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萬網友圍觀!「直播帶貨」賣理財火了,出了問題投資人該找誰?

2021-01-09 騰訊網

疫情下興起的「宅經濟」,讓「直播帶貨」火遍大江南北。

同樣受疫情影響,以往需要線下「面對面」開展營銷工作的公募基金、銀行等,在線下渠道近乎「冰封」的情況下,也開始借著直播的熱度,入駐直播平臺,從最初的推廣品牌,進階到為理財產品直接「帶貨」。

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由於「帶貨」的是金融產品,其本身的特殊性令其自帶「門檻」:對直播平臺,需要有對應金融產品的代銷資質,對消費者(投資者)而言,則需要符合合格投資者的要求。

但現實的情況是,一方面,直播平臺的用戶,可能只是一幫網購經驗豐富、投資經驗為零的「剁手黨」,與合格投資者的門檻相距甚遠。另一方面,主播們為了迎合小白用戶,會潛意識的放大對高收益等正面內容的宣傳,而淡化風險。

這種情況下,如果金融機構在「帶貨」過程中存在不規範的操作,讓一些低(或者根本沒有)風險承受能力的普通民眾誤買了高風險類產品,則很可能會出現下一個「中行原油寶」事件。

1

金融機構淘寶直播「帶貨」

理財也借流量變現

今年以來,在疫情的衝擊下,原本需要依靠線下活動開展營銷的公募基金、銀行等開始大舉轉戰線上,將此前的線下活動為主的路演模式搬到了線上。不少金融機構人士認為,直播必然是未來的趨勢,業內也在積極擁抱這種變化。

據悉,公募基金、銀行理財子公司主要的直播平臺包括新浪財經直播、網易財經直播、今日頭條直播、淘寶直播等。

最初,這些金融機構通過在線直播推廣品牌,主打以投資者教育、行業投資策略等為主的「硬質」內容。此類以品牌推廣為主要目的的直播,多邀請基金經理、理財經理等作為主播,在直播中主要分享了當前市場環境下的投資觀點、對未來的看法等。

某金融機構營銷負責人此前表示,該機構涉足直播主要是為了品牌宣傳,同時也希望借直播來了解用戶,培養用戶的投資理財習慣。

該負責人稱,其直播內容主要以投資理念、投資風格闡述為主,主要是結合市場行情進行點評,也會結合諸如新股政策、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等,一些熱點的政策變化或事件進行解讀,向投資者傳遞客觀專業的投資觀點。

不過,與最初推介品牌為主的目的不同的是,當下金融機構的直播,為理財產品「帶貨」的趨勢愈發明顯。

例如,近期,在螞蟻金服的策劃下,有20多家公募基金開啟了淘寶直播之旅。

與其他直播平臺不同,在淘寶直播頁面下方有購物車,可以通過點擊購物車直接購買相關基金。因支付寶具備基金銷售資質,使得淘寶直播可以直接與具體的基金產品銷售銜接,其「帶貨」屬性也隨之凸顯。

如長安基金、中歐基金、富國基金、華泰柏瑞等基金公司,在近期淘寶直播分享相關主題的過程中,會直接上架旗下相關基金產品的購買連結,進行「帶貨」。

長安基金在淘寶直接上直接推介旗下某基金產品

中歐基金在固收主題直播中,上架兩款相關的基金產品

華泰柏瑞在指數基金主題直播中,上架了三款相關指數基金

而從數據來看,這些基金公司直播觀看人次均超過了6萬,可謂效果顯著

有行業人士指出,由於有基金代銷牌照,通過淘寶直播,觀眾在觀看基金直播,接受投資者教育的同時,如果產生購買基金的意願,則可以在直播間一鍵完成。相比在其它平臺進行基金直播,淘寶直播具有的不僅僅是宣傳作用,更進一步觸達了基金銷售的層面。

當然,與不少網紅直播一樣,基金公司在淘寶直播時設置了一些紅包、獎勵等。

如華泰柏瑞在直播時,會適時推出「消費紅包雨」,每隔一段時間,還會發放口令紅包,可抽取現金紅包、kindle、switch等重磅獎品。一波又一波的紅包不僅能夠挽留觀眾進行長時間的持續觀看,也能吸引粉絲源源不斷地湧入直播間。

