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多件代表全市中小學生最高水準的繪畫、書法、篆刻等藝術作品,還有三位歐洲藝術大師的12幅原作,以及魚拓、掐絲浮雕仿銅畫、扎染、剪紙等9個藝術工坊在現場展示。12月3日,「與大師同行」2020年瀋陽市中小學生藝術作品展在瀋陽日報美術館正式開展。為期4天的展覽,免費面向全市開放。
PART-1
「戰疫」主題美術作品備受關注
此次展覽以「陽光下成長」為主題,由瀋陽市教育局主辦,瀋陽市教育研究院承辦,瀋陽日報美術館、無藝術文化、歐洲藝術聯盟協辦。參評作品共計三萬餘件,評選入圍作品三千餘件,選取其中部分優秀作品參展。
此次展出的美術作品中,很多都以「戰疫」為主題,吸引了大量參觀者關注。
PART-2
展出歐洲藝術大師12幅真跡
此次展出了西班牙超現實主義藝術家薩爾瓦多·達利、法國的物體藝術家阿爾曼,以及被稱為20世紀最著名畫家之一的馬克·夏加爾的12幅原作,吸引大量參觀者駐足。
每幅作品旁不僅有作品介紹,參觀者還可以掃描專設的二維碼,詳細了解每一幅作品的「前世今生」。其中,達利創作於1982年的水彩《懊悔》格外珍貴,被贊是將心靈的感受用以超清晰的面目展現在世人面前。
PART-3
魚拓技藝讓魚躍然紙上
精心挑選一條魚,用鹽處理掉魚身黏液,用紙巾將嘴、腮滲出的水吸掉。然後,將魚固定在泡沫板上,用碎紙片鋪在魚的尾部、鰭部、頭部等,以達到拓印的效果……渾南區第八小學魚拓社團的陳家林老師介紹,「魚拓起初是為了記錄魚的大小、顏色,隨著拓印技術的發展,與字畫、水墨結合,成為藝術品。」
「以瓷為紙,以刀代筆,刻瓷是在燒制後的瓷器上進行雕刻的作品。」在瀋陽日報美術館,于洪區沙嶺九年一貫制學校刻瓷工作坊內,女生關愛平向每一位參觀者進行介紹。學校美術老師張斯博介紹:「學校開展『非遺進校園,傳承在行動』活動,將刻瓷民間藝術引入校園。此次參展就是希望讓更多人知道刻瓷。」
12月3日—6日展覽期間,每天上午10:00—11:30,下午1:30—3:00,九個藝術工坊同時進行現場展示。
大賽組委會現場負責人、市教育研究院學生健康發展研究部谷翠國介紹,此次活動向我們展示了瀋陽市中小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能以審美的眼光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並能運用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再現生活之美,暢敘心中情感,擁抱陽光校園,放飛美好夢想。(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封葑)
圖文來源 | 瀋陽日報
編輯 | 崔 嚴 劉 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