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收購馬達西奇股權,可能並不是你想像的簡單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反做空研究中心

本文作者:山澗清流水

最近幾天,關於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的熱烈爭論充滿了媒體版面,尤其是自媒體的版面,而傳聞的幾方分別為美國、俄羅斯和中國,而最後是中國佔了上風。這個傳聞說起來,讓關注航空業發展的國人無不興奮。可是,這項交易卻隱隱約約存在著一些難以言說的東西,究竟最後是什麼結果,現在都還很難說。

為什麼這樣說呢?讓我們坐下來慢慢說,性急吃不了熱豆腐。

在蘇聯解體以前,馬達西奇公司被譽為是「蘇聯航空工業的心臟」,直到現在,中國都有超過1200架飛機使用這家公司所生產的發動機,足以證明這家公司有多麼強大的技術水平。近年來,在部分自媒體語境中,只要說是烏克蘭的公司,就一定會虧損累累,四處找出路碰壁,正在等待中國人來拯救。

在這樣的語境下,當地時間12月13日,多家俄媒透露,烏克蘭航空發動機企業馬達西奇公司總裁博古斯拉耶夫當天表示,已將公司過半股份出售給了中國公司。一些文章還煞有介事地說,美國和俄羅斯政府多次警告烏克蘭不要出售馬達西奇公司,還說華盛頓還以取消對基輔的3500萬美元軍事援助相威脅。

俄媒報導還披露,博古斯拉耶夫同時透露稱,除了購買股份之外,中國公司還承諾在兩年內對該工廠投資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5億元)。

但很快,傳聞中要購買馬達西奇公司的北京信威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ST信威)12月17日發表澄清公告稱:經公司核查,截至目前,反壟斷申請尚在烏克蘭反壟斷委員會審核過程中,尚未取得最終核准。近期媒體報導所稱烏克蘭反壟斷部門已批准中資對馬達西奇公司的收購不屬實。

*ST信威的公告還稱:由於公司審計報告中無法表示意見所涉及事項尚未解決,本次重組交易對象及標的資產股份被凍結,後續工作亦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後續不排除終止或變更的可能性。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購買馬達西奇股份這個事,從當事公司的角度,無論這項交易成還是不成,*ST信威都可以全身而退。我們再透過現象看本質,這一次被傳收購馬達西奇的北京天驕航空投資有限公司、*ST信威的實際控制人王靖,所過之處有一種神秘的巫力波動,這一次收購馬達西奇的故事,是不是又一次巫力波動的結果,明眼人一看自然會明白。

馬達西奇為何值得中國買?

正式開始寫作我們這篇文章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次爭議的主角——烏克蘭馬達西奇航空發動機公司。

馬達西奇公司是烏克蘭唯一的航空發動機工廠。它建於1907年,至今已經擁有超過110年的歷史。早在蘇聯時期,它的產品就出口到90多個國家。馬達西奇作為一家屹立百餘年不倒的軍民用航發巨頭,至今依然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軍用航發製造研發商之一,被譽為「動力沙皇」生產的發動機被廣泛用於多款知名軍用飛機。

為什麼中國人對馬達西奇公司這麼感興趣呢?是因為該公司的航空發動機,把世界最大的運輸機安225送上了藍天,並且中國網絡的傳聞說,2016年馬達西奇公司被迫關門,併入烏克蘭國有國防工業集團。

對中國航空製造業來講,最為痛心疾首的是航空發動機受制於人的問題。而由於航空發動機屬於高技術產品,所以全球範圍內,能夠找到的買家屈指可數,尤其是中國這樣的大國,要購買航空發動機並不是沒錢,而是一些國家擔心中國逆向研發,生產出自己的東西來,那原來市場上的產品就會滯銷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有傳聞稱,中國收購馬達西奇公司後,將有機會引進該公司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以及大功率渦軸發動機技術領域的先進技術,前者可以用於國產大飛機,以及運-20等國產大中型運輸機;後者可以用於重型直升機項目,對於中國填補這項技術空白有非常大的幫助。

從核心裝備上來看,D-27渦槳發動機、D-136-2/ D-215V重型渦軸發動機和D-18T/AL-38發動機能夠補充中國在國產重型運輸直升機、大型戰略運輸機等方向上的短板,讓中國在軍事裝備上的實力再提升一個檔次。