而除了公募基金之外,不少銀行也將理財業務推薦場景搬到線上。

比如在今年2月,建信理財雲課堂首期開講,為用戶推薦乾元·粵港澳大灣區靈活配置理財產品;中銀理財開始了空中小課堂,主講內容包括如何逆周期把握價值投資、價值投資新產品的特點與投資計劃等。

此外,在今年3月8日,交通銀行沃德理財室推出了「風華有佳人」女神節專屬直播,中國銀行則推出「春暖花開,詩情花藝」女人節尊享花藝活動、「春暖花開,只等你來」女神節貴金屬直播活動等,通過直播的方式直接為旗下各類理財產品「帶貨」。

有分析稱,銀行理財直播模式不僅有利於投資者教育工作,同時也能更好地宣傳銀行及其理財產品。此外,還可以幫助投資者在線上購買理財產品,提升線上理財比例,節約銀行線下人工成本。

2

合規底線如何堅守?

出了問題誰擔責?

「在線直播賣理財」,如此吸睛的噱頭下,直播平臺賺了眼球,金融機構賣了產品、攢了用戶,投資者金融知識漲了,閒置資金也有了去處。

活脫脫的一副多方共贏的和諧場景。

不過,與普通網紅帶貨的實際商品不一樣,理財產品終歸是金融產品,具有特殊性。無論是線下推介,還是線上直播帶貨,合規始終都是底線。

2020年1月25日,《關於進一步規範金融營銷宣傳行為的通知》正式施行,文件明示的禁止類的條款有很多,包括:

非法或超範圍開展金融營銷宣傳活動;

以欺詐或引人誤解的方式對金融產品或金融服務進行營銷宣傳;

損害金融消費者知情權;

不得採取抽獎、回扣或者贈送實物等方式銷售理財產品

利用網際網路進行不當金融營銷宣傳;

不得允許從業人員自行編發金融營銷宣傳信息;

等等……

拿基金產品來說,對直播平臺而言,需要有對應的代銷資質;對消費者(投資者)而言,則需要符合合格投資者的要求;而對直播的主播人來說,如果過推介具體的產品,則需要具備相應的從業資格,且推介用語必須規範,不能欺詐、誇大或承諾收益率、保本保息等等。

有業內人士指出,當直播計劃放上某款產品的連結,或是在直播中實際進行了銷售動作,那麼更加嚴格的限制也會接踵而來,核心是要履行了解客戶、了解客戶、將適當的產品給適當的金融消費者這樣的「適當性義務」……

但現實的情況是,一方面,直播平臺的用戶,可能只是一幫網購經驗豐富、投資經驗為零的「剁手黨」,別說買高風險的股票類基金了,甚至很多人連無門檻的貨幣基金都真正接觸過,與合格投資者的門檻相距甚遠。

另一方面,主播們為了迎合用戶,會有意無意的放大對高收益等正面內容的宣傳,而淡化風險,片面強調基金過往的最大收益率,而迴避其最差業績表現,以誘導性、誇大性宣傳欺騙投資人,向不符合風險評級要求的投資人宣傳高等級風險理財產品的情況,等等……一不小心就會觸及監管紅線。

與此同時,一些不理性的用戶,可能會因為一個投資抵扣紅包、滿減券等等,這些網際網路公司常用的營銷套路,貪圖小便宜而購買某些高風險產品,最後承擔預期之外虧損。

從近兩年P2P、互金平臺代銷私募等爆雷的經驗來看,網際網路的那一套玩法(通過補貼圈小白用戶),並不適合對投資者有高門檻要求的高風險類金融產品。

有多少人和曾經的蛋哥一樣,為了一個6.88元的小紅包,在支付寶買了點基金,然後被深套……一不小心開始了韭菜之旅:

此外,在網紅帶貨火爆的當下,人們一方面通過網紅直播「帶貨」,大手一揮買買買。另一方面,也關注產品出現問題後,這些「帶貨」網紅是否應該承擔連帶責任。同樣的問題也在理財產品「帶貨」上體現。

如果一個小白投資者通過直播平臺推介,購買了基金或理財產品,之後產品出現巨虧或無法兌付的情況,直播平臺是否應該承擔產品推介責任?雖說「買責自負」,但畢竟當初為了吸睛博眼球,不設門檻把他們「坑」進來的,還是直播平臺本身。

另一方面來說,如果金融機構的主播們,在給理財產品「帶貨」時,通過一些不合規的推介方式、用語,讓不適合的投資者誤買了高風險產品,金融機構相應的違規推介責任如何認定呢?

