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是宮闈的守護者,活得卑微卻受皇帝信任,屢次改寫帝國命運

2020-12-12 資深人士說文史

宦官插手朝權在歷史已經不算什麼奇聞了;而縱觀整個中國王朝歷史,我們能夠發現王朝毀滅大多數與宦官是有一定的聯繫,更是有不少帝國之殤始作者就是宦官,趙高與秦朝二世而亡,唐朝李輔國與安史之亂,童貫與靖康之難徽欽二帝被俘,王振與土木堡之變朱祁鎮被俘等等。那麼為何太監會成為歷代帝國禍亂的根源呢?

宦官的出現基於皇家現實的需要

宦官是古代皇家封建思想的產物,將一個正常的男人通過閹割的手段來達到男不男、女不女的狀態;宦官是皇宮和後宮的剛性需求職業,畢竟很多事情光靠宮女是幹不來的,靠侍衛又容易引發後宮之亂。

皇帝們既要保證後宮妃子和宮女的清白之身,同時也要保證後宮之中的重體力活能有人幹,那麼被閹割的男性入宮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在古代王朝中,宦官堪稱「宮闈的守護者」;宦官其實出現的十分的早,也是中國歷史一種古老的職業,但一般當宦官(太監)的人,都是家境極度貧窮或者是獲罪充為宮奴的兩類人,當然了也有一些文人因為不招待見,又十分迷戀權勢,就索性進宮當宦官。

宦官地位低下,造成心理扭曲,迷戀權力

宦官這個職業在歷史的地位其實十分的低微,就是伺候人的一個差事,別說文臣武將看不起宦官們,就連平民老百姓都以宦官為恥;這種社會的嘲諷和時代的罵名也讓許多宦官心理極度扭曲。

而生理上的缺陷也讓他們十分的自卑,試想一輩子活得低聲下四,還得受到別人的嘲諷,再加上社會、宮廷制度對宦官是十分的不公正,這也導致了宦官一旦抓住機會就會拼盡所有努力去牢牢的爭取。

宦官報復性思維,是王朝覆滅的根源

宦官的權力來源於皇帝,同樣的,皇帝給了宦官權力後,那麼宦官很可能就會利用權力來大肆的壓制一切反抗自己的聲音,這就是典型的被壓迫報復性思維;而宦官也通過不斷的權力汲取,成為了帝國禍亂之源。

正如前文所講的,秦朝的趙高之亂,漢朝的十常侍之亂、唐朝晚期的宦官節度使、明朝末期的魏忠賢之亂、再到清朝的李蓮英權傾朝野,這些歷史長遠的王朝的滅亡根源,是離不開宦官的影響,但是歸根結底這些王朝的覆滅,也是因為皇帝過度信任宦官的原因。

宦官逆襲之路,充滿艱辛

宦官的上位是充滿坎坷的,大家千萬別認為隨便一個太監就可以把持朝政,這還真不是。能夠從一個小太監,一步步地成長到手握國家權力的大宦官,那其中的辛酸和坎坷是普通人無法想像的,也因此,手握重權的宦官們一般都是十分有能耐,這樣的宦官也很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和壓制別人。

趙高原本也是秦王宮裡一個不知名的小宦官,然而,卻通過陪伴嬴政幾十年的時間,慢慢地一步步把自己鋪路,到嬴政去世後,趙高的權勢已經無法有人可以相比,而歷史上也稱他:「思慮異於常人」,趙高的手段和頭腦一點都不簡單。

明代的魏忠賢原本就是一個地痞流氓,後來獲罪被閹割成為太監進了皇宮,靠著自己那張三寸不爛之舌,愣是活生生的把自己安排的明明白白,並且魏忠賢絕非歷史上評價的那麼低劣無能,他把持朝政那些年,明朝內部還是很安定的,而對抗國內起義和國外女真,魏忠賢是能者上位,在小事上含糊,但是在大事上一點都不含糊。

