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關鎖國沒有什麼好處,清朝歷代皇帝卻非常喜歡,這是為什麼呢?

2020-12-22 騰訊網

說起閉關鎖國,我們一般情況下認為大清閉關鎖國導致後期與世界脫軌,進而被英國使用武力打開了國門,可以說是百害而無一利。

但其實客觀說,閉關鎖國並不是清朝獨創的,明朝時期就已經有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實施了海禁政策,主要是防止倭寇到沿海地區進行武裝走私以及搶掠騷擾。

所以朱元璋廢除了唐朝以來就存在的負責海外貿易市舶司。甚至頒布「禁海令」「片板不許入海」。

雖然明朝也有過鄭和下西洋以及隆慶開關,但那只不過是官方行為,而且時間很短暫。

我們再說回清朝。清朝入主中原後,由於東南沿海的威脅尚在,尤其是鄭氏集團,所以實施海禁,不過在收復臺灣後,康熙帝決定廢止海禁,開海貿易。

康熙還設立了四海關管理對外貿易實務。不過到了康熙晚年,再次開始收縮,頒布了南洋禁海令。

到了雍正元年,因與羅馬教廷間禮儀之爭,禁止天主教,被視為清朝鎖國的開始。到了乾隆時期,閉關鎖國越來越嚴重,只留下一個海關允許與西方貿易。同時,對外國以及本國的貿易規定了諸多的限制。

然而,有一點我們先說明,閉關鎖國以我們現在的角度看,肯定說是嚴重影響中國的的發展的,但是我們不能說當時清廷就明知道閉關鎖國對國家不利。

否則的話,相信清政府不會這麼做的。

首先我們說,大清入主中原後,版圖大了不少,也正是中國的物產十分豐富,對於自給自足靠天吃飯的大清來說,完全沒有必要與外國交換什麼東西,當下狀態足以。

要知道清朝延續的也是歷來的重農抑商,本身就對貿易沒有興趣,那麼在清朝統治者眼裡,閉關鎖國也沒有什麼壞處。

其次,滿清是少數民族政權,也就是說少數人統治者大多數人。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清廷就非常擔心海外與國內聯合起來,所以清朝歷來打壓海外華人,也不願意真正的打開國門。

