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臺灣瘋狂植入大和文化,進行奴化教育,狼子野心人盡皆知!

2021-01-16 網易

2020-12-18 20:55:33 來源: 老班長歷史

舉報

  1895年7月,日本駐臺灣總督府學務長「伊澤修二」帶著幾個跟班到了臺北近郊的芝山巖考察 ,芝山巖林木環翠,從清代起就是一個讀書的好地方,伊澤修二看到如此清幽的環境,當時就決定把這裡的慧濟宮改為芝山巖學堂,用來傳授臺灣人日本語!

  1895年10月19日,第一批學習日語的臺灣人從芝山巖學堂畢業,日本政府在1895年夏天抵達臺灣的時候日語還只是稱「日本語」,但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日本語就被殖民當局認定為臺灣的「國語」。

  

  1896年,日本人已經在全臺灣設立了16所日語講習所,分教所18所,專門招募臺灣子弟入學;1898年,日本駐臺灣總督府頒布《公學校令》,將各地的日語講習所統一改名為「公學校」,普及日語的殖民教育開始發酵,之後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日本都在臺灣強制推行日語教育;日本統治臺灣初期、雖然推行日語,但也還允許學校授受漢語!

  

  全民抗戰爆發後,隨著日本本土也進入戰時體制,一場強制效忠日本天皇運動,徹底剷除中國文化的皇民化運動,開始在臺灣全面鋪開實行;在這場皇民化運動中設置的日語公學校遍布全臺灣,各種形式的日語競賽,把日語定為臺灣國語的「國語日」活動甚是常設節目,如果全家使用日語者,經審查鑑定通過為「國語常用家庭」的,可以領到《國語之家》的牌子,懸掛在門口,當時被視為優質國民!

  日本投降的前一年,日本駐臺灣總督府統計數據顯示,臺灣的日語普及率已經達到了驚人的百分之七十點六!

  

  1944年5月,國民政府臺灣調查委員會成立初期,陳儀給時任教育部長陳立夫寫了一封信,談到日本在臺灣皇民化運動的種種弊端,並且指出了日本奴化臺灣的真實意圖跟最終目的!

  1945年10月24日,當上臺灣省行政長官不久的陳儀來到了臺灣,曾經在日本留學10年的陳儀,會說一口流利的日本話,而此時、絕口不講日語,他與臺灣老百姓交談時,都會要求必須有日語翻譯和閩南語翻譯在場,陳儀清醒的認識到,臺灣需要一場文化革命,而這一切都要從全面推行漢語開始!

  

  1945年8月16日,當吳新榮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後,天還沒亮就把藏在防空洞裡的祖先牌位請了出來,向祖先上了香,隨後出門會友,這一天他和朋友跳下海裡,洗掉了10年的戰塵和50年來的恥辱,上了岸,向大海呼喊,從今天起,我們要開啟新生命了;總之過去300年都是清朝的遺風和日本的色彩,經此一戰完全清算了,如果廢都能進行文化革命,不正是我們所有新人的責任嗎!

  1945年11月21日,國民革命軍政治部設立國語講習班,半天之內就有4000多人報名,除了講習班,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的私人學堂也恢復上課,懂得簡單國語的人瞬間成為人們羨慕的對象,各種國語書籍陸續上街市,曾經紅遍祖國大陸的歌曲也出現在臺灣街頭!

  臺灣光復,山河依舊;臺灣600萬人以燃燒燎原之勢開始學習中國話和中文,會中國話和中文的人主動當起了漢語講習所的義務老師,不計報酬給老百姓教學,許多人還在大街小巷掛起了黑板,當時,只要是會漢語的人,不管講得好與不好,都會有人圍著他們學習!

  

  火熱而雜亂的國語學習浪潮,讓陳儀長官感到喜憂參半,規範教學需要請專家來主持,那麼這個人就是魏建功,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現代語言學的開拓者,他帶來了注音符號,國語教學留聲機,還有國語發音標準化!

