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人窮斷六親」,指的是哪6親?還有下半句也很現實心痛

2020-12-14 芷蘭小時光

文/芷蘭

貧窮是我們一種無法選擇的不幸。但恰好就是因為這種不幸往往會是一種無窮的動力源泉。對待貧窮的不同心態,導致了一些人永遠貧窮,而另一些人卻走上了別人難以企及的生命與財富之顛。

所以,《增廣賢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很好的表達了關於貧窮還是富有的兩種極端境況,說的:「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相信這句話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了,這句話聽起來讓人很心酸、同時也很現實。

人在貧窮的時候,你就算是身處人多的地方,有認識你的人,很有可能也不會有人來慰問你一下;就算是有,也只是碰到了勉強敷衍式的招呼一下你而已;但是當你發達了,那就不一樣了,即使你居住在深山老林裡,也有人尋著路子來巴結你,排著隊來拜訪你,求你幫忙。

所以,因為這個兩極分化的情況,農村的老人也總結出了這樣的一句俗語:「人窮斷六親。」

那麼,六親具體指的是哪些親戚?

根據史書上的記載,最有代表性的有三種,分別是:

第一種:是《左轉》當中說的,它指的是父子,兄弟,姑祖,甥舅,婚媾以及姻亞。

第二種:是《老子》當中的以父子,兄弟夫婦為六親。

第三種:是我們現在普遍所用到的《漢書》中的這個版本,以父母、兄弟、妻子為六親。

人窮斷六親:它說的就是一個人如果很窮的話,就算是與自己再親近的人也不會想要去搭理他的,會很默契的遠離你。如果連接上我們上面所列舉的六親解釋,這些人其實就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至親了。

就算是再親近的人,在你沒有能力的時候,他也一樣會看不起你,雖然表面上不說,但是內心依然覺得你很無能。

當然這裡也不是那麼絕對,有的父母、兄弟姐妹會在你窮困潦倒的時候陪伴度過困難期,然後漸漸一起脫貧致富,慢慢的踏向更好的生活中去。

但是當你長大成人,獨立成家以後,這句話的現實生活中它就是真實的無情寫照!

看到這裡,相信這上半句話的現實已經足夠讓人心酸無奈了。但是這都還不夠扎心,它的下半句更讓現實、也更讓人心痛。

下半句說的是:「位卑休勸人。」

想必大家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什麼意思了。它說的就是:如果你身處的地位是比較卑微的話,就千萬別去勸別人了。也就是說:「人微言輕、言輕莫勸人!」這會鬧笑話、被人輕視,也會讓自己處於尷尬的境地的,因為別人沒把你放在眼裡。

換而言之,就是你本身沒有什麼身份地位、也沒有什麼分量的時候,就算是你說的話就是很有道理,是真正的至理名言,看到的事件推斷的也是即將發生的事實,也沒有人會去特別在意你的話。

他們往往只會把你的話當作耳旁風,吹過了就完了,很多時候只有事件與他們背道而馳之時,人們才恍然大悟,想起你這個人的強大!

就拿現在的社會生活來舉例,那些有錢有勢有權的人,他們隨口說一句話,就可以成為大部分人瞬間追捧的一個至理名言。這就是成功的力量以及他的無聲號召力!

反而言之,一個真正能夠說出問題本身的人,通常都會被忽略、無人問津,即便你說的就是正確的。因為在大部分人的眼裡,在你沒有成功、有所大作為之前,你所說的每一句話,所有的經驗,在他們看來都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所以,強大自己很有必要。從現在開始,慢慢走向更廣闊的天地間,慢慢改變自己、然後去遇見更優秀的你!

畢竟,世界不會虧欠每一個努力的人,也不會虧欠那個正在努力拼搏的你!

結語

老一輩人用這句俗語給了我們後人一個啟發,那就是:如果你想要被人看得起,首先必須自己得看得起自己。

一個人想要變得強大,讓別人對你刮目相看,就唯有你把自己當回事,並踏踏實實的充實自己、把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了,這樣無論是好的人緣還是權利金錢都會隨之而慢慢到來。

有句話說得好:「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自己最好。」

保持善念、堅守初心、努力奮鬥,想要的一切都會慢慢到來。

親愛的你,要加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文|結

免責申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今日話題:這句俗語講的你可曾遇到過?又是如何應對的?現在的你都還好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越努力越幸運#

