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的名字我想大家耳熟能詳,他是清代的明星。龔自珍是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他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
某天晚上,我無意間走進一片叢林裡。我隱隱約約感覺到一片黃色的燈光照亮著小道,這時的自己只想探究竟。我在心中暗暗自想這事何方神聖?在彷徨之際又聽見朗朗的讀書聲。我猜想妖魔鬼怪不會讀書,那我便是遇到神仙了。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即將要發生了。
原來是龔自珍在被迫讀書,後面還跟著他的教書先生。他還時不時地撇著教書先生,很不耐煩地讀著書。他像即將要脫韁的野馬一樣,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期待。中午,他如願以償地走到鎮江的南郊,看見一群人正在這裡舉行儀式,向玉皇大帝及雨神祈求降雨。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握筆凝思,準備寫祈雨的文章。龔自珍也湊了過去,忽見那個老者把筆放下,雙手合十念叨:「阿彌陀佛,大手筆來也!」原來這老者是龔自珍的老朋友。龔自珍也不推辭,大筆一寫下了著名的詩篇: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他的這首詩既是抒情,又是議論,但不涉事實,議論亦不具體,而只是把現實的普遍現象,提到社會歷史的高度,提出問題,抒發感慨,表示態度和願望。他以政論作詩,但並不抽象議論,也不散文化。這也是他作詩的一個很大的特點之一。
這首詩既是清政府制度腐敗的公布。清朝政府不重視籌劃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鹽鐵生產、稅收和水利等問題,一味依賴東南的漕運,對江南人民加重剝削,致使農業生產凋敝,人民困苦不堪,危害國家經濟的現實進行了大膽揭露和批評。
《己亥雜詩》中第八七首,「故人懷海拜將軍,側立南天未蕆勳。我有陰符三百字,蠟丸難寄惜雄文。」表達詩人對禁菸鬥爭的關注,對國家命運的關注。龔自珍知道,人世間的災難大多是人造成,是統治者昏庸無道、用人不當造成的。祈雨是無用的,即使降了雨也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國家的根本問題是用人問題,是人才問題。沒有人才,或有人才而不用,國家就永遠不會太平和富強。
這時候的龔自珍跟我們一樣正值青春年華。但他卻不同於尋常之人,才華橫溢。即使身處在當時的歷史社會他依舊不放棄那份童真。他的散文也與其詩歌的主要精神相一致,或「以經術作政論」,或直接批判揭露現實,或借題發揮,或通過論文、論事、記物、記名勝形勢對封建統治的腐朽、黑暗作批判諷刺,思想內容豐富而深刻。而表現方法也十分多樣,或直率,或奇詭,散行中有駢偶,簡括中有鋪陳,語言瑰麗古奧。
震驚!我原來是做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