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宋填詞162|萬傾煙波萬傾愁 宋金之戰中淮上女子的悲歌

2020-12-16 騰訊網

前言

雖然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但是畢竟和平年代時期的百姓還是幸福許多。但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斷的紛爭與戰火填滿了厚厚的史書。

覆巢之下無完卵,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在亡國之時,大多逃不過悲慘的結局。

在宋朝,有不少被擄往敵國的詞人留下了不朽的作品,如李煜、宋徽宗、汪元量等人。

其中還有不少的女性詞人,蔣興祖女,徐君寶妻,王清惠..........以及今天所介紹的淮上女。

一、兩首《減字木蘭花》

宋詞中,有兩個女子的詞作很容易搞混。這兩個人都是在戰亂中被金兵擄走,都題壁了一首詞流傳後世,巧合的是,兩首詞都是《減字木蘭花》:

一個是北宋末年的蔣興祖之女,其詞為《減字木蘭花 · 題雄州驛》:

朝雲橫度,轆轆車聲如水去。白草黃沙,月照孤村兩三家。

飛鴻過也,百結愁腸無晝夜。漸近燕山,回首鄉關歸路難。

一個是南宋的後期,連姓氏都沒有留下來的「淮上女」。金國詩人元好問在《續夷堅志》中記載道:

泗州題壁詞。

興定末,四都尉南徵。軍士掠淮上良家女北歸。有題《木蘭花》詞逆旅間云:

淮山隱隱,千裡雲峰千裡恨。淮水悠悠,萬傾煙波萬傾愁。

山長水遠,遮住行人東望眼。恨舊愁新,有淚無言對晚春。

很明顯,元好問說的《木蘭花》不是《玉樓春》,而是《減字木蘭花》。

二、淮上女所處的時代 南宋開始變被動為主動

元好問說,淮上女是在興定末金兵南徵是被劫掠的。

「興定」為金國宣宗皇帝的年號,1217年-1222年。因蒙古的崛起,1214年金宣宗遷都到南京(河南開封),第二年金國的中都(北京)被元兵攻陷,金國實際上失去了河北山東一帶的控制力。

此時的金國夾在蒙古與南宋之間,盤踞在中原地區岌岌可危。南宋審時度勢,停止了給金國的歲幣。於是金國於興定元年(1217年)夏天發動侵宋戰爭。

金宣宗先勝後敗,在戰事不利準備求和的時候,南宋連金使都不接待。於是在1219年,惱羞成怒的金宣宗再次發動戰爭。

從1217-1223年,6年間宋金雙方互有勝負僵持不下。1224年,金哀宗即位,遣使求和,並且表示以後不再南侵,以此緩和金宋矛盾,全力抵抗元兵。

興定末期,南宋的軍事實力已經和金國不相上下了。因此有人說淮上女被俘是因為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無恥南逃的原因,是不了解當時的情況。

宋金交戰正處於江淮地區,殃及百姓是難免的事情。這和蔣興祖女時期,北宋毫無反抗之力完全不同。這次戰役以後,金國對於南宋開始處於守勢,一直到十年後,南宋主動出兵,與蒙古聯軍一起滅了金國。

三、戰亂中女子的悲哀

雖然宋金之境形勢開始扭轉,但是對於被俘掠的淮上女來說,和蔣興祖女似乎沒有什麼區別。

那首在泗州題壁的《減字木蘭花》同樣令人肝腸寸斷。

淮山隱隱,千裡雲峰千裡恨。淮水悠悠,萬傾煙波萬傾愁。山長水遠,遮住行人東望眼。恨舊愁新,有淚無言對晚春。

淮山淮水,山水之間縈繞著去國離鄉之恨。時近暮春,淮上女在途中東望,故鄉被山水隔斷,新愁舊恨湧上心頭,無言而泣下。

這首詞和蔣興祖女的《減字木蘭花》異曲同工,兩個人的遭遇也及其相似。兩個人題壁以後,再無消息。蔣興祖女淪落於金國的強盛時期,運氣好一點的話,或許能過幾天安穩日子。淮上女所處的金國,已經在風雨飄搖之時,蒙古大軍不停南下侵擾,1234年金國滅亡,不知元兵鐵蹄之下,又有多少金國的百姓遭殃。