  此時的臺灣,大概每10戶人家擁有一臺收音機;1946年5月1日起,每天早上7點打開收音機就可以聽到「國語讀音示範」。以致國語教材、各種國語補習班、講習所在臺灣遍地開花!

  1946年10月,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發出一份通告:命令、從即日起,撤銷所有日文版新聞報紙及雜誌,同時還宣布、禁止所有中小學使用日語;(1895年~1946年)51年來第1次將日語趕出了教室!

  

  中國《國語日報》堅持在每個籤字上都標明「注音符號」,成為了在臺灣推行國語的有力工具,創刊70多年來,幾代臺灣百姓都受到了深遠的影響;國語日報在臺北市福州街2號已經出版發行了73年。

  河山依舊,祖國統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日本推行奴化教育 濟南學生被教向天皇照片敬禮
    佔了咱的城,還要用奴化教育奪走民族魂  濟南學生被教向天皇照片敬禮  在濟南藝術學校(前身為濟南正誼中學),收藏有幾本日偽時期的書籍,其中既有當時的小學教科書,又有供日本研究中國經濟文化的德國著作。通過這些書籍可看出,為了達到完全佔領中國、奴化中國人的目的,日本人在教育方面下足了工夫。
  • 簡述日本侵佔臺灣的50年
    10天後,日本殖民者在臺北宣布建立殖民統治政權,宣布臺灣及澎湖列島「歸入大日本版圖」,並定此日為所謂的「始政日」,以此開始了日本對臺灣長達半個世紀的殖民史!當時日本殖民者以重兵登陸臺灣,企圖用瘋狂的武裝鎮壓臺灣人民。可是臺灣官民不願淪為日本殖民地,這時也指望不了清政府的幫助,於是成立臺灣民主國,向清政府宣告獨立,成為中國東藩。
  • 受到日本侵略後,徹底被「奴化」的國家,人民說日語尊日本為母國
    我們都知道,受到侵略時領土丟失不可怕,可怕的被敵人給同化掉,因為一旦發生這樣的情況,國家離淪陷就不遠了,曾經在戰爭時期,日本就奉行這樣的侵略理念,總是想方設法的將當地人給奴化,二戰前夕的「朝鮮」就是一個例子,日本入侵之後,國王帶頭投降,然後徹底的臣服,二戰爆發之後其全方位的支援日本,成為最大的幫兇之一。
  • 日本統治臺灣50年幹了些什麼喪心病狂的事?
    在後藤新平的影響下,日本先派出7任軍人總督,以軍人專政的方式平定臺灣各地起義。1919年10月,日本殖民當局改軍人體制為軍政分立制,派出了9屆文職總督實行同化政策,籠絡臺灣民眾,企圖達到永久霸佔臺灣的目的。同化政策之一是推行奴化教育。一方面,在初等教育上推行普及日語的教育。
  • 此小國被多次買賣,最後成日本唯一奴化的國家,把日語當母語
    日本作為彈丸之國,國內資源十分匱乏。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開始發展起來。認識到自己不足之後,日本加快了對外殖民侵略的步伐,每到一處不僅是燒殺搶掠,更是為了侵佔領土,奴化當地人。但是想奴化他人怎麼會那麼容易,勢必會遭遇強烈的抵抗。
  • 成功被日本奴化的國家,至今還把日語當母語,國旗也與日本相差無幾
    提起對中國傷害最大的國家,想必很多人都會回答是日本,當年中日戰爭持續多年,兩個國家可以說都受到了一定的傷害,不好還好最終和平解決,中國也沒有被日本侵佔成功,可以說是不幸中的萬幸,然而有一個國家卻很可憐,它是唯一一個被日本奴化成功的國家,甚至把日語當作自己國家的母語,可見當年的創傷有多大。
  • 超越東西文明的大和魂塑造:走向軍國主義的日本式文化自信
