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派:晚清時的傳教士,究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2020-12-12 歷史一節課

晚清時期,伴隨著西方列強勢力進入中國的,還有一群傳教士。儘管很多時候看起來他們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個群體,但實際上,他們在這個階段充當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傳教士進入中國後,先是大興辦報事業。著名者有諸如馬禮遜、郭實獵等人。他們以華人為閱讀對象,創辦各種中文期刊。這些報刊雜誌把西方科學知識帶到中國來,為當時仍然處於封閉狀態下的中國人,打開了一扇了解西方國家的窗口,起到了溝通和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此外,傳教士在中國還翻譯和出版書籍,這一方面,傳教士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大量書籍的翻譯和出版,在一定程度上使人們改變以往對西方科技的認識。甚至這些翻譯過來的書籍,還進入了中國的學堂,成為了教科書。所以一時之間,中國社會對於西方各類事物的接受度急劇增長,尤其是一些文人階層,逐漸興起了向西方學習的思潮,並在此後幾十年地迅速席捲了整個中國,成為後來拯救中國的探索道路之一。傳教士又在中國建立學校、建立醫院,使中國的衛生醫療和文化事業也有所發展。

可以說,傳教士對當時的中國社會是有積極作用的。

傳教士也是侵略者

首先我們不能忽視這些傳教士得以進入中國,是在此時的中國正處於西方列強的壓迫之下的大背景裡。而且面對列強的步步緊逼,中國只能軟弱地一次又一次讓步,並以割地賠款的代價籤下了眾多不公平的條約。這些條約裡不乏保護傳教士在華利益的內容。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傳教士其實也被視為是侵略者的一部分。

其次,這些傳教士在中國創辦報刊或翻譯書籍等行為的首要目的,不光是為了宣傳教義,更是企圖為他們國家的殖民侵略服務。因此他們一方面宣傳宗教,一方面還四處搜集中國情報。且把這些情報交給西方國家,使列強對中國的情況極其裡了解,在侵略中國時也就更容易了。基於此,很大程度上,他們種種行為所給予的對中國的好處可能只是附帶的,是基於滿足自身利益下產生的。

再者,眾多傳教士自己的國家和條約作為保護傘,在中國大肆霸佔公產、強買民田,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最後,基督教教義講求的是敬重上帝,人人平等的精神,他們不敬祖宗和他神靈。而已經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的儒家倫理則更強調綱常等秩序。因此中國人尊宗敬祖,甚至有些人家裡就供奉了祖先的牌位。在中國人的眼裡,這些傳教士是"大逆不道"的。中西方這兩種不同的文化追求,導致了兩方人民思想上的劇烈衝突,因此晚清也出現了教案頻頻的情況。

總而言之,近代傳教士來到中國後的傳教活動,並不是建立在單純的傳播宗教、發展教徒等目的的基礎上。雖然他們的各項措施,為中國帶來了好的作用,客觀上對晚清中國的進步起到了一定的積極的促進。但在中國已經淪為宰割對象的情況下,傳教士進入了中國,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還參與外交活動,這就不可否認這些傳教士在列強侵略中國過程中也參與其中,成為了其母國的幫兇,損害了中國的利益。所以,在對中國的影響上,他們的確堪稱"雙面派"。

