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神秘的民族

2020-12-18 閒話地理

瑤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古代「九黎」中的一支,也是中國華南地區分布最廣的民族,傳說為盤瓠的後代,語言為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瑤語支和苗語支、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沒有本民族文字。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瑤族人口為285萬,廣泛分布在亞洲、歐洲、美洲、澳洲等各大洲,民族主體在中國,分布在廣西、湖南、廣東、雲南、貴州和江西五省區的130多個縣,其中以廣西境內人口最多。

盤王

瑤族名稱比較複雜,有自稱28種,他稱100多種。自稱有:勉、布努、金門、瑙格勞、拉珈、炳多優等,依據起源傳說、生產方式、居住和服飾的特點又有:盤瑤、過山瑤、茶山瑤、紅頭瑤、花瑤、白褲瑤、平地瑤等30多種其他稱呼。根據瑤族的語言和風俗習慣,大體可分為四大支系:講勉語的盤瑤支系,或瑤語支系;講苗瑤語族苗語支的布努瑤(還包括白褲瑤、花瑤、花籃瑤、紅瑤)、或苗語支系;講壯侗語族侗水語支的茶山瑤和那溪瑤,或侗水語支系;講漢語方言的平地瑤支系,或漢語方言支系。

瑤族

瑤族不僅分四大支系,而且又細分為數十種小支系,其中最為特別的是講勉語的過山瑤和講漢語方言的平地瑤。過山瑤,以廣東省乳源瑤族自治縣為中心分布,並覆蓋廣東省除連南縣之外所有瑤族地區。在舊社會,瑤民由於不堪忍受統治者的歧視與壓迫,拖家帶口躲進大山,過上了遊耕遊居的艱苦生活,吃光一山走一山,吃完一山過一山,後被稱為「過山瑤」。新中國成立以後,過山瑤擺脫了傳統的「過山」生活,居住地逐漸地穩定下來。平地瑤,使用漢語方言,主要分布在廣西、雲南等地。平地瑤自稱是瑤王盤瓠的後代,屬於漢化的盤瑤但又不是漢族,而是形成了一個新的瑤族。因該支系大部分生活在平坦地區,經濟水平相對較好,所以被統稱為「平地瑤」。

瑤族

瑤族過去社會組織形式有:巴引、油鍋、瑤老制、石牌制等,信仰多神崇拜、萬物有靈。瑤族服飾花繁多樣,色彩斑斕,頭部裝飾更為講究,有的戴竹箭、有的豎頂板、有的戴尖帽,廣西金秀茶山瑤婦女頭上戴三條弧形銀釵,兩頭上翹,重量達一斤左右。瑤族以玉米、稻米為主食,大多居住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腰、半山腰地區。瑤族文學豐富多樣,主要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承,著名的神話故事有《盤古》、《密洛陀》、《伏羲》、《盤瓠》等。瑤族世居深山密林,受各種自然環境影響形成了獨特的瑤醫瑤藥。瑤族歌舞有:布努瑤《酒歌》、坳瑤《大聲歌》、長鼓舞、銅鼓舞等,節日有春節、盤王節、祝著節等。