可以說,清朝統治者期望維護極權統治的心理觀念是「閉關鎖國」的根本原因。

相關焦點

  • 大清朝除了閉關鎖國真的毫無作為嗎,真相究竟是什麼
    在康熙皇帝統治中國的時候,社會達到了一定的和諧程度,這個時期也是清朝發展最為輝煌的時刻,康熙盛世也被人們世代相傳。清朝末期,綜合國力下降,尤其是長期以來的閉關鎖國政策,致使中國在很多方面落後於發達的西方國家,導致了我們的停滯不前。
  • 清朝的閉關鎖國,是不是像極了《三體》中的黑暗森林理論?
    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一直是為人詬病的一個方面,因為這個政策耽誤了中國人接觸世界,耽誤了跟進世界的腳步。 其實清朝的閉關鎖國,也有難言之隱,現在想來不僅僅是為了維護統治,更重要的原因是當時世界缺少規矩,像極了科幻小說《三體》中的黑暗森林理論。
  • 都說井底之蛙沒有活路,為什麼清朝還要「閉關鎖國」?
    每當說起清朝,這個王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就是繞不開的話題,很多人都覺得,閉關鎖國是中國在近代落後於西方的主要原因。那麼,清朝為什麼要關起門來呢?你還可以看看這些【三分鐘看懂清朝歷史 (上)】【三分鐘看懂明朝歷史 (下)】【三分鐘看懂明朝歷史 (上)】雷雷有話說不知不覺,雷雷的中國古代史已經連載完畢
  • 清朝沒有昏君,也非常強大,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清朝走向了滅亡?
    前面一些王朝的致命點,清朝都沒有。從每個皇帝來說,清朝歷任皇帝都能勤於政事,和其他朝代相比堪稱典範。眾所周知,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個個喜歡吃喝玩樂,上朝都困難,這樣的朝代能不滅亡嗎?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何清朝沒有昏君,也很強大,最終走向了滅亡呢?甚至,為何後人都貶低清朝呢?
  • 為什麼明朝的皇帝個個放飛自我,而清朝的皇帝卻都看似明君?
    明朝和清朝,是離我們現在最近的兩個封建王朝,所以對於他們的一些歷史,我們接觸到的會比較多,通過對比兩朝的歷史會發現,明朝的皇帝大部分都「很閒」,而清朝皇帝「很忙」,因為明朝的皇帝在做本職工作之餘,興趣愛好一樣沒落下,而清朝皇帝則沒見有什麼興趣愛好。
  • ...皇帝才稱得上「祖」!為什麼清朝有三個「祖」呢?你知道都是誰嗎
    而且清朝還有一大比較特殊情況,那便是有著三祖,分別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清世祖順治帝福臨、清聖祖康熙帝玄燁。那麼清朝為何不合常理的有三祖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一、清朝的開國皇帝,應該是皇太極但最終定義為努爾哈赤 清太祖努爾哈赤嚴格來說,只是清朝的奠基者,並非是開國皇帝,因為他建立的後金政權,提倡的是「八家分權」,並非屬於是集權式國家,而且連關外都沒有統一,更多屬於是一個統治鬆散的汗國。
  • 為什麼明朝皇帝大多都較胖,而清朝皇帝普遍較瘦?這為什麼呢?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以前做過放牛娃、乞丐、和尚,吃了不少苦,所以他養成了勤儉的好習慣。根據史書記載,朱元璋每天早飯「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他甚至讓人在宮裡開了一塊菜地種菜吃。但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之後的明朝皇帝可沒幾個吃過大苦的。
  • 乾隆皇帝晚年昏庸到什麼地步?
    乾隆作為年號,寓意是「天道昌隆」,而清朝的巔峰確實在乾隆皇帝時期,乾隆皇帝在位時間長,也做出很大的歷史功績。歷史上有明君晚年昏聵的例子有不少,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清朝康熙皇帝,在乾隆皇帝晚年,也不可避免地做出昏庸之事,導致乾隆晚期吏治敗壞,農民多次起義,採取的閉關鎖國政策與世界拉開差距,為中國近代史上的黑暗埋下伏筆。
  • 看了明朝人畫的世界地圖,才知道,大清皇帝落後到了什麼地步
    這幅圖出現時,明朝在位的皇帝是萬曆皇帝朱翊鈞,萬曆皇帝駕崩24年後,明朝就滅亡了。 明朝滅亡後,清朝延續了近300年的封建統治,但清朝最終也覆滅了。我們知道,清朝的覆滅跟內憂外患太嚴重有關,在內,有思想先進的人士不滿封建專制,在外,有列強虎視眈眈,對清朝進行殖民欺壓,奉行「閉關鎖國」的清廷,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就被打得措手不及。
  • 清朝12任皇帝沒有一個昏君,為何還是垮臺了?金一南指出兩大原因
    金朝都打進國都了,宋朝皇帝還在沉迷於書畫不可自拔,將江山拱手讓人。元朝皇帝殘暴昏庸自不必說,人種等級制度讓人們對其充滿仇恨。沒過百年,元朝統治者就被農民起義給趕出了中原。明朝就更有意思了,從朱棣開始,明朝就已經開始了閉關鎖國政策,不僅大興土木修建明長城,還逐漸關閉了通商口岸。而後,清朝也也將這一政策學得有模有樣。
