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年來首次公開展示 3幅最著名的「伊莉莎白一世」亮相英國

2020-12-24 雅昌藝術網20201029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在英國歷史上,恐怕沒有哪位女性像伊莉莎白一世那樣,對英國乃至世界的局勢,有如此深遠的影響。

某種程度上,伊莉莎白女王與武則天十分相似。她們都曾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中站在了權力的最頂峰,都曾為爭奪權力殺害親人,都曾為走向權力巔峰直接或間接犧牲了自己的孩子,她們都曾用權力使國家繁盛,也都曾用權力讓社會群體的一部分飽受壓迫。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2020年2月13日至8月31日,「女王的尊容」主題展在英國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館皇后宮展出。此次展覽展出了3幅《伊莉莎白一世的艦隊肖像畫》。作為英國歷史上最具標誌性的畫像之一、英國畫家創作的最早的大型油畫作品之一,這3幅均繪製在英國大勝西班牙無敵艦隊後不久的肖像畫,在430年歷史中,還是首次公開同時展示。

展覽現場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幾個世紀以來,《伊莉莎白一世的艦隊肖像畫》複製品和衍生品也有製作,但這三幅卻是現存於世的唯一版本,也是僅有的三幅以描繪西班牙無敵艦隊事件為背景的海景畫。

3幅《伊莉莎白一世的艦隊肖像畫》

作為多鐸王朝的最後一位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為英國開疆拓土、積累財富,改革宗教。在其45年的政治生涯中,不得不提的便是這場海戰。

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帶著所向披靡的聲譽及報復伊莉莎白對妻子瑪麗一世的處決,向尼德蘭駛去,計劃在那裡為入侵英國增派軍隊,然而英國海軍使無敵艦隊在格拉沃利訥海戰失利,後來,無敵艦隊在蘇格蘭附近海域遭到了暴風雨天氣。最終,西班牙艦隊慘敗,出發時的130艘戰艦僅剩下65艘船…

當時,英國國內正在推行宗教改革,扶持新教,與天主教並行發展。但改革受到阻力,這場海戰中助英軍一臂之力的暴風雨,被認為是上帝支持英國宗教改革的證據,因此在英國宗教史上十分重要。

《伊莉莎白一世的艦隊肖像畫》 倫敦國家海事博物館

此次展出的3幅《伊莉莎白一世的艦隊肖像畫》皆以上述歷史為藍本,分別來自於沃本修道院、倫敦國家海事博物館、國家肖像畫廊,其背景基本相同:女王身著華服,端坐中央。寬大的華服掩蓋女性魅力,使她看起來與男性一樣雄壯。纖細的手指,瘦削的面龐,都暗示著伊莉莎白的纖弱。她右手按著地球儀,好似在說「世界是我的」,其右臂側邊是顯示其威嚴的王冠,身後兩扇窗戶內繪有海景,右邊是風雨如磐的西班牙艦隊左邊是英國船隻駛過平靜的海面,暗喻雙方的勝敗成果。

伊莉莎白一世右手按著的地球儀及局部

伊莉莎白一世寬大的華服

16世紀的英國正處在文藝復興運動時期,複雜的政治世界由男性主導。一位女性,尤其是像伊莉莎白這樣瘦弱的女性,卻能站在權力的最頂端發號施令,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這也可從側面反映伊莉莎白非凡的政治才能與天賦。

女王假髮間的珍珠及珍珠耳環

女王項間的珍珠

女王華服上的珍珠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遍布伊莉莎白一世身上的珍珠。項鍊、耳環、華服…伊莉莎白一世幾乎鑲嵌珠寶的位置都繡上了珍珠。為什么女王會如此偏愛珍珠,古典主義學者Mary beard如此說道:「在英國的傳統中,珍珠是貞潔的象徵。女王下體那一顆水滴狀的珍珠,也暗示著其一生未婚的貞潔。」

女王下體處的珍珠

畫面中女王無暇的面龐

此外,已經55歲的伊莉莎白一世,在畫面中宛然一位青春少女。伊莉莎白稱之為「無時間感的自我感知」,人們將之戲稱為「戴著青春的面具」

女王纖細的手指

伊莉莎白為何對年齡如此敏感?對此,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館高級藝術館長Sue prichard說道:「在長達45年的政治生涯中,她清楚地知道,隨著年齡的增加,她作為君主的統治權威將越發減弱。因此,她不得不維持一種幻覺—她的年齡與權威將恆久不變。」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3幅畫圖案基本相同,但每幅畫都包含微妙的差異,暗示著其背後獨特的創作故事及不同畫家對畫面的不同處理。