傳統的航空製造業有兩個高地,一個是在美國,因為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強大,美國通用電氣、聯合技術等公司在航空發動機領域也無比強大,消滅競爭對手的方式就是直接併購和雪藏;另外一個高地就是歐洲,由於空中巴士公司的強大和法國德國軍事航空工業的強大,也形成了羅羅這樣的發動機巨頭。

而俄羅斯的航空製造業,隨著蘇聯的解體而陷入衰落,俄羅斯製造的客機只能在俄羅斯及原蘇聯範圍的國家內飛行,沒有西歐、美國的適航證,無法飛到西歐和北美。如果沒有中國崛起,沒有中國要自己搞大飛機工業,沒有中國要維護自己的國防,馬達西奇公司唯一的出路,就是「關門大吉」這一條路。

但因為中國受盡西方欺凌,購買啥東西價格都高,服務都嚴重縮水,逼迫中國不得不做起自己完整的工業體系,而航空工業,作為一個能夠讓中國不再受制於西方的行業,一再被提到議事日程上。儘管中國的航空發動機產業幾經波折,但畢竟還是要走自己的路,所以才有了中國航發集團這樣的央企成立,整合國內各發動機廠商,集中力量研製航空發動機。

由於中國在航發領域起步較晚,在發動機這個要件上,實力一直不如美俄兩國,始終處於比較被動的跟隨地位。這也就讓中國非常迫切地尋求能夠提升實力的方法。而購買馬達西奇,是一個能在短期內提升某項技能的方法,再不濟也可以通過併購了解前蘇聯及馬達西奇技術的狀態,對自己的進步也有好處。

從這個角度來看,對馬達西奇的收購,對中國的航空製造業來講,只是一項錦上添花的事情,已經不再是過去雪中送炭的時代了。儘管如此,對中國的企業來說,購買了馬達西奇公司,可以完成自己的華麗轉身,可以利用馬達西奇的某項獨家技術,在中國國內開發相應的產品,實現自己的彎道超車,同時也豐富中國航空市場上的有關產品。

怎麼又是王靖?

這次的馬達西奇購買事件中,馬達西奇公司總裁博古拉斯耶夫正式明確「中方控股」的可能。他說,中國投資者已經收購了公司大部分股票,包括博古拉斯耶夫自己手中的股票。中方還承認在2年內向公司投資2.5億美元(17億人民幣)以支持工廠運轉和研製新發動機。

從一般公司來說,往一家具有核心技術的新公司裡投入一定量的資金,完全是正常行為,但問題是馬達西奇是一家從事航空發動機製造的企業,我們先想想中國航發成立的時候,中國政府投入了多少資金?動輒千億的規模,評論家還擔心這些錢還生產不出合適的航空發動機出來。

那投入2.5億美元能夠解決什麼問題呢?不知道,但卻值得人們去懷疑這場收購可能存在某種安排,究竟是何安排不得而知。我們先來看看這個購買方吧,這家公司名叫北京信威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2003年成功上市,2014 年9月完成重組,證券簡稱:信威集團,股票代碼:600485。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7年和2018年,信威集團連續兩年虧損,2018年財務報表被審計機構出具無法表示意見類型的審計報告,公司股票已因此被予以退市風險警示,即被*ST了。更嚴重的是,2019年前三季度該公司歸母淨利潤為-158.58億元,如公司2019年度淨利潤仍然虧損,或2019年財務報表繼續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股票在2019年報披露後將被暫停上市。

信威集團官網介紹,該集團下屬企業四十家,其中北京信威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創信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北京信威亞辰網絡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是其三大核心控股子公司,已形成了無線通信及寬帶多媒體集群系統、通信網絡測試及數據採集分析系統、無線政務網建設運營三大業務體系,並已經確定了空天信息、航空及艦船動力產業、亞太國際健康城三大戰略業務板塊。

數據寶統計顯示,今年共有23股20%以上的交易時間不是漲停就是跌停。漲跌停頻率最高的是*ST信威,該股今年漲停19次,跌停52次,漲跌停頻率高達66.98%,這意味著該股每3天就有2天處於漲停或跌停狀態。對其股東投資者來說,在經歷過暴漲暴跌過後,能否全身而退同樣面臨諸多挑戰。