或許是因為自己比普通男人少了一些什麼,宦官們這一輩子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權和錢,而色對他們沒有任何的誘惑;這就好比,如果一個文臣上位,他有可能因為情和愛而影響自己的仕途,但是宦官們卻絕對不會因為感情影響自己,因為他們本身自己就深受深宮的摧殘,冷血和無情才是他們立身之本。

並且成為一個宦官的人,家庭會與之斷絕關係,這世界上再也沒有什麼親情所在,這也導致了宦官長期缺乏關愛,而產生的扭曲性格,往往宦官是善變的,他們的情緒是會隨時變化的,因此,宦官是王朝產物,也是王朝禍亂之源。

宦官崛起於君權與權的鬥爭

那麼宦官專權和亂權因何而談起呢?歷史上宦官專權亂政的例子不計其數,並且幾乎每朝每代都有宦官會專權;其實這也源於封建王朝的君權和權,鬥爭激烈之下,君王為了增加自己的監控力度和權力質量,往往會扶持其宦官集團來對抗朝臣集團。

並且君王們自小就是在皇家庭院長大,身邊陪伴的更多的都是一些宦官,那麼近水樓臺先得月,宦官獲得皇帝信任感是十分容易的;再加上中國政治局勢多變,往往朝臣權力總會在舊帝和新帝交替之間而迅速膨脹。

君王為了鞏固帝位和排除異己,就需要宦官的幫助,而宦官插手政治往往也發生在中央集權狀態下,宦官幫助皇帝奪得大權,那麼自身的地位就水漲船高了。

唐朝晚期,皇帝借宦官之手,平衡軍權

借唐朝晚期來講,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中央為了平叛,大肆地封賞大量的節度使,這就是藩鎮之亂,藩鎮實力嚴重威脅到了中央王朝,那麼王朝君王為了平衡軍權勢力,就會啟用宦官來插手軍中事務,這就是有名的唐朝觀軍容使的由來。

這個職位是專門為宦官而設立,從一定程度上也看出唐朝晚期的統治者,都已經不相信朝臣和武將,那麼看來看去,也只有身邊的太監們值得信任,因此,從唐開始,宦官從插手政治已經演化到插手軍權了。

這樣的制約方式只是形成了暫時的權力平衡,但是卻為後來的禍亂埋下了很多的禍根,唐朝晚期宦官和皇帝互相爭鬥,雙方都喊來了實力強大的藩鎮節度使,最終以唐朝君王旗下的節度使朱溫勝利,也因此,朱溫從掌握軍權一越掌握到了政權,唐朝也開始走向滅絕。

同是天涯淪落人,活著卑微,但宦官集團內部很團結

所以說,宦官專政和亂政也成為「閹黨」;並且宦官集團內部的團結力度,還是非常強大的,可能是同是天下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宦官們一旦有一個掌握了權力,那麼下面的宦官就會聯手幫助他,這也和古代封建社會制度有一定的關聯。

畢竟作為與一個人,就算不是一個完整的男人,也希望能夠得到尊重,這種尊重靠自己的品行和忠誠是換取不到的,就必須得壓著世人,這才能夠真正獲得尊重。太監們活的卑微,但一旦自尊起來,那種強烈的自尊心,會使得他們毀滅一切阻擋在前面的障礙,就算這個障礙是皇帝也沒什麼關係。

皇帝給出去的「權」,覆水難收

那麼說到這裡,有的人可能會問了,既然皇帝能夠給宦官權力,那麼收回他的權力不是非常容易嗎?此言差矣,給別人東西容易,但是要別人還回來就非常困難了;就好像你借出幾千塊錢,對方會輕易還你錢嗎?宦官掌權後,如果皇帝要收回權力,那麼就會出現兩種狀況:

第一,直接弄死皇帝,扶持新帝;第二,拉攏朝臣,與皇帝正式對抗,結果只能兩敗俱傷。相對而言,第二種辦法宦官們是不敢使用的,比較文臣們一個比一個奸猾,萬一鬥了那麼久最後卻為某個權臣鋪路,那麼自己的結局也不會好。

