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五.地堡裡的鬥爭
在屈斯特林輸了個一乾二淨,海因裡希必須收拾殘局。他一方面想從南翼打奧德河畔法蘭克福把部隊撤出來增強主防線,一方面想要到補充兵力和裝備。法蘭克福已經被希特勒圈定為必須死守的要塞,局勢和屈斯特林差不多;而補充力量海因裡希收到了無數空頭支票,但沒有一張是兌現的。海因裡希不得不前往柏林面見希特勒,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集團軍群的形勢。他驚訝的發現,昔日美麗的柏林城已經在盟軍轟炸中變成了廢墟,街道附近到處都有「未爆炸彈」的警告標記和奔波的消防員。這一切都是戰爭帶來的災難。「什麼時候是個頭啊……」海因裡希在汽車中喃喃自語。不過他很快就扭過了狀態:自己面對希特勒和他那群唯命是從、不關心士兵死活的手下是一場「大戰」,必須據理力爭。
作戰會議在總理府地下避彈所——即著名的「元首地堡」舉行。海因裡希也是第一次來到「元首地堡」,他覺得這裡完全是一個令人眩暈的、龐大的地下迷宮。他十分對地堡裡的人大部分評價都很低——最高統帥部總長凱特爾和最高統帥部作戰部部長約德爾根本沒有元帥的尊嚴,在任何問題上都對希特勒唯唯諾諾,既不敢把真實戰況反映給希特勒,也不敢抵制希特勒的瞎指揮,就是個穿著軍裝的傳聲筒;接替古德裡安的克雷布斯是一個投機者,擅長「語言藝術」粉飾戰況,對希特勒也是唯命是從。跟著古德裡安這麼久,他當然知道前線戰況已經糟糕到了什麼地步,但卻從不說破,和眾人一起為地堡中的希特勒與其他高官構築一個虛幻的夢境。鄧尼茨作為海軍司令,卻愈發參與到納粹活動中。而至於戈林、希姆萊、鮑曼、戈培爾等納粹高官,則更是陰險狡詐,但卻無視前線的失敗,甚至乞靈於某個「奇蹟」能改變敗局。
海因裡希在會議室終於看到了希特勒:眼前的這位「元首」仿佛和1943年判若兩人。他根本不敢相信眼前這個眼睛紅腫、皮膚灰白、彎腰駝背、手腳不停顫抖的病號就是希特勒。希特勒主動與海因裡希握手,海因裡希感覺「這隻手十分冰涼,而且根本感受不到抓握的力氣」。這樣一個病入膏肓的戰爭狂人、被一群或是阿諛奉承、或是心懷鬼胎的人所包圍,龜縮在一個暗無天日、空氣汙濁的地堡裡,德國已經進入了滅亡的倒計時……
海因裡希儘量平復著自己的情緒,並開始有條不紊地在大比例地圖上介紹戰況。希特勒可能是太久沒有聽到前線指揮官如此直白而富有生氣的報告,頻頻點頭稱是。海因裡希見開局不錯,馬上向希特勒提出自己的部隊被抽走,請求得到援軍。然後利用數據說明自己坦克和火炮都嚴重缺乏,讓希特勒和其他高官毫無辯駁的機會。希特勒和克雷布斯都向他保證在不久之後「維斯瓦集團軍群將得到一大批火炮和其他增援」,海因裡希明白這又是在開空頭支票,便把話題引向從奧得河畔法蘭克福撤軍的建議。
希特勒一開始嚴詞拒絕,但海因裡希不為所動,據理力爭。他和「元首」唱反調的表現令身邊的其他人都慌張不已,因為這戳破了地堡裡眾人沉醉的「幻想」,很可能引起希特勒又一次歇斯底裡的爆發,克雷布斯甚至多次從背後拉扯海因裡希讓他打住。但海因裡希還是依次向希特勒匯報了法蘭克福守軍的實力和火力配系情況,證明這個「要塞」是根本守不住的。
令人出乎預料的是,希特勒被說動了!他罕見地同意撤軍計劃。但就當海因裡希心中暗喜之時, 「帝國空軍元帥」戈林卻出來攪局,在會議上大談空軍在奧得河前線部署的傘兵部隊頗具戰鬥力。這立即讓希特勒改變了主意,剛剛被海因裡希「點醒」的他又回到了「德軍兵強馬壯、戰無不勝」的夢境當中,大聲喊道:「我拒絕從法蘭克福撤軍!」