《伊莉莎白一世的旗艦肖像畫》沃本修道院收藏

沃本修道院的畫像是3幅畫中唯一保留繪製於16世紀的完整海景的版本,但海面上的亮藍色顏料已出現褪色。這幅肖像由貝德福德公爵和公爵夫人所有,已在家族中收藏了數百年。

《伊莉莎白一世的旗艦肖像畫》倫敦國家海事博物館

這幅肖像曾由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的後裔所有,由於公眾的強烈呼籲,在各方捐助下,德雷克爵士的後裔在2016年將此畫交由國家保存。該肖像畫一經獲得,專業技術人員便對其進行了複雜的保護工作。在去除了幾層舊清漆之後,繪畫的複雜細節和鮮豔的色彩得以更充分地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繪畫分析表明,此版本的海景畫於18世紀初,原始的海景仍然與沃本修道院肖像中的海景有相似之處。

《伊莉莎白一世的旗艦肖像畫》國家肖像畫廊

國家肖像畫廊的旗艦肖像畫自1765年以來一直為公共所有。與其他兩幅肖像不同,該作品已被裁剪掉了兩側,背景中截斷了海景,下邊緣也可能遭遇過裁切,這都使畫幅更加垂直,也使伊莉莎白一世的肖像得以凸顯。作品於何時,為何會發生這種更改,仍然是謎。該畫曾由戴維·斯圖亞特·厄斯金(David Steuart Erskine)擁有。他於1765年將其贈送給大英博物館,並於1879年移交給了國家肖像畫廊。

電影作品中的伊莉莎白一世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3幅作品的意義遠超過具體事件本身,因此不少學者認為它最能代表英國文藝復興。其創意、理念以及所包含的整個伊莉莎白一世統治時期的抱負,皆體現出「黃金時代」的風格。這3幅作品通常出現在3門看似獨立實則密切相關的學科的課本和教學大綱中:歷史、藝術史和英國文學。最晚從20世紀早期開始,這幅肖像激發了無數以伊莉莎白一世為原形的舞臺劇作、電影及電視作品,也使她本人成為了當今辨識度最高的歷史人物之一。

三幅艦隊肖像畫的重重迷霧:創作者是誰?為什麼會有三個版本?哪幅是原始版本?

作為伊莉莎白一世最知名的肖像畫,儘管很多人都知道這幅《旗艦肖像畫》,但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一標誌性作品並非只有一個版本。面對如此重大的歷史題材,三幅旗艦肖像畫為什麼要用同一女王肖像?這三幅畫是原件與副本的關係嗎?如果是,哪幅才是原始版本?是由同一畫家繪製還是分別由三位畫家繪製?

3幅《伊莉莎白一世的艦隊肖像畫》中的女王肖像

如前所述,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影響深遠:促進英國宗教改革,鞏固了伊莉莎白一展宏圖的雄心。因此,圍繞這一題材,委託創作多個版本不足為奇。至於為什麼會有三幅相似的作品,還要從伊莉莎白一世的繪畫習慣說起。

伊莉莎白一世為數不多的肖像畫之一

非此次展覽展品 圖片來自網絡

一生中,伊莉莎白很少委託他人為自己繪製肖像。而女王肖像畫用途又十分廣泛——既要作為贈予外國君主和寵臣的官方禮物,又要賞賜給法院成員以示恩寵。因此,一旦伊莉莎白一世批准繪製某場景,皇室會委託多位畫師繪製畫作,以滿足對女王肖像的需求。艦隊肖像就是其中一個例子。這也是為什麼,3幅僅存於世的無敵艦隊肖像基本都在同一時間繪製。

喬治·高爾畫筆下的女王

非此次展覽展品 圖片來自網絡

歷史上,這3幅肖像畫的創作者曾被認為是16世紀英國最重要的兩位藝術家:喬治·高爾、尼古拉斯·希利亞德。前者是當時英國最主要的肖像畫家之一,也是1581年伊莉莎白女王的「御用畫師」。後者則是1573年左右女王「微型肖像畫」的御用畫師,創作了包括「Phoenix portrait」在內的許多女王像。此外,希利亞德在1584年設計新的「大印章」時,還為女王製作了全身肖像。這幅畫作展示了一個穿著與伊莉莎白在艦隊肖像中穿著極為類似的女人。