相關焦點

  • 《巡迴檢察組》邋裡邋遢的于和偉,他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本圖片來源於網絡之前的角色深入民心,觀眾都在好奇,他們在該劇中會是怎樣的角色?當看到許亞軍出場時,我立刻想到了祁同偉。而「侯亮平」的愛人,則成為了記者。飾演官二代的馮雷,則在劇中拿著攝像機到處遊走。像這樣的人物有很多,看到這裡,估計很多觀眾都會像我一樣,多這些人的出現,產生好奇,他們在該劇中將會是怎樣的角色。有些觀眾也一定會武斷地認為「不用查了,有問題的人就是他」。
  • 中國基督教領袖指西方傳教士曾扮演不光彩角色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一日 (記者董會峰孫兆震)今天下午,在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中國基督教協會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中國的基督教領袖們指出,在近代史上,西方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一直利用基督教、傳教士為其侵略中國服務,一些傳教士甚至直接參與侵略與掠奪。在中國人民心目中,一些西方傳教士與帝國主義侵略、與鴉片商是聯繫在一起的。
  • 晚清科學翻譯的文化研究
    關鍵詞:晚清;科學翻譯;文化研究 作者簡介:   自明末西方科學知識傳入中國始,就遇到第一道門檻,亦即西方話語如何轉譯為漢語。而系統化解決該問題則是在晚清,由傳教士與中國學者共同跨越這一障礙。
  • 利瑪竇,明清時期傳教士的代表人物
    圓明園究竟藏著多少秘密? 北大和清華為何成為中國高等學府? 本系列將和你一起探索北京城的奧秘。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國派人向清朝皇帝遞交國書,請求通商。第二年八月,馬嘎爾尼等率領貢船沿大運河北上,達張家抵灣,清朝派欽差大臣到張家灣迎接。
  • 是什麼原因讓清朝統治者那麼害怕西方傳教士?
    所以在清末法國的天主教想中國派遣了大批的傳教士來傳教,妄圖擴大天主教的影響力從而進一步影響政局。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談談:且天主教比較重要的一項使命就是在全世界宣揚傳播天主教,法國在他自己的殖民地都有天主教傳播機構和團體,晚清時期的中國自然也是它重要的宣傳場所之一。
  • 晚清《聖經》「God」漢譯之爭,God是如何被翻譯成上帝的?
    但回頭看晚清時期傳教士對《聖經》中「God」的翻譯,卻是爭議不斷。今天,我們一起看一看晚清時期,「God」漢譯之爭。並且,他們認為《聖經》在翻譯成其他民族語言時也是使用類名翻譯的方式。比如,「希伯來語《聖經》中的 『Elohim』一詞就是一個『類名』」,而不是什麼最高存在的專有名詞;再比如,「Elohim」翻譯成希臘語時所使用的也是類名「Theos」,而不是主神宙斯「Zeus」。其次,美國傳教士認為 「God」應該是取代其他神明的,而不是成為其他神明中的主神,所以應該使用「類名」翻譯。
  • 晚清美國譯者對近代中文術語翻譯的貢獻
    晚清外國傳教士對中國近代術語翻譯及譯名統一作出了許多貢獻,其中包括不少活躍在上海的美國人。傳教士拉開了近代西學東漸的序幕。在傳播西方科學與文化的過程中,他們和中國合作者們都面臨著翻譯學科術語、確定譯名、創製漢語新詞的艱巨任務。
  • 西方傳教士對我們的「文化侵略」和「思想毒害」
    「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派過來的傳教士都是帶著「精神鴉片」,來對我們進行「文化侵略」+「思想毒害」的……  真是這樣嗎?  我們再來看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看看在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國時,西方傳教士是怎麼幫助苦難深重的中國百姓。
  • 晚清時期,最早的西方傳教士如何在中國立足?熟知中國儒家經典
    鴉片戰爭前,在中國最出名的傳教士應該是德國傳教士郭實臘(1803年~1851年)。郭實臘在鴉片戰爭之前,西方傳教士在心態上,還不像鴉片戰爭之後那麼居高臨下、俯視一切,在宣傳中依然採取幾百年前利瑪竇、南懷仁等前輩已經採取的那種方式,儘可能拉近中西文化的差距
  • 鬥羅大陸:撕開偽裝,玉小剛究竟在鬥羅大陸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
    在此,特地寫一篇文章跟大家探討玉小剛究竟在鬥羅大陸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大師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首先小編是很喜歡《鬥羅大陸》這部動漫,這部小說,但是也一點點小小的建議或者意見,這裡可能會採用一些不好的語言,例如大忽悠/賭徒/渣男/瞎掰,各位見諒。
