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晶片企業寒武紀 巨型晶片思元290已回片

2020-12-16 環京津網

創新是第一生產力,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正在快速發展當中,更在自然的逐漸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新興技術正在改變著社會某些方面的運行方式,甚至可以說正在顛覆傳統的商業運作模式。

伴隨著新興技術的崛起,新興科技企業也猶如雨後春筍一般迅速成長著。成長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是新興科技企業內在價值的核心體現。

再劃分至細分板塊和領域中,在智能計算市場,在AI晶片領域想和巨頭們競爭,分上一杯羹,企業自身的成長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是不容忽視的,同時需要關注其成長性以及潛在的競爭力。

回顧賽迪研究院發布的《2019賽迪人工智慧企業百強榜研究報告》中,在AI企業綜合實力百強、成長能力百強、創新能力百強名單中,寒武紀分別位列第18位、20位、37位。這也從側面例證了寒武紀在AI晶片領域的不俗實力,被稱為獨角獸的企業,確實得有兩把刷子。

寒武紀從創立到登陸A股,不過用了四年時間。這四年時間裡寒武紀在業內一直備受矚目,也深度參與了華為"全球首款手機AI晶片"麒麟970的開發,寒武紀1A便是其中的重要構成。與華為的合作充分體現了寒武紀過硬的技術實力,華為選擇自研AI晶片又進一步證明該賽道的重要性,重要到只有自己來做才安心。

由此不難看出,寒武紀便是這樣一家技術實力過硬的公司,而AI晶片便是這樣一個命門級的賽道,華為、英偉達等巨頭都在入場。

寒武紀立業四年以來,研發一直是核心中的核心。此前有媒體稱,在寒武紀的招股說明中發現了"彩蛋"——思元290晶片。

可能是由於這顆晶片還在測試當中,寒武紀在招股書對具體參數透露不多,但提到了使用臺積電(TSMC)7nm 製程工藝,採用了HBM2內存等信息。觀察招股書中的晶片照片,可以看到該晶片的封裝尺寸達到了60mm×60mm,在晶片中屬於「大塊頭」。設計思元290這種大尺寸晶片極富挑戰。目前國內有能力設計7nm工藝晶片的公司屈指可數,尤其是面積這麼大的7nm晶片,有設計能力且有成品的公司更是鳳毛麟角。

而寒武紀在2020年半年財報中,還披露了該款面向人工智慧訓練市場的思元290晶片,目前處於回片後的內部測試階段。思元290採用寒武紀自研的MLUv02指令集,可高效支持分布式、定點化的人工智慧訓練任務。

研發自然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而對研發的投入就是對未來的投入。寒武紀招股書顯示,其在2017-2019年間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80.73%、205.18%和122.32%,連續三年研發投入佔營收比重超過100%。而寒武紀的財報也顯示,2020年上半年,寒武紀研發投入達到27,739.22萬元,同比增長109.06%,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為318.10%。寒武紀在研發投入方面是真的不遺餘力。

這種不遺餘力也展現在了吸收高素質研發人才上,畢竟人才也是寒武紀持續進行技術創新、並保持市場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截至2020年6月30日,寒武紀員工中有74.98%為研發人員,研發人員中有76.07%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再看看寒武紀的創始人兼CEO陳天石,不僅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博士,還曾就職於中科院計算所,博士生導師。公開資料顯示,寒武紀的核心技術與研發團隊進行了早期的學術研究和產業化工作,並因此奠定了公司迅速躋身人工晶片行業前列的技術基礎。

正因技術人才雙管齊下,目前寒武紀已擁有3大業務體系,包括終端智能處理器IP、智能晶片及加速卡以及智能計算集群系統,聚焦雲、邊、端三大場景。

更重要的是,寒武紀致力於成為一家"中立晶片公司"。寒武紀這類似於安卓理念的中立生態策略,使底層晶片與系統軟體都充分服務客戶和開發者,但不開展應用解決方案的業務,避免與不同客戶發生競爭,通過中立來吸引更多客戶。

此外,寒武紀也在不斷嘗試和拓展自己的生態圈,面向智慧網際網路、智能製造、智能交通、智能教育、智慧金融、智能家居、智慧醫療等領域延伸業務觸角,如客戶名單上新增的浪潮、百度、中科創達等。

