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讓清朝統治者那麼害怕西方傳教士?

2020-12-12 公子品史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清朝統治者不是害怕傳教士本人,而是他所代表的勢力以及他背後的支持者。在清代晚期隨著一次、二次鴉片戰爭的失敗清政府被迫和西方列強籤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在條約中別有用心的國家把傳教自由等相關權益硬加入了進去,這些國家中以英國、法國為代表,這些國家主要是基督教裡面的新教和天主教,他們是宣揚宗教精神喜歡四處傳教的,尤其以法國的天主教為最積極的一支。所以在清末法國的天主教想中國派遣了大批的傳教士來傳教,妄圖擴大天主教的影響力從而進一步影響政局。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談談:

法國在中國建的天主教堂

法國的天主教

根據資料記載,天主教在法國歷史上曾經長期佔據統治地位,歐洲宗教改革時期,天主教徒與新教胡格諾派發生過猛烈衝突,後者曾慘遭迫害。17世紀天主教改革在法國大獲成功,天主教虔誠精神盛行,聖徒不斷湧現,18世紀它受到啟蒙運動、自然神論和唯物論的猛烈批判,法國大革命時期取消其合法地位,1801年拿破崙一世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與羅馬梵蒂岡的教皇籤訂和約,承認它是法國大多數人的宗教。19世紀反教權主義在法國盛行,直到本世紀初達到頂峰,1905年通過法律實現了政教分離。

可以說在18世紀以後天主教在法國的影響已經根深蒂固了,法國大部分的百姓和皇室貴族大部分都信仰天主教,在20世紀政教分離以前,天主教在法國的所有宗教裡面一支佔有統治地位。且天主教比較重要的一項使命就是在全世界宣揚傳播天主教,法國在他自己的殖民地都有天主教傳播機構和團體,晚清時期的中國自然也是它重要的宣傳場所之一。

所以在二次鴉片戰爭後法國從本土派出了大批的傳教士深入中國,不只是沿海的開放城市和交通樞紐,廣大的內陸和偏遠地區也派人去傳教,真的可以說是無孔不入,這些舉動自然和當地的勢力發生了激烈的衝突,所以晚清的教案多發,基本都是天主教傳教士和地方百姓之間爆發的衝突,甚至導致了很多傳教士和百姓的傷亡,清廷處理善後也大多數都是以滿足列強的要求結案。

西方傳教士傳教用的書籍

傳教士的情況

這些基督教的傳教士假借條約傳教自由之名,一路順著大江大河深入中國內陸偏遠地區傳教,他們是包郵多從目的地,可不只是簡單的傳教而已。

西方國家的這些傳教士都是背負一定使命的,他們基本都和本國的使館聯繫密切,肩負著收集地方資料情報,傳播基督教,吸收地方百姓入教,甚至在本國政府的指示下幹涉地方政務等,可以說是抱有多重目的的。當然如果可能的話,他們還希望能在中國建立起影響政局的強大宗教勢力,為西方的列強服務從中國獲取更多的利益。

清廷之所以對這些傳教士那麼忌憚,主要還是他背後有人支持,他們可以隨時聯繫本國使館對地方官員施加壓力,也通過本國政府對清廷中央的相關決策進行影響和幹預,畢竟西方國家的實力擺在那裡,硬碰硬是沒有好結果的。在地方爆發的多起教案中即使是傳教士的問題清廷也不敢公平公正地處理,很多時候都是妥協了事。

