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為什麼古人會用「寸」來衡量無法丈量的時間呢?
這種說法源自於我國古代,一種記錄時間的儀器—日晷(gui),是古人利用影子測定時間的計時儀器,它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
這項發明被沿用幾千年之久,早在漢代以前,人類便開始使用日晷計時,日晷有晷盤晷針組成。晷盤一般為石質的,四周刻有天幹地支中的十三支!用來表示時辰!
晷針一般為銅質,立於晷面正中,垂直於晷面,陽光將晷針的影子投射到晷盤上,指在哪一個位置,就是相應的時刻。
「寸晷」表示影子移動一寸的時間,因此古人便用寸來衡量無法丈量的時間!
我們再來看看「學富五車」中的「五車」到底能裝下多少書呢?
生活中,我們經常用「學富五車」,來形容一個人知識淵博,那麼「五車」到底能裝下多少書呢?
春秋戰國時期,各路思想百家爭鳴,諸如孔子、孟子、莊子等大思想家,紛紛著書,宣傳自己的觀點,其中宋國人惠施,認為任何東西的性質都是相對的,事物之間沒有絕對的區別。
莊子對他的這種觀點表示「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意為惠施知識淵博,但他說的道理,很多都是錯誤的!這便是「學富五車」的由來!
在蔡倫發明造紙術前。人們記錄東西多為使用竹簡,繪製的五車書看似很多,加起來也不過當今34本書的內容,實在少得可憐!
好了本期的內容到這裡就結束了,謝謝觀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