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武漢市規劃構建「規模適度、結構合理、高效暢達」的全域一體道路交通網絡,實現「30-60-90分鐘」暢達主城、市域、大都市區的道路交通運輸網絡,至2035年,規劃形成「六環二十四射多聯」的高快速路體系和「環射結合、組團方格網」的總體路網格局。
在過江交通方面,進一步加強過江交通的兩岸銜接,構建多層級、多節點的疏解體系,研究建設兩湖隧道,提升南湖大道、古田二路等銜接道路功能等級,與過江通道形成快捷交通環。
向北出城暢通項目有:已完成的岱黃高速府河大橋擴容、三金潭立交改造、解放大道下延線,岱家山大橋改造、新十公路新河特大橋等,岱黃高速及機場高速盤龍城至中心城區小型客車通行免費,有效緩解三金潭立交等節點的擁堵。7月1日起,武漢新榮客運站徹底關停,相關班線將轉至漢口北客運中心。原新榮客運站所有市際、省際長途客運班線,將調整至漢口北客運中心繼續經營。此舉將大幅度改善武漢主城北部交通擁堵問題。客運中心位於地鐵1號線漢口北站東側,品牌服裝城對面,建築面積約13.6萬方,商業面積約11.3萬方。站點客運線覆蓋全國17個省和直轄市,預計每日發送640車次,日均發送旅客3萬人次,最高峰可達6萬人次,成為中部地區範圍內發班次最多,日均發送量最大的長途客運站。
向東出城暢通項目有:正在實施的青化路改造提升(21號公路—外環匝道、青江大道—吳土公路),建成後青化路可與武鄂高速銜接,緩解三環線青化立交交通壓力;正在開展前期研究的和平大道、友誼大道出三環通道,待前期工作完成,可納入城建計劃開展建設。
向南出城暢通項目有:正在實施的光谷大道快速化改造,正在開展前期研究的武嘉高速至三環聯絡線、武昌大道改造等;向西出城暢通項目有:正在實施的107國道快速化改造、惠安大道至解放大道等工程,正在前期研究的南泥灣大道等,建成後將有效緩解三環線額頭灣立交擁堵。近年來已完成的疏解工程主要包括:三陽路長江隧道建設,以及漢口三陽路、澳門路和武昌秦園路提升改造;鸚鵡洲長江大橋建設,以及漢陽墨水湖北路和武昌雄楚大街快速化改造;江漢四橋(月湖橋)以及漢陽江城大道提升改造。
2020年將通車的青山長江大橋是四環線跨越長江的控制性工程,大橋通車後將成為連接武漢長江新城黃陂片區和武漢江南片區的一條新通道,進一步優化武漢「環線+射線」路網結構,對緩解武漢過江交通壓力、增強武漢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打造中部地區現代物流基地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一批疏解道路正在建設:江漢六橋漢陽接線仙女山路預計2020年完工;江漢四橋漢口岸界線漢江大道(寶豐路礄口段、寶豐北路段)預計於2019年9月底完工。為進一步加強全市過江通道交通組織管理工作,市交管部門計劃組織開展部分過江通道合乘車道研究,提高公交專用道的利用率;加強進出口的管理,減少車輛交織;結合各方向車輛流量流向特徵,完善兩端路口的信號燈配時方案,實現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的優化提升。
武漢都市區環線高速公路規劃建設新港高速雙柳長江大橋和漢南過江通道,通過這兩條過江通道,華容、孝南、鹹寧、嘉魚、仙桃、洪湖、漢川與武漢都市圈將形成環線,助力武漢與周邊城市的融合發展。其中黃陂段將進一步打通黃陂東西交通走廊、完善提升黃陂綜合交通樞紐地位,為黃陂前川城區和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創造更多發展空間,進一步帶動蔡家榨、王家河、羅漢、李家集等街道文旅資源開發和經濟社會發展。黃陂區還適時加速了前王公路及中環線羅家灣大橋、川龍大道程家墩互通至中環線段改建工程、臨空產業園環漢十線南路工程、騰龍大道改擴建工程、木蘭暢谷道路建設、新十公路改擴建工程等項目工程進度推進。
提升主幹路自身的通行效率,已完成的道路包括香港路、漢陽大道、青年路、鸚鵡大道等,完成解放大道、新華路、沿江大道、臨江大道、友誼大道等一大批主幹路整治提升工作,預計主幹路通行效率年內將有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同步加快次支路網建設,打通各類「斷頭路」,承擔區域集散交通,分流主幹路交通壓力。規劃至2035年,主城區路網建設不低於8公裡/平方公裡。南泥灣大道擴容改造、友誼大道北段快速化改造等工程正在開展相關前期研究,未來將納入城建計劃予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