尼古拉斯·希利亞德筆下的伊莉莎白一世

鋼筆微型肖像畫 非此次展覽展品

關於這3幅畫的創作者,英國國家肖像館資深策展人 Charlotte Bolland 表示,學界一度認為這3幅畫作由同一名畫家繪製。但最新研究推翻了這些結論,認為畫作很可能以英國王室畫家尼古拉斯·希利亞德的一幅微縮畫像為原型,由3名畫家分別創作,最初可能是由熱衷於向女王效忠的朝臣委託製作。因此,3幅旗艦肖像畫並不存在原作與副本的關係。

《伊莉莎白一世的艦隊肖像畫》背後:捐贈、專業保管及技術分析

作為英國歷史上最具標誌性的畫像之一、英國畫家創作的最早的大型油畫作品之一,現藏於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館的《伊莉莎白一世的艦隊肖像畫》原由英國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伊莉莎白女王統治時期最著名的水手之一,在航海遠徵中為女王贏得了很多財富)的後裔所有。鑑於該畫作的重要性,公眾呼籲將此畫交由國家保管。

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畫像

2016年,在公眾的呼籲下,由藝術基金和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館共同為此畫籌集了1030萬英鎊,包括遺產彩票基金會贊助的740萬英鎊,100萬磅藝術基金贈款以及其他主要資助。同時吸引了8000人次的個人捐贈及其他大額撥款,款額共計150萬英鎊。此外,遺產彩票基金會還撥款資助了一項為期3年的國家級外延項目,探索畫作更為廣闊的歷史和文化內涵。

伊莉莎白·漢密爾頓-埃迪對畫面進行修復

國家接受這幅來之不易的傑作後,便交由伊莉莎白·漢密爾頓-埃迪進行專業保養,埃迪是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館高級畫作保管員,在該領域已有40餘年的經驗。

X光照射下的伊莉莎白一世的頭像

X光照射下的女王左手邊的海景

除該畫之外,現藏於國家肖像畫廊的《伊莉莎白一世的旗艦肖像畫》也被除去了畫作的幾層舊顏料和裝飾,更充分地展現了其複雜精緻的細節和明亮鮮豔的色彩。專家技術分析同樣為兩幅背景是海洋的女王人像提供了新的重要信息,並證實這兩幅作品曾於18世紀早期重新繪製過,原始版本皆繪有16世紀的船舶種類。

X光照射下的女王右手邊的海景

這些技術包括畫作分析、新型X光成像以及宏觀光譜儀掃描,特別是在一些小幅修復及兩幅重繪作品中對普魯士藍進行的檢測,證實了這些作品可能的創作年代。此次檢測也充分顯示了科技對藝術鑑定的重要性。

伊莉莎白·漢密爾頓-埃迪在畫面塗上清漆,保證原始油料不受侵蝕,使畫面顏色飽和,恢復其活力

修飾前的畫面

修飾一般是在隔離層上進行,使用原料通常為與原畫面基本相同的合成樹脂和幹顏料。該樹脂不會像天然樹狀樹脂那樣變色,並保持可溶於石油溶劑油中。修飾僅限於丟失,填充和損壞的區域。完成後,再次使用合成樹脂進行最後的噴塗。

後記:從歷史的角度看,我們很難評價伊莉莎白一世與武則天的是非功過;從普通人的角度看,我們也很難知道在權力的漩渦中,她們是否快樂,是否也曾為所作出的犧牲,感到不值得。但可以確信的是,在她們所處的時代,一定有很多女性,從她們身上獲得了力量,明白原來女性也可以這樣生活。