相關焦點

  • 在農村,老人常說:「人窮斷六親」,什麼意思?
    農村那優美的風景,淳樸的民風無不讓人懷念,不過更值得一提的是流傳在農村的一些俗語老話,這些老話涵蓋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關於自然類,社會類,農事類,氣象類,人情類等等,內容豐富且通俗易懂,折射出了農村多姿多彩的文化,也影響著每一個農村人。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以下幾句農村老話,不知道大家聽過沒?
  • 農村俗語「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吧!農村俗語「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是啥意思?這兩句話,一個說的是家庭中妻子德行的重要性;一個說的是人在落魄貧窮之時的生存法則。一親壞,九代敗中國人的傳統觀念,男人是一家之主,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但是同時又強調,女主人對家庭幸福的影響,比男人還要重大。
  • 人們常說的「六親不認」是指哪「六親」?誅滅九族是哪「九族」?
    引言前言:從古到今,我們在評論一個忘恩負義的人,往往會用「六親不認」來評論,大概意思就是我們可都是好兄弟,你做事居然不講情面。實際上多用在不講人情的時候。那麼古人為什麼會說「六親」呢?難道古人的親人只有六個?
  • 「人有三急」和「六親不認」,到底指的啥?其真實含義少有人知
    「人有三急」切莫貽誤一、「尿急、便急、屁急」現實生活中經常能聽到有人說,「人有三急」這句俗語。對於不了解俗語文化的人群來講,根本不可能知道「人有三急」,到底說的是哪「三急」呢?如果籠統一點說,「三急」實際上指的就「尿急、便急、屁急」。
  • 古人告誡:「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經典,說透人性
    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貴人。」人情冷暖,往往只有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人才能夠深刻地體會到。古人用俗語告誡後人:「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經典,說透人性!俗語直白簡潔,字裡行間的含義卻飽含智慧民間的很多民俗文化,都是來自於古代諸子百家、聖人先賢的傳世經典。
  • 「人有三急」,哪三急?「六親不認」,哪六親?我們的理解粗淺了
    在面對像「人有三急」「六親不認」這樣的詞時,因為隨著語言的發展,這些成語大都被當作名詞或者是形容詞使用,我們只是大概了解這個成語表面的意思,卻很少去深究其中蘊含的深意。比如「人有三急」指的是哪三急?「六親不認」指的是哪六親?
  • 俗語:「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才是經典,揭示了人生的五字秘訣
    說起俗語我們往往都是只知上半句不知下半句。就像這句「笑貧不笑娼」想必很多人都聽說多,但是應該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下半句是什麼吧!這句話不是出自哪位名人的詩句,也不是那本經典著作的「名句」,而是民間流傳的俗語。這句「笑貧不笑娼」不是整句話的經典,最重要的其實是在後半句「救急不救窮」。這句話雖然不那麼好聽,但是卻道盡了人間真實。
  • 俗語「笑貧不笑娼」,其實後半句才是經典,讀後長見識了
    比如我們經常說的「老牛吃嫩草」,還有「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再比如形容一個人特別的倔,也會說他「不見棺材不掉淚」等等,這些都屬於俗語文化的範疇之內。事實上,俗語有很多智慧,告訴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還有的是觀察天文星象,以此來歸納出很多養生的知識。
  • 「久住令人賤,頻來親也疏」,農村的這6句俗語道盡人情冷暖
    人在閒暇的時候和親戚或者是朋友聯絡下感情是非常重要的,畢竟人生活在社會上,不能沒有朋友,彼此常聯繫著,沒事的時候在一起玩,誰家有事還可以互相幫忙,但是卻不能頻繁地待在一起,這樣非但不會加深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反而會疏遠。這句俗語從側面告訴我們懂得換位思考,多相互理解,少麻煩他人,要懂得適當保持一定距離的道理。
  • 「久病床前無孝子」扎心又現實,可知它下半句更加扎心,更加現實
    還有一類文化來自於民間,包括什麼民間藝術,民間技藝等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民間文化,這類文化來自於社會底層,是由各朝各代勞動人民創造、總結的民眾通俗文化,像俗語、歇後語之類的語錄詞條也都是民間文化的範疇!俗語,這個很好理解,字面意思就能解釋,就是通俗易懂的語句,官方解釋就是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是通俗並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其實俗語就是我們常說的「常言道」或者「俗話說」!
  • 俗語「誰人背後無人說」,下半句才是精華!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這樣的道理,在我們周圍充斥著太多太多的信息,我們應該懂得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去看人,而不是通過耳朵去看人,這個簡單的道理古人在很早之前就已經總結出來了,那就是:「誰人背後無人說」。是不是覺得這句俗語還挺現代的,尤其是這種現象在我們生活中普遍存在,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成為過別人在背後竊竊私語的對象。