茶山瑤

通過這篇文章你是否對瑤族有了大概的了解呢?如果你喜歡各民族文化,請加關注,帶你了解更多的中華民族。

相關焦點

  • 免費活動報名丨蠔殼屋、鑊耳屋、騎樓...探索嶺南神秘建築,名家帶...
    免費活動報名丨蠔殼屋、鑊耳屋、騎樓...探索嶺南神秘建築,名家帶你一起「穿越」!本周六(8日),海珠區文明辦、海珠區婦聯、海珠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單位將聯合主辦「新時代文明實踐 書香進社區」小記者名家讀書會活動,帶你「穿越」時空,從一座座古老而神秘的文物中領略嶺南地區的燦爛文化!本次活動有哪些專家作者?
  • 我國神秘的民族,不屬於56個民族之內,身份證上寫著「穿青人」
    神秘的民族,他們從貴州的原生的民族來源,初期「土人」,清朝時被稱為「人民的孩子穿」,然後他們被稱為養成衣服是藍色的,因此被稱為「穿藍色的人」。「穿青人」是我國八大未識民族之一,他們以猴子為民族圖騰,服裝與清代漢族服裝相近,這個民族充滿各種神秘傳說,數百年來更是不為世人所知的民族,但是,穿著藍色的人,真的存在。
  • 故事:「唯用一好心」嶺南「聖母」——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女人
    她歷經梁、陳、隋三朝,順應歷史潮流,致力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功勳卓著,先後被七朝君王敕封,被尊稱為嶺南「聖母」。梁朝「侯景之亂」期間,高州刺史李遷仕響應侯景作亂。冼夫人足智多謀,聯合陳霸先平了亂,維護了嶺南地區的穩定,並英明地全力支持陳霸先北上參與平息「侯景之亂」,成就陳霸先幹了一番大事業。
  • 中國最神秘的民族,隱居沙漠400餘年,號稱中國第57個民族
    作為中國人大家都知道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除了最為廣泛的漢族,更是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民族,他們還傳承著中國古往今來最為古樸的文化習俗。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便是中國最為神秘的民族——克裡雅人。為什麼說他們神秘呢?就因為他居住在中國的土地上,卻不屬於中國56個民族中的任何一個。
  • 文薈嶺南,藝耀星空|同懷赤誠之心,打造嶺南文化直播平臺
    國家館藏級廣州廣播電視臺節目--嶺南星空作為華南首屈一指「傳播嶺南文化」的人文節目,跟金僑集團打造的融嶺南文化於中式院子的初衷同出一轍,以嶺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為目的,在廣州文化藝術村邂逅嶺南文化之菁華,在金僑嶺南會館溯源嶺南畫派風起之地,打造嶺南文化藝術直播基地。所以將融媒體形式的嶺南星空下落戶在金僑嶺南院,是「天作之合」。
  • 博物館內響起了悠揚民樂聲,2021廣州民族樂團新年音樂會上演
    、美麗祠堂中欣賞嶺南建築的精巧綺麗,還享受到曲目經典、動人心魄的民族音樂。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陳浩圖/主辦方提供12月18日晚、12月19日下午,廣州市文化館分別在粵劇藝術博物館和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家祠)推出廣州民族樂團新年音樂會。市民和遊客不僅在水鄉園林、美麗祠堂中欣賞嶺南建築的精巧綺麗,還享受到曲目經典、動人心魄的民族音樂。
  • 《文化中國》之《廣東篇》|嶺南木偶戲:牽引「寫實」百態情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中國有大量文明成果被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 【嶺南文史】影響全國的嶺南學府 學海堂曾走出眾多不世之材
    【嶺南文史】影響全國的嶺南學府 學海堂曾走出眾多不世之材金羊網  作者:鄧瓊  2019-01-25 其實在康熙末年,經學家惠士奇任廣東學政,就大為感慨尋訪不到可充鄉學楷模的「能文」之士,那一時期嶺南的學術教育地位頗低應不必諱言。以廣府地區為重心的嶺南學術,在明代曾走向繁榮,不僅出過陳獻章、湛若水等開宗派的心學大家,而且隨著利瑪竇1580年入粵,這裡又成為與現代西方文化最早交流的地區。
  • 奏響博物館奇妙樂,廣州民族樂團2021新年音樂會上演
    市民和遊客在水鄉園林、美麗祠堂中不僅感受到嶺南建築的精巧綺麗,也享受了動人心魄的民族音樂。18日晚,由廣州市文化館主辦,荔灣區文化館、粵劇藝術博物館協辦的「2021廣州民族樂團新年音樂會」在粵劇藝術博物館舉辦。在荔枝灣畔,廣東音樂與西關風情相互輝映,人們雖坐在劇場,但也別有一番「暢遊西關」的情調。
  • 海南五指山下的古老民族——黎族
    黎族 神秘而美麗的山川尊者——五指山,一直是海南島的象徵。而古老的黎族就生活在這座神山腳下。在綠椰林邊,他們崇敬自然、祭拜鬼神、植棉織錦、破竹為器、繡面文身、歡歌漫舞。他們堅守著古樸的文化與生活,也在與其他民族的交流中完善著自己的智慧與認知。
  • 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暨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在...
