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羽衣,走進廣西民族博物館,感受五彩斑斕的瑤族服飾

2020-12-22 春風柔化雨潤物亦無聲

《霓裳羽衣》是廣西民族博物館常設展覽的經典之一。

今天小編著重介紹第二部分《五彩衣裳》中的瑤族服飾

圖片來自網絡

瑤族服飾以色彩斑斕、圖案繁雜,做工精美著稱。

賀州尖頭瑤女服

歷史上,瑤族遷徙頻繁,支系眾多,受地理環境、歷史發展和其他民族文化等因素影響,故服飾款式繁多,目前可統計的瑤族服飾款式達一百多種。

圖片來自網絡

瑤族重視頭飾,大體上有尖、圓、盤、筒等形狀,有包、裹、纏、扎、套、疊、披等手法。

賀州尖頭瑤男服

廣西瑤族女子除龍勝、融水、南丹等地喜穿褶裙外,大多穿著褲裝。瑤族服飾中的「長尾衫」和「貫頭衣」極為特別,反映了服飾發展的初始狀態。

金秀盤瑤女服、男服

一、白褲瑤服飾

因男子都穿白褲,故稱「白褲瑤」,是瑤族的一個支系。

《隋書》載「長沙郡雜有夷蜒,名曰莫瑤,其男子但著白布褲衫,更無巾絝。其女子藍布衫,斑布裙,通無鞋履。」

左下:南丹白褲瑤男服(背面)

白褲瑤男子的白色燈籠褲,寬臀緊腿,造型奇特。褲長及膝,褲腳用黑布包邊,紅線繡花點綴,膝蓋處繡有無根直的紅線條,中間三根長,兩邊兩根短,形狀象手印。

右:南丹白褲瑤女服(背面)

白褲瑤女子的夏裝上衣,稱作掛衣。掛衣沒有衣袖,面前一塊背後一塊。掛衣底為黑色,背面用彩色絲線繡成一塊方印,意即瑤王的大印永遠在瑤胞心中。

白褲瑤百褶裙 圖片來自網絡

下裝配褶裙,長及膝蓋,用絲線繡上層層花邊,甚是漂亮。

南丹白褲瑤女服

二、紅瑤服飾

紅瑤是瑤族的一支,因穿紅色服裝而得名,主要居住在廣西龍勝縣的泗水、和平鄉一帶的山區裡,被譽為「桃花林中的民族」。

龍勝紅瑤刺繡上衣

上身是寬袖瑤服,以紅色為主調,配有各種式樣的圖案。下著齊膝、寬鬆的擺裙,雖是由粗布自製而成,圖色配套十分醒目搶眼。

圖片來自網絡

三、瑤族服飾圖案的寓意

瑤族服飾用藍靛染成的土布裁製,在領口、袖子、胸襟、衣角、褲腳、裙邊等部位,多有以五彩絲線挑繡的繁縟紋樣圖案。經過一代代地傳承,這些圖案成為一種傳統紋樣和文化載體。

圖片來自網絡

瑤族服飾的傳統紋樣,大致分為:幾何紋、動物紋、植物紋和星晨山河紋等。

瑤族刺繡紋樣

紋(上圖圍裙第一排紋樣)多用醒目的紅、白色絲線挑繡出來,形象十分簡潔,幹練:雙耳豎起,尾巴上翹,四足作奔跑狀,或幾個成行,或數十個排列成陣,還有兩兩結對,相背而連的奇特造型。

