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晶片成計算時代核心載體 寒武紀迎來市場契機

2020-12-15 砍柴網

有人說:「智能時代遲早要到來。每個時代都有其核心的物質載體,比如工業時代的蒸汽機、資訊時代的通用CPU,智能時代也將會出現這個核心載體。」而晶片,這個小之又小的東西,卻成為一切指令、嵌套、分析、採集等等的關鍵。

伴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業內人士認為,在未來,AI晶片將會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2016年3月,陳天石創立了寒武紀科技公司,該公司是全球第一個成功流片並擁有成熟產品的智能晶片公司,擁有終端和伺服器兩條產品線。公司推出的寒武紀1A處理器(Cambricon-1A)是世界首款商用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面向智慧型手機、安防監控、可穿戴設備、無人機和智能駕駛等各類終端設備,在運行主流智能算法時性能功耗比全面超越CPU和GPU。

在這個萬物計算的時代,晶片成為全球科技發展的真正內核,以往的晶片市場被牢牢的把持在國際巨頭手中。但隨著人工智慧的窗口逐漸打開,智能運算應用面不斷擴寬,市場契機也給予了像寒武紀這樣「後來者」發起由下往上的挑戰機會。

6月2日,科創板上市委發布2020年第33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寒武紀首發上市獲得通過。其保薦券商為中信證券,此次IPO擬融資金額為28.01億元。

近日,上交所公布的寒武紀第二輪問詢函回覆中,還披露了2020年一季度的業績,並對2020年上半年及全年業績進行了預估。寒武紀表示,預計2020年將實現6億元至9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5.15%至102.73%。

