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自古以來就以五彩斑斕的服飾而著稱。據統計,瑤族服裝的款式就多達100餘種,頭飾也不下100餘種。一個民族具有如此之多的款式,實為罕見。這與瑤族內部支系的不同和經濟基礎、生活環境、風俗習慣以及審美觀念的不同有著密切的關聯。
瑤族女子頭飾,千姿百態。其中有寶塔式、飛簷多、鳳頭式、平頂式、帆船式、圓筒式等等。寶塔式的頭飾,高一尺許,用十幾塊不同顏色的毛巾摺疊而成,並用絲線和五色珠子加以裝飾。主要流行於廣西賀縣瑤族地區。飛簷式的頭飾,是用三塊月牙型的銀牌置於頭巾上,圍巾後方還懸掛著一塊潔白的手帕。這是廣西金秀瑤山拉珈瑤特有的風姿。鳳頭式的頭飾,是以木製帽的框架分上下兩個部分,下一部分是用圓木挖成瓜皮帽的形狀,其上支著一根支杆,支杆上安一像鳳頭式的平板,平板上覆蓋著一繡花帕,在繡花帕的後沿垂著若干股紅、黑色的長條棉線垂至後腰,形似鳳尾,古色古香。這種頭飾流行於廣西臨桂縣宛田瑤寨。
廣西金秀瑤山勉瑤婦女,流行的平頂式頭飾,是以繡花帶圍成帽形,正前方以繡花帶交叉,以四方形的繡花帕覆於其上。在繡花帕的左右和後部均用彩色絲線吊著琳琅滿目的彩珠。帆船式的頭飾,是已婚婦女所戴的一種三角型的高帽,並用豬油與蜂蠟把頭髮粘結在一起,以白布包裹,其上覆蓋一條青藍色的繡花巾。這種頭飾在廣東乳源瑤族地區盛行。圓筒式的頭飾是用紙殼捲成圓筒,用紅、黃等色紙裱在其外,塗上清漆,顯得十分光滑;還用毛巾或呼色絲線搭在其上加以裝飾,別具一格。這種頭飾流行於廣西賀縣土瑤地區。還有盤頭巾、包繡帕的,在瑤族民間也為常見。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