所以,幹掉皇帝就是最好的選擇;宦官弒君也不是什麼新聞,在東漢年間,晚期的宦官的權力已經達到了巔峰,可以說皇帝都是他們隨便扶持起來的,如果讓他們發現某個皇帝不聽管教,動不動就和自己作對,又或者表露出要剷除自己的意思,那麼對不起,毒殺、絞殺就成為了這些帝王的斷頭臺。

太監掌控著宮內消息網,直接對外公布皇帝突發疾病駕崩了,接著在扶持新帝,然後,繼續享受權力帶來的果實。所以說,給出權力很容易,但皇帝收回權力也意味著要經歷一番腥風血雨,但是人家能夠從重重危機中一步步的走上權力巔峰,誰都不是智力障礙者,你搞我,我肯定不能坐以待斃。因此,帝國晚期的內宮禍亂,都是皇帝與宦官們進行權力博弈而導致的。

小結

作為封建時代的帝國統治者,皇帝有皇帝的憂愁,當皇帝並不容易,這是個高危職業,皇帝要提防各種人;但當太監更不容易,不僅高危還不受待見;既然你對我不仁,別怪我對你不義,王朝的太監們為了生存和權力,做了多少違背道德的事情,但是對於他們而言,道德對自己不公,為何自己還要遵守道德。

從這一點看,太監們做事有時候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或許你認為你依舊牢牢壓制住太監的勢力,但你恰恰忽略了,太監們早就把黑手埋在了你身邊,你一旦表露出任何跡象,那麼就請皇帝住進皇陵裡,太監雖然活得卑微,但一旦得到權力後,就會產生報復性思維,屢次改寫帝國命運。

太監也並非一無是處,如果沒有太監的存在,那麼整個後宮的發展維持是難以想像;如果沒有太監的存在,那麼君權與臣權的爭鬥,或許會以君權失敗而告終,那麼這就違背了王朝統治的初衷;而宦官集團不僅聽話,還值得信任,有他們在,帝王的時間能夠安排的更加充裕。