值得關注的是*ST信威的實際控制人王靖,這個人同時也是另外一家號稱要收購馬達西奇公司的北京天驕航空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實際控制人。*ST信威20日發表的公告稱,王靖所持的29.3%股權已全部質押和被多輪司法凍結。而天眼查也顯示,王靖在天驕航空的股權也處於出質狀態,共計97000萬元。

王靖的經歷比較神秘,但公開報導顯示,王靖的出名來自於對信威集團的控股。信威集團曾是央企大唐電信旗下的子公司,從事通信設備的技術研發,2010年前後,信威通信總資產約6.8億元,但其負債達7.96億元,當年淨利潤虧損近4000萬。在信威的McWiLL技術拿下寬帶無線接入國際標準半年後,當時在通信圈默默無聞的王靖就以博納德投資代持的方式實現了對信威的控股。有報導稱,一年之後,北京信威就靠這一技術實現了業績大翻身。

但讓王靖的名聲天下皆知的,是其2012年與尼加拉瓜籤署協議,要修建尼加拉瓜大運河。該項工程的龐大,讓人一直拿來和隋朝皇帝楊廣的京杭大運河相比,甚至有人還含沙隱射地批評中國政府如何濫用納稅人的錢財。據報導稱,該工程2014年開工,工期五年,按時間2019年應當是工程完工的時刻,但一直沒有更新報導。

王靖還在2013年與烏克蘭當局籤署協議,要投巨資在克裡米亞建設深水港。但眾所周知的是,2014年克裡米亞獨立公投後加入俄羅斯,根據大海造船廠出售野牛氣墊船的模式,後續協議應當與俄羅斯籤署,或者俄羅斯公開廢除,但很遺憾的是,根本沒有檢索到相關的新聞。

王靖在海外的投資金額都非常大,比如尼加拉瓜運河項目,投資額高達500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是3500億元,規模之大令人咂舌。但這些錢實際投入與否,後期並沒有媒體繼續關注。而對於馬達西奇的收購,其實也是最近幾年的傳聞,先是一些論壇上出現,後來再出現再一些公開媒體上,究竟是不是真的,還真難以辨別。

從天眼查查詢的情況來看,王靖名下一共有40家公司,但其擔任法人代表的多家公司存在異常情況,周邊風險提示多達179條,其中重慶信威通信技術有限責任有限公司是最高法院公示的失信公司,還有多家公司是被執行人,多家公司經營異常,通過工商登記地址找不到公司。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王靖並不是一個有錢的主,其信威集團2018年的經營業績嚴重慘澹,虧損十分巨大。如果他真能拿出錢來購買馬達西奇公司,相信他也不會讓自己的上市平臺信威集團被披星戴帽了,而從股票暴漲暴跌情形來看,是不是在通過製造利好消息收割散戶,現在還不知道怎麼定性,只有期待有關部門了。

有人提出,王靖是某國家暴力機關的人,因此其行動代表的是國家意志,我們只能對這種說法呵呵了,因為證監會不會任由這種在資本市場四處穿梭的人逍遙法外,所以該ST的就ST,該處罰的就處罰,具體原因應當只有他知道。

馬達西奇能賣給中國嗎?

實際上,馬達西奇公司撲朔迷離的最終歸屬,對美國來說,完全沒有實際購買的需求,拿錢來補貼也找不到拿錢的地方,也說服不了國會批准這麼一大筆錢援助馬達西奇公司;俄羅斯最近幾年處境不太好,過好自己的生活都需要節衣縮食,更不要說拿錢來買公司了,再說俄羅斯和烏克蘭最近幾年的關係,相信烏克蘭也沒有把馬達西奇賣給俄羅斯的理由。

因此,中國的購買商,必須要盡全力,才能實現自己的目的。在報導中,馬達西奇的高管稱「中國投資者可以說是雪中送炭,不但緩解了馬達西奇公司燃眉之急,也為未來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但有較真的網友就列舉了馬達西奇的財務數據,發現那些破產的傳聞才真正的不靠譜。

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馬達西奇的綜合淨利潤為14.57億UAH(約3.76億元人民幣),比2016年同期(3.05億UAH)增長了4.8倍!今年1-3月份馬達西奇的淨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3.4%,達34.31億UAH(8.86億元人民幣)。今年馬達西奇第一季度毛利潤增長46.3%,達到19.78億UAH(5.11億元人民幣),營業利潤增長2.9倍,至15.25億UAH(3.94億元人民幣)。

