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
中國的士大夫們自古以來就是熱衷追求理想、崇尚氣節,而程顥,程頤兄弟倆的道德修養、道德境界,以及學問深度在北宋當時都是屬於頂級的水平。請程氏兄弟客、送程氏兄弟禮之人,當然就絡繹不絕。尤其是,當時的達官貴人、社會名流,在恭迎到「二程」的大駕後,為了感謝他們的垂顧,在宴中除用好酒好肉待之,還必請名伶 、歌伎陪酒助興。
有一次,一達官請「小程」(程頤)赴宴。在開席之時,主人請來兩名歌伎登堂陪酒。
「小程」看到到這一架勢,便高聲怒斥:「我乃堂堂理學家,你們竟敢對我來這一套,不是在羞辱我嗎?」立即拂袖而去。此時,主人除立馬賠理說「不是」,忙叫「先生息怒「之外,還低聲解釋說:「凡是請你哥吃飯的時候,我們都這樣安排。你哥不但無異議,而且每次都來者不拒啊!」
「小程」丟下一句「瞎說,想我哥什麼樣的人,這絕無可能!」,便抱著一肚子怒氣,乘轎回家,專等其兄回來問個究竟。
當「大程」赴宴歸來時,「小程」便當面責問其兄「是否確有其事?」「大程」毫不猶豫地回答:「這應該是事實!」「小程」立即把其兄罵得狗血淋頭:「你這堂堂理學家,平時滿口仁義道德,背地裡竟如此骯髒下流,簡直就是一位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大程」聽後便哈哈大笑起來說:「老弟稍安勿燥!你聽我解釋,你是『桌中無伎,心中有伎』啊!而兄是『桌中有伎,心中無伎』呀!看來老弟的修養仍然沒有達到兄長這樣的境界!」
一個人只要內心坦蕩,行事磊落,無論處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能在染不染。
還有一個現代故事——
一位名醫,在當地享有盛譽。有一天,一位青年婦女來找他看病。檢查後發現,她的子宮裡有一個瘤,需要手術切除。
手術很快就安排好了。手術室裡都是最先進的醫療器材,對這位有過上千次手術經驗的名醫來說,這只是個小手術。
名醫切開病人的腹部,向子宮深處觀察,準備下刀。但是,他突然全身一震,刀子停在空中,豆大的汗珠冒上額頭,他看到了一件令他難以置信的事:子宮裡長的不是腫瘤,而是胎兒!
他的手顫抖了,內心陷入矛盾的掙扎中,如果硬把胎兒拿掉,然後告訴病人,摘除的是腫瘤,病人一定會感激得恩同再造:相反,如果他承認自己看走眼了,那麼,他將聲名掃地。
經過幾秒鐘的猶豫,他終於下了決心,小心縫合刀口之後,回到辦公室,靜待病人甦醒。然後,他走到病人床前,對病人和病人的家屬說:「對不起!我看錯了,你只是懷孕,沒有長瘤,所幸及時發現,孩子安好,一定能生下個可愛的小寶寶!」
病人和家屬全呆住了。隔了幾秒鐘,病人的丈夫突然衝過去,抓住他的衣領,吼道:「你這個庸醫,我要找你算帳!」
孩子果然安好,而且發育正常,但醫生被告得差點破產。
有朋友笑他,為什麼不將錯就錯?就算說那是個畸形的死胎,又有誰能知道?
「老天知道!」名醫只是淡淡一笑。
一個人做事只要內省無疚,哪怕他被人冤枉,也會無所畏懼。
人最初的狀態就是無憂無懼的,老子云:「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蟄,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也就是說——
道德深厚的人,其本質狀態跟嬰兒很相似。對於嬰兒,有毒之蟲不來蜇害,兇猛的野獸不來佔有,善抓善捕的鷹鳥不來攻擊。他們筋骨柔弱卻能把東西牢固地握住,不知道兩性交合但是生殖器官卻能自然興奮起來,因為他們精氣純正。他們整天哭號卻不會嗓音沙啞,因為他們純和之至。
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孔子也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孟子論到大勇時也講「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在中華智慧裡,其實從不是知識改變命運,而是道德改變命運,一個人有高度的道德自信,才會真正的每天「無憂無懼」。
司馬牛問怎樣才算是君子。孔子說:「君子不憂愁,不恐懼。」司馬牛說:「不憂愁,不恐懼,這樣就是君子了嗎?」孔子說:「自己反省自己時,不內疚,問心無愧,那還有什麼可憂慮和恐懼的呢?真正的君子不就是這樣嗎?」
最後,我們大家一起再讀一遍: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