註:如無特別註明,本文圖片所有圖片均來自於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館。

相關焦點

  • 伊莉莎白一世:童貞與血腥並存,卻是整個英國最該感謝的人
    儘管現在的英國王室收藏中基本沒有伊莉莎白一世的珠寶,但她對珠寶的熱情留存在眾多記錄中。繪製於1479-1505年間的這枚胸針,據說,胸針上的珍珠每一顆重0.5盎司。1585年的伊莉莎白畫像上就出現了這枚珠寶對於珠寶,她更是無限熱愛。發間、頸上到衣裙之間,女王渾身上下都散發著奪目的光芒。
  • 伊莉莎白一世傳記
    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長期統治的女王,執政44年來相對穩定和繁榮。伊莉莎白一世是誰?伊莉莎白一世伊莉莎白女王(1533年9月7日至1603年3月24日)在25歲時繼承王位,並在44年後去世。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兒,伊莉莎白出生時是個公主,但由於政治陰謀而被宣布為非法。
  • 伊莉莎白一世如何利用英國海盜爭奪海上霸權
    導語作為英國歷史上著名的君主之一,伊莉莎白一世整頓國內經濟、採取宗教寬容政策、利用聯姻手段進行外交政治,為英國向近代社會轉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女王一生未婚,被稱為「童貞女王」,除此之外,因伊莉莎白時代英國海盜展開的大規模掠奪活動,伊莉莎白一世又被稱為「海盜女王」。初即位的伊莉莎白面對亟待解決的困境:沉重的債務負擔、國內複雜的宗教衝突、列強環伺的戰爭威脅,凡此種種,英國急需要一位有著長遠眼光的開明君主。
  • 俄國女皇伊莉莎白一世:彼得大帝最愛女兒,在位二十年,終身未婚
    簡單說,就是奧地利的瑪麗婭特蕾莎女王,聯合了法國國王的情婦蓬帕杜夫人,以及俄國的女皇伊莉莎白一世,一起對普魯士發動了一場著名的「七年戰爭」,當時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都已經絕望了,沒想到節骨眼上伊莉莎白一世因病去世,而繼位的彼得三世是腓特烈大帝的粉絲,所以給了普魯士喘息的機會。以至於三個女人都沒撈到什麼好處,戰爭真的是勞民傷財。
  • 英國伊莉莎白一世的美學標準至今還在流行!
    然而,你知道早在 16 世紀,英國已經有第一位時尚女王嗎?她就是被歷史稱為「童貞女王」的伊莉莎白一世!她所訂下的美學標準,到今天還是非常流行呢!愛美的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於 1558 年接替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一世成為英國女王,因為擁有不少正面的政績,讓英國於該年代成為了歐洲最強大富裕的國家之一,因此深受民眾所崇拜,也讓伊莉莎白一世成為英國歷史上最受歡迎的君主之一。
  • 伊莉莎白一世為什麼終身未嫁?
    伊莉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為英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君主之一。在鑄就個人輝煌的同時,她也成就了一個輝煌的時代——伊莉莎白時代。在其約半個世紀的英國女王生涯中,使英格蘭從邊陲小國逐漸發展為海上強國,為日後「日不落帝國」的建立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她被稱為榮耀之神、古典神話中的聖貞女、「世界鳳凰」。
  • 盤點伊莉莎白一世,伊莉莎白二世,為何都叫伊莉莎白?
    中國人見世這個字,必聯想起輩分,女兒既然叫伊莉莎白二世,父親不用說就得叫伊莉莎白一世,弟弟既然是喬治六世,沒得說,哥哥不叫喬治五世,最起碼也得叫喬治什麼,無論如何也不能叫愛德華八世。這二世、六世、八世之類都從哪兒排起?真是莫名其妙。
  • 一幅肖像畫中的世界史:伊莉莎白一世與大英殖民帝國
    這幅藏於英格蘭沃本庄園(Woburn Abbey)的油畫一度被認為是伊莉莎白一世的高級畫師喬治·高爾(George Gower)所畫,現在一般認為這並非出自高爾之手,是一個不知名的英國畫家在1588年所畫。也是現存的「無敵艦隊肖像畫」(Armada Portrait)系列之一,是最完整的一幅。伊莉莎白一世畫像,畫家不詳,作於約1588年。
  • 海盜女王:伊莉莎白一世英如何開創歷史
    伊莉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是英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君主之一,而且以女子之身為了國家的統一與強大而終生不嫁。伊莉莎白一世鑄就了個人的輝煌,同時也成就了一個輝煌的時代——伊莉莎白時代。在其近半個世紀的英國女王生涯中,使英格蘭從蕞爾小國逐步發展為海上強國。
  • 伊莉莎白一世:「榮光女王」如何一步步開創英國「黃金時代」?
    幼年時期的伊莉莎白坎坷的幼年經歷1533年,伊莉莎白一世出生,她是亨利八世和其王妃安妮·博林所生。當時天主教依舊盛行,而國王和王妃則是以新教教規方式成婚,所以伊莉莎白也被認為是私生女。但她出生時依舊享有王位的繼承權。
  • 伊莉莎白一世年輕貌美,又貴為英國女王,為什麼選擇終身未婚