傳說瑤族為盤瓠和帝嚳之女三公主的後裔。瑤族服飾就出現了盤瓠紋,反映了瑤族的盤瓠圖騰崇拜。

樹紋(上圖圍裙第二排紋樣多為枝葉繁茂,高大挺拔的植物圖案。在瑤族每個定居較久的村莊旁,均保留有一株高大的古樹或一片茂密的「神林」,以此來表示對樹神的崇拜。

人像紋常繡於衣襟顯眼部位,俗稱「人公仔」。瑤胞刺繡「人公仔」紋樣,具有祈求人丁興旺、族人平安的目的。

八角紋(上圖圍裙第六排紋樣瑤族服飾上常出現一種八角形的花紋,或許是太陽的形象符號,與太陽崇拜有關。

瑤族服飾圖片

四、瑤族服飾的社會功能

傳承民族歷史

瑤族有語言卻無文字,瑤胞以服飾為媒介傳承民族歷史,使本民族的歷史故事得以保存並流芳百世,也為民族之間辨別設置了獨特的服飾標誌。

左一:防城大板瑤女服

弘揚民族技藝

瑤族服飾最令人難忘的是五彩斑斕。早在兩千多年前,瑤族就懂得用五色繡衣。「衣斑斕布竭」。這種斑斕,是瑤族婦女憑藉傳統的、嫻熟的挑花、刺繡、蠟染工藝在素色土布上針扎蠟染的結果。通過民族服飾的傳承和妙用,挑花、刺繡、蠟染工藝得以張揚和發展。

