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五指山下的古老民族——黎族

2021-01-08 騰訊網

黎族

神秘而美麗的山川尊者——五指山,一直是海南島的象徵。而古老的黎族就生活在這座神山腳下。在綠椰林邊,他們崇敬自然、祭拜鬼神、植棉織錦、破竹為器、繡面文身、歡歌漫舞。他們堅守著古樸的文化與生活,也在與其他民族的交流中完善著自己的智慧與認知。在數代人的傳承與磨礪中將他們的文明孕育成一顆南島璀璨的明珠。

黎族是我國嶺南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瓊中縣、白沙縣、昌江縣等七縣二市之內,其餘散居在海南省的萬寧、屯昌、瓊海、澄邁、儋縣、定安等縣。由於分布地區不同和方言、服飾等的差異,其自稱有「伴」、「岐」、「杞」、「美孚」、「本地」等。

黎族源於古代百越的一支。西漢曾以「駱越」、東漢以「裡」、「蠻」,隋唐以「俚」、「僚」等名稱泛稱中國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黎」這一專有族稱始於唐末,到宋代才固定下來,沿用至今。民族語言為黎語,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黎語支,不同地區方言不同。

新中國成立前,黎族以農業為主,種植稻、薯、玉米等作物;手工業、漁獵、飼養家畜家禽、採集野生植物是重要的家庭副業,商品生產和貿易不發達。1948年初,海南島大部分黎族地區已獲解放,在解放區內進行了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之後,黎族地區工業、農業、交通運輸、郵電通訊、文教衛生事業得到了很快發展。

1988年,海南島被批准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以後,其對外開放步伐加快,黎族地區的經濟建設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黎族雖然沒有本民族文字,但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口頭文學。其形式活潑,題材廣泛,內容豐富,世代相傳。

黎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音樂和舞蹈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有歌就有舞。黎族人民不僅善唱歌,也愛跳舞,他們的舞蹈來源於生產和生活,來源於對祖先的崇拜。內容主要有生產舞、生活舞和宗教儀禮舞。

黎族婦女束髻於腦後,插以箭豬毛或金屬、牛骨製成的髮簪,披繡花頭巾,上衣對襟開襟無扣,尚青色,下穿無褶織繡花紋的統裙,盛裝時戴項圈、手鐲、腳環、耳環等,有些地方的婦女的耳環多且重,耳根下垂至肩,史稱「儋耳」。

黎族沒有形成統一的宗教,各地均以祖先崇拜為主,也有自然崇拜,個別地區還殘留著氏族圖騰崇拜的痕跡。此外,黎族信鬼,特別是祖先鬼,祭祖先是黎族的重要宗教活動,以求祖先保家人平安。

近幾年,隨著國民經濟及民族文化的快速發展,黎族地區的旅遊業也因其具有秀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資源而快速發展起來,成為黎族地區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黎族地區衛生面貌有了根本改觀,人民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而黎醫、黎藥也逐漸引起世人的注目。

