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謀士合縱攻秦?範叔一句話就他們集體抓狂

2020-12-19 周周論古今

戰國中後期,秦國一家獨大,東方六國任何一家都不是對手。單挑不行,剩下的辦法只有群毆!於是他們的智囊經常搞點峰會,研究一下群毆的戰略戰術問題。這一年,他們又一起在趙國開研討會。

按理說,對於這樣的純學術活動,秦國應該見怪不怪了,可這次秦昭襄王就有點看不慣了:「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這幫傢伙一天到晚商量怎麼對付我大秦,老子不忍了!範叔,你看怎麼辦?」

範叔叔

順便說一句,這個「範叔」並不是秦王的叔叔,而是範睢,字「叔」。不得不說,範睢的父親在佔便宜這方面還是下了點功夫的。

範睢笑了笑,說到:「大王大可不必動怒。宵小之徒,我一招就可以讓他們閉嘴。」

秦王:「哦?你小子有什麼辦法!」

範睢:「不知道大王是否留意過您身邊的那些狗?」

秦王:「我一天忙到晚,人事都顧不過來,哪裡還有閒心管狗事?」

範睢捋了捋本不茂盛的鬍鬚,說:「大王,不是我閒得蛋疼,狗的事情其實也大有學問。」

秦王:「有屁快放,你小子別再貧舌頭了。」

範睢:「不敢不敢。在下觀察過大王身邊的那些狗。它們跑的跑,跳的跳,睡覺的睡覺,看似各不相干,安逸自得。但是,您如果拿一根骨頭扔給它們,再看呢?必然是群起而奪食,大打出手甚至自相殘殺也並不稀奇了。」

秦王:「那又如何?」

範睢:「正在趙國開會的那群人不正是一群狗嗎?他們本來對我們秦國沒有深仇大恨,聚在一起搞事情,不過是因為一點蠅頭小利,掙點論文費而已。現在我們不妨就扔給他們一塊肉,自然就狗咬狗一嘴毛了。」

秦王:「你小子壞得很!」

秦昭王:就你戲多

於是範睢派唐睢去趙國走一趟,帶著樂隊,載歌載舞,順便再裝上點黃金,任務很簡單:請吃請喝,把黃金分出去。

這恐怕是世界上最美的肥差了,唐睢屁顛屁顛的就上路了——睢哥對睢弟很不錯,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不過話說回來,這趟差事睢弟也的確幹得不賴:到了趙國,一頓操作猛如虎,善財童子也不一定有他的效率,沒幾天就把黃金分完了。他自己拿沒拿我們不知道,反正胡吃海喝是跑不了的。據說,那群研究型學者,除了課題負責人,另外的都跟唐睢成了兄弟!

睢弟回到秦國,以為好事結束了,結果又被睢哥叫住:「好兄弟別著急啊,有空的話再去趙國一趟。這趟你還是送錢,不管送給誰,只管把錢送出去…」

睢弟一個猛回頭:「啥?又去送錢?大哥,緣分啊,你對我實在太好了!我一定當好善財童子。」

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樣的場面:「善財童子」再次降臨趙國,學者們躁動了;「善財童子」到了武安,學者們慌亂了;「善財童子」的錢還沒有發出三千,包括學科帶頭人在內的所有學者,基本已打成一團,爭得來頭破血流了。

三點讀後感:

一、堡壘總是容易從內部攻破;

二、有時候觀察一下小動物沒有什麼壞處;

三、學者工資太低,不是什麼好事

學者也不容易

——《戰國策·秦策·天下之士》原文:

天下之士,合從相聚於趙,而欲攻秦。秦相應侯曰:「王勿憂也,請令廢之。秦於天下之士非有怨也,相聚而攻秦者,以己欲富貴耳。王見大王之狗,臥者臥,起者起,行者行,止者止,毋相與鬥者;投之一骨,輕起相牙者,何則?有爭意也。」於是唐雎載音樂,予之五十金,居武安,高會相於飲,謂:「邯鄲人誰來取者?」於是其謀者固未可得予也,其可得與者,與之昆弟矣。 「公與秦計功者,不問金之所之,金盡者功多矣。今令人復載五十金隨公。」唐雎行,行至武安,散不能三千金,天下之士,大相與鬥矣。

(歡迎關注一下!)