天主教派往清廷的傳教士圖

綜上所述,清廷統治者害怕的不是傳教士本身而是他背後的支持勢力,他們狼狽為奸對地方事務進行幹預,大大的損害了清朝國家的主權。

相關焦點

  • 西方傳教士在中國的傳教活動
    還有之後程朱理學的復興都表徵了這一點,所以到明朝時期,統治者自然也不會放任西方外來的傳教士就這樣在中國國內傳教布道。 將儒家思想驅逐出去,換上新的"基督教"的外衣,從此人們的思想也被禁錮在十字架中。
  • 一手拿聖經,一手拿學術:談談明清時期西方傳教士來華傳教的策略
    引言:明末清初時期,西方傳教士作為最主要的傳播媒介,率先拉開了歷史上「西學東漸」的序幕。遺憾的是,儘管這些人的運氣比方濟各·沙勿略略好一點(沒落得個客死異國他鄉的下場),但終究還是沒能逃脫被統治者拒之門外的宿命。熟悉這段歷史的讀者應該清楚,明末清初時期的東南沿海地區由於正處於對外禁海階段,導致在此期間對西方文化的輸入有著一定的阻滯作用。
  • 外來文化傳入,順治康熙重用西洋傳教士,為何雍正容不下他們?
    在清朝早期的時候,社會並沒有十分封閉,一些外來文化經常會傳入中國;順治皇帝還非常信任西洋傳教士;康熙也效仿父親重用欽天監,對當朝的西洋傳教士很尊敬;可是到了雍正朝,皇帝對洋人的態度卻產生了極大反轉,根本容不下他們,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 清朝沒有昏君,也非常強大,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清朝走向了滅亡?
    從每個皇帝來說,清朝歷任皇帝都能勤於政事,和其他朝代相比堪稱典範。眾所周知,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個個喜歡吃喝玩樂,上朝都困難,這樣的朝代能不滅亡嗎?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何清朝沒有昏君,也很強大,最終走向了滅亡呢?甚至,為何後人都貶低清朝呢?中國歷代王朝的走向都是一個——慢慢衰落。
  • 教案事件此起彼伏,難道真的傳教士這麼惡毒嗎?背後原因要深思
    自從我國的國門被打開以後,西方列強就開始在我們的領土上留下他們的足跡,既有所謂的租界區域,又有讓人失望的治外法權。不過這些東西都是最為純粹和粗暴的一面,在近代最讓大家不能接受的就是西方傳教士。道理很簡單,武力的鎮壓只是會讓我們反抗更加激烈,但是文化的傳播往往殺人不見血。
  • 清朝男子的辮子多久洗一次?英國傳教士留下照片,網友:不敢相信
    歡迎來到百家後小帆品歷史,今天我講述的是:清朝男子的辮子多久洗一次?英國傳教士留下照片,網友:不敢相信。在我國,離我們現在最近的封建王朝就是清朝。清朝時候,不管男性還是女性裝扮都非常有特點,尤其是在髮型方面,女子有「旗頭」,男子留長辮子。
  • 清朝人的「大辮子」究竟有多髒?外國傳教士的日記如何記載的?
    在清朝時期,我國對外交流還是比較開放的,當時就有一位英國的傳教士領略到了清朝男子拆開辮子披散頭髮的畫面,可是他卻被聞所未聞的臭味可髒汙的頭皮情況驚住了。 在清朝之前,男子基本上都可以隨意披散或者帶冠子,並沒有強制性的要求,他們的頭髮也並不比女子的差,而且冠子的種類也很多。而到了清朝時期,由於統治者是滿洲人,無論皇帝還是大臣或者平民百姓,人人都是留一個辮子。後來平民百姓也算是入鄉隨俗,他們都漸漸的適應了,也都留起來辮子了。直到後來清朝滅亡,才漸漸的拋棄了這個習慣。
  • 順治臨終前,孝莊急召一位西方傳教士進宮,從此康熙穩坐皇位61年
    但這自然也遭到了孝莊太后的強烈反對,不過順治帝決心已定,就差頒旨了,在這個時候,孝莊太后急召一位西方傳教士進宮,從此康熙穩坐皇位61年。 這個外國人名叫湯若望,神聖羅馬帝國科隆人,是耶穌會傳教士,1623年來到了北京,並且成功預測了1623
  • 清朝的標誌長辮子有多髒?看了傳教士的日記,實在令人作嘔
    清朝的大辮子太髒了,從外國傳教士的日記中就能發現,實在是很髒我們都知道古代人的造型可和我們現在人大不相同,經常能看到很多人蓄著長頭髮,但是又都明白,他們古人頭髮特別長是因為,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所以他們一輩子都不去剪頭髮。
  • 西方傳教士在清廷促進自然科學的發展,推動了東方對西方的了解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新教傳教士在19世紀把西方科學傳人中國時都起了主要作用。的確,雖然在創建中文科學新詞彙中存在著一些專門問題,但是新教徒創作的科學和數學著作比所有其他非宗教問題著作的總數還要多。由於西方著作的翻譯如果要有被人閱讀的機會,就必須譯成可誦的漢文,又由於即使傳教士中最有造詣的學者(像偉烈亞力)也不能寫出任何典雅的文學語言,因此必須採取一種特殊的寫作方法。 實際上這是耶穌會士早在250年前就已採用過的方法。首先,外國傳教士把原文口譯給他的中國助手聽。然後,助手把口頭翻譯改寫成文言文。
  • 沒有西方列強的攻擊,大清朝還能堅持多久?答案出乎你的意料