海因裡希的脾氣也上來了,和希特勒爭論起來,不厭其煩地強調奧得河防線的虛弱,很難抵擋蘇軍猛攻。長期生活在前線的海因裡希不懂得「地堡居民」們那套虛與委蛇,毫不避諱地指出,他手頭的大量部隊都是拼湊而來的。比如空軍的第9傘兵師壓根就不是什么正兒八經的傘兵,充斥著從來沒打過仗的地勤和後方辦事員,俄國人一輪炮擊下來他們就會崩潰。而海軍提供的補充兵都是從軍校和軍艦上抽來的人,也根本不會進行陸戰。這番言語立即把戈林、鄧尼茲等人給得罪了,他們怒斥海因裡希「被嚇破了膽」,拍胸脯向「元首」保證自己的士兵都是一等一的棒,而且將給前線提供更多的補充兵,總之兵力和火力都不是保衛柏林的問題。他們堅決支持希特勒「不許後退」的命令。
在眾人的慫恿之下,希特勒很快就把海因裡希當做了膽小如鼠的將領,他最終用一句話結束了爭論:「如果你相信能取得勝利,那麼就一定能取得勝利!」隨後揮手示意停止會議。海因裡希和副官哀嘆「一切都完了」,離開會場。在他的眼中,地堡已經不是軍事指揮機構,而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瘋人院」。
海因裡希知道,俄國人進攻的日期正在一天天臨近。敵人的進攻目標不會是南方,而將選擇在柏林結束戰爭。他一方面繼續苦心孤詣地加強奧得河一線的防禦,想辦法讓部隊能在蘇軍的猛攻中多支撐一陣。另一方面也開始為自己和整個集團軍群數十萬部下找後路。
德國軍火工業的「大管家」、軍備部長阿爾伯特·施佩爾和海因裡希有過一些聯繫。施佩爾也是納粹高層中少數看清了德國必敗、對局勢毫無幻想的人。他在1945年一直都在破壞希特勒的「焦土計劃」,保存德國的工業設備和城市、橋梁。這可以為戰敗後德國的復興保留火種,而且對他本人在戰後的處境肯定也有所幫助。海因裡希和施佩爾兩人背著希特勒抵制了破壞柏林周邊橋梁和道路的命令。一個計劃已經在海因裡希心中形成:蘇軍進攻開始後,自己的部隊首先利用防線進行堅決抵抗延緩敵人的步伐,隨後利用柏林周邊的交通線向西方撤退。他的目標已經不是保衛柏林和希特勒,而是儘可能的通過自己的抵抗,讓更多士兵和老百姓有時間逃向西邊。另外,戰鬥必須限制在柏林郊外,野戰部隊在撤退時要繞開城區,不要讓戰火波及這座大型城市。沒有任何懸念,這將是自己的謝幕之戰。
令海因裡希感到相當無語的是,統帥部想讓他兼任柏林城防司令,把柏林城區也納入維斯瓦集團軍的指揮之下。這與海因裡希「避免戰火波及柏林城區」設想背道而馳。他當即拒絕了這個職務。另外,他不希望柏林城裡由戈培爾臨時組建的國民衝鋒隊被拖到奧得河前線當炮灰。戰爭馬上就要結束了,那些老人和孩子不應該白白送命。
六. 激鬥!澤勞高地
達摩克利斯之劍最終還是落了下來,被一些德軍將領形容為「最終審判」的柏林戰役,終於在1945年4月16日開始了。蘇軍在維斯瓦集團軍群當面展開了白俄羅斯第1、2方面軍。其中朱可夫元帥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總兵力超過90萬,擁有30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近兩萬門各型火炮。其第一攻擊梯隊為集中在屈斯特林大型橋頭堡的6個集團軍——其中包括近衛坦克第1、2集團軍兩個大型機械化兵團。朱可夫的任務是從正面突破海因裡希的防禦,直取柏林城,部分兵力則從北部向易北河方向包抄。而在朱可夫的北邊,羅科索夫斯基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的實力稍為遜色,總兵力44萬人,擁有950輛坦克自行火炮、八千餘門各型火炮。其主要任務是突破曼陀菲爾集團軍的防線,從北面威脅柏林,並席捲德國北部波羅的海沿岸。