    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暨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在廣州啟動。(中國臺灣網 張玲 攝)中國臺灣網12月4日廣州訊 (記者 陳佳慧 高旭)4日上午,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暨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在廣州中山紀念堂啟動。
  • 方楚雄:堅持中國畫的民族文化自信
    由廣州市政協主辦、廣州政協文史展示中心、廣州市政協書畫院承辦的《精深華妙引新境——紀念任伯年誕辰180周年嶺南書畫名家作品聯展》於2020年12月15日至23日(逢周末閉館)在廣州政協文史展示中心三樓展廳展出。
  • 走進瑤都金秀,揭開山上民族,神秘的盤王祭祀風俗
    瑤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它帶著上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基因。無論是史冊還是現實中,山和盤瓠一瑤族人從不分離。無山不成瑤,瑤族人早在宋代已經被稱為「山越」。顧名思義,瑤族的先人都喜歡住在山頭上,所以被稱為「山上的民族」。在廣西金秀大瑤山上,居住著五個瑤族的支系,有盤瑤、坳瑤、花藍瑤、茶山瑤和山子瑤,他們服飾各不相同,但唯一不變的,能認他們彼此相認的,就是祖先傳下來的故事。
  • 廣東嶺南鄒村村的古樸景象,距博羅縣城22公裡,依山傍水古韻濃
    廣東是嶺南文化最集中的一個呈現地,它面向南海,後方有大塊的腹地,通過五嶺與中原地區分割開來,其地理、地形、地貌等豐富多元,在歷史上曾被稱作「文化沙漠」和「南蠻之地」。但得益於歷史上數次的人口大遷徙,大量的中原人口和士大夫、文人騷客等把中原地區的生活、生產的智慧帶過來,促進了地方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對嶺南地區的開發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使得嶺南地區變得宜居。嶺南文化最濃厚的地方是那些沒有高樓大廈的村落裡。
  • 龍明彪副主任在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暨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
    非常高興與兩岸青年朋友們相聚廣州,共同參加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活動開營儀式。首先,我謹代表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對活動啟動表示熱烈祝賀!對積極參與此次活動的兩岸青年朋友和長期以來熱情支持兩岸青年交流的廣東各界人士致以誠摯問候!
  • 「嶺南掇英」百年名家書畫精品展在莞開展
    「嶺南掇英」百年名家書畫精品展於12月12日在東莞富力萬達文華酒店藝術畫廊新鮮開展,現場展出吳泰、方召麐,楊之光,容庚與楊善深5位頂尖藝術家的傾心之作,16幅精選作品中包括數位嶺南名家遺珍,從而讓東莞書畫愛好者在家麼口即能免費嘆享名家名作。首次展出的5位藝術家作品風格迥異又各有千秋。
  • 「津門網」高劍父的繪畫理念,讓嶺南畫派從廣東走出嶺南走向世界
    關於一個畫派的成立,往往都需要一些核心的人物,他們對於自己的繪畫會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同時也會提出一些繪畫的理念,並且能夠影響一幫人甚至影響一個地區,比方說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嶺南畫派的一些繪畫作品,這些繪畫作品出自於高劍父先生之手。
  • 「大美不言·夏野水墨作品展」將於明日在嶺南美術館開展
    ■夏野作品《駝鈴陣陣》5月16日,由嶺南畫院、甘肅畫院主辦,嶺南美術館、李可染藝術基金會承辦的「大美不言·夏野水墨作品展」,將在嶺南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既是對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李可染藝術基金會李小可工作室畫家、嶺南畫院籤約畫家夏野過往創作的集中回望,更可謂重整行裝的繼續出發,充分展現西部山水之美。此次展覽將持續至5月31日。
  • 【嶺南文史】輾轉香江粵北 激蕩詩史學魂
    一所村中舊屋也被改建為玉清書舍,紀念這位與嶺南大學終生結緣,並在抗日烽煙中不離不棄的傑出嶺南女學者、詩人。冼玉清出生於澳門,自1928年起任教嶺大國文系,十年間,從助教一直升任至正教授。1942年1月,在港嶺南大學開始疏散後,冼玉清一度回澳門。到1942年7月,有弟子為李應林校長前來捎話,希望她追隨嶺大回粵北復校。
  • 西夏王陵:揭開一個消亡民族的神秘面紗
    並創造了新的髮型,並下禿頭令,只留四周頭髮用來結辯,以區別於其他民族。「民爭禿其發,耳垂重環以異之」。西夏,即為現在的寧夏壯族自治區。因地處西北,故名西夏。銀川,原為當時的西夏都城興慶府。如今仍然為寧夏的首府,一座處在沙漠中卻擁有「塞上江南」美譽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