相關焦點

  • 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誕生,經典回顧四大明星產品
    7 月 20 日,科創板迎來首家 AI 晶片龍頭,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寒武紀)登陸科創板,申購代碼為「688256」,擬募資 28 億元。截止當天上午,寒武紀上市首日開盤上漲約 290%,當前市值已突破 1000 億元。
  • 寒武紀回應上交所靈魂20問:三年內晶片研發需超30億,下一代7nm雲端...
    四、7nm雲端芯已回片,邊緣產品今年規模化出貨寒武紀雲端智能晶片及加速卡已通過多家伺服器廠商、OEM廠商的嚴格認證。思元100通過聯想、浪潮、新華三、曙光、寶德、技嘉、長城飛騰的認證;思元270通過聯想、浪潮、曙光的認證,新華三和寶德正在認證中。
  • 寒武紀擁有產學融合經驗豐富的研發團隊
    擁有一支強大的技術團隊,對於科技企業來說,是不斷發展創新的根本。持續推出新產品才能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特別是在晶片行業,無論是新產品的推出,還是產品的更新迭代,都離不開技術團隊所貢獻的研發力量。同時,晶片行業中,還有不少客戶十分看重技術團隊在產業界的資歷,因為AI晶片是一個需要「老師傅」行業。
  • AI晶片「獨角獸」衝刺科創板 寒武紀遭遇客戶變對手
    來源:時代周報成立僅4年的AI晶片「獨角獸」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寒武紀」)衝刺科創板的消息,近日來持續發酵。「寒武紀如能順利登陸科創版,將會引發AI企業跟風上市,為長期缺少資金的國產人工智慧晶片產業提供新發展思路。」
  • 寒武紀聯合創始人劉道福:智能晶片技術是行業智能化的重要推力
    以寒武紀為例,已成功推出的產品體系覆蓋了雲端、邊緣端的智能晶片及其加速卡、終端智能處理器IP,可滿足雲、邊、端不同規模的人工智慧計算需求,同時提供貫通雲邊端的端雲一體的軟體棧。具體來看,自成立以來,寒武紀先後推出了用於終端場景的寒武紀1A、寒武紀1H、寒武紀1M系列晶片、基於思元100和思元270晶片的雲端智能加速卡系列產品以及基於思元220晶片的邊緣智能加速卡,及自研基礎系統軟體平臺Cambricon Neuware。
  • 寒武紀vMLU技術面世,首推SR-IOV虛擬化功能
    機器之心發布機器之心編輯部2020 年 4 月,國內 AI 晶片獨角獸寒武紀對外宣布,旗下雲端智能晶片及加速卡系列思元 270 將正式基於寒武紀虛擬 MLU(vMLU)技術,首次支持 SR-IOV 功能。
  • 神童創立,中科院孵化,估值超百億AI晶片巨頭科創板上市在即
    成立約4年後,國內AI晶片巨頭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擬科創板上市。2月28日,北京證監局網站披露,近日寒武紀與中信證券籤署了IPO輔導協議,上市已指目可待。寒武紀在上市第一年時就登上了2017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位列70,是當時120家上榜獨角獸企業中最年輕的;兩年之後,公司又再次登上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活躍投資機構百強榜,位列81,是當時上榜僅有的七家AI晶片企業之一。
  • 寒武紀來了
    自寒武紀2016年3月成立以來,其先後推出了三大類產品:1、終端智能處理器IP:寒武紀1A、寒武紀1H、寒武紀IM系列處理器; 2、雲端智能晶片及加速卡:思元100及加速卡、思元270及加速卡、還有目前正在研發中的思元290及加速卡; 3、邊緣智能晶片及加速卡
  • 為華為麒麟晶片做處理器,AI晶片獨角獸寒武紀要上市?
    2019年,寒武紀發布第二代雲端晶片思元270(MLU270)、第一代邊緣AI系列產品思元220(MLU220)以及深度學習軟體開發平臺Cambricon Neuware。思元220的推出,標誌寒武紀在雲、邊、端實現了全方位、立體式的覆蓋。
  • 驚人研發速度 寒武紀緊跟技術前沿潮流
    在國內AI晶片領域的「大事」盤點中,獨角獸企業寒武紀登錄科創板一事,成為了不得不提及的重點之一。 2020年寒武紀登錄科創板,對於公司自身來說開啟了全新的篇章,對於行業來說,也是積極的信號,資本市場對於AI晶片的支持和信心展現。 回顧寒武紀的發展歷程,伴隨著政策的持續性向好,寒武紀自成立以來,一直保持著「開掛」一般的研發速度。
  • 寒武紀登陸科創板市值破千億,聯想創投連續四輪投資