左一、左二:賀州土瑤女服、男服

好啦,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

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民族常識|56個民族服飾——瑤族服飾!
    瑤族是古代東方「九黎」中的一支,是中國華南地區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是中國最長壽的民族之一,傳說瑤族為盤瓠和帝嚳之女三公主的後裔 。 瑤族服飾介紹
  • 多姿多彩的瑤族服飾
    瑤族人精於織染、刺繡,服飾多種多種多樣。服飾均用自染的土布製作,有一套完整的藍靛印染技術。服飾色彩常用紅、綠、黃、白、黑五種,採用挑花、刺繡、織錦、蠟染等工藝製作,五彩斑斕,美輪美奐。湖南邵陽花瑤瑤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和湖南、雲南、廣東、貴州等省,支系眾多,分布廣闊。各支系服飾也不盡相同。因此,瑤族人的服飾多種多樣。
  • 瑤族女子千姿百態的頭飾
    瑤族自古以來就以五彩斑斕的服飾而著稱。據統計,瑤族服裝的款式就多達100餘種,頭飾也不下100餘種。一個民族具有如此之多的款式,實為罕見。這與瑤族內部支系的不同和經濟基礎、生活環境、風俗習慣以及審美觀念的不同有著密切的關聯。 瑤族女子頭飾,千姿百態。
  • 廣西退休教師夫妻搭檔傳承瑤族織繡技藝
    鄧瑞英向村民們介紹瑤族織繡的文化內涵。 陳秋霞 攝鄧瑞英向村民交流傳授織繡技巧。 陳秋霞 攝鄧瑞英和盤修金和村民交流。 陳秋霞 攝鄧瑞英指導瑤族姑娘織繡技巧。 陳秋霞 攝瑤族老人教其孫女刺繡。 陳秋霞 攝瑤族村民展示織繡技藝。 陳秋霞 攝瑤族織繡藝人鄧瑞英和其丈夫盤修金都曾是人民教師,退休後夫妻倆有了共同的事業——搭檔傳承瑤族織繡技藝。在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長垌鄉平孟村青山屯瑤族織繡培訓班,盤修金負責購買學習工具,組織村民參加織繡技藝培訓。鄧瑞英則負責向當地村民講授瑤族服飾的文化內涵,傳授織繡技巧。
  • 請收下這份廣西博物館攻略!
    請收下這份廣西博物館攻略!廣西民族博物館滑動查看往更多圖片10月1日-10月3日,廣西民族博物館在主樓大堂舉辦「暢想民歌」中秋國慶音樂會,觀眾可以在現場感受廣西民族文化的無窮魅力。來賓金秀瑤族自治縣瑤族博物館
  • 劍靈聖誕更新時空塔活動 霓裳羽衣獲取方法介紹
    導 讀 劍靈霓裳羽衣怎麼獲得,很多玩家都不知道霓裳羽衣時裝怎麼獲得,為此九遊小編為大家帶來劍靈霓裳羽衣獲取方法及詳情介紹,快來看看吧!
  • 脫貧摘帽,唱響未來——中外藝術家走進廣西巴馬開展惠民演出
    美麗的盤陽河譁譁流淌,冬日的暖陽照射在一幢幢嶄新的樓房上……廣西壯族自治區巴馬瑤族自治縣,這個今年5月正式宣告脫貧摘帽的「前貧困縣」迎來一群特殊的客人。11月29日,由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廣西文化和旅遊廳、巴馬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全資子公司中傳環球(北京)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決勝脫貧攻堅 邁向鄉村振興」中外藝術家走進巴馬惠民演出在賓達斑斕鄉村旅遊度假區內的原鄉大院舉行,中外藝術家與當地文藝工作者一道,為壽鄉群眾獻上了一場藝術的盛宴。
  • 首本廣西少數民族服飾日曆書《美美與共》出版
    廣西樂業新化磨裡壯族 梁漢昌攝2019年即將到來,由廣西攝影師梁漢昌著作的廣西少數民族服飾日曆——《美美與共》由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每一頁、每一日都有一張精美珍貴的少數民族攝影圖片,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文化意義,絕對值得收藏。
  • 非遺與時尚穿越時空的「愛戀」,清遠民族服飾T臺秀亮眼
    專門策劃上演清遠民族服飾T臺秀近年來,清遠非遺與時尚結合越來越緊密。本次非遺季專門策劃上演清遠民族服飾T臺秀,並邀請廣州的服飾專業展演團隊執導與走秀。秀場以瑤族傳統服飾、壯族傳統服飾、民族風時裝展示為「線」,把清遠的眾多非遺項目,通過巧妙的手法串「珠」成「鏈」,50餘套博物館館藏級別的瑤、壯服飾及「非遺+時尚」創意服飾登臺亮相,與「00後」大學生最新潮的「非遺」背包等,形成對比鮮明的搭配;精緻的刺繡、斑斕的色彩,結合流暢的線條、獨特的少數民族圖騰元素,帶來視覺衝擊;瑤族阿哥阿妹身穿盛裝,演繹古老的傳說,別有一番韻味。
  • 嶺南神秘的民族
    瑤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古代「九黎」中的一支,也是中國華南地區分布最廣的民族,傳說為盤瓠的後代,語言為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瑤語支和苗語支、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沒有本民族文字。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瑤族人口為285萬,廣泛分布在亞洲、歐洲、美洲、澳洲等各大洲,民族主體在中國,分布在廣西、湖南、廣東、雲南、貴州和江西五省區的130多個縣,其中以廣西境內人口最多。