基於此,有業內人士強調,線上理財在消費者保護和未來權責確認問題方面仍需加強。因為越來越多的產品在線上銷售,但金融與消費者不見面,怎麼知道賣的產品是適合客戶的?同時,金融機構也不能確定客戶是否了解產品背後的風險收益特徵。

有分析認為,直播平臺存在監管難的現象,因為網絡視頻直播均為實時播出,很難制約和評定直播者所推送的內容是否合規、合法。同時,由於直播平臺對用戶往往不設門檻,很難界定直播推介的用戶是否符合合格投資人要求。

當下,多數金融機構介入直播,普遍關注的還是品牌宣傳效果,對於「直播帶貨」轉沒換無太多關注,更沒有設置硬性任務指標,因而直播過程中的違規問題並不多見。

假以時日,隨著越來越多金融機構加入直播大軍,理財產品通過「直播帶貨」也將更為廣泛的被金融機構所重視。屆時,在KPI指標的重壓下,或許會有的跟多問題顯現。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線上直播「帶貨」也引發了部分監管的關注。據媒體報導,深圳證監局表示,關注到大量基金業務由線下轉為線上,部分基金公司存在宣傳推介內部控制不足、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不善等風險隱患。

深圳證監局要求,基金公司健全宣傳推介材料合規審核機制,全面加強員工基金銷售行為管理,加強基金宣傳推介材料流轉、使用的管控,防範出現員工個人擅自修改基金宣傳推介材料的情形。同時,也要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加強投資者教育,引導投資者充分認識基金產品的風險特徵,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

3

寫在最後

在網紅經濟、宅經濟興起的當下,「直播帶貨」無疑能夠將以往那些看似高大上的金融理財產品,帶入更多普通民眾的生活當中,讓更多民眾能夠接觸並享受到財富增值的紅利。但如果「帶貨」過程中存在不規範的操作,讓小白投資者買了並不適合自己風險偏好的高風險產品,則有可能會繼續出現中行原油寶類似事件。