    我們都知道,大清朝是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之下土崩瓦解的,很多人也都將清朝衰敗的原因歸結於此。那麼,如果再給大清朝一次重來的機會,它能堅持多久?還能一直長盛不衰,保持統治地位嗎?答案很可能會出乎你的意料。很多人都會覺得,大清滅亡是必然的歷史規律,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 火藥是中國的發明,為何清朝卻被西方列強完虐?這與一位千古聖君有關
    說起清朝統治者的目光短淺,那可真不是一言半語所能概括的,也正是這短淺的目光,致使中國從明朝時期的軍事強國淪落到清朝末年的「東亞病夫」,清朝統治者簡直就是井底之蛙,看不到世界上任何國家的發展,竟然還有底氣自稱天朝上國。
  • 沙勿略所倡導的「適應」策略,為西方傳教士在中國的立足指明方向
    這種類比在相當程度上拉近了中國知識分子與西方傳教士之間的距離。很多中國知識分子就是因為認為「天學」與儒家學說彼此相近,才願意與西方傳教士交往。尤其是利瑪竇認為中國人敬天、祭祖和參拜孔子等禮儀是一種社會政治行為,因而對於中國基督教徒參與上述禮儀活動予以默認。他對中國尊師道和慎終追遠的傳統的尊重和包容,也使他本人為中國社會所尊重和包容。
  • 清朝科技落後?康熙有一臺計算器,可以計算複雜的數學題
    讀過歷史的都知道,晚清政府腐敗落後,科學技術落後西方國家數百年,人家早已是堅船利炮,而我們仍然是大刀長矛,這直接導致了清朝的滅亡,造成了近代中國長達一個世紀的屈辱歷史,究其原因是當朝統治者不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不過有一人例外,那就是康熙皇帝。
  • 清朝也有先進技術,世界霸主也前來學習,可惜統統被人偷走
    早在唐宋時期中國就已能製作出光潔如玉般的精美瓷器,及至清代隨著中國與外界交流的加深,西方人見到來自中國的精美瓷器後大為驚嘆,買回去後更是小心翼翼地用白銀將瓷器包好生怕碰壞,後期瓷器身價飛漲,在西方,貴族們願意用幾十個奴隸來交換一件上好瓷器,有領主甚至用一隊麾下的龍騎兵來交換瓷器。
  • 中國基督教領袖指西方傳教士曾扮演不光彩角色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一日 (記者董會峰孫兆震)今天下午,在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中國基督教協會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中國的基督教領袖們指出,在近代史上,西方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一直利用基督教、傳教士為其侵略中國服務,一些傳教士甚至直接參與侵略與掠奪。在中國人民心目中,一些西方傳教士與帝國主義侵略、與鴉片商是聯繫在一起的。
  •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討厭清朝?
    是的,很多人討厭清朝。我也非常討厭它。個人以為,討厭清朝的人可能基於以下幾個原因。1.滿清入關的大屠殺。揚州十日,滿清屠殺了80萬漢人。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等人初步的民本思想,跟西方17到18世紀的思想啟蒙運動遙相呼應。我們可以設想,如果不是滿清入關,隨著明末資本主義的萌芽和民本思想的進一步發展,中國是有可能從封建社會轉型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滿清的文字獄扼殺了民本思想,扼殺了資本主義的萌芽,也扼殺了中國主動近代化的可能。
  • 閉關鎖國沒有什麼好處,清朝歷代皇帝卻非常喜歡,這是為什麼呢?
    到了雍正元年,因與羅馬教廷間禮儀之爭,禁止天主教,被視為清朝鎖國的開始。到了乾隆時期,閉關鎖國越來越嚴重,只留下一個海關允許與西方貿易。 首先我們說,大清入主中原後,版圖大了不少,也正是中國的物產十分豐富,對於自給自足靠天吃飯的大清來說,完全沒有必要與外國交換什麼東西,當下狀態足以。
  • 清朝男子的辮子有多髒?傳教士:氣味讓人嘔吐,夏天不敢靠近
    清軍入關前,古代男子也有長長的髮髻,但是不會像清朝人一樣,編成辮子垂在腦後。清軍入關的時候曾頒布「剃髮令」,強制境內官民剃掉頭頂的頭髮,將腦後的頭髮編成辮子垂下去。古代人對身體髮膚的重視程度不亞於自己的性命,因為他們認為身體髮膚都是來源於父母。私自毀傷是極其不孝的行為,剃頭更是對父母的一種詛咒。所以,清軍入關時有不少人反抗「剃髮令」。
  • 清朝人的「辮子」到底有多髒?看看英國傳教士的反應就知道了
    由此就引發了一個問題令人極為好奇,那就是古人蓄髮一輩子,尤其是清朝人梳成「辮子」之後,到底多久洗一次頭髮?那麼,清朝人的「辮子」髒不髒呢?英國傳教士曾經在他的日記中記載了這一情形,說當清朝人鞭子解開之後,傳教士聞之已經欲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