總的來說,當面兩個蘇軍方面軍對海因裡希的維斯瓦集團軍群,擁有4倍的兵力優勢、6倍以上的坦克優勢、7倍以上的炮兵優勢。而更可怕的是,蘇軍另一支主攻兵團:科涅夫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的右翼部隊也向柏林以南地區發起突擊。該方面軍右翼總計擁有55萬兵力、2000輛坦克自行火炮、3萬門各型火炮!雖然其攻擊的防區屬於中央集團軍,但隨著戰鬥的推進,將不可避免地與海因裡希所部發生激戰。海因裡希的兵力劣勢會更加明顯。
1945年4月15日夜,海因裡希根據蘇軍近日小規模進攻次數劇增以及俘虜的供詞,判斷蘇軍將在次日發起進攻,立即下令第一道防線的部隊後撤,僅留下少量後衛部隊。4月16日凌晨3點,屈斯特林橋頭堡如同火山般爆發起來!蘇軍2萬門各型火炮開始向德軍防線進行猛烈炮擊,半小時內就發射了60萬枚炮彈!而蘇軍轟炸機群也分批飛抵戰場,總計投下數千噸炸彈!炮擊的巨響甚至令幾十公裡外柏林城內的居民都被震撼所驚醒,德軍陣地一片火海,無數彈坑把戰場變成了月球表面。
海因裡希再次猜對了!他及時後撤部隊大為削弱了蘇軍炮擊的效果。蘇軍主攻部隊很輕鬆地突破了德軍第一道防線,但很快卻一頭撞到了德軍防禦的真正重點所在——第二道防線的澤勞高地。蘇軍原計劃在主攻開始第一天就攻佔這個地方,完全沒有估計到德軍在高地防禦的堅固程度。海因裡希把遲滯蘇軍的全部希望都放在了第二道防線上,配屬了大量部隊和裝備,再加上第一道防線的守軍大部分也得以成功撤到第二道防線,進一步充實了實力。
崔可夫將軍指揮的近衛第8集團軍在20分鐘的炮火急襲射後向澤勞高地正面發起了第一輪攻擊,三個步兵軍在坦克的掩護下衝殺而來!但迎接他們的卻是德軍從隱蔽良好的工事中射來的密集子彈炮彈,蘇軍在扔下大量屍體後鎩羽而歸。隨後是又一輪的炮轟、衝鋒,但蘇軍仍舊沒能壓制住德軍的火力,只取得了幾百米的推進。高地北側的突擊第3、5集團軍的攻勢也陷入了停滯。
在高地上堅守的是魏德林第56裝甲軍主力:第20裝甲擲彈兵師和「明赫貝格」裝甲師。他們的北側是戈林提供的那不太靠譜的第9傘兵師,南邊則是一個步兵師。在守軍身後,兩個炮兵軍總計上千門隱蔽在各處的火炮將提供炮火支援,而從防空部隊調來的88毫米高射炮則埋伏起來,用平射的方式打俄國坦克。海因裡希還將大量裝甲預備隊調往澤勞高地後方,一旦蘇軍突破防線,就用凌厲的坦克反擊繼續遲滯俄國人的攻勢。
史達林格勒英雄崔可夫在澤勞高地前敗下陣來,他在16日中午向朱可夫承認,手下部隊的進攻已經陷入停滯。來到近衛第8集團軍觀戰的朱可夫怒火中燒:自己衝向柏林——結束戰爭的無上榮譽——的進攻剛剛開始就遭遇挫折。最高統帥雖然把攻克柏林的榮譽名義上給了他,但卻在背後留了一手,把與科涅夫方面軍的分界線只劃到了呂本地區,言外之意就是,如果科涅夫進展迅速,同樣可以得到從南邊衝進柏林的機會。而現在,朱可夫卻被一個小小的澤勞高地擋住了,如果再不克服海因裡希的防禦,攻克柏林的榮譽很可能被科涅夫分掉一杯羹。
在榮譽面前失去理智的朱可夫走了一步昏招:下令將近衛坦克第1、2集團軍提前投入交戰,用大量坦克壓爛德國人的防線!這兩個大型機動兵團本來打算在一線集團軍突破德軍防禦後再在開闊地區投入交戰,利用柏林周邊稠密的路網進行快速突擊和迂迴,但現在卻被用在了溝壑縱橫、遍布沼澤丘陵和森林的澤勞高地上。下午4點,兩個集團軍總計1300輛坦克開始咆哮著進入戰場!