相關焦點

  • 海南五指山,曾是海南的首府,為何成了縣級市?
    但事實上,除了三亞,海南還有很多值得去的地方, 這些地方並不像三亞那樣隨處可見海洋, 但是,這些地方有彎曲的山路、美麗的雲海梯田,最適合自駕遊出行。在這次海南七天的旅行中,我發現了不同的海南, 首先介紹的不同體驗是海南的五指山市,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說到五指山,在西遊記中就有孫悟空在500年的時間中被五指山壓制了。
  • 海南檳榔谷:探秘最原始黎族獨特民族文化,充滿神秘黎族紋面阿婆
    景區內還展示了十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急需保護名錄。檳榔谷還是海南黎、苗族傳統「三月三」及「七夕嬉水節」的主要活動舉辦地之一,文化魅力十足,是海南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省民族文化「七個一」暨五指山採風活動舉行
    」暨五指山採風活動舉行。省民宗委聯合海南日報邀請省內知名作家詩人、攝影師及少數民族音樂家走進五指山,深入體驗少數民族風情,創作關於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優秀作品。  採風團成員有孔見、黃宏地、崽崽、蔡葩、畢光明、牧之、孫子斌、阿西、王卓森、王海雪、曾曉華、林紓、楊菊香等知名作家、詩人。  採風團先後到五指山市黎峒文化園、水滿鄉茶園、水滿村委會、海南民族博物館等地採風。
  • 海南有座「五指山」,中國最南邊的茶園在那裡,每年可以採十個月
    海南省有座五指山,它可不是《西遊記》裡面的那個五指山,這個五指山是海南的第一高山。此次「愛上海南」旅行團有很多各個國家的留學生參加,他們要去品味海南。本次旅行團的第四站就是五指山。因為大多都是外國留學生,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五指山這個地方。
  • 海南舉辦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保護工作座談會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19日消息(記者 陳望)11月19日上午,作為2020年海南錦·繡世界文化周系列活動之一的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保護工作座談會在海口舉行,圍繞「傳承實踐 創新發展」主題展開了經驗交流。
  • 海南日報數字報-吉祥物帶貨海南文化
    以海南四大名菜中的「東山羊」與「和樂蟹」為原型設計出來的「萬萬」和「寧寧」,與萬寧城市特點高度契合、相得益彰。  海南分界洲島旅遊區則打造出以海豚和海獅為原型的吉祥物「界兒」與「島哥」。這兩個可愛的吉祥物不僅表達景區對人與海洋動物和諧相處的祈願,也向遊客傳達了分界洲島景區的熱情好客。  吉祥物雖大都為卡通動漫形象,但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其中都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 民族常識|56個民族服飾——黎族服飾!
    黎族黎族,是海南島最早的居民,黎族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黎語支。大多數黎族人都能兼說漢語,過去黎族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1957年在黨和政府幫助下創製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黎文,信仰仍處在原始宗教階段。
  • 紀念海南解放70周年|五指山瓊崖公學遺址:曾三辦三停 地址幾經變遷
    瓊崖革命遺址尋訪五指山瓊崖公學遺址:曾三辦三停,地址幾經變遷為海南解放事業培養上千名革命骨幹瓊崖公學院落。講解員繪聲繪色地介紹著,辦學前,這裡原本是一片荒地,師生就圍坐在樹下上課,後來,大家用竹條夾著茅草綁紮建起了教室、禮堂、宿舍、廚房、醫療所等20多間茅草屋,設置了少年班、婦女班、幹部班……從牆上掛著的老照片中,依稀可見瓊崖公學當初的面貌。
  • 探訪古老神秘的黎苗文化,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我去定了!
    不同民族的習俗總是帶著神秘與未知誘人探索今天和小編一起走進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解密古老神秘的黎苗文化鼻簫聲輕委婉,是祖國民族器樂寶庫中的瑰寶。在黎族談戀愛啊,阿哥一定是要會唱歌的,飯後來個小曲,跟愛慕的阿妹唱首情歌,都是黎族人民最真實的生活狀態。
  • 海南實力被低估的一座城市,被稱為「翡翠山城」,不是海口不是三亞
