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古代「九黎」中的一支,也是中國華南地區分布最廣的民族,傳說為盤瓠的後代,語言為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瑤語支和苗語支、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沒有本民族文字。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瑤族人口為285萬,廣泛分布在亞洲、歐洲、美洲、澳洲等各大洲,民族主體在中國,分布在廣西、湖南、廣東、雲南、貴州和江西五省區的130多個縣,其中以廣西境內人口最多。
瑤族名稱比較複雜,有自稱28種,他稱100多種。自稱有:勉、布努、金門、瑙格勞、拉珈、炳多優等,依據起源傳說、生產方式、居住和服飾的特點又有:盤瑤、過山瑤、茶山瑤、紅頭瑤、花瑤、白褲瑤、平地瑤等30多種其他稱呼。根據瑤族的語言和風俗習慣,大體可分為四大支系:講勉語的盤瑤支系,或瑤語支系;講苗瑤語族苗語支的布努瑤(還包括白褲瑤、花瑤、花籃瑤、紅瑤)、或苗語支系;講壯侗語族侗水語支的茶山瑤和那溪瑤,或侗水語支系;講漢語方言的平地瑤支系,或漢語方言支系。
瑤族不僅分四大支系,而且又細分為數十種小支系,其中最為特別的是講勉語的過山瑤和講漢語方言的平地瑤。過山瑤,以廣東省乳源瑤族自治縣為中心分布,並覆蓋廣東省除連南縣之外所有瑤族地區。在舊社會,瑤民由於不堪忍受統治者的歧視與壓迫,拖家帶口躲進大山,過上了遊耕遊居的艱苦生活,吃光一山走一山,吃完一山過一山,後被稱為「過山瑤」。新中國成立以後,過山瑤擺脫了傳統的「過山」生活,居住地逐漸地穩定下來。平地瑤,使用漢語方言,主要分布在廣西、雲南等地。平地瑤自稱是瑤王盤瓠的後代,屬於漢化的盤瑤但又不是漢族,而是形成了一個新的瑤族。因該支系大部分生活在平坦地區,經濟水平相對較好,所以被統稱為「平地瑤」。
瑤族過去社會組織形式有:巴引、油鍋、瑤老制、石牌制等,信仰多神崇拜、萬物有靈。瑤族服飾花繁多樣,色彩斑斕,頭部裝飾更為講究,有的戴竹箭、有的豎頂板、有的戴尖帽,廣西金秀茶山瑤婦女頭上戴三條弧形銀釵,兩頭上翹,重量達一斤左右。瑤族以玉米、稻米為主食,大多居住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腰、半山腰地區。瑤族文學豐富多樣,主要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承,著名的神話故事有《盤古》、《密洛陀》、《伏羲》、《盤瓠》等。瑤族世居深山密林,受各種自然環境影響形成了獨特的瑤醫瑤藥。瑤族歌舞有:布努瑤《酒歌》、坳瑤《大聲歌》、長鼓舞、銅鼓舞等,節日有春節、盤王節、祝著節等。
通過這篇文章你是否對瑤族有了大概的了解呢?如果你喜歡各民族文化,請加關注,帶你了解更多的中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