這些真真實實的數字都表明馬達西奇的經營狀況還是比較穩定和良好的,並不是像傳聞中說的那樣瀕臨破產。那麼為什麼會有人傳言馬達西奇瀕臨破產呢?事情還得從2014年說起。

當時俄烏關係急劇變化,紛爭不斷,確實給馬達西奇的營收造成了一定影響。但是別忘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馬達西奇作為「烏克蘭航空工業的心臟」,是烏克蘭唯一一家具備固定翼飛機發動機、直升機發動機和工業渦輪機製造能力的企業。其產品遍布一百多個國家,像歐洲的德國、匈牙利、波蘭、瑞士,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還有亞洲的中國、印度、伊朗、巴基斯坦等都是馬達西奇的客戶,因此根本不至於像傳聞的那樣。

2014年,在亞努科維奇辭職以前,儘管烏克蘭總體上受顏色革命的困擾東西方搖擺,但總體政治還比較穩定,其社會觀念也相對比較獨立,與中國的關係也較好。當時亞努科維奇到中國訪問,還獲得了中國的核保護承諾。但一轉眼,亞努科維奇下臺,烏克蘭整體向西,未來會走向什麼方向,目前都未可知。

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烏克蘭這個國家充滿了不確定性,其國家反壟斷委員會是否能夠通過?通過之後是否能夠信守承諾執行?烏克蘭會不會發生新一輪的政變?一切都是未知數。因此,信威科技的公告,就是一副醒腦劑,讓沉醉在其中的中國人清醒清醒,不要白日做夢,該幹嘛幹嘛去,才是正道,過度關注沒有意義。

馬達西奇對中國的作用沒有那麼大

從中國的發展來看,先進裝備的使用,不僅僅可以用在軍事上,更多的是在民用領域。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災害頻繁的國家,每年東南西北發生的各種自然災害數不勝數,擁有一些具有巨大作用的裝備,對救災和其他的建設活動都多有裨益,比如2008年512地震,俄羅斯的米26大型直升機就大顯身手。

有了馬達西奇公司製造的航空發動機,中國就能夠製造出大載運量的直升飛機,一方面可以豐富在國內的救災,另一方面可以更方便地在南海或者其他地區進行科學探索或經濟建設中發揮重大作用。但如果在惡意揣測中國的使用,實際上是一種小人心態。

但美國擔憂中國獲取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軍事技術,美國川普政府在勸說無果的情況下,鼓動私人公司介入,收購烏克蘭航空發動機製造商馬達西奇。早在2017年,美國就迫使烏克蘭安全部門介入此事,並暫時凍結了馬達西奇的庫存,致使收購案被延遲。

今年10月3日,來自美國商務部、國防部和國務院的官員會見了國防承包商,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文德曼強調了阻止中國收購該公司的重要性。美媒還披露,川普的非正式顧問、黑水公司創始人普林斯也曾討論過收購馬達西奇,白宮還試圖為馬達西奇尋找其他買家。

美國具有購買馬達西奇公司能力的人很多,但具有購買意願的人很少,因為作為傳統的航發大公司來說,馬達西奇的技術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他們自己也有,而出資購買之後的團隊磨合、市場開拓都是很實際的大問題,尤其美國聯邦政府在若干次重大災害中的無為之舉,誰要購買誰才是傻瓜。

實際上,馬達西奇對中國的重要性也不是那麼巨大,網帖總習慣於將馬達西奇說得神乎其神,說成中國沒有它所有航空製造業都要停擺得程度,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因為在馬達西奇最終被誰收購之前,中國的空軍戰機和運輸機都用上了國產的設備,並且還在不斷升級。

馬達西奇對中國航空製造業來說,重要的是能讓中國製造業更加多元化,實力更強,就像是一滴水進入了汪洋大海,屬於錦上添花的作用。但如果說中國航空業缺少了馬達西奇就停滯不前,就是嚴重誇張了。