基於2020年的收入預測,保薦機構對寒武紀的估值結果為192億元-342億元。不過,市場普遍認為,該估值較為保守,預計寒武紀估值可超400億元。

相關焦點

  • 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誕生,經典回顧四大明星產品
    時隔一年,科創板總市值已經達到 1.72 萬億元,而本次寒武紀上市,標誌著科創板迎來 AI 晶片第一股。 眾多晶片中,AI 晶片的難度較大,與此同時它也是 AI 的引擎,在當前中國推進新基建大背景下,AI 晶片第一股的上市,也將間接助推新基建的發展。近年來,AI 晶片行業需求旺盛,且正在高速增長。而寒武紀也是 AI 晶片企業中,少有的實現規模化應用的企業之一。
  • AI晶片「獨角獸」衝刺科創板 寒武紀遭遇客戶變對手
    對於寒武紀面臨的技術、商業探索等問題。3月31日,時代周報記者屢次致電致函寒武紀董秘辦,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3年虧16億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寒武紀成立於2016年,僅發展4年,但卻在AI晶片領域備受行業關注。
  • 寒武紀上市:虧損 11.8 億,30家資本圍獵、估值500億,晶片時代的...
    3年虧損16億,上市後風險猶存「寒武紀」,成立於2016年,專注在AI核心處理器晶片技術研發和創新,典型的晶片設計公司。根據據了解,本次上市擬發行不超過4010萬股,募資28.01億元,主要用於新一代雲端訓練晶片及系統等4個項目。而寒武紀選擇了科創板第二款上市標準,預計上市後總市值超過15億元。
  • 獨立晶片企業寒武紀 巨型晶片思元290已回片
    成長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是新興科技企業內在價值的核心體現。再劃分至細分板塊和領域中,在智能計算市場,在AI晶片領域想和巨頭們競爭,分上一杯羹,企業自身的成長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是不容忽視的,同時需要關注其成長性以及潛在的競爭力。
  • 寒武紀IPO:AI獨角獸的求生時代
    而作為AI晶片獨角獸的寒武紀接受上交所問詢27天後,在5月7號發布了首輪的審核問詢函以及相關問題的回覆。然而寒武紀已經持續虧損三年,在接受「靈魂20問」之後能否上岸依然成謎。根據寒武紀的招股書透露信息,其此次擬募集的資金為28億元,當中19億元將會用於新一代雲端訓練晶片、推理晶片、邊緣人工智慧晶片以及系統項目的研發,9億元作為補充的流動資金。也就是說寒武紀前後還需要58-64億元資金,而其還透露未來3年內,還會進行5-6款晶片的研發。
  • 寒武紀聯合創始人劉道福:智能晶片技術是行業智能化的重要推力
    在演講中,劉道福概括介紹了智能晶片對於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核心作用,同時也分享了寒武紀的智能晶片布局及其行業應用。劉道福提到,智能算法、海量數據(603138,股吧)、智能算力是人工智慧產業的三大核心要素。其中,算力決定智能化水平的上限。「因為智能時代催生了海量及複雜的數據,假如算力成本居高不下,整個產業很難繼續發展。
  • 勇於開拓 寒武紀尋求合作共贏
    聚焦到集成電路領域,人工智慧的興起,為改寫局面提供了絕佳的機會,以AI晶片為載體而不斷崛起。伴隨著新興技術而來的,則是在技術更新和技術創新的動力之源下,AI晶片將影響和顛覆眾多生活領域。當集成電路遇上AI,一切尚新,生態未成,大小廠商處於同一起跑線。  有著「國內AI晶片獨角獸」之稱的寒武紀,也在這個賽道中,不斷奮勇向前。  寒武紀成立於2016年。
  • 為華為麒麟晶片做處理器,AI晶片獨角獸寒武紀要上市?
    在人工智慧的研發過程中,硬體的開發不再是挑戰,為硬體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成為人工智慧創新的核心。雲端在終端智能處理器IP後,成為寒武紀新的增長空間。2018年,寒武紀陸續開發並發布了智能終端處理器IP產品「寒武紀1M」和中國首款智能雲伺服器晶片「MLU100」,由終端拓展至對計算能力要求更高的雲端。
  • 三年虧損16億,近7成營收靠ToG,寒武紀衝刺科創板急需更多「華為」
    發力雲端、邊緣AI晶片,意欲何為招股書顯示,寒武紀主營業務為各類雲伺服器、邊緣計算設備、終端設備中人工智慧核心晶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採用Fabless模式(無晶圓廠),並為客戶提供晶片產品與系統軟體解決方案。主要產品包括終端智能處理器 IP、雲端智能晶片及加速卡、邊緣智能晶片及加速卡以及與上述產品配套的基礎系統軟體平臺。
  • 寒武紀來了
    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總額為3055.5億美元,而出口僅1015.8億美元,進出口比例為3:1,時代也在期待中國晶片領軍者。而該公司以「寒武紀」給自己命名,寓意「AI大爆發」,並以「全球智能晶片領域的先行者」作為自己定位,既彰顯了幾分神秘又凸顯了其「野心」。