  • 漫威《獵鷹與冬兵》,加入了一位DC男演員,扮演神秘的角色
    只不過目前我們只知道,他會在這部劇中,扮演一個神秘的角色。這位DC的男演員名叫卡爾·魯伯利。卡爾·魯伯利是DC迷們熟知的角色,他是在經常出現在DC的電視劇當中。其中就包括為《正義聯盟》的動畫版的火星獵人配音,他還在《女超人》電視劇中,扮演了火星獵人父親的角色。當然,這位出色的男演員也加入了漫威的《獵鷹與冬兵》。
  • 西方傳教士在清廷促進自然科學的發展,推動了東方對西方的了解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新教傳教士在19世紀把西方科學傳人中國時都起了主要作用。的確,雖然在創建中文科學新詞彙中存在著一些專門問題,但是新教徒創作的科學和數學著作比所有其他非宗教問題著作的總數還要多。最後,如果傳教士對漢文也有一套功夫,他就要通讀譯文,以使表達更加準確和曉暢。19世紀最充分使用這種方法的是傅蘭雅(1839- 1928 年)。英國人傅蘭雅最初作為教會學校的教員來到中國,他可以稱為「世俗派傳教士」的最初典型。雖然他在各種教育事業中與傳教士合作,但他和教會的任何差會沒有關係,並且他重視加強中華民族更甚於使中國人改信基督教。
  • 寧波有一具百年真人骨架 女傳教士捐遺體當教具
    保存在寧波教育博物館的晚清真人骨架教具,高157釐米重6千克。昨日,記者了解到,這是晚清時期一所教會學校的醫學教具,已有100多年歷史,而在當時,使用真人骨架開了國內基礎教育的風氣之先。現在這具骨架是寧波教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 網絡直播人氣主題~角色扮演!
    cosplay是直播人氣主題,在此延伸下思維,其實cosplay只是角色扮演的一個小類,直播主題上升到角色扮演,直播能玩的花樣會更多更加精彩。 角色扮演可以分為以下幾類:1.cosplay 扮演人氣動漫角色    人氣動漫角色自帶高人氣,化身現實版動漫明星 穿越到地球,前來膜拜的粉絲必定人山人海啊。2.扮演明星
  • ins·黑白系·男生頭像:我在你心裡,到底扮演怎樣的角色
    ins·黑白系·男生頭像:我在你心裡,到底扮演怎樣的角色1.黑白色調的頭像,給人一種很鮮明的衝擊感,就像是這一組男生頭像,黑白色調讓男生的輪廓更加清晰起來,讓少年臉上的情緒也更加突出,氣氛時緊緊蹙眉,又或是面無表情的樣子,都好像在向我們傾訴,他們身上的傷感的故事。
  • 在「理」與「勢」之間:晚清官僚士大夫的自改革
    「理」與「勢」之間究竟何者為重,這在官僚士大夫理學家中構成了一道光譜。倭仁與李鴻章處於兩個極端,而曾國藩位於中間。倭仁以理抗勢,拒絕正視晚清國門打開之後的情勢變化,死守千年來的祖宗之道,清流黨人也有著類似的文化性格。李鴻章是「勢」重於「理」,置儒家之「理」於腦後,以機會主義的態度應對變化了的時勢。
  • 【科學普及】生物學裡的「細胞」一詞,竟是源自一位晚清數學家的奇...
    1890年,博醫會(1886年由傳教士成立)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大會,成立了術語委員會專門制定標準醫學術語。《幾何原本》和《九章算術》14歲時,他靠自學讀懂了歐幾裡得《幾何原本》中文版前六卷。即使對於那些沿用至今的漢語名詞術語,其所指概念的含義和範圍也可能發生了較明顯的變化,不再和問世時完全一致。漢語「細胞」一詞也不例外,雖然今天仍在使用,但其已經專指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基本不再具有《植物學》中賦予的其他含義。
  • DC神劇《傳教士》第三季首曝預告 「鋼鐵俠之父」大戰希特勒
    美國出品《行屍走肉》劇集的AMC電視臺,根據DC旗下Vertigo的著名黑暗系漫畫《傳教士》打造的同名電視劇一經播出好評如潮,日前IGN公布了第三季的首部預告片,漫威電影出演「鋼鐵俠之父」的多米尼克·庫珀再次扮演主角傑西·卡斯特,預告片除了上帝、卡西迪、圖利普、疤臉、殺手聖徒、希特勒
  • 從劉亦菲到楊採鈺,「教父」陳金飛究竟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而在劉亦菲的演藝生涯中,「教父」陳金飛卻一直為她保駕護航,直到公開承認有了女友楊採鈺,那從劉亦菲到楊採鈺,陳金飛究竟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1987年,劉亦菲出生在一個高知家庭裡,本名叫安風,父親安少康是武漢大學的法學教授,母親劉曉莉是頗有名氣的舞蹈演員,劉亦菲的童年生活在富裕的家庭,生活的十分幸福。
  • 《凡人修仙傳》電視劇拍攝,想不到忘語本人也扮演角色,究竟是誰
    《凡人修仙傳》電視劇拍攝,想不到忘語本人也扮演角色,究竟是誰網絡小說拍攝電視劇已經是成為了眾多出名的小說的另外一個出路了,從《鬥破蒼穹》到現在的《凡人修仙傳》都是如此,相信大家也是知道了,作者忘語的《凡人修仙傳》也是即將拍攝動漫電視劇,記住是動漫不是真人版的,而是動漫版本的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