    談及到海南,相信三亞和海口的美景,是人們所熟知的。我們都知道海南旅遊資源豐富,美麗的熱帶風光,一直吸引著眾多遊人前來遊玩。人們來海南旅遊,更多的是到海口和三亞,但其實,在海南,還有一座城市,它同樣擁有很美的風景,但是知名度卻遠不及前兩個城市,但實力卻是被低估的一座城市,它就是五指山市。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看過《西遊記》,那麼孫大聖被困在五指山上下的情節,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記憶深刻。在海南,就有一座城市,就叫做五指山市,其實五指山市之前叫做通什,在五指山市還有一座五指山。
  • 海南日報數字報-在島中央「森」呼吸,快樂GO!
    海南中部市縣五指山、屯昌、瓊中和白沙,如同「海南之肺」,給這個生態島健康島賦予源源不斷的健康之源。作為一名合格的島主,一定要踏遍這裡的山山水水,讓自己的身、心、靈都融入到這滿目的綠中。  即將到來的清明假期,島主們可以沿著海南中線高速公路一路行駛。
  • 海南日報數字報-曾經的貢品黎族織錦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被稱為「吉貝布」的黎族織錦就已載入史書。  海南島可以說是中國棉紡織業的發祥地,島上黎族婦女利用紡、染、織、繡四大工藝,織造出圖案豐富多樣、色彩絢麗多姿的棉紡織品,自漢代起,黎族織錦品已作為「貢品」傳入中原地區,深受中原人士的喜愛。  黎族織錦有紡、染、織、繡四大工藝。
  • 海南日報數字報-古老黎村看便文
    文\海南日報記者 郭暢 通訊員 陳歡歡  日前,國家民委命名717個村寨為第二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海南共有11個特色村寨榜上有名。而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一地,就有3個村落獲此美譽——紅毛鎮的什寒村、什運鄉的便文村和番道村。
  • 海南日報數字報-山蘭稻奏響黎家豐收曲
    中共白沙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志群介紹,千百年來,「啦奧門」已經成為黎族人民慶祝豐收的特色文化。自2017年白沙黎族自治縣首次啟動「啦奧門」豐收節以來,在白沙縣委、縣政府的重視支持下,在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陣容的大力推介下,白沙山蘭稻品牌效應日益凸顯,有力提升了白沙民族活動的文化影響力,「啦奧門」成功申報白沙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五指山優品3丨渾身是寶用途多 產品研發價值高 黎藥蜘蛛製品已上...
    尋味五指山  山間蛛王 獨有資源  五指山蜘蛛(海南捕鳥蛛、敬釗纓毛蛛)作為黎族先民的文化圖騰之一,具有數千年悠久的人文歷史和藥用食用傳統  海南五指山蜘蛛為負趨光性,晝伏夜出,這類蜘蛛敢於捕捉比自己大兩三倍的食物,是攻擊性和毒性都非常大的蜘蛛種類,是海南的獨特生物資源。
  • 檳榔谷,海南島最大的一個展示海南原著民民族風情的地方!
    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不僅有百年檳榔林,還有黎族傳統民居以及瀕臨失傳的黎族傳統技藝。檳榔谷最初是一個黎族山寨,後發展成為海南島最大的一個展示海南原住民民族風情的地方。這裡森林茂密,四周是滿山遍野的檳榔,保留著原生態的熱帶景觀。
  • 海南省第七批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擬表彰名單公示
    海南南方民族藝術學校三亞市海棠區北山村委會東方市板橋鎮新園村五指山市南聖中心學校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管理中心>昌江黎族自治縣民族中學昌江黎族自治縣青少年活動中心>白沙黎族自治縣人民法院白沙黎族自治縣民族中學
  • 海南五指山的這種被稱為「五隻腳的豬」上央視啦
    在「翡翠山城」五指山,有一種豬被當地人叫作 「五腳豬」,在這古老的熱帶雨林中生存、繁衍生息,呼吸著深山如純氧般的空氣,保留著最古樸和原始的韻味。如今「五腳豬」登上央視啦。在CCTV-1——CCTV-17及海南各衛視黃金時間段均有公益宣傳片播出。
  • 海南最高的雕塑建築在三亞,這裡還是黎族的聖山,更是南海情山!
    如果想行程輕鬆點,還是選擇門票和雙程觀光車的套票,畢竟主要景點都在山頂環線,也能節省不少體力,況且,這次外面還下著陰晴不定的雨。起發站稍等片刻,觀光車就拉著我們沿環山道向山上前行,行駛不一會就到了車站的終點,剩下的,就要靠自己步行閒逛了。關於鹿回頭的推薦景點,對我來說目的地當然是「鹿回頭」雕塑了。
  • 海南陵水黎族自治縣,「大雜居,小聚居」縣市,都聚雜哪些美食呢
    陵水黎族自治縣位於海南島的東南部,東瀕南海,南與三亞市毗鄰,西與保亭縣交界,北與萬寧市、瓊中縣接壤。陵水縣是個以黎族、漢族、苗族人口居多的「大雜居,小聚居」的市縣。《瓊州府志》對陵水人民的評價(記載)是「民性樸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