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12月9日報導,由於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反對,烏克蘭反壟斷委員會拒絕中國企業收購馬達西奇公司股份的申請。中國投資者已對烏克蘭政府提出國際仲裁,要求後者賠償35億美元的巨額損失。
馬達西奇是一家世界知名的航空發動機企業,在蘇聯時期就有「動力沙皇」的稱號,它的產品在巔峰時期曾出口到90多個國家。在「紅色帝國」的軍火庫中,水上遊的、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大多都是馬達西奇的作品。
對於中國來說,馬達西奇絕對是家好公司,但對於烏克蘭和其他國家來說則顯然不是。為什麼這麼說呢?
馬達西奇本質上是一種投入極大的戰略企業,以烏克蘭今天的國力根本無法養活這樣的「工業巨獸」。原因正如當年黑海造船廠廠長馬卡羅夫所說,建設「瓦良格」號需要「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他。」
維持和保障馬達西奇的生存與發展,同樣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政客一頓王八拳打下來,國勢日降。國內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政府連工資都開不出來,哪有資源來投入和發展馬達西奇這樣的戰略企業。
俄羅斯曾對馬達西奇還是很有想法的,而且也是個合適的買家,畢竟俄烏曾同屬蘇聯的加盟共和國,馬達西奇賣給俄羅斯從技術上講沒有任何障礙,但俄烏兩國如今因克裡米亞、烏東分裂等問題幾成死敵,兩國完全沒有交易的可能。
再說,馬達西奇的技術俄羅斯也在蘇聯解體時留了一份。俄烏兩國幾次交惡,俄羅斯的航空發動機被烏克蘭卡過脖子,這些年毛熊早就把馬達西奇的技術吃得七七八八,如今對馬達西奇的需求不甚迫切。正因為如此,幾年前俄羅斯就不再從馬達西奇進貨了。
烏克蘭最希望美歐接盤,可這兩家的航空產業十分發達,都有十分成熟的產業鏈,與蘇式風格濃鬱的馬達西奇完全不兼容,他們也不可能為了馬達西奇再建一套航空系統,因成本著實不合算。蘇聯倒下的時候,馬達西奇的一些獨門技術早就被西方吸收。
為了避免烏克蘭把馬達西奇賣給中國,美國把「三哥」找來當接盤俠,但是「三哥」死活不願意。為啥?你把這高檔貨賣給印度,這不擺明著要欺負人嗎?印度孱弱的工業體系很難支撐航空動力這種工業皇冠上的明珠,馬達西奇買回去只能看不能摸,有意思嗎?航母、戰鬥機,印度直接到國際市場上成套採購,對於三哥來說他不香嗎?
數來數去,全世界也就中國一家有需求、有能力,也有誠意接盤烏克蘭的馬達西奇。馬達西奇公司總裁博古斯拉耶夫曾表示,除購買股份之外,中國企業還承諾在兩年內對該公司工廠投資2.5億美元。在馬達西奇工廠的股份出售之後,一些專利仍將歸烏克蘭所有。
中烏兩國企業本來就收購馬達西奇的談判全部完成,可美國他不允許。華盛頓的做法很雞賊,雖然在這樁交易的起始階段也表示反對,但並沒有太多實質性動作,可當這樁交易經過多年談判馬上就要成交時,他才跳出來盡全力阻擋。就像當年中國採購以色列的費爾康預警機一樣。美國故伎重施,想以此延緩和遲滯中國航空產業的進步。
為了阻止中烏這樁交易,白宮安全顧問博爾頓去年跑到烏克蘭撂下狠話:我不想討論具體交易,這是烏克蘭的主權問題,但華盛頓反對烏克蘭與中國進行這類合作,威脅停止對烏克蘭的援助。今年8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又專門到訪烏克蘭,向烏總統澤連斯基施壓。
對於烏克蘭來說,與中國企業聯姻拯救垂死掙扎的馬達西奇,是一樁穩賺不賠的生意。但烏克蘭這些年把自己緊緊地綁在美國和西方戰車上,這個國家的政客已沒有能力做出符合本國利益的重大決策,這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
獨立自主為什麼比生命還重要?因為他包含了尊嚴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