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速行業場景落地,鯨智WhaleDI發布「雲邊端」普惠AI解決方案
作為中國移動重要合作夥伴,浩鯨科技受邀參加本次大會,並攜「雲邊端」普惠AI解決方案亮相。鯨智WhaleDI是浩鯨科技旗下的數據智能品牌,聚焦企業數智化轉型核心技術,基於平民化數智服務理念,打造敏捷的數智運營體系,通過最優算力、一站式數據生產、一站式智能創作、系列數智引擎和應用場景,為城市治理、企業生產、居民生活帶來全場景智慧體驗
-
寒武紀聯合創始人劉道福:智能晶片技術是行業智能化的重要推力
以寒武紀為例,已成功推出的產品體系覆蓋了雲端、邊緣端的智能晶片及其加速卡、終端智能處理器IP,可滿足雲、邊、端不同規模的人工智慧計算需求,同時提供貫通雲邊端的端雲一體的軟體棧。寒武紀的雲、邊端一體,軟硬體協同布局寒武紀是目前國際上少數幾家全面系統掌握了智能晶片及其基礎系統軟體研發和產品化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能提供雲邊端一體、軟硬體協同、訓練推理融合、具備統一生態的系列化智能晶片產品和平臺化基礎系統軟體。
-
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誕生,經典回顧四大明星產品
> Cambricon NeuWare 是寒武紀推出的雲、邊、端統一的 AI 開發生態的核心部件,該產品的誕生打破了不同場景間的軟體開發壁壘。此外,Cambricon NeuWare 還兼具高性能、靈活性和可擴展性的優勢,無須繁瑣移植即可讓同一 AI 應用程式便捷高效地運行在雲、邊、端系列化晶片與處理器產品上。 其框架結構如下圖所示:
-
雲從科技發布「輕舟」平臺:可兼容不同行業數據、應用和設備
例如,在技術落地的應用場景中存在著多種角色,例如項目經理、軟體開發者、相關運維人員、最終用戶,對於不同使用者來說有著不同視角與使用訴求,而單一的中臺產品難以滿足多樣化需求。 另外,在同一場景中還常常存在著來自不同廠商的設備與應用,如何將多樣的設備與應用快速、高效地接入平臺,也是落地應用的一大難點所在。
-
騰訊雲攜手合作夥伴打造5G生態,覆蓋「雲邊網端」助推「萬物智聯」
8月25日,騰訊雲率先公布5G新基建最新進展,成為國內首家全面構築起覆蓋「雲-邊-網-端」完整5G產品矩陣的雲廠商。網絡端,在與運營商合作的過程中,騰訊雲能夠快速的提供自身成熟的5G邊緣計算服務,攜手運營商和合作夥伴,為不同行業客戶提供差異化的5G行業專網解決方案,滿足便捷接入、靈活加速、專網保障等客戶需求。
-
勇於開拓 寒武紀尋求合作共贏
經歷了四年時間的研發,目前寒武紀已面向雲端、邊緣端、終端推出了三個系列不同品類的通用型智能晶片與處理器產品,以及共用相同自研指令集、處理器架構和基礎系統軟體平臺,完成了「雲邊端一體化」建設。 不僅如此,僅在成立4年之後,寒武紀還以「光速」的方式,謀求全新階段的發展,成功登陸科創板,獲得了更多的資本助力。
-
寒武紀vMLU技術面世,首推SR-IOV虛擬化功能
瞄準用戶痛點:如何高效利用 AI 計算資源 思元 270 是寒武紀推出的面向雲端的智能晶片,其支持全面的 AI 推斷場景部署,包括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等多樣化的人工智慧應用。思元 270 系列支撐數據中心、專業場景乃至桌面等多元化部署場景。
-
寒武紀上市:虧損 11.8 億,30家資本圍獵、估值500億,晶片時代的...
3月26日消息,上交所披露,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寒武紀」)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至此,科創板受理企業數量達到221家。事實上,自科創板推出,寒武紀、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等眾多AI領域公司都備受關注。作為中國發展最快的AI晶片獨角獸,寒武紀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對上市計劃一直諱莫如深三緘其口。
-
騰訊雲重磅發布邊緣可用區,雲邊端一體,拓展雲的邊界
在5G時代,超過50%的數據和計算將發生在邊緣,雲-邊-端一體化是不可逆轉的技術趨勢。在中心式region的基礎上,騰訊雲網絡順勢推出邊緣可用區(Edge Zone),一站式提供覆蓋全國主要省會城市的三大運營商三網帶寬的邊緣可用區(武漢、杭州、長沙、福州、濟南、石家莊,其他城市陸續上線中),就近接入,時延平均降低20%以上。
-
寒武紀的「高處不勝寒」
文|第七筆畫來源|博望財經在中國人工智慧領域,寒武紀稱不上是品牌知名度最高的公司,已經上市的虹軟科技,正在籌劃港股上市的曠視科技,以及安防巨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均不遜於寒武紀。寒武紀也不是唯一一個計劃登陸科創板的AI企業,雲從科技、雲知聲、優必選都在積極申請科創板上市。在賺錢能力上,寒武紀2019年營收是4.4億元,不及商湯科技同年營收的十分之一。讀到這裡,可能有讀者會問:既然寒武紀沒什麼特別,《博望財經》為什麼還要專門做一期選題?