相關焦點

  • 中國企業收購馬達西奇徹底泡湯,烏克蘭政府面臨巨額賠款
    環球時報12月9日報導,由於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反對,烏克蘭反壟斷委員會拒絕中國企業收購馬達西奇公司股份的申請。中國投資者已對烏克蘭政府提出國際仲裁,要求後者賠償35億美元的巨額損失。馬達西奇是一家世界知名的航空發動機企業,在蘇聯時期就有「動力沙皇」的稱號,它的產品在巔峰時期曾出口到90多個國家。在「紅色帝國」的軍火庫中,水上遊的、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大多都是馬達西奇的作品。對於中國來說,馬達西奇絕對是家好公司,但對於烏克蘭和其他國家來說則顯然不是。為什麼這麼說呢?
  • 中國計劃收購烏克蘭航空發動機製造商馬達西奇
    中國計劃收購烏克蘭航空發動機製造商馬達西奇 2020-08-31 1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收購馬達西奇被拒,中企申請國際仲裁,要求烏克蘭賠償228億
    據俄媒報導,12月7日,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的中國股東之一DCH集團發布聲明,聲明中指出中國投資者已經向相關機構申請國際仲裁,要求烏克蘭賠償3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28億)。 需要注意的是,該集團的聲明內容中顯示,本次索賠對象為烏克蘭政府。
  • 中企索賠馬達西奇229億!三次叫停收購後果嚴重
    文/行人眾所周知,馬達西奇是烏克蘭唯一一家生產航空發動機的工廠,始建於上世紀初,在蘇俄時期就享有「動力沙皇」的雅稱,主要為蘇聯的各型戰鬥機提供動力之心。雖然說馬達西奇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算是翹楚,但是本質上他還是一家戰略投資公司。
  • 收購馬達西奇被拒後,中方向烏克蘭政府索賠228億,烏議員要求白宮買單
    近幾年來,中國企業一直想收購烏克蘭發動機巨頭馬達西奇公司,但是中國企業跟馬達西奇公司合作多次遭到美國阻撓,最終無奈之下,中國投資者已經決定向烏克蘭政府提起國際仲裁,要求烏克蘭政府賠償35億美元,折合成人民幣大概是228億元。根據烏通社12月5日發布報導,中國投資者也已經就該案件向國際提起仲裁,告知烏克蘭政府。
  • 收購馬達西奇泡湯,烏方被要求賠償228億,烏克蘭要求美國買單
    歡迎軍迷們收看本期節目近日,有不少媒體報導了關於我們收購馬達西奇公司事件的後續。據介紹,我國收購烏克蘭這一公司的計劃就此泡湯了,不過,這個事還沒完。據媒體介紹,在這一事件上,馬達西奇公司的行為屬於違約。
  • 烏克蘭官員帶來一則壞消息,將禁止中企收購馬達西奇
    我國將收購的目標瞄準了馬達西奇,事實上從去年年末關於收購馬達西奇這一舉動就引發了各方面的討論,因為馬達西奇有著「動力沙皇」之稱,另外正深陷財政危機,如果成功收購的話將會是雙方受益的局面。馬達西奇擁有著軍用發動機的核心技術,能夠讓我國在收購之後很好地解決一些發動機上的短板。
  • 收購馬達西奇徹底泡湯,烏克蘭面臨35億巨額索賠金
    烏克蘭面臨35億高昂債務 近年來,馬達西奇公司發展受阻,諾大的一個軍工企業卻訂單稀少,無力承擔龐大的支出,就這樣,為了尋求出路,該航空公司開始積極對外開拓,試圖引進外資重組,進而令其重新煥發生機,然而,當一切進展順利之際,馬達西奇收購卻突然生變:烏克蘭反壟斷委員會拒絕收購交易,就連總統澤連斯基也指出,若外資收購本國重要軍工企業,或許會引發地緣政治風險
  • 收購航發巨頭受阻,中國投資者向烏克蘭政府索賠228億
    DCH集團官網聲明而DCH集團11月17日發布新聞稿稱,早在今年9月4日,馬達西奇的中國投資者就向烏克蘭司法部提交了投資糾紛通知,認為烏克蘭政府「侵佔了中方投資」,侵犯了1992年中烏投資協定框架下中國投資者的權利。
  • 馬達西奇事件沒完,「動力沙皇」錯失最後機會,面臨35億美元賠償
    持續數年的馬達西奇事件平息一段時間後再起風波,投資方與烏克蘭對簿公堂,一紙訴狀將其告上法庭!據媒體消息,烏克蘭以違反反壟斷法為由,終止了中國投資方對馬達西奇的收購,被對方告上法庭,面臨高達35億美元的違約金和賠款。