    所以,明治精英們在倡導技術層面的西化同時,又極力保存所謂的日本文明精髓,倡導所謂的「和魂洋才」。比白川生在其《和魂洋才主義》一文說中說,「如果不以大和魂集合國人,國家的前途豈不令人寒心」。如何去詮釋「大和魂」,日本文化精英其實陷入了一種尷尬。「大和魂」必然要拒絕全盤西化,但是又要反對將日本同源於漢文化,與他們筆下那個腐朽衰敗的舊亞洲文明切割開。
  • 日本殖民臺灣50年,留下了近百萬後裔,蔣介石為此做了哪些措施?
    在籤署條約的時候,日本獅子大開口直接找清政府索要了幾億兩白銀,還試圖侵佔中國的遼東半島和臺灣。後來因為其他國家的幹涉,清政府收回了遼東半島的主權,但是臺灣這個寶島,卻淪落到日本人手裡,成為一塊殖民地。在這之後,日本進行了50多年的殖民統治,同時還進行了大量的移民,簡直把臺灣地區當成了自己的土地,那時候,日本強行對臺灣百姓實施奴化教育,希望當地人徹底臣服於日本,為他們的戰爭服務,有很多不願意屈服的臺灣百姓,直接站起來反抗日本侵略者,結果卻被日本侵略者多次鎮壓。
  • 臺灣「唯一」不靠海的縣,曾是高山族抗日起義根據地,就是南投縣
    中國有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各省各地的名勝古蹟數不勝數,陝西西安的秦嶺兵馬俑、浙江杭州的西湖、廣西桂林的山水風景等,今天,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位於中國臺灣的一個地區,這裡風景秀麗,風景如雲,同時也是著名的臺灣高山族原住民抗日大起義的爆發地。
  • 蚌埠某老師組織學生「下跪教育」,看似感恩,實為走偏的奴化教育
    今天安徽蚌埠一小學老師和學生互相跪拜,進行孝道教育的視頻,引發了很大爭議。趙老師說他接到了一位學生家長的電話,稱孩子在家不聽話。於是第二天他就在大課間對學生進行了這種方式的感恩教育。這個邏輯簡直荒謬絕倫,這哪裡是感恩教育?根本就是走偏的奴化教育啊!雖然這種形式主義的「感恩教育」看起來屬於個別現象,但實際上還真不是個例。此前搞「跪拜教育」的學校還真不少,大多都是組織學生在操場上集體跪拜父母或老師來表達「感恩」,那個場面堪比大型傳銷現場。
  • 歷史以來,這麼多國家侵略過中國,為啥國人只恨日本?
    日本很多人不理解,認為那麼多國家侵略過中國,唯獨中國最痛恨日本人?日本從唐朝起來就向中國學習各種文化禮儀經驗等,可是日本對地大物博的中國一直虎視眈眈,總想在中國身上得到利益。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戰爭,佔領臺灣,無能的清政府賠償大量白銀。日本在臺灣殘殺愛國義士,推崇奴化教育,強迫臺灣民眾學習他們的語言文化。1931年九一八事件起,日本正式入侵中國,由於張學良不抵抗,不到半年時間日本佔領東北三省,東北人民從此處於水深熱火之中。
  • 臺灣版《勇敢的心》,臺灣土著與大和民族的戰爭
    賽德克巴萊,出自臺灣賽德克語,意為「真正的人」。該片講述的是發生於1930年臺灣南投的「霧社事件」,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三百多名勇士對抗日本三千大軍的故事。電影分為上下兩部《太陽旗》和《彩虹橋》。在無數觀眾心中,它就是臺灣版《勇敢的心》。賽德克族是高山族的分支,他們生活在臺灣的高山深林中,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獵場。
  • 「B站」人盡皆知,那「A、C、D、E、F、G、H站」分別代表什麼?
    導讀:作為一個二次元愛好者,自然會在各大網站上尋找關於動漫類的資訊、視頻等,其中「B站」就是領先的二次元文化社區。「B站」目前已經人盡皆,那「A、C、D、E、F、G、H站」分別代表什麼?「B站」目前已經人盡皆知,那麼你知道其他的各種「站」嗎?