不過俄國人的裝甲洪流沒有嚇住海因裡希,反而正中其下懷。在有限的幾條狹窄道路上,蘇軍部隊很快發生了大塞車。集結的步兵和往前趕路的坦克擠成一團,動彈不得,進攻速度比原來要更慢。大量坦克在複雜地形區投入戰鬥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蘇軍裝甲部隊根本無法展開隊形,只能擠作一團或者沿道路蹣跚前進,隨即遭到隱蔽良好的德軍火炮猛烈打擊。因為陣位布置巧妙,德軍形成了致命的側射火力和交叉火網,一輛接著一輛的T-34或者JS坦克被打成火球、發生劇烈爆炸,許多倒黴蛋壓上了地雷或是陷入泥沼之中 。
倖存坦克被戰友的殘骸堵住動彈不得,連逃跑都沒機會,最終也只能走向毀滅。一名德軍88毫米高射炮炮手回憶,因為蘇軍坦克過於密集,大炮開火甚至不需要精確瞄準就能命中目標……坦克視野狹小,很難發現埋伏,只能被打挨打,轉動炮塔胡亂還擊……許多德軍反坦克小組還利用地形與鋼鐵巨獸打近戰,摸到近距離用「鐵拳」或「坦克殺手」火箭筒摧毀蘇軍坦克。蘇軍步兵的遭遇比坦克也好不到哪去,遭到德軍MG-42機槍、迫擊炮甚至是高射機關炮的猛烈屠戮。到16日日終,高地四周躺滿了戰死士兵的屍體和變形、燃燒的坦克殘骸……
但在澤勞高地北部,第9傘兵師的陣地在蘇軍的輪番衝擊下已經支撐不住。這支缺乏經驗、充斥著各種三流補充兵的部隊果然如海因裡希所預言的那樣垮掉了。儘管有一些勇敢的士兵仍舊在前線猛烈射擊蜂擁而來的蘇軍,但更多的人則選擇扔下武器和陣地跑掉——可能在兩個月前,他們還坐在辦公桌前打字或者在機場為飛機加油,哪見過這般地獄。不過海因裡希也早有準備,他手頭扣住的幾支裝甲預備隊開始向前線開進!
17日上午,第18裝甲擲彈兵師開到了澤勞高地以北,他們發現戈林向希特勒信誓旦旦保證的「精銳士兵」們正在四散奔逃。隨後,該師與衝來的蘇軍突擊第5集團軍和近衛坦克第2集團軍一部展開激戰。
澤勞高地以南,蘇軍改變戰法,利用滲透戰術逐步蠶食德軍陣地,天亮以後又再次發起大規模進攻,終於達成突破。上午,近衛第8集團軍主力和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再次用重兵從正面砸向澤勞高地,蘇軍不顧損失地發起輪番衝擊,終於憑藉數量優勢衝上了澤勞高地頂部。處於兵力劣勢的德軍進行了頑抗,部分陣地甚至爆發白刃戰,但作戰實力還是快速枯竭下去。
形勢是十分明朗的:在兵力近乎無窮無盡的蘇軍面前,海因裡希手頭有限的本錢總會耗盡。但海因裡希還打算再拼一把,儘可能延緩第二道防線垮掉的速度。在澤勞高地正面,德軍組成了多個由坦克突擊炮和擲彈兵組成的戰鬥群,靈活地向蘇軍發起裝甲反擊。澤勞高地以南,「庫爾馬克」裝甲擲彈兵師的坦克、半履帶車向蘇軍猛撲過去,當即遏制住了俄國人的攻勢。蘇軍步兵反撲而來時,德軍乾脆在前線展開多門自行高射機關炮,用猛烈的彈雨平射湧來的人海!
17日當天,海因裡希正在各支部隊的指揮部來回奔波,儘可能了解部隊戰況。他很清楚的意識到,自己的牌已經快打光了,大部分預備隊都已經投入交戰。在無法支撐之際,下一個任務就是如何組織部隊撤離這個毫無希望的地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