人們對這個少年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 中國第一屆神童寧鉑,中科「少年班」專門為他設計,寧鉑後來怎樣
    必須讓有天才的人獨立,而人類應當深刻地掌握一條真理,即人類要使有天才的人成為火炬,而不要讓他們放棄真正的使命 —— 聖西門在這世間從來的不曾缺少過天才,每一個天才都在人類的歷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在這世間正是因為擁有這些天才才會變得日新月異,正是因為他們為這世間所做出的貢獻,才會讓人類永遠銘記他們的功績。而有一些天才,他們年少成名,年紀輕輕就擁有很高的成就,連一流大學都為他們打開了校門,就比如我們本篇故事的主角中科大的少年班正式為他而設立,那麼他結果怎樣了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中國上世紀的3位天才神童你們知道嗎,他們現在怎麼樣了呢?
    中國上世紀的3位天才神童你們知道嗎,他們現在怎麼樣了呢?提起神童這個詞,我腦海中湧現的第一個人是初中語文課本上出現的方仲永,五歲就能識得筆墨紙硯,文章詩句信手拈來,若是家裡長輩能有些見識的話,相信他不會只存活在王安石的文章中,而是會留名千古。
  • 少年天才的遁入空門——雲海大師寧鉑
    金刀剃下娘生發,圓頂方袍僧相現,除卻塵勞不淨身,法王座下大丈夫。長江流域的神童寧鉑,終以遁入空門收斂了頭上沉重的光環,從這個少年出場為1978年的「時代人物」,至其中年時的悄然謝幕都飽含著戲劇性,可說是一個時代的悲劇。寧鉑的事情符合國人的集體心理,符合他們對神化和傳奇的水不饜足的需求。他們在那個特定年代,共同參與了神話的締造和後來的嘆息與譁然。
  • ...寧鉑」:「即使是我的父母,也更願意接受媒體塑造的那個天才寧鉑」
    40年來,他一直以失敗的「中國第一神童」的形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他試圖迴避這種關注,跟自己達成某種和解,但顯然很難。僻靜角落的座位現在的孩子,也許不太有人知道寧鉑是誰,即使是作為「八零後」的我,如果不是因為一些偶然的因素,對他也不會有太多了解。
  • 曾受矚目的「少年班」和「神童班」為啥取消?看神童的經歷就懂了
    從古至今中華大地出現的神童不知凡幾,但並非所有神童都有一帆風順長成參天大樹,很多神童反而被年少時的盛名所累,最終下場令人唏噓。古有方仲永,今有中國第一神童寧鉑,他們都是各自時代的代表人物,在屬於自己的時代閃閃發光。可是他們的結局並不盡如人意,方仲永"泯然眾人矣",而寧鉑則於2003年出家修心養性。
  • 「天才少年班」為他專門設計,我國第一代神童寧鉑,他現在怎樣了
    他小時候驚人的學習天賦讓他一鳴驚人,讓中科大特設少年班就為招他進來把他培養成才。小時候的寧鉑是怎樣的?別人還在牙牙學語的兩歲,他就能被不少古詩;別人還在剛說話說利索的4歲,他就識字了,還不少;別人還在剛上小學的7歲,他居然把醫術就學成了,而且是醫術了得那種......真正讓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天才少年的,是他和副總理下一盤圍棋,結果還嬴了才智雙全的副總理。
  • 中國上世紀80年代的3位天才神童,現狀卻一個比一個慘,令人唏噓
    提起神童這個詞,我腦海中湧現的第一個人是初中語文課本上出現的方仲永,五歲就能識得筆墨紙硯,文章詩句信手拈來,若是家裡長輩能有些見識的話,相信他不會只存活在王安石的文章中,而是會留名千古。除此之外我們還知道曹植、王勃等古代有名的神童,當然在現在進步的文明社會,神童也是不少的。
  • 流水線上的中國人造神童夢
    前者被奉為中國文壇未來的希望,後者被譽為中國科研未來的曙光。他們被網際網路插上翅膀成為新型神童,又很快被從來不缺人造神話的網際網路驅逐神壇。岑怡諾被扒出光鮮簡歷通過砸錢注水而成,陳靈石因「父母過度參與項目書文本材料編撰過程」被取消獎項。天才少女不過是被「成功學」傳銷包裝的「產品」,科研神童只是被學者父母言傳身教造假的「木偶」。
  • 全國第一個公認的神童,13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他兩次出家
    今天和大家聊聊神童,也就是那種智商超群的人。中國第一個全國公認的神童,名叫寧波,當年可謂家喻戶曉。他因13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而聞名。1978年,「寧泊」這個名字被全國媒體報導。從大人到小孩,從城市到鄉村,幾乎沒有人不認識他,可見他的名氣有多大。與許多傳奇故事不同,寧波出生在江西省贛州市的一個普通家庭。
  • 他拋棄日本妻子,39歲出家為僧法號弘一,徒弟稱師父出家是必然
    1918年8月18日晚,李叔同靠著燭光,提筆寫下了他在俗世的最後一幅書法作品,寫完,他便將毛筆折成兩半丟在了一旁,第二天,天還不亮的時候,他毅然拋下1家中的妻兒,跑到虎跑寺,出家剃度做了和尚,法號:弘一,他便是後來中國最有名的高僧:弘一法師。
  • 20年前的高考狀元,以滿分750分高分考入清華大學,現在怎樣了?