    在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統治時期,英國迎來了經濟和文化共同繁榮的黃金時代。然而,身為女王的她卻終身未婚,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伊莉莎白不論是從相貌,還是才幹都最像亨利八世。但由於亨利八世重男輕女,所以伊莉莎白小時候並不得寵愛,甚至一度遭受到了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的仇恨和虐待。伊莉莎白能登上王位,也頗費周折。亨利八世去世後,年僅9歲的兒子愛德華繼承了王位。然而還沒等到他親政,就被肺病奪去了生命。隨後伊莉莎白的姐姐瑪麗在樞密院的支持下,發動政變,篡奪了權位,她也就是瑪麗一世。
  • 伊莉莎白一世是性冷淡還是同性戀,為何女王到死仍是處女?
    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英國史上最著名的君主之一,她25歲繼位,70歲離世,總共執政45年。伊莉莎白繼位之初,英格蘭還是個混亂動蕩、積貧積弱的國家。後經她在執政期間銳意改革,對內穩定根基,對外開疆拓土,擊敗了海上霸主西班牙,最終將英格蘭建設成為歐洲最富強的國家之一。
  •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終身未婚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有著「童貞女王」綽號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為什麼選擇不結婚呢?伊莉莎白的生活一點也不傳統。她於1533年出生在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家裡。1536年,她的母親因為墮落並被處決後,伊莉莎白被宣布為私生女,而她的地位變得岌岌可危。很明顯,她根本就不適合當女王。
  • 瑪麗一世和伊莉莎白一世的不同之處
    世界上沒有白幫忙的事,蘇格蘭稍微消停點,法王趕緊替自己的兒子求婚,讓瑪麗一世嫁給自己剛出生的兒子弗朗索瓦。這個動作的動機也非常明顯,跟英格蘭的亨利八世一樣,娶瑪麗一世等於是用最簡單的辦法收編蘇格蘭的國土。之前法蘇只是盟軍,法國心底深處的心思,自然是將蘇格蘭納入法蘭西的版圖,進而騷擾英格蘭後方。法國人對英倫三島的版圖野心,一點也不低於英國人對法國大陸的心思。
  • 伊莉莎白女王成英國在位最久君主,超過維多利亞女王的63年
    在此之前,這項紀錄的保持者是伊莉莎白二世的曾曾祖母維多利亞女王,她的在位時間長達63年7個月2天16個小時23分鐘,如今伊莉莎白二世打破了這個紀錄。除了跨越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執政時間,伊莉莎白女王還比她的曾曾祖母擁有另一項更為矚目的頭銜——在最近的一次民意調查中,她被英國國民評選為「最偉大的君主」。
  • 「童貞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以婚姻為外交籌碼,打造英國黃金時代
    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女王之一,她的統治時期長達45年,在此期間,英格蘭擺脫了在政治、經濟、外交、宗教等領域的困境,開啟了全新的「黃金時代」。在政治成就之外,這位傑出女性的私生活同樣為世人所關注,她一生未婚,被賦予了「童貞女王」的稱號。
  • 大英圖書館獲贈伊莉莎白一世書信:對瑪麗一世態度逐漸強硬
    據英國衛報,近日大英圖書館新收入了一批藏品: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寫給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的信件。在其中一封信中,伊莉莎白寫道,她「哀愁深重」地「目睹」自己和瑪麗「情誼遭遇變故」,但與此同時,又頻繁地強調著自己「朕」(「we」)的尊貴稱呼。這封信可以追溯到1584年10月31日,這封信寫完的三年之後,44歲的瑪麗一世就在1587年2月1日被處以極刑。1568年的時候, 因一場起義,瑪麗一世從蘇格蘭逃向英格蘭。
  •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為何終身不嫁?網友:她有丈夫,叫英格蘭
    在歐洲很少有人不認識伊莉莎白一世,她是英格蘭與愛爾蘭的女王,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統治時期被英國稱之為「黃金時代」,她是都鐸王朝最後一位君王,原因是她一生未嫁。
  • 伊莉莎白一世真的是「童貞女王」嗎?
    作為一個以所謂的貞潔聞名的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愛情生活一直是人們猜測的焦點。多年來,無數的書籍、小說、戲劇和電影描繪了伊莉莎白一世與羅伯特.達德利、萊斯特伯爵等人物的關係。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問題是「他們到底有沒有?」
  • 《波琳家的另一個女孩》: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她父母與姑之間的豔史
    貌似劇中男主是英國歷史上著名的都鐸王朝(1485年-1603年)中的亨利八世。都鐸王朝由亨利七世入主英格蘭、威爾斯和愛爾蘭後,所開創的一個王朝,統治英格蘭王國及其屬土周圍地區。直到1603年伊莉莎白一世去世為止,歷經120餘年,共經歷了六代君主,他們分別是亨利七世、亨利八世、愛德華六世、簡·格雷郡主、瑪麗一世和伊莉莎白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