  • 寒武紀回應上交所靈魂20問:三年內晶片研發需超30億,下一代7nm雲端...
    報告期內,尚有27名中科院計算所智能處理器中心員工在發行人處兼職,主要從事研發相關工作。寒武紀實際控制人陳天石及核心技術人員劉少禮2018年4月在中科院計算所辦理了離崗創業手續,2019年從中科院計算所離職。上交所希望寒武紀說明與中科院的技術授權、委託開發協議及人員兼職情況。
  • 寒武紀的寒武紀
    投稿來源:知頓不知什麼時候,百度詞條搜索「寒武紀」出現了「全球首個深度學習處理器晶片」的定義,而儘管其生產晶片的母公司寒武紀已成功上市,但至今百度依然未能如「華為」般給出完整的定義和詞條索引。作為公司副總經理和CTO的梁軍或成為員工股權激勵的最大贏家,這位早年先後服務於華為、海思的業務大牛於2017年加盟寒武紀,此次,若按最新市值計算,梁軍的身價也高達30億。除此之外,與陳天石一同創業的中科院、中科大校友劉少禮(87年)、劉道福(88年)、王在(84年)、喻歆(84年)等均實現了個人財富的暴漲。按寒武紀最新市值計算,他們身家均已過億。
  • 寒武紀的「高處不勝寒」
    一期,寒武紀主要負責為中科曙光的伺服器提供算力;二期,寒武紀直接負責承建,預計將給寒武紀帶來2億元的「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業務收入。三期,將在2022年進行。2019年6月26日,寒武紀又與西安市政府達成合作,負責西鹹新區灃東人工智慧計算創新中心的項目,建立西北地區首個「AI領域的新型基礎設施」。
  • AI史上最高融資記錄:30億美金地平線成全球估值最高AI晶片獨角獸
    從「中國版英特爾」到「邊緣計算領域的英特爾」,地平線成全球估值最高AI晶片創企2015年,作為當時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 (IDL) 創始院長的餘凱毅然離職,創立了地平線。當時,公司的中文名字還叫做「地平線機器人」,這也可以看出餘凱未曾改變的野心——要在智能時代的機器人系統中扮演核心角色。
  • 寒武紀擁有產學融合經驗豐富的研發團隊
    陳天石出自「中科大少年班」,師從陳國良院士與姚新教授,2010年獲得博士學位後便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曾擔任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及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體系結構和計算智能。作為寒武紀的「領舵人」,陳天石在科研方面的實力,對於產業發展所儲備的豐富經驗能夠很好的帶領團隊,撥開迷霧。
  • 神童創立,中科院孵化,估值超百億AI晶片巨頭科創板上市在即
    中科寒武紀CEO陳天石(左)和哥哥陳雲霽(右)2016年3月,寒武紀創立,其前身是中科院計算所2008年組建的「探索處理器架構與人工智慧的交叉領域」10人學術團隊。取名「寒武紀」,是希望借用「寒武紀生物大爆發」來比喻人工智慧的未來將會充滿希望。
  • 寒武紀終究還是來了!與華為分道揚鑣,是大道之爭,還是大世之爭?
    證監會官網顯示,寒武紀已經與中信證券籤署輔導協議,如果順利登陸資本市場,寒武紀將成為「AI晶片第一股」。回望2017年華為發布全球首款手機AI晶片麒麟970,搭載的人工智慧計算模塊NPU採用的正是寒武紀的處理器。一時間,寒武紀聲名大噪。
  • 知料| 一路備受爭議,頭戴AI晶片第一股王冠,寒武紀到底有沒有護城河?
    招股書顯示,陳天石,出生於1985年,16歲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31歲成為中科院計算所正教授研究員並在同年創辦寒武紀,現任寒武紀董事長兼總經理; 陳雲霽,出生於1983年,14歲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29歲成為中科院計算所60年來最年輕的正教授研究員,現兼任寒武紀首席科學家。
  • 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寒上市,開盤市值衝上千億,商業化問題成隱患
    有意思的是,從中芯國際決定回歸A股之後,寒武紀的上市時間表一直是跟隨中芯國際的,而這背後究竟只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我們不得而知。或許是因為國內當前的形勢,或許是沾了中芯國際的光,亦或者只是單純地因為寒武紀自身的實力,其股價也在開盤就迎來了暴漲,漲幅也曾一度到了300%。
  • 驚人研發速度 寒武紀緊跟技術前沿潮流
    在國內AI晶片領域的「大事」盤點中,獨角獸企業寒武紀登錄科創板一事,成為了不得不提及的重點之一。 2020年寒武紀登錄科創板,對於公司自身來說開啟了全新的篇章,對於行業來說,也是積極的信號,資本市場對於AI晶片的支持和信心展現。 回顧寒武紀的發展歷程,伴隨著政策的持續性向好,寒武紀自成立以來,一直保持著「開掛」一般的研發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