金哀宗即位以後,曾經表示不再侵擾南宋,在金國即將敗亡的時候,金哀宗寫信給南宋訴說唇亡齒寒之意。但是南宋對於金國的仇恨太深,還是出兵協助元兵滅了的金國。

南宋協助元兵滅金的同一年,雙方就反目成仇,開始了宋元之戰。1257年,元兵攻陷了湖北嶽州,也有一個女詞人被捕獲,但是這個烈性女子在杭州跳水而亡。

明陶宗儀《輟耕錄》記載:

「嶽州徐君寶妻某氏,亦同時被擄來杭,居韓蘄王(韓世忠)府。自嶽至杭,相從數千裡,其主者數欲犯之,而終以計脫。蓋某氏有令姿,主者弗忍殺之也。一日主者怒甚,將即強焉。因告曰:『俟妾祭謝先夫,然後乃為君婦不遲也。君奚怒哉!』主者喜諾。即嚴妝焚香,再拜默祝,南向飲泣,題《滿庭芳》詞一闋於壁上,已,投大池中以死。」

徐君寶妻的《滿庭芳》云:

漢上繁華,江南人物,尚遺宣政風流。綠窗朱戶,十裡爛銀鉤。一旦刀兵齊舉,旌旗擁,百萬貔貅。長驅入,歌臺舞榭,風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載,典章人物,掃地俱休。幸此身未北,猶客南州。破鑑徐郎何在,空惆悵,相見無由。從今後,夢魂千裡,夜夜嶽陽樓。

結束語

戰亂之中,無數生靈塗炭,被俘獲而偷生是幸運還是悲哀呢?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徐君寶妻的勇氣。

被俘獲的人中,李煜7年後被毒死,宋徽宗受盡屈辱苟活了8年,據說他還和金國女子生了不少後代。文天祥不屈被害,宋恭帝出家做了和尚,汪元量多年以後獲自由身南歸故鄉。

結束時,錄入一首《減字木蘭花·讀淮上女詞有感》為今天的作業:

江南夢醒,皓月蒼山星耿耿。人向天涯,日日黃昏數暮鴉。

愁腸斷處,白草黃沙春不度。故國東風,往事朦朧淚眼中。

@老街味道

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詩人為何把美人比作名將?