相關焦點

  • 歐洲宦官發展歷程:強盛的拜佔庭帝國,為何變為「太監的天堂」?
    說起「宦官」一詞,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在中國歷史上,宦官作為影響中國政治局勢的重要政治勢力之一,從秦漢時期就登上了中國的政治舞臺,直到明朝滅亡之後,中國的宦官勢力才基本消退。而在歐洲歷史上,雖然宦官並沒有形成規模和體系,但是在某些時代之中,皇帝大權旁落而宦官叱吒風雲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比如說在拜佔庭帝國時期。
  • 從明成祖到天啟皇帝,明代的宦官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的
    多以建文帝左右為耳目,故即位後專倚宦官。 」 所以,等到朱棣奪得天下後,對宦官很是優待,並開始重用宦官。尤其是朱棣在朝廷文武官員中的勢力比較薄弱,他並不相信這些建文帝舊臣,所以更加信任這些只效忠自己家奴,並且利用他們來監視朝中文武。他不但不再警惕宦官,而且開始把宦官視為心腹,當作控制外廷大臣的一股重要力量。
  • 三國時代蜀國吳國都出現了宦官專權,為什麼魏國從未出現一次
    古代皇帝的皇宮之中,往往會需要大量男子充當僕傭,但後宮之中妃嬪眾多,為了避免由此引發有傷風化之事,皇帝們別出心裁地創立了宦官制度,從此宦官就作為古代皇帝的附庸,與皇權相伴相隨長達數千年之久,一直到清朝覆滅後才徹底消失。
  • 《命運2》人物雜談:聊聊卡巴爾帝國皇帝——卡魯斯
    現在是時候把命運2香草版中所有和卡巴爾帝國相關的資料做一個匯總和分析了。今天先來和大家聊聊卡魯斯大帝。數千年前,以蓋歐為首的一干人等通過一次政變推翻了卡魯斯大帝的統治。卡魯斯乘坐利維坦流浪在宇宙中等待著復闢的機會。當蓋歐死後,卡魯斯意識到他的機會終於來了。於是在利維坦中設置了一系列試煉考驗地球的光能守護者,邀請他們加入自己的事業……卡魯斯大帝何許人也?
  • 大唐歷代皇帝簡介,強盛的大唐帝國,後期皇帝個個是慫包
    唐朝從公元618年高祖李淵建立大唐起,到公元907年後梁太祖朱溫廢唐哀宗李柷終結,大唐共傳289年曆21帝,此篇來簡單介紹下曾經強盛的大唐帝國的歷代皇帝。1:唐高祖李淵(566-635年)大唐開國皇帝,公元618年-626年在位。
  • 高力士雖然權傾朝野,但是也只是宦官,他為何還能娶貌美妻子?
    宦官是什麼?就是我們俗稱的太監,他們都是「去勢」之後被選進皇宮的內侍。這些人常常出入皇宮,與最高統治者親密接觸,雖然身份卑微,卻從來不缺向上爬的機會。歷史上有名的宦官甚至都影響過統治者的執政生涯。不過大部分宦官是沒有機會出人頭地富貴榮華的,只有一小部分因為帝王的寵信,甚至過上了娶妻繼子的常人生活。
  • 小人物大命運:靖難之役中舉足輕重的宦官
    從使命本身來看,這位沒有留下姓名的王府宦官與代表建文帝前往各地藩王府邸傳達削藩詔書的同行們沒有任何區別,都是在作為皇帝或者王爺的私人代表傳達旨意,然而這名燕王府的宦官在行使本職之外,還有一層更深遠的意義,因為他的使命其成功不決定於他的使命派遣者和當前的形勢,而是決定於他自己的表現。
  • 歷史上有個被封王的宦官,短短數月連殺兩位皇帝,後被夷滅三族
    宦官這個職位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而宦官的主要職責是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原本宦官和其他的官職一樣,所以在先秦和西漢時期的宦官並非全是閹人;但是在東漢時期,可能是宦官和宮內女眷發生了一些事,也可能是皇帝怕宦官和宮內女眷發生一些事情,所以宦官全部改由閹人擔任。
  • 東漢皇帝在位時間表,平均29歲,大漢王朝被外戚與宦官玩弄於股掌
    諸葛亮身為漢臣有些東西不便直說,東漢問題究竟出在哪裡,我們先看看東漢皇帝在位時間。東漢皇帝平均年齡只有29歲,其中兩個被毒死的皇帝,分別是漢少帝與漢質帝,兩個幼子,最小的漢殤帝不到1歲,東漢皇帝如此短命,說明皇帝也是高危職業。皇帝平均登基年齡只有13歲,這就給東漢的外戚和宦官創造了機會。
  • 中唐離奇事件大賞:江湖騙子成高官,節度使宦官入套