  • 走進瑤都金秀,揭開山上民族,神秘的盤王祭祀風俗
    瑤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它帶著上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基因。無論是史冊還是現實中,山和盤瓠一瑤族人從不分離。無山不成瑤,瑤族人早在宋代已經被稱為「山越」。顧名思義,瑤族的先人都喜歡住在山頭上,所以被稱為「山上的民族」。在廣西金秀大瑤山上,居住著五個瑤族的支系,有盤瑤、坳瑤、花藍瑤、茶山瑤和山子瑤,他們服飾各不相同,但唯一不變的,能認他們彼此相認的,就是祖先傳下來的故事。
  • 廣西民族博物館與上海紡織博物館共辦「格物致知」研學體驗活動
    廣西新聞網南寧12月16日訊(記者 張穎婷)12月16日,由廣西民族博物館與上海紡織博物館共同舉辦的「格物致知」研學體驗活動在廣西民族博物館舉行。為參加活動的南寧市沛鴻小學和紅星小學的50多名師生打開了一個奇妙的未知世界。
  • 參觀國家一級博物館,鎮館之寶是世界上最大的銅鼓,我感覺小了
    邕江之邊有一座展示民族文化的專題博物館——廣西民族博物館,於2009年5月1日,對公眾免費開放,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也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博物館建築面積3.3萬平方米,現有藏品4.7萬件(套),包括古代銅鼓、民族服飾、織錦刺繡、生產生活用具、民間工藝、民居建築等。
  • 在湖北鹹寧,這個村子普普通通多年,如今藉助瑤族文化一炮而紅
    今天協冰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這樣一個重塑文化祖地的景區,故事的主角就是「東方吉普賽人」瑤族的祖地「千家峒」,它最終被確認在湖北省通城縣的藥姑山(龍窖山)地區。瑤族的歷史變遷傳說瑤族先人是古代東方「九黎」中的一支,在幾千年的歷史變遷中往湖北、湖南方向遷徙,在隋唐時期更形成了「南嶺無山不有瑤」的俗語,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
  • 在這裡體驗到具有瑤族特色文化的煙花祭
    在羨慕日漫裡浪漫的煙花祭時,為什麼不考慮來金秀瑤族自治縣看看盤王節呢?盤王節是瑤族人民紀念始祖盤瓠的盛大節日,是瑤族人民每年農曆十月十六日紀念祖先的傳統佳節,是瑤族傳統文化的集中展現,是最富有民族個性的歲時節日習俗。
  • 廣西第二批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營)地核查組到賀州學院實地核查
    1月9日下午,由廣西中小學研學旅行學會副會長、廣西教育學院教學研究部副主任李大春等4人組成的廣西第二批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營)地核查組到校核查營地創建工作。我校在地方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召開考評會,學校領導朱其現、蔣紅星及核查組成員出席會議。蔣紅星副校長主持會議。
  • 南寧市各大博物館和圖書館仍暫停開放,但在家也可「雲遊」各場館!
    " 雲講解 " 細聽文物故事" 大家好,我是廣西民族博物館小小志願者講解員黃祺雅,今天我要給大家講解一套我最喜歡的衣服——百鳥衣。"3 月 7 日周六,民博微信公眾號推出最新一期 " 雲講解 "。雖然講解的背景只有一面白牆,但透過黃祺雅有趣的講解,以及精心編輯的視頻,展示效果生動豐富。
  • 遊玩到貴州省博物館,感受不一樣的多彩文化
    貴州因獨特多彩的喀斯特景觀而受到遊客的青睞,貴州這片神奇的土地生活漢族、苗族、布依族、侗族等民族生活在這塊土地上,共同創造了多彩的貴州文化。許多來貴州旅遊的朋友如果想認識貴州、了解貴州,那麼今天我給大家介紹深刻了解貴州的好地方(貴州省博物館),走進(貴州省博物館),你會真正感受到不一樣的多彩貴州文化。貴州省博物館位於貴陽市觀山湖區林城東路中段北側,與貴陽國際會展中心隔路相望,建築風格現代,融合貴州多彩文化建造。
  • 56個民族服飾——哈尼族服飾!
    哈尼族哈尼族人多居住在雲南省的西部,是一個開墾梯田種植稻穀的山地農耕民族,獨特的生存環境形成了哈尼族多姿多彩的服裝服飾文化。哈尼族服飾是哈尼族傳統文化的精髓,不僅僅是簡單的禦寒防風蔽身之物,它承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信息,構成展示和追憶祖先遷徙壯舉英雄業績的物化態載體。
  • 石榴花開別樣紅 民族團結齊歡喜
    村民們,身著瑤族傳統服裝,手端熱茶,以高規格的禮儀,迎來即將要在此開展2020年民族團結進步進瑤村主題黨日活動的賀州市林業局各支部部分黨員。參加活動的黨員黃海。瑤胞講解瑤族的傳統服飾。活動中,黨員們參觀了李素芳工匠創新工作室和黃石村瑤族服飾傳承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