相關焦點

  • 觀宋填詞合集156-165|江南夢醒,皓月蒼山星耿耿
    笑前賢,宴飲新亭,空識閒愁。 無雙亭外,對奇花,誰主沉浮?嘆難賦深情,問花不語,今古悠悠。二十四橋又現,繁華地,王翰重遊。但憑欄,彈指千年,歌舞揚州。 註:潮音瀑,從山巖中三折瀉下,迸珠濺玉,如泛起層層鱗花,似片片碎玉,古稱為魚鱗瀑或玉鱗瀑。1931年葉恭綽遊此,因其聲似潮湧,而題書"潮音瀑",遂以此為名。潮音瀑雨後觀賞最佳,不過為了遊客安全起見,景區在雨水過大時不開放。
  • 觀宋填詞141|滿懷清淚如雨,辛派詞人劉仙倫被嶽飛之孫讚許
    一、嶽珂稱頌劉仙論的四首詩嶽珂在《檉史》中記錄了劉仙論的故事:江西詩派所在,士多漸其餘波,然資豪健和易不常,詩亦隨以異。廬陵在淳熙間,先後有二士,其一曰劉改之,餘及識之,嘗書之矣。舊歲在裡中,與張漕仲隆(棟)之子似仲遊,因言劉叔似詩句。
  • 觀宋填詞合集146-155 人間何處覓風流,白了少年頭
    原標題:觀宋填詞合集146-155 人間何處覓風流,白了少年頭 前言 不知不覺中,又讀過了不少宋人的佳作。錄入這一段時間的習作十首,歡迎詩友們指正。
  • 觀宋填詞163|七分是恨,三分是淚,黃孝邁這首詞模仿蘇東坡
    他是嘉定十三年(1220)進士,在1220年前後大約6年,正是金宣宗南下侵宋時期,前面一篇寫觀宋填詞162記載淮上女的故事,這是發生在這一時期。黃魯庵曾經作過國子學正、南劍州添差通判 。黃魯庵的故事不多,其子黃孝邁的故事就更少了。
  • 觀宋填詞131|王炎這首詞別具一格,竟然不寫風花雪月
    梅花引有單調雙調之分,王炎的這首詞是單調,常見的思婦題材。三、進士出身的婺源王炎這個王炎有《雙溪集》創世,《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卷一百六十 集部十三》中介紹王炎和他的《雙溪集》時說:宋王炎撰。炎字晦叔,婺源人。
  • 觀宋填詞164|鈿誓釵盟何處尋,陳東甫只留下3首閨怨詞
    在這首詩中,有「泣玉可能悲卞子」之語,卞和獻和氏璧不為人所賞識,也是懷才不遇之意。結語有「古來騷客例寒飢」之說,可見陳東甫的境況並不寬裕。二、譚宣子詞中的陳東甫譚宣子字明之,在網絡上的號很奇怪,叫做全閹,後來查了一下,其實是「全庵」。
  • 觀宋填詞167|一重簾外即天涯,嗜書安貧的許棐為何喜歡作閨怨詞
    而許棐則說:"今人予不知之,自古不義而富貴者,書中略可考也,竟何如哉?予少安於貧,壯樂於貧,老忘於貧,人不鄙夷予之貧,鬼不揶揄予之貧,書之賜也。"人和人的境界之別,可見一端。紅杏香中簫鼓,綠楊影裡鞦韆。暖風十裡麗人天,花厭髻雲偏。畫船載取春歸去,餘情寄、湖水湖煙。明日重扶殘醉,來尋陌上花鈿。俞寶國詞中的人物是一個男子,每天都喜歡跑到西湖邊去看美女。可見「暖風十裡麗人天「的西湖是男男女女都喜歡的春遊之地。
  • 觀宋填詞168|七寶樓臺碎拆下來不成片段 吳文英的爭議
    前言提到吳文英,老街首先想到的就是這首《風人松》: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 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鞦韆索,有當時、縴手香凝。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 觀宋填詞165|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原來出自方嶽詩詞
    自識荊門子才甫,夢馳鐵馬戰城南。子才,是指牟子才,宋史有傳,牟子才字薦叟,祖先是井研(今屬四川省)人,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方嶽寫詩送別牟子才,說人生多有不如意之事,但是能夠和他人講的卻不多。自從認識了牟子才以後,夢中又重現當年的雄心壯志,仿佛騎著戰馬重上戰場。
  • 楊炎正與辛棄疾唱和,被告之大宋不需射虎的將軍
    誰道投鞭飛渡,憶昔鳴髇血汙,風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過揚州。倦遊欲去江上,手種橘千頭。二客東南名勝,萬卷詩書事業,嘗試與君謀。莫射南山虎,直覓富民侯。 與楊炎正詞相比,辛詞理解起來就難得多,在現代人看來,辛詞用語有生僻,典故也用得太多,沒有點學問真看不懂。
  • 觀宋填詞132|程垓詞中,有一種迴環反覆的寫法最有味道
    前言程垓這個名字,喜歡填詞的朋友會常常見到。並不是他的地位有多高,也不是他的故事有太多,而是他傳世的詞比較多,因此在《欽定詞譜》中,常常見到他的作品。實際上,程垓雖然詞填得不錯,但在群星燦爛的宋朝詞壇上,他還是不能躋身一流。在朱祖謀編撰的《宋詞三百首》中,僅僅收錄了他一首詞。