-
西人馬如何利用端-邊-管-雲-用賦能風電行業?
短短的幾秒,涉及到了感知層、邊緣計算層、網絡層、雲計算和應用層,即物聯網的5個層級。 西人馬的端-邊-管-雲-用 一體化解決方案 西人馬,作為領先的IDM晶片公司,可以為風電、鋼鐵、軌道交通、能源、通用測試、個人消費類等行業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
-
寒武紀來了
2016年,全球首款可商用的深度學習處理器「寒武紀1A」處理器問世,寒武紀科技公司也正式成立於當年3月,其數千萬的天使輪融資也正是來自中科院。招股書截圖值得一提的是,性格的不同也讓陳氏兄弟在公司擁有不同的角色。
-
三年虧損16億,近7成營收靠ToG,寒武紀衝刺科創板急需更多「華為」
與華為在終端AI晶片業務的合作式微後,寒武紀向「雲、邊、端」全面覆蓋,由原本手機終端IP授權業務收入為主轉向「雲邊端一體化」下的整體解決方案;客戶結構也從單一依賴手機廠商,向政府客戶、雲計算廠商等拓展。另一方面,對於持續虧損的寒武紀而言,想要在AI晶片領域分一杯羹,挑戰華為、英偉達、高通等巨頭,抓住技術浪潮帶來的機會,上市融資已經迫在眉睫。
-
騰訊雲重磅發布邊緣可用區,雲邊端一體,拓展雲的邊界_綜合_江西...
基於邊緣可用區的CDN回源場景在邊緣容器服務場景中,通過在邊緣可用區容器上部署業務,就近為用戶提供服務,本地業務可在邊緣可用區閉環,跨地域業務或者後臺數據通過雲聯網傳到其他邊緣可用區或者中心節點,降低延時,降低成本。
-
華宇軟體韋光宇:中小企業上雲應該有場景化應用或者創作力
韋光宇表示,中小企業上雲應該有場景化應用或者創作力,有好產品能夠為他賦能或者提升能力,這是最關鍵的點。在未來產業網際網路裡應該有大量的不同領域、不同專業的、不同場景的所謂的雲服務商為市場各類企業提供服務。
-
寒武紀登陸科創板市值破千億,聯想創投連續四輪投資
寒武紀2016年正式成立,第一枚晶片很快就流片成功,先後推出了用於終端場景的寒武紀1A、寒武紀1H、寒武紀1M系列晶片,以及中國第一款雲端晶片思元100,雲端第二代思元270,邊緣晶片思元220,在算力、功耗、通用易用等方面已比肩國際主流產品,其中,寒武紀1A是全球第一款商用終端智能處理器。
-
驚人研發速度 寒武紀緊跟技術前沿潮流
在國內AI晶片領域的「大事」盤點中,獨角獸企業寒武紀登錄科創板一事,成為了不得不提及的重點之一。 2020年寒武紀登錄科創板,對於公司自身來說開啟了全新的篇章,對於行業來說,也是積極的信號,資本市場對於AI晶片的支持和信心展現。 回顧寒武紀的發展歷程,伴隨著政策的持續性向好,寒武紀自成立以來,一直保持著「開掛」一般的研發速度。
-
雲從科技的正反面
所以,機器要利用人類的智慧——專家知識,形成人機協同,這是雲從科技的另闢蹊徑。這一路徑也決定了雲從科技戰略相對超前,在別人還視AI為工具時,雲從已經在規劃「AI共生」的發展路徑,同時,這種漸進式規劃更關注從1到10的應用和落地。
-
寒武紀終究還是來了!與華為分道揚鑣,是大道之爭,還是大世之爭?
,被譽為「中國計算機事業的搖籃」,曾自主研發了中國首臺數字電子計算機、首個通用CPU龍芯,至今仍是寒武紀科技的重要股東和產學研長期合作夥伴。寒武紀的商用產品主要設有以IP產品為主的三大產品線:(1) 終端:主要以IP產品的形式,可授權集成到手機、安防、可穿戴設備、無人機、智能駕駛、智慧機器人等終端晶片中; (2) 雲端:作為 PCIE 加速卡插在雲伺服器上,為企業級數據中心工作 (3) 邊緣端:主要面向超緊湊低功耗的邊緣計算,合作商有CONTEC(康泰克)。
-
獨立晶片企業寒武紀 巨型晶片思元290已回片
伴隨著新興技術的崛起,新興科技企業也猶如雨後春筍一般迅速成長著。成長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是新興科技企業內在價值的核心體現。再劃分至細分板塊和領域中,在智能計算市場,在AI晶片領域想和巨頭們競爭,分上一杯羹,企業自身的成長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是不容忽視的,同時需要關注其成長性以及潛在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