    唐敬宗的宦官,希望唐敬宗的六弟當皇帝,但是另一撥宦官希望唐敬宗的二弟當皇帝。兩撥宦官經過簡單的競爭,後者就勝利了,所以殺唐敬宗的兇手,當時就讓正法了,而他們擁戴的親王,當時也讓人殺了。如果這撥宦官勝利了,或是宦官之間達成共識,他們肯定也沒事。
  • 皇帝的男僕:古代宦官群體的形成與發展
    中國古代帝王用於後宮服役的男性僕從,通稱為宦官。宦官最初是作為宮廷僕人來使用的,後來逐漸參與到後宮的管理或者宮廷事務的決策上去,就成了內廷官吏,所以被稱為「宦官」。最初使用的宦官,並不一定是我們所認為的被閹割的男子。到了東漢時期,宦官才一律使用閹人。
  • 一個人毀滅了帝國:他篡改詔書逼死太子,後又逼死自己扶植的皇帝
    不過,趙高這個秦王朝的宦官,他確實一手葬送了秦王朝,這是毋庸置疑的。以趙高的博學,奸滑和精明去收穫胡亥的信任簡直就是小菜一碟,於是很輕鬆地就博得了胡亥的喜歡。常言說:「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丞相李斯怕皇帝巡視途中病故會引發天下變故,更害怕皇子們爭奪皇位引發內亂,於是便將棺木置於可調溫的轀車中秘不發喪。仍然按照秦始皇活著時巡視的樣子,由寵信的宦官陪乘,所經之處,供給始皇每日的餐飯安排依舊,百官啟奏例行公事和之前一樣。趙高伴駕車中,趁機在車中擅權替死去的始皇,接受並批覆奏事。知情人只有胡亥,及受寵信的宦官等少許人知道內情。
  • 羅馬皇帝克勞狄烏斯:我不是皇帝,我是歷史學家
    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位皇帝,他韜光養晦三十六年,熬死五個皇帝,最終登上帝位。他就是李忱。憲宗李純的兒子,母親是個婢女。因為出身卑賤,從小就被兄弟們嘲笑,他也愈發沉默寡言,所有人都當他是個傻子,沒人正眼瞧過他。
  • 晚唐強大的太監,娶妻「生子」組成家族傳承權力,連皇帝都敢欺負
    在我們印象中宦官比較厲害的朝代似乎就是明朝與東漢,明朝時期宦官掌握東廠以及內廷御筆硃批威風凜凜,但他們終究不過是皇帝的家奴而已,只要皇帝一句話他們的權勢就沒有了。而東漢時期宦官與外戚輪流幹政,但終究無論東漢的宦官再怎麼厲害也依舊要依附於皇帝。
  • 西漢皇帝用娘家人,東漢皇帝用太監,兩漢用人態度決定王朝命運
    這時候一個看上去謙遜有禮的人,成了帝國重臣,又眾望所歸篡位當了皇帝,他就是王莽。王莽上臺之後開始抑制豪族,他宣布土地都屬於國有,民間不可以自行買賣,奴婢也不可以買賣;鹽、鐵,鑄造貨幣等權力全部收歸國有,還設置了國家儲備機構來調節物價。
  • 《清平樂》:說說張茂則,這個深宮裡活得最通透的宦官
    說起宦官這個詞兒,大概人們腦海中的第一反應就是陰陽怪氣、奸佞狡猾之徒。個別宦官中的佼佼者更是達到了禍亂朝綱的等級,比如秦朝那個偽造詔書、逼死太子、搞得民不聊生的趙高,明朝那個精通吃喝嫖賭、作威作福的九千歲魏忠賢。然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張茂則,當真是為"宦官"這兩個字洗白了。
  • 作為大唐帝國的末代皇帝,唐哀宗在位期間,真的毫無「建樹」嗎?
    歷史上的末代皇帝,基本上結局都不好,改朝換代總少不了殺戮。唐哀帝李柷,作為大唐帝國的末代皇帝,不僅存在感,而且結局也很慘。在位期間,唐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中,竊國大盜朱溫掌權後,李柷形同傀儡,一切政事皆不定奪,唐王朝滅亡之日便是李柷的死期。
  • 《命運2》時間走廊受多部電影啟發 《心慌方》、《黑客帝國》等
    《命運2》時間走廊受多部電影啟發 《心慌方》、《黑客帝國》等   遊戲工作室Bungie在最新一期的博客中表示《命運
  • 嫪毐是大陰人、假宦官嗎? 《史記》說謊了!
    「大陰人」、假宦官、太后情夫、戰國時地盤最大的封君、秦始皇「假父」、政變失敗者、被車裂並夷三族——這就是司馬遷在《史記》中記錄的嫪毐的一生,戲劇化程度遠比腦洞大開的網絡IP劇還要勁爆。如此天賦異稟,太后欣然笑納,乾柴碰上了烈火,一發不可收拾,嫪毐假扮宦官進宮,還和太后生了兩個兒子,儼然是秦始皇的便宜爹。後來,他甚至打算幹掉贏政,讓自己的兒子當秦王。真假?純屬虛構。首先,說說嫪毐和呂不韋的關係。秦始皇嬴政繼承秦王位時,年僅十三歲(此為虛歲)。按照秦的禮制規定,秦王必須二十二歲舉行成年的冠禮之後,才能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