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視頻,在美國加州一望無際的農場上,並排行駛著正在作業的巨型聯合收割機和穀物裝載車,等收割完之後,自動打捆機又開始上場進行打捆作業,互相協作的農機不一會就把上百畝的麥子收割完畢。
當時就對美國高度規模化、機械化的農業感到震撼,一個農民只需要駕駛農機按部就班地作業,就能短時間內完成上千畝大農場的收割工作,省時省力不說,作業精度還高。
這才明白,為什麼美國農業從業人口僅200多萬,佔比不到總人口的2%,不但能養活全美3億多人口,還能搶佔全球1/4的糧食交易市場,把美國農業推上全球第一的位置。
不過,縱然美國規模化、機械化農業令人羨慕,但中國農業潛心發展這麼多年,也不見得比美國差。新疆、黑龍江等地勢坦蕩的地區,農業規模化搞得如火如荼,每年農忙時節,地面上農機呼嘯,天上無人機翱翔。
甚至連北鬥定位系統都運用到農業生產中,不僅在平時可以檢測作物的生長情況,還能在作物種植和收穫的時候輔導農機作業,把作業精度提高到釐米級!
而且,中國還將目光放到了智慧農業上來。比如,今年7月,在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指導下,中國農業大學聯合拼多多成功舉辦的第一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這次比賽,將國內頂尖農人和全球頂尖農業專家邀請到雲南昆明,PK種草莓。
前不久,這次競賽還受到國外媒體的關注。日本一家經濟媒體就刊文稱,在中國昆明舉行的這場農研大賽上,中國專家用物聯網技術實現草莓智能化種植,加速中國農業數位化進程。
據悉,經過三個月的角逐,這場競賽的第一賽季已經在10月15日圓滿結束,人工智慧隊伍依靠產量暫時領先。值得一提的是,參賽隊伍在短時間內,就成功突破高原氣候限制,把雲南草莓產季提前60天,填補了雲南夏秋草莓鮮食的空白。
人工智慧隊伍在比賽期間探索新技術,幫農人實現「一鍵種植」的同時,還通過多種算法把作物規律挖出來學習,以期建成一套標準化草莓種植智慧決策系統,幫助農民實現更「聰明省力」地種地。
不難發現,這場比賽的目的不是決出勝者,而是旨在實現人工智慧和農人經驗的碰撞,找到一批可以輸出到多個產區的種植方案,加速中國農業智能化。
特殊問題特殊對待,中國在地勢坦蕩地區搞規模化、機械化農業,在山地、丘陵地區大力發展數位化農業,這也正是中國特有的發展智慧。
可以預見,接下來中國能探索出更多屬於自己的農業發展路子,大跨步走向農業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