  • 俗語說:「廟小妖風大」,下半句十人九不知、教你4個做人的道理
    俗語說:「廟小妖風大」,下半句十人九不知,教你4個做人的道理中國古代有很多俗語都特別有道理,這些俗語也許用在現在的實際生活中不是那麼恰當,卻能夠給人以一定的生活啟示,如果能夠善加利用,有時候也能讓人避免很多不好的事情。而還有一些俗語,很多人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農村俗語:「人窮莫與親來往,馬瘦別在軍中行」說的是啥意思?
    前兩天,在與一位老農聊天時聊到了人生的話題上,老農說:人啊!需要有自知之明,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或所處的環境究竟如何。如果一個人沒有這種認識,就會遭人看不起。在咱們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人窮莫與親來往,馬瘦別在軍中行」,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什麼?咱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
  • 俗語:「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下半句揭示了人性,問世間多悲憫
    俗語反映的就是人民的生活經驗和願望,俗語是指流行於民間的通俗詞語,其中包括所謂諺語、俚語及口頭上常用的成語。俗語類型不一,形式各異,通俗易懂,往往富於形象色彩。俗語在我們的生活文化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深深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下半句更經典,古人經驗之談
    雖然說想要長生是一件很難實現的事情,但是通過養生的方法,同樣可以延長我們的壽命。其中,「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就道盡了一個長壽的秘訣,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03其實,這句俗語後面還有一句「少食壯火,自取其禍」,這句話很好理解,主要是說年少時候如果食用補品太多的話,往往會有很多的禍害。
  • 「說曹操,曹操到」,實際上還有後半句,但在當時無人敢說
    我們的祖先也為我們留下了不少文化方面的財富,甚至一些歷史典故或是俗語,我們直到今天也仍在使用。我們常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描述同一件事情時,我們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有時候為了讓語言更加簡練,我們還可以用俗語或是成語來進行總結。今天小編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在日常生活中尤為常見,它就是「說曹操,曹操到」。
  •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是什麼意思?
    在以前,農村裡面的很多俗語,都透露了當時的一些人情世故。即使以前的有些老話,在現在的社會上,還是會有所體現的。比如,就拿」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這句俗語來說,親情之間的紐帶,都是因為一些關鍵人的存在,所以這個親情還能繼續延續下去。當一些關鍵人,不在了,一些親戚關係,也就斷了。
  • 瘋狂猜成語:你知道「六親不認」是哪六親嗎
    有時也指對誰都不講情面。2.【出自】:馮德英《苦菜花》第三章:「我丟了差事雲找他,他不惟不幫忙,反倒六親不認了。」人們常說:「秉公斷案,六親不認。」那麼何謂「六親」不認呢?對於「六親」包括哪些人,歷來說法不清,經考究,歷史上對「六親」這個說法有特定的內容,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種:一、《老子》中說,以父子、兄弟、夫婦為六親;二、《左傳》中說,以父子、兄弟、姑姐(父親的姐妹,也就是如今的姑姑)、甥舅、婚媾(妻子的家屬)及姻亞(丈夫的家屬)為六親。
  • 俗語:「財不吝不聚,不殺窮不富」,說出了古代民生現實
    俗語,作為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們自己的經驗總結。這些俗語,表面看起來普普通通,其中卻蘊涵了許多東西。俗語就是民間傳統文化的一個萬花筒,有著許許多多的種類,因其讀起來朗朗上口,從而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就比如這句「財不吝不聚,不殺窮不富」,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那麼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古語有云,「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更精闢,說透了人性
    文化是「理解世界上最好的人所說的話」。--阿諾德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的祖輩們在這千百年的文化積澱中總結出許多經驗,供後人借鑑。和我們所知道的俗語一樣,其中也蘊含著祖先的智慧。在一些俗語中,我們還可以了解到一些遠古人類的智慧或經驗,有些俗語也許只適用於日常生活,而有些俗語卻蘊涵著人生的道理。如古人云:「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才是經典之作,說透人性。首先我們來看看「笑窮不笑娼」這句話,其中的笑不僅僅是嘲笑,這笑更多的是一種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