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清朝統治者不是害怕傳教士本人,而是他所代表的勢力以及他背後的支持者。在清代晚期隨著一次、二次鴉片戰爭的失敗清政府被迫和西方列強籤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在條約中別有用心的國家把傳教自由等相關權益硬加入了進去,這些國家中以英國、法國為代表,這些國家主要是基督教裡面的新教和天主教,他們是宣揚宗教精神喜歡四處傳教的,尤其以法國的天主教為最積極的一支。所以在清末法國的天主教想中國派遣了大批的傳教士來傳教,妄圖擴大天主教的影響力從而進一步影響政局。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談談:
法國的天主教
根據資料記載,天主教在法國歷史上曾經長期佔據統治地位,歐洲宗教改革時期,天主教徒與新教胡格諾派發生過猛烈衝突,後者曾慘遭迫害。17世紀天主教改革在法國大獲成功,天主教虔誠精神盛行,聖徒不斷湧現,18世紀它受到啟蒙運動、自然神論和唯物論的猛烈批判,法國大革命時期取消其合法地位,1801年拿破崙一世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與羅馬梵蒂岡的教皇籤訂和約,承認它是法國大多數人的宗教。19世紀反教權主義在法國盛行,直到本世紀初達到頂峰,1905年通過法律實現了政教分離。
可以說在18世紀以後天主教在法國的影響已經根深蒂固了,法國大部分的百姓和皇室貴族大部分都信仰天主教,在20世紀政教分離以前,天主教在法國的所有宗教裡面一支佔有統治地位。且天主教比較重要的一項使命就是在全世界宣揚傳播天主教,法國在他自己的殖民地都有天主教傳播機構和團體,晚清時期的中國自然也是它重要的宣傳場所之一。
所以在二次鴉片戰爭後法國從本土派出了大批的傳教士深入中國,不只是沿海的開放城市和交通樞紐,廣大的內陸和偏遠地區也派人去傳教,真的可以說是無孔不入,這些舉動自然和當地的勢力發生了激烈的衝突,所以晚清的教案多發,基本都是天主教傳教士和地方百姓之間爆發的衝突,甚至導致了很多傳教士和百姓的傷亡,清廷處理善後也大多數都是以滿足列強的要求結案。
傳教士的情況
這些基督教的傳教士假借條約傳教自由之名,一路順著大江大河深入中國內陸偏遠地區傳教,他們是包郵多從目的地,可不只是簡單的傳教而已。
西方國家的這些傳教士都是背負一定使命的,他們基本都和本國的使館聯繫密切,肩負著收集地方資料情報,傳播基督教,吸收地方百姓入教,甚至在本國政府的指示下幹涉地方政務等,可以說是抱有多重目的的。當然如果可能的話,他們還希望能在中國建立起影響政局的強大宗教勢力,為西方的列強服務從中國獲取更多的利益。
清廷之所以對這些傳教士那麼忌憚,主要還是他背後有人支持,他們可以隨時聯繫本國使館對地方官員施加壓力,也通過本國政府對清廷中央的相關決策進行影響和幹預,畢竟西方國家的實力擺在那裡,硬碰硬是沒有好結果的。在地方爆發的多起教案中即使是傳教士的問題清廷也不敢公平公正地處理,很多時候都是妥協了事。
綜上所述,清廷統治者害怕的不是傳教士本身而是他背後的支持勢力,他們狼狽為奸對地方事務進行幹預,大大的損害了清朝國家的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