  • 觀宋填詞169|李公昴被稱為詞家射鵰手,這首詞卻虎頭蛇尾
    一、南人無黨,中外頗畏憚之。李昴英(1200—1257)又名李公昴,字俊明,號文溪,廣東番禺人。 楊慎在《詞品》中說:李公昴,名昴英。清人李調元在《雨村詞話》說自己看到的《文溪詞》云:(李昴英)名公昂,字俊明.....李昴英受業崔與之門下,主修《春秋》。
  • 南宋名將劉錡與宋金大戰中最經典的戰役之一:順昌之戰
    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順昌保衛戰(順昌之戰),也是宋金大戰中的最經典戰役之一。當時金國的主戰派是以完顏宗弼為代表,也就是傳說中的「金兀朮」,他親自當了都元帥,帶兵出徵,親率四路大軍浩浩蕩蕩揮師南下。這就是「破釜沉舟」之招,一時士氣大增。而劉錡所部官兵中有不少人原是江北抗金的義軍,這些兵的身上都刺有「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字,時稱「八字軍」。經過六天的備戰,眼看著金兵的先哨已到達順昌城下。在探明對方的紮營地後,劉部趁對方立足未穩就率先搞了一出「夜襲」,以招待遠道而來的金軍。
  • 北宋滅亡,被擄走的無名漢家女子留下亡國詩詞,悽惻動人
    《減字木蘭花·淮山隱隱》宋代:淮上女淮山隱隱,千裡雲峰千裡恨。淮水悠悠,萬頃煙波萬頃愁。山長水遠,遮斷行人東望眼。恨舊愁新:即舊恨新愁,指對金人統治者的恨,對自己艱難處境的愁。本首詞中記錄了女主人的不幸遭遇和對祖國的依戀之情。上片寫被擄北去時告別故土的沉痛心情,下片寫對故鄉的眷戀以及對敵人的仇恨。整首詞的抒情哀婉真摯,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的動亂給百姓帶來的苦難。她移情於物,移情於淮河山水,使山河也充滿了愁恨,因為它們是這場患難的最好見證。
  • 宋朝無名才女被金人虜去,在牆上寫下一首詞,說出弱女子的悲哀
    減字木蘭花宋代:淮上女淮山隱隱,千裡雲峰千裡恨。淮水悠悠,萬頃煙波萬頃愁。山長水遠,遮斷行人東望眼。恨舊愁新,有淚無言對晚春。公元1222年左右,金人再度南侵,《續夷堅志》記載,金人此次南侵擄走大批淮上良家婦女。此詞的作者應當就是被擄的淮上女子,她被掠北去時,在旅舍的牆上題下這首詞。女子沒有留下自己真實的名字,而是自稱「淮上女」。
  • 觀宋填詞140|描寫黃山最好的宋詞,有人說是汪莘的這首沁園春
    登高遙望,想起當年宋金用兵之時,自然「傷心南渡英雄「都已經老盡,何時才能收復中原呢?辛棄疾南渡以後不久,宋孝宗北伐大敗,於是和金國籤署了隆興和議。主戰派再也沒有得到重用。以至於辛棄疾感嘆道: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 淺談宋明理學「異端」觀
    「異端」觀——複雜多樣1.眾說紛紜的「異端」觀異端,在儒學的解釋中,歷來都是各執己見,有著很大的分歧。王龍溪解釋到:「吾儒之學,自有異端。至於佛氏之家,遺棄物理,究心虛寂,始失於誕。然今日所病,卻不在此,惟在俗耳。」
  • 「靖康之變」背後的歷史真相:宋徽宗背信棄義在先,挑釁金國底線
    天輔二年(1118),宋徽宗遣馬政使金,商議聯合攻遼問題,阿骨打馬上予以積極回應,雙方互派使者來往多達六七次,終於達成「海上之盟」。 「海上之盟」的核心條款,是宋金兩國聯手滅遼,滅遼之後,金國把燕雲十六州地區交給北宋,作為回報,宋朝把原先每年向遼國繳納的歲幣白銀二十萬兩、絹三十萬匹交給金國,此外還向每年向金朝繳納一百萬貫錢的燕京代稅錢。
  • 鄭谷的《淮上與友人別》,讀起來朗朗上口,結句太妙了
    晚唐詩人鄭谷的《淮上與友人別》,是送別詩中的名篇。這首詩感情餘味不絕,歷來受人推崇。但也有人認為,第四句應該放在開頭。淮上,這裡指揚州。有人認為,淮上應該在安徽境內。其實不對。淮上,在古時並不是特定指某個地方,而是指淮水以南的區域。而揚州也屬於淮水以南。
  • 觀宋填詞120 袁去華這三首詞,寫出了宋詞的詠物懷人之妙
    但是他的名字我們常常可以在《欽定詞譜》中見到,這也是傳世作品多的優勢吧。從零星記錄中看出,袁去華似乎只做過小小的一縣之主。在他的詞裡,有一些懷才不遇的感懷,也有一些婉約風格的離情別緒之作 。宋代的都市繁華,歌妓眾多,其中還有官妓、私妓還是家妓之分。文人們常常將這些人寫入詞中(詩中較少),袁去華的《荔枝香近 》、《瑞鶴仙》《卓牌子近》、《長相思》、《宴清都》等多有類似內容。前兩句開篇寫柳,柳這個意象常常出現在思人、送別等古詩詞中。第三四句寫春天尚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