相關焦點

  • 《大秦賦》之「蕞之戰」:山東六國最後一次合縱攻秦
    該劇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秦朝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秦始皇嬴政在成長的過程中,也遭到了諸多的困難和挑戰。比如在《大秦賦》第28集中,山東六國組成的三十萬聯軍精銳合縱攻秦,項燕領十五萬在陰晉與桓齮糾纏,龐煖與燕太子丹領十五萬直擊鹹陽。
  • 合縱抗秦只有東方六國嗎?西方這個國家也加入了,卻被第一個滅國
    公孫衍和蘇秦曾經聯合「天下之士合縱相聚於趙而欲攻秦。」公孫衍首先發起「合縱抗秦」,他極具戰略眼光,不僅聯合東方六國,還把西方的一個國家也拉進了同盟,這個國家就是義渠國。義渠國被視為西戎之一,亦稱義渠戎,當時佔有今天的陝西省北部、甘肅省東部和寧夏等地。他們數百年來,長期與秦交戰,互為勁敵。 公元前444年,秦伐義渠,打敗了義渠國,並且獲得了大量的土地。
  • 東方六國最後一次合縱攻秦,徹底將秦國,推向了巔峰時期
    公元前241年,秦國和東方六國之間的最後一次戰爭展開了,這是六國最後的一次掙扎。天下苦秦已久,這是無法解決的問題,自秦孝公時期商鞅變法,秦國從方方面面都開始超越六國。不論是東方的大國,齊國,還是南方的強敵楚國,都無法和秦國單獨抗衡,這種情況之下,六國人心惶惶。
  • 六國的君主是想過合夥滅秦的,但每次合縱結局,都是被秦國按著打
    韓魏弱小,對秦有威脅的只有趙楚,趙還要北方匈奴無法向秦國一樣可以舉國之力打中原戰爭。對楚秦用聯姻懷柔麻痺,然後徐徐圖之,平定天下。如果秦國位置是被六國包圍的形勢,可能就被六國合力滅掉了。至於其他因素,很多人都說了,就不贅述了。可以說,如果不能破壞合縱,秦國的統一是不可能的。當秦國真正具備了統一天下的能力之時,山東六國的反抗是驚人的。
  • 張儀怎樣助秦國一臂之力,破壞六國合縱,連橫於秦
    張儀連橫是指公元前318年,秦國的著名謀臣張儀使用欺騙的手段收服了楚國,後來又到了齊國,燕國等國家,說服其他諸侯王採取連橫的政策與秦國建立友好的關係,破壞了六國的合作聯盟,為之後秦國覆滅六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 六國之所以不能合心合力一舉把秦滅了,是因為他們沒有鴻鵠之志?
    首先,東方六國之間的矛盾就不少,趙燕之間、燕齊之間、齊楚之間、魏齊之間更是互磕很久,韓趙魏雖然同出於晉,摩擦也不少。每次合縱攻秦,都未必真心出力。「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是有道理的;一兩個國家團結起來可能還容易,要讓六國真心抱在一起打秦國,很難。
  • 秦滅六國之戰上:趙國很慘只排第二,比他更慘的是哪國?
    秦王聽從李斯之言,開始考慮滅掉六國,統一天下,成就帝王霸業。此刻已然是第一大國的秦國,滅掉六國中任何一個都不是問題,但是恐怕其餘六國合縱抗秦。嬴政採納了李斯和尉繚的建議用重金賄賂六國權臣,離間君臣關係,破壞諸侯合縱,同時在軍事上實行遠交近攻、由遠及近、逐個擊破的辦法,開始了殲滅六國、統一全國之路。
  • 秦滅六國的先後順序
    微信搜索「中式大美生活」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秦朝。秦,原本是偏居西部的一個小國,它是如何滅六國而一統天下的?而同一時期,六國或自身衰敗,或在和秦的對抗中衰弱。首先,分晉之後的韓趙魏。韓,本就是三晉中最弱的一方,到韓桓惠王時,就已臣服於秦國。趙國,一度是與秦相抗衡的強國。但趙武靈王死後,新的君主棄良將、聽讒言,不敗也怪。
  • 戰國時期,為何數次合縱沒影響到秦國,一次合縱就重創了齊國?
    比如周慎靚王三年(前318年),魏相公孫衍發動魏、趙、韓、燕、楚五國合縱攻秦。再比如戰國末期,中原各國為打破不利局面,以圖生存,盡最大努力於秦王政六年(前241年)再一次組成趙、魏、韓、燕、楚五國聯軍。不過,對於五國伐秦來說,並沒有從根本上影響到秦國,尤其是沒有影響到秦國消滅山東六國的目標。
  • 齊國為何不願合縱,選擇中立呢?齊湣王:我的死你們不要負責嗎?
    秦國自商鞅變法崛起,天下人將秦軍視作虎狼之師,秦國視為虎狼之國,各諸侯國紛紛選擇合縱抗秦,欲重創秦國而免除未來的危機。合縱一事,出力最多、用心最足首推三晉,其次是楚國,再其次是燕國,最後是齊國。齊國對合縱攻秦這件事是完全提不起勁的,說是六國攻秦,其實和齊國關係真不大。八次合縱,齊國有五次直接沒參與,尤其是後面四次,直接連續缺席三次。
  • 從利益牽扯和國家實力,分析六國合縱為何敗給秦國連橫?內部鬆散