未來,希望金融機構在線上展業的過程中,能夠牢記合規底線,多為投資者考慮。不要鐮刀利了,看誰都想割韭菜,畢竟A股的韭菜場已經夠大了。

相關焦點

  • 直播帶貨需「祛火」升級
    本月初,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了9個新職業,其中「網際網路營銷師」下新增的「直播銷售員」引起了關注,這意味進行直播帶貨的網紅們有了正式的職業稱呼。在直播帶貨成為新職業的同時,記者發現,直播行業中,誇大宣傳、收取天價坑位費、數據注水、售後欠缺等問題逐漸暴露。
  • 底層帶貨主播:一天直播13小時,3人圍觀也得播
    被困住的底層帶貨主播:一天直播13小時,3人圍觀也得播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日電 (常濤)「一定是打開方式不對!」直播開始15分鐘了,直播間觀看人數始終沒超過6個人,主播張墩煌有些著急。他穩定情緒,面向鏡頭繼續說暖場詞。5分鐘後,情況沒有好轉。無奈,張墩煌決定退出直播間,重新進入。
  • 直播帶貨的燕窩是糖水?網紅辛巴該負什麼責
    時隔將近1個月,快手「網紅一哥」辛巴賣假燕窩一事再次引發關注。關於辛巴被調查的報導引起行業熱議。12月8日,據人民日報消息,辛巴直播帶貨賣假燕窩一事已經被廣州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立案調查。據報導,廣州市白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員表示,這次調查的重點產品是其售賣的燕窩,因為涉及詢問當事人、檢測售賣商品等,目前正在處理過程之中。
  • 全民帶貨時期來臨,你們在直播間買過東西嗎?直播帶貨還能火多久
    前不久看了一篇文章《直播帶貨熱潮下的冷思考》,這篇文章講到,直播帶貨並不能解決長期銷售問題,它更應該是一種營銷投入。因為我身邊就有不少朋友會在直播間購買商品,所以今天也想跟大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直播帶貨還能火多久?未來趨勢會怎樣?直播帶貨這把「火」,越燒越旺這個話題,很有意思。從2019年下半年起。
  • 被困住的底層帶貨主播:一天直播13小時,3人圍觀也得播
    直到2019年,直播帶貨的風口刮到了眼前,有主播經歷的張墩煌想也沒想就抓住了它,在淘寶直播上,他為一家小店做起了直播帶貨。雖然圍觀人數和交易單量始終難令人滿意,但他樂在其中。後來,張墩煌註冊了抖音帳號「主播墩墩」,在抖音做起了直播帶貨。2020年5月,是張墩煌「非常激進」的一個月。
  • 投資人買招行R2級理財,一個月虧5萬,「賣者盡責」在哪裡?
    買理財一個月虧5萬6月8日,有投資人在新浪黑貓投訴發帖稱,在招行理財經理誘導下,他購買了一款號稱R2風險(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招商銀行周周發2.0」,沒想到,從5月份持有到6月初,已經虧損快3萬塊,即使最近一個贖回日贖回,預計損失至少5萬。
  • 200多萬人次圍觀!昨天,達州這場直播火了……
    200多萬人次圍觀! 200多萬人次在線觀看直播「帶貨」10分鐘,銷售額近10萬元4月26日下午,由達州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達州市委宣傳部、達州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承辦的「市長邀你遊達州
  • 賣慘收割百萬粉絲轉賣帳號,直播帶貨「割韭菜」套路調查
    直播賣慘收割百萬粉絲轉賣帳號打傳銷擦邊球售賣假貨快速套現直播帶貨「割韭菜」套路調查●靠賣慘來吸睛的主播不在少數,主要有以下兩類:病例賣慘型,主要描述病人的日常;受害者求助型,主要描述被性侵者、被網暴者等人的經歷
  • 直播帶貨帶火福州新店「麵包工廠」
    7日,晉安區新店鎮首次嘗試直播帶貨,「新店喊你吃麵包」直播活動吸引9.2萬人圍觀、61.5萬點讚,成交商品8880件,帶火了新店鎮麵包界的「四大天王」,也讓新店鎮「麵包工廠」的美譽在福州打響。這是新店鎮為助力「雙百雙千」增產增效打出的「組合拳」之一,不僅網友熱情點讚,企業也是讚譽有加。政府實力帶貨企業真情保供安德魯森、華豐賀氏、金譽麵包、美可食品,這些福州人耳熟能詳的麵包企業,均註冊在新店鎮。
  • 直播帶貨那麼火,未來趨勢如何,這些奇葩直播你能想到麼
    李佳琦:OMG,大家的直播這麼熱鬧啊,好事好事!加油加油!01直播熱潮來了直播帶貨火了!賣的東西一件比一件奪人眼球!假如真的有世界末日,直播賣船票不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還有直播野外生存挑戰,跳傘等一些極限運動等,膽大的冒險家們也可以下單嘗試一把......雖說上述的直播太腦洞大開了,但誰知道未來有沒有可能……海南現在的直播潮也來了,市長等領導幹部直播推介農產品,交易額也是槓槓的,還有一些景區直播旅遊直播,作為自貿港的推廣重點其實也可以大膽嘗試