    寒武紀在AI晶片領域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中國人工智慧的"爆發"。寒武紀2016年正式成立,第一枚晶片很快就流片成功,先後推出了用於終端場景的寒武紀1A、寒武紀1H、寒武紀1M系列晶片,以及中國第一款雲端晶片思元100,雲端第二代思元270,邊緣晶片思元220,在算力、功耗、通用易用等方面已比肩國際主流產品,其中,寒武紀1A是全球第一款商用終端智能處理器。
  • 寒武紀上市:虧損 11.8 億,30家資本圍獵、估值500億,晶片時代的...
    3月26日消息,上交所披露,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寒武紀」)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至此,科創板受理企業數量達到221家。事實上,自科創板推出,寒武紀、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等眾多AI領域公司都備受關注。作為中國發展最快的AI晶片獨角獸,寒武紀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對上市計劃一直諱莫如深三緘其口。
  • 勇於開拓 寒武紀尋求合作共贏
    在2016年AI晶片在國內尚是一個較為新奇的概念,而寒武紀就是將之付諸實踐並成功應用的第一家公司。經歷了四年時間的研發,目前寒武紀已面向雲端、邊緣端、終端推出了三個系列不同品類的通用型智能晶片與處理器產品,以及共用相同自研指令集、處理器架構和基礎系統軟體平臺,完成了「雲邊端一體化」建設。
  • 三年虧損16億,近7成營收靠ToG,寒武紀衝刺科創板急需更多「華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寒武紀科創板上市申請獲準受理的消息,打響了中國AI晶片企業走向二級市場的第一槍。寒武紀是典型的獨角獸科創公司,誕生於中科院計算所,創始人陳天石是年僅35歲的「天才科學家」。成立短短4年,其最新估值已超過220億元,是中國AI晶片領域的龍頭企業。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公司營收分別為784.33萬元、1.17億元、4.44億元。三年營收暴增近3倍。但虧損同樣嚴重,虧損金額達3.8億元、4104萬元和11.79億元,累計約16億元。
  • 持續虧損,寒武紀IPO不是一個好信號
    成立以來,寒武紀先後推出了用於終端場景的寒武紀1A、寒武紀1H、寒武紀1M系列晶片、基於思元100和思元270晶片的雲端智能加速卡系列產品以及基於思元220晶片的邊緣智能加速卡。不過,和每一個AI領域的公司一樣,產品的輸出並沒有帶來高額的回報。在這個AI商用落地場景並不明確的階段,寒武紀也無法擺脫「入不敷出」的囧境。
  • 科創日報丨TCL華星t7項目主設備搬入;寒武紀vMLU技術面世
    項目動態截至發稿前,科創板申報企業266家;進入「已問詢」階段企業69家;進入「提交註冊」階段企業15家;「註冊結果」企業114家。金山雲已正式向美國證交會公開提交初步招股章程5月4日消息,金山軟體在港交所公告稱,金山雲已於紐約時間5月4日向美國證交會公開提交初步招股章程。待金山雲、包銷商及其他相關方(如有)協定包銷協議的最終條款後,受限於市場狀況,金山雲發售預計包括初步發售將由金山雲出售的2500萬股美國存託股票。
  • 1.3萬家企業轉產晶片,晶片企業已高達27萬家!哪個省份最瘋狂?
    當「缺芯少魂」這一致命軟肋成為美國制裁中國企業的武器,實現國產替代是必然出路。在「國產替代」的吶喊聲中,IC(集成電路)產業風口催生出華為海思、中芯國際、長江存儲、寒武紀等大廠崛起的同時,也暴露出了華麗背後的浮躁和泡沫。
  • 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寒上市,開盤市值衝上千億,商業化問題成隱患
    回看寒武紀上市風波寒武紀不到四個月的上市之路,讓人覺得順暢得有點不可思議,甚至坊間還有傳言稱是有人在為他的上市保駕護航。不過,在大多人看來,寒武紀選擇在這個時間上市多少還有點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客觀條件。
  • AI晶片成計算時代核心載體 寒武紀迎來市場契機
    而晶片,這個小之又小的東西,卻成為一切指令、嵌套、分析、採集等等的關鍵。伴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業內人士認為,在未來,AI晶片將會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2016年3月,陳天石創立了寒武紀科技公司,該公司是全球第一個成功流片並擁有成熟產品的智能晶片公司,擁有終端和伺服器兩條產品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