    導言:六國合縱為何敗給秦國連橫?從利益牽扯和國家實力,分析六國合縱為何敗給秦國連橫?其實六國合縱的策略並非是從一開始就有的,而是在戰國中期,就由縱橫家蘇秦提出來的,當時山東六國其實飽受秦國的摧殘,在秦國強大的實力之下,它們只能夠在夾縫當中生存,所以,那時的山東六國,其實迫切地需要尋求一種策略能夠保證自己國家的發展,所以合縱也就成為了板上釘釘的事情。
  • 大秦賦:龐煖聯合六國攻秦,結局如何?網友:這老頭可真能打!
    因此,當韓、魏、衛、楚等國再起合縱之心時,趙悼襄王不但通快地答應了,還派出了智勇老將龐煖擔任總指揮。關於龐煖,史料記載的十分簡略,包括生卒年。但從《漢書》記錄的道家類著作《鶡冠子》中的第19篇趙武靈王問龐煖以及第16篇趙悼襄王問龐煖推算,這位老將的壽命已經超過了80歲。
  • 秦滅六國王翦父子功勞最大,蒙氏家族三代目同樣不遑多讓
    可以說,在滅六國的過程中,六國當中五國都是由王翦王賁父子所滅,這功勞大的沒邊了。除了王翦王賁父子之外,還有一個家族的功勞也非常大,那就是蒙氏家族。目前說起蒙氏家族的人,可能很多人想到的都是蒙恬和蒙毅,這大概也是因為影視劇的影響所導致的。當然蒙恬和蒙毅的功勞也非常大。
  • 大秦賦劇情過半,開始掃滅六國之戰,滅秦大boss出現
    歷史上秦國滅六國順序是,韓、趙、魏、楚、燕、齊。採取策略是遠交近攻。逐個擊破。其實每次六國都大大小小地合縱攻秦。每次都打到函谷關就不了了之。弄得是勞民傷財,而後願意合縱的國家也越來越少。只有秦國一直在休養生息,所以秦國的一統天下還是比較順利,我比較期待的劇情還是荊軻刺秦。嫪毐之後的秦國另一boss出現了,就是趙高同志。
  • 秦滅六國,天下一統!
    稍事喘息,即派王陵帶兵越過太行山,圍攻邯鄲,在這裡,才停下腳步,換將王齕仍然被魏公子與春申君為首的合縱聯軍打敗,王齕一路退到汾城才站住腳。邯鄲城下的失敗,可以視為秦國長平之戰後疲軟的表現。49年,王陵攻邯鄲,同時張唐攻魏。兩線作戰,說好的秦卒死亡過半呢!天下第一,家底就是這麼厚!滅國之戰也許走得慢了點,但並未停下腳步。1、滅韓,秦終於要吃了昭襄王51年,也就是公元前256年,秦將軍摎帶兵攻下韓國的負黍和陽城。
  •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以能力和貢獻來排序,秦始皇團隊只能排第二
    秦國日益強大,縱橫家蘇秦遊說六國,以「合縱」之盟對抗強秦,嬴駟向當代名士寒泉子(鬼谷子師弟)請教對策。嬴駟問:「蘇秦欺我太甚,連結合縱之盟來抗拒和欺擾秦國。寡人想派軍隊去他們那裡搞搞軍事演習,如何?」張儀出使六國,用「連橫「之策成功分化了他們,因功被授予秦國丞相。張儀成為丞相背後還有另一重原因,原來秦國大良造主管軍、政、民,集權力於一身,已經對國君構成了威脅。尤其是商鞅擔任大良造以後,更是大權在握,炙手可熱。為了剝離出大良造的相權,公元前328年,嬴駟任張儀為秦國丞相。
  • 秦滅六國之戰:終結戰國的最後一戰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國在長平之戰大敗趙國,自此六國再也無力與秦國抗衡,奠定秦朝統一天下的基礎。前256年秦滅東周,成為實際上的天下共主。前230年到前221年秦滅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那麼秦國是如何消滅六國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秦滅六國的過程中,為何滅楚之戰最為艱難?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秦王嬴政繼位的時候,秦國的國力已經到了遠邁山東六國的存在。以至於,秦國發動的滅六國之戰,僅用了十年的時間。在歷史上的秦滅六國之中,諸如燕、韓、齊等國的覆滅,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但在山東六國中,卻有這樣一個不存在,為了滅掉這個諸侯國,秦國甚至為此動用了全國的兵力,進行徵討,這個諸侯國便是南方的楚國。當時,在秦滅六國之戰中,楚國可以說是秦軍最為難啃的一塊骨頭。
  • 齊國風雲之松柏囚王:面對山東六國的合縱,齊襄王的家族們怎麼看
    雖然也參與過合縱攻秦的戰爭,但是總體來說,還是以謀求和秦國的和諧關係為主。失去了秦昭王去世之後短暫的發展機遇。在民生方面,齊襄王的治國理念曾經公然被趙威后批評。一次,齊襄王派遣使者拜訪趙威后,趙威后一見到齊國使者就問,「齊國的年成好嗎?百姓過得怎麼樣?齊王的身體還好嗎?」
  • 秦始皇開啟滅六國之戰:先打最強,「一箭三雕」,高明!
    當秦國稱雄,其餘六國常合縱抗秦,致使秦東出統一之路頻頻受阻。而秦始皇一出手就先擊最強,不但可徹底破滅六國的合縱戰略,還可「殺雞儆猴」,瓦解他國鬥志,從而加快天下一統的進程。秦始皇年紀輕輕,便有如此雄才大略,實在讓人驚異。 趙國這塊硬骨頭有多難啃,從秦滅趙所需的時間就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