  • 都市時報淘寶直播助力「雲菌」突圍,一場直播獲超21萬次網友點讚
    截至昨晚,從各家平臺的戰報來看,今年618直播帶貨徹底火了!6月1日至6月18日,作為天貓618互動城雲南省獨家合作媒體,都市時報在淘寶直播開通了都市時報直播間「風陵渡口」,為家鄉好物直播帶貨。
  • 直播帶貨 紅了主播 火了疆貨
    「縣長直播帶貨,大棗肯定是新疆的好!」「縣長還有什麼新疆特產推薦?」4月21日,艾尼瓦爾·吐爾遜在直播間一露面,就吸引了眾多網友的參與。在介紹麥蓋提縣的紅棗時,他眼前的實時彈幕刷新得很快,不少觀眾一邊互動留言,一邊點擊下單,銷售量直線上升。這種熱鬧的情形,仿佛是4月9日下午直播的回放。那天,艾尼瓦爾·吐爾遜在拼多多直播間吸引了約69萬網友關注,共計銷售包括灰棗在內的麥蓋提特產43噸。
  • 直播帶貨"割韭菜"套路調查:賣慘收割粉絲 低俗表演博出位
    直播賣慘成為常態  賺取同情收割粉絲  今年6月,在B站擁有20多萬粉絲的博主「虎子的後半生」被曝靠賣慘獲得粉絲的同情。儘管媒體調查後發現該用戶確實是癌症晚期患者,不存在偽造病情的情況,但「有房有車」「經常去高檔場所消費」等信息讓網友直呼自己被騙。
  • 直播帶貨真該管管了
    網友問:現在火遍網絡的「直播帶貨」跟前幾年的「電視購物」有什麼區別? 專家答:那區別大了去了,直播帶貨覆蓋的受眾,傳播的效率,跟「電視購物」根本不是一個層級,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進步。 網友怒:說人話。
  • 直播帶貨的冰與火:大品牌做品宣 小商家被「坑」
    來源:中國經營網原標題:直播帶貨的冰與火:大品牌做品宣 小商家被「坑」本報記者 鍾楚涵 李向磊 上海報導6月29日,中消協發布「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稱,直播帶貨最火爆,各方關注問題多。報告點名了羅永浩,根據報告,多位網友稱,在直播中,羅永浩剛喊完「上連結」,多個平臺立刻給出了「低過老羅」的價格。「低過老羅」一時成為網絡熱詞。在該敘述之中,直播帶貨中品牌比拼低價的現象引發了關注。與此同時,關於品牌與mcn機構合作時因低價、坑位費、對方刷單、退貨率高等而被「割韭菜」等聲音甚囂塵上。
  • 中國直播帶貨火了,歐美才剛起步?外國網友:好酸……
    這一陣兒在各個線上平臺搞得風生水起的「直播營銷」成了中國網友的新寵。火遍中國的直播帶貨,不僅動輒引發千萬量級的網民圍觀,還吸引了不少外國媒體的關注。△ CNN在視頻簡介中稱,直播帶貨在中國正成為快速增長的新產業,一天一場直播銷售額就能達到2000多萬美元。所以美國終於也開始要奮起直追了嗎?更前一天,英國BBC也發布了名為《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國崛起的直播帶貨新風口》的文章,描述了當下直播帶貨在中國電子商務領域的火熱景象。
  • 「遠見」明星直播帶貨「翻車」 誰之過?
    本期嘉賓:陶力 21世紀經濟報導上海新聞中心副主任、資深記者(左)賀泓源 21世紀產業研究院文娛產業研究員2020年是直播帶貨起飛的一年。受宏觀環境和疫情影響,直播帶貨更火了。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正所謂「不舉不知物重,不試不知水深」,明星名人的帶貨終於批量翻車了。近日一篇《戳破明星直播泡沫:90萬人觀看成交不到10單,誰在「裸泳」?》的深度調查,引發輿論和行業關注。文章列舉了一些咋舌的案例:某二線歌星直播間顯示的在線觀看人數近90萬,200元客單價的直播,一場下來賣出不到2000元。
  • 李佳琦1年賣貨50億,背後投資人揭秘其帶貨的底層邏輯
    誠品書店,作為內容零售綜合體,依靠「內容」帶貨,實現每年營收近百億; 李佳琦,作為頭部主播,2019年,憑藉獨具特色的「內容」,實現帶貨50億左右; 公眾號「一條」,通過「內容」帶貨,現在全網粉絲4300萬+,20間線下店鋪,500萬+付費用戶,一年收入十幾億。
  • 直播帶貨下半場,牛鬼蛇神大混戰!
    其中, 明星企業家董明珠帶著 3 萬家經銷商一起直播帶貨, 6 月 1 日,開播僅 1 分鐘成交額便突破了 1200 萬; 1 分 59 秒破億; 3 小時 25 分破 10 億;截至 6 月 1 日晚 22 時 03 分,
  • 「假人」扎堆直播帶貨,到底是什麼名堂?
    抖音頭部二次元達人「一禪小和尚」在3月27日嘗試了一次帶貨直播,累計觀看數為20.8萬。近日他還開通了淘寶直播帳號,也許不久後會開啟帶貨。「同款」不一定比零食賣得好除了好奇虛擬主播們怎麼賣,「賣什麼」也是大多數人關心的問題。我們盤點了近期試水直播帶貨的幾位頭部「紙片主播」的帶貨品類,發現他們帶貨的品類集中在玩具手辦、食品飲料和美妝個護幾個大類——和大多數人類主播的選品區別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