  • 清朝的罪人其實並非慈禧,而是一世人皆知的皇帝,把中國推入黑暗
    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很多人都將責任歸結於晚清時期清朝實際話事人慈禧太后的身上。除此之外慈禧太后也是一個非常安於享樂的人。1894年年末,當時正是清朝和日本進行甲午海戰的時候,但是慈禧太后卻還在京城中大辦特辦自己的60大壽,甚至命令在前線作戰的海軍調了兩艘戰艦回來運送賀禮。
  • 木蘭秋獮:清朝皇帝最喜歡的打獵活動,其實是一項閱兵儀式
    這種傳統在古往今來的歷史上是沒有的,這種傳統是清朝獨有的制度,就叫做木蘭。歷代皇帝延續下來並且成為一項固定的活動,直到清朝後期逐漸衰落。木蘭秋這項活動在最早舉辦是開始於康熙大帝,康熙20年的時候,康熙和眾多八旗軍以及大臣們一同巴爾汗湯泉進行了圍獵活動。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考察,就將圍場基本的界限確定下來。在圍場的周圍有八旗軍守衛以及巡邏的將士,不許外人隨便進入。
  • 明朝丟失的土地比清朝還多,為什麼貶低清朝而推崇明朝呢?
    實乃中國最後一個漢王朝,有著漢人的骨氣; 還有的人說,清朝統治時期領土更大,康乾盛世讓國家的GDP翻了幾番,清朝的統治讓今天的邊疆少數民族納入中國的版圖,而後期的列強入侵是因為在明朝就開始的閉關鎖國,支持清朝的都是滿族和愛新覺羅家族的後人等等。
  • 明朝皇陵無人盜,清朝皇陵卻被盜不停,這是為何?
    盜墓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當然,盜墓者可能不這麼想,他們或出於很多不同的心理選擇盜墓。直到今天,秦始皇陵墓的秘密還沒有揭開,就單憑這一點,就足夠吊起所有人的胃口。在歷代皇帝的陵墓中,破壞程度最為嚴重的當屬清朝,不只是皇帝,只要跟皇帝沾親帶故,陵墓裡但凡是有些值錢東西的陵墓都被盜了個精光。
  • 為什麼有人說嘉慶皇帝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
    嘉慶皇帝的悲劇程度要看怎麼說了,要是比起他前面的那幾位皇帝,嘉慶皇帝的處境肯定是最悲劇的皇帝,可要是比起他之後的幾位皇帝,嘉慶皇帝處境是最不錯的,那為什麼還會有人說嘉慶皇帝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呢?,全被嘉慶皇帝搬進了皇家的小金庫中,並沒有放進國庫中,來造福百姓,因此也就有了後來當時民間所流傳的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歌謠出現,這也直接表達了當時的百姓們對於嘉慶皇帝的不滿。
  • 古代得勝歸朝的大將軍為什麼讓歷代皇帝害怕?真相是這樣!
    古代的皇帝是最高權力的擁有者和使用者,是坐擁天下的帝王,但是這不表示皇帝就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作為一個最高的統治者,他也會受到很多制衡很多帝王不可為之事,有時候是生養自己的太后,有時候是權臣,在碰到庸小的皇帝時候,牽制他們的可能是外臣或者太監,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軍事權勢的官員了。
  • 為什麼明朝皇帝多奇葩?而清朝卻個個勤政!
    首先我們知道明朝皇帝多奇葩,有木匠皇帝,有蟋蟀皇帝,有不當皇帝當大將軍的奇葩明武宗,也有30多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明朝真可謂古代奇葩最強戰隊!相比清朝皇帝卻個個勤政愛民,不到早上五點就起床上朝,給太后請安,而且要讀書!尤其是雍正皇帝,當了皇帝以後連生孩子都沒有時間!
  • 為什麼光緒皇帝不能生育呢?看看慈禧太后讓他幹了什麼!
    為什麼光緒皇帝不能生育呢?看看慈禧太后讓他幹了什麼! 同治13年的時候,同治皇帝駕崩,年僅19歲,而這個時候,有一個尷尬的事實:同治皇帝並沒有生下一兒半女,這該怎麼辦呢?
  • 為什麼明朝皇陵沒有一個被盜,而清朝皇陵卻頻頻被盜墓賊光顧?
    中華上下千年,自秦朝大統一開始,歷史上有兩百多位皇帝,每一位皇帝的身後事都是早早準備,除了修建奢華,還會陪葬大量皇帝生前喜歡的文玩字畫,因此皇陵意味著寶藏。面對這些財富的誘惑,一些人選擇鋌而走險衍生出了盜墓這一職業。
  • 清朝時,東南亞有個國家想加入中國,乾隆:這小子太窮了,不要
    蘇祿蘇丹國,它的領土是現在菲律賓的一部分,之前網絡上有人說是菲律賓想加入清朝,這裡澄清下,是蘇祿蘇丹國想加入清朝,不過乾隆皇帝沒有同意。作為一項可以增加國土的方式,送來的國土,乾隆為什麼不要呢?首先就是跟清朝制定的國策息息相關。我們都知道,清朝實施的是閉關鎖國的政策,閉關鎖國是指不與外界接觸的一種國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義,嚴格限制對外經濟、文化、科學等方面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