  • 中國投資者向烏克蘭政府索賠228億 因收購航發巨頭受阻
    DCH集團官網聲明而DCH集團11月17日發布新聞稿稱,早在今年9月4日,馬達西奇的中國投資者就向烏克蘭司法部提交了投資糾紛通知,認為烏克蘭政府「侵佔了中方投資」,侵犯了1992年中烏投資協定框架下中國投資者的權利。
  • 收購馬達西奇徹底無望?起訴烏克蘭,索要35億美元巨額賠償
    烏克蘭面臨35億巨額賠償,收購馬達西奇已無望?不過,在外國投資者收購了該公司超過半數的股份後,烏克蘭反壟斷委員會卻拒絕了申請。烏克蘭總統給出的理由是「地緣政治風險」。不過,在外界看來,烏克蘭叫停收購的最主要原因是美國在背後施壓。據悉,在烏克蘭叫停收購後,投資方為儘可能挽回損失已經申請了國際仲裁,以烏克蘭違反籤署的相互保護投資協定,向其提出高達35億美元的巨額賠償要求。
  • 馬達西奇併購失敗,反要賠中國228億,美國在中間動了什麼手腳?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隨著時間的過去,中國企業對馬達西奇的併購最終宣告失敗,這意味著烏克蘭最終要向中國賠償高達228億人民幣的違約金,不過,在馬達西奇已經瀕臨倒閉的前提下,還得向中國賠償228億,到底是什麼回事?美國在中間動了什麼手腳?
  • 收購馬達西奇徹底無望!投資方已申請國際仲裁,將索賠228億
    早些時候,我國作為投資者收購了馬達西奇百分之五十的股份,但是就在一切都順利進行的時候,美國卻突然出來橫插一腳,而烏克蘭方面迫於壓力也立馬宣布暫停收購交易。 根據俄新社最新的報導稱,在烏克蘭終止馬達西奇收購之後,投資方已經申請國際仲裁,索賠金額高達3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28億元。
  • 中國企業收購烏克蘭馬達西奇航空公司失敗,索賠35億美元
    烏克蘭的馬達西奇曾是世界主要飛機發動機生產企業之一,蘇聯時期被譽為「動力沙皇」,航發產品出口到90多個國家。北京信威科技集團旗下的天驕航空,與烏克蘭DCH集團2019年收購馬達西奇50%以上的股份,但多次無法通過烏克蘭反壟斷委員會的核准。
  • 馬達西奇併購失敗,反要賠228億,卻是為何?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隨著時間的過去,中國企業對馬達西奇的併購最終宣告失敗,這意味著烏克蘭最終要向中國賠償高達228億人民幣的違約金,不過,在馬達西奇已經瀕臨倒閉的前提下
  • 買下馬達西奇股份,卻無法行使權力?中企提起國際仲裁,向烏索賠
    可是由於2014年克裡米亞衝突全面爆發,俄烏關係走向決裂,本就經營不善的馬達西奇從此利潤暴跌,在缺少來自俄羅斯的訂單後,可謂是每況愈下。因此在2017年,有中企提出收購馬達西奇公司的股份並於去年正式籤約買下。
  • 我國最終沒有收購馬達西奇公司
    提起烏克蘭的航發重企馬達西奇,恐怕很多中國人都對此印象深刻,這家企業在被中國收購以及收購失敗中「反覆橫跳」,而近日,關於這家企業的去留也有了最終答案
  • 中國投資者向烏克蘭政府索賠228億 馬達西奇公司收購最新消息
    中企與烏克蘭發動機航空發動機巨頭馬達西奇公司(Motor Sich)的投資和合作多次受阻後,中國投資者已對烏克蘭政府提起國際仲裁,要求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8億元)的賠償。
  • 中國網絡信息科技(08055)可能收購一宣傳推廣平臺部分或全部股權...
    智通財經訊,中國網絡信息科技(08055)發布公告,於2020年12月8日,公司與五位賣方,包括上海坤翼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深圳隆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蘇州華信善達力創投資企業(有限合夥)、寧波梅山保稅港區佳益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及蕪湖華融普潤投資中心(有限合夥)訂立諒解備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