  • 50年的殖民統治,日本在臺灣幹了什麼?
    建立奴化教育體制。1919年殖民當局出臺所謂「內地延長主義」,又稱「同化主義」。為防止中國人接受高等教育,從中等教育開始,就限制中國學生所學專業;高等教育基本上由日本人獨佔,而且除了醫學專門學校及臺南高等商業學校外,其他一切高等學校都在日本國內舉行考試。教學內容是以傳播殖民主義文化為主,有關中國的歷史、思想、文化均在被排擠之列,以從根上切除中華民族文化的影響。
  • 一個人盡皆知卻粉飾太平的秘密——《喜宴》影評
    《喜宴》上映於1993年,是李安導演揚威國際影壇之作,曾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及臺灣金馬獎最佳影片等諸多重量級獎項。《喜宴》有著嚴格的順時、線性敘事結構,緊緊圍繞敘事動機和線索,探究影片的衝突構建與和解問題,向觀眾介紹了這一個人盡皆知卻粉飾太平的秘密。
  • 清軍入關和日本侵華為何不能混為一談?
    日本的大和民族雖然也受中國文化的薰陶,但是由於其獨特的島國位置,形成了其自身特色的文化底蘊,帶有濃厚的尚武精神。雖然日本在史書中提及,但是他只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存在著,並沒有像處於中原周邊的民族那樣很大程度上參與中國歷史的變遷,中原之地也沒有哪個朝代把日本大和民族納入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大和民族始終是作為獨立於中華民族之外的種族存在著。第二, 戰爭的性質不同。滿清入關是把自己視作明朝的後繼者接管整個國家。
  • 為什麼日本人素質這麼高,侵華的時候卻又這麼殘忍呢?
    中國人最看重的是「孝」,日本人最重視的是「忠」。這是日本封建思想的一個特點。日本人的工作作風志向完美。有點異常病態的完美主義。可以說「一根筋」吧。從他們來看中國人沒有什麼社會責任和工作執行能力。因為日本人覺得中國人對僱傭自己的主人並沒什麼「忠誠心」。日本人理想的工作作風是「滅私奉公」,就是犧牲自己為主人服務的意思。雖然社會上封建制度被廢止,但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上還有很大的影響力。
  • 孫鬱:日偽時期的北平文化| 鳳凰副刊
    邵燕祥那時候很小,他回憶說:我小學六年全在日本佔領下度過。所受的是奴化教育,首先倒不在於增加了日本教官和日語課,而是從歷史教科書裡刪除了由甲午戰爭以來日本侵華的記錄,刪去了一切有關辛亥革命和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內容,刪去了北伐戰爭、國民政府等字樣包括蔣介石的名字。涉及歷史--更不用說涉及抗日和民族解放、涉及對壓迫者的反抗的書刊都遭查禁銷毀。
  • (分析)猜測大和擁有的是動物系熊果實
    在8月份我曾發過一個提問:以凱多對動物系果實的推崇,他會硬塞給大和一個怎樣的惡魔果實? ,覺得以凱多對動物系果實的痴迷,肯定會為大和準備個幻獸系動物果實,猜測的是八咫烏果實。現在996話大和露出了犬齒獠牙,大家猜鯊齒龍和霸王龍的也有,猜劍齒虎的也挺多。
  • 日本是如何給臺灣人洗腦的?
    這包括政治上的打壓、經濟上的侵略和思想文化上的鉗制。而宗教作為一種社會特殊意識形態,自然也成為了日本侵略者必爭的領域。整個日佔時期,削弱本土佛、道教的影響,輸入神道教、日本佛教就成為了宗教侵略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