    20年前的高考狀元,以滿分750分高分考入清華大學,現在怎樣了?有很多孩子生下來就是神童,他們可以用一年的時間學習別人四年學的知識,能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參加高考還考出好的成績,但是神童確實在生活中不是隨處可見的,所以見到一個神童大家都還很吃驚很羨慕。
  • 12歲獲奧賽金牌,17歲讀博的數學天才,全人教育下現狀令人想不到
    數學是最能檢驗智商的學科,中國奧數神童付雲皓、寧鉑、謝彥波、幹政等都是家喻戶曉的頂級神童,人們眼中的學霸。然而,他們的經歷有讓人驚嘆的輝煌,也有讓人嗟嘆的波折,這些跌宕起伏其中緣由正是在於家庭教育。很多父母知道孩子智商超群,普遍採取的方法就是急功近利式教育,對某一項特長几近瘋狂的灌輸,而忽略了全人教育的重要性,從而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心理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
  • 當時風靡全國的「瘋狂英語」,創始人離婚後卻出家為僧,後來怎樣
    導語:我相信現在很多的男孩子他們英語都是比較差的,因為男孩子他們都比較偏向於理工,所以在讀高中的時候班裡的很多男孩子他們都會有缺腿的科目,那就是英語,但是他們也都會有自己非常擅長的科目,那就是物理和數學,大部分的理科男都是會有這樣的毛病。
  • 李叔同辟穀悟透人生真諦,出家為僧,臨終留下四個字,字字成謎
    李叔同是近代第一才子,他的才華就不用多說了,一句「二十文章驚海內,畢竟空談何所有」足見他的才華,而一句「狂來傾世界,醉裡得真知」足見他的輕狂,才子往往都很輕狂,是因為他們未曾經歷滄桑,後來李叔同辟穀七日,參悟人生真諦,毅然選擇了出家,最終成為弘一法師,據說弘一法師臨終留下四個字,至今成謎
  • 最有望拿諾貝爾獎的神童謝彥波:他的隕落原因及現狀
    第一屆和謝彥波一起進入少年班的共有30多人,其中包括寧鉑、幹政等。 這樣的事情,在中國大地上是絕無僅有的破天荒。 這樣的破天荒,在震驚家長和教育界的同時,也讓世人瞪大了雙眼。所有人,都懷著新奇和種種說不上來的複雜心理盯著這群天才兒童,而給世人打開通往天才兒童窗口的正是媒體記者。
  • 13歲上大學,卻被母親親手「毀了」的神童魏永康,現在怎樣了?
    80後的魏永康曾以神童之名響徹整個中國,可以說,當時有孩子的父母,無不嚮往把孩子教育得像他這樣聰明,因為他的聰明勁可以說從四千之前就已經"流露"——不僅在一歲多的時候能識得千字,甚至在四歲的時候就已經完成小學的課程。
  • 風雲中帝釋天曾出家為僧?為了學武功不擇手段,難怪能自創聖心訣
    其實帝釋天為了得到武學不僅僅做了這些,他甚至曾經出家做了和尚,只不過他不想自己沒有面子,所以說自己做武林盟主、做皇帝這些豐功偉績,實則他自己做不光彩的事情卻沒有說出來。為何說帝釋天曾經做過和尚呢?其實證據有兩點,第一點就是他曾經把龍元放在天問寺之內,而這個天問寺之內的主持卻稱呼帝釋天為師祖,可見帝釋天曾經在此修煉過,他還安心把龍元放在這裡,對此地不僅熟悉,還很重視。而第二個證據則和懷空有關係,他當初為了入天門見帝釋天,求取煉鐵手這門絕世武功,在摩陀蘭若寺想要得到綠玉聖杖,而此玉杖乃是僧尼同盟至寶,懷空以為是進入天門的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