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藝術大師原作 展「非遺」刻瓷技藝

2020-12-08 騰訊網

500多件代表全市中小學生最高水準的繪畫、書法、篆刻等藝術作品,還有三位歐洲藝術大師的12幅原作,以及魚拓、掐絲浮雕仿銅畫、扎染、剪紙等9個藝術工坊在現場展示。12月3日,「與大師同行」2020年瀋陽市中小學生藝術作品展在瀋陽日報美術館正式開展。為期4天的展覽,免費面向全市開放。

PART-1

「戰疫」主題美術作品備受關注

此次展覽以「陽光下成長」為主題,由瀋陽市教育局主辦,瀋陽市教育研究院承辦,瀋陽日報美術館、無藝術文化、歐洲藝術聯盟協辦。參評作品共計三萬餘件,評選入圍作品三千餘件,選取其中部分優秀作品參展。

此次展出的美術作品中,很多都以「戰疫」為主題,吸引了大量參觀者關注。

PART-2

展出歐洲藝術大師12幅真跡

此次展出了西班牙超現實主義藝術家薩爾瓦多·達利、法國的物體藝術家阿爾曼,以及被稱為20世紀最著名畫家之一的馬克·夏加爾的12幅原作,吸引大量參觀者駐足。

每幅作品旁不僅有作品介紹,參觀者還可以掃描專設的二維碼,詳細了解每一幅作品的「前世今生」。其中,達利創作於1982年的水彩《懊悔》格外珍貴,被贊是將心靈的感受用以超清晰的面目展現在世人面前。

PART-3

魚拓技藝讓魚躍然紙上

精心挑選一條魚,用鹽處理掉魚身黏液,用紙巾將嘴、腮滲出的水吸掉。然後,將魚固定在泡沫板上,用碎紙片鋪在魚的尾部、鰭部、頭部等,以達到拓印的效果……渾南區第八小學魚拓社團的陳家林老師介紹,「魚拓起初是為了記錄魚的大小、顏色,隨著拓印技術的發展,與字畫、水墨結合,成為藝術品。」

「以瓷為紙,以刀代筆,刻瓷是在燒制後的瓷器上進行雕刻的作品。」在瀋陽日報美術館,于洪區沙嶺九年一貫制學校刻瓷工作坊內,女生關愛平向每一位參觀者進行介紹。學校美術老師張斯博介紹:「學校開展『非遺進校園,傳承在行動』活動,將刻瓷民間藝術引入校園。此次參展就是希望讓更多人知道刻瓷。」

12月3日—6日展覽期間,每天上午10:00—11:30,下午1:30—3:00,九個藝術工坊同時進行現場展示。

大賽組委會現場負責人、市教育研究院學生健康發展研究部谷翠國介紹,此次活動向我們展示了瀋陽市中小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能以審美的眼光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並能運用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再現生活之美,暢敘心中情感,擁抱陽光校園,放飛美好夢想。(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封葑)

圖文來源 | 瀋陽日報

編輯 | 崔 嚴 劉 暢

相關焦點

  • 賞指尖上的非遺舌尖上的非遺
    盡展世界非遺風情本屆非遺節將邀請來自全球近100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及傳承人開展國際論壇、非遺展演、非遺大展、非遺競技等四大板塊共計約530場活動,包括國際論壇7場、國際非遺博覽園主會場活動74場、四川及成都主題分會場及配套活動449場。
  • 東方奇技 繡美天下 非遺蘇繡傳承人姚建萍刺繡藝術交流展將啟幕
    石家莊日報融媒體記者 張曉娟 黃鎣9 月 6 日," 東方奇技,繡美天下——國家級非遺蘇繡傳承人姚建萍刺繡藝術交流展 " 將在石家莊市博物館啟幕。此次展覽由中國刺繡藝術館、石家莊市博物館主辦,姚建萍刺繡藝術館、華韻珍典文化藝術交流有限公司承辦,將展出珍貴文物複製品、蘇繡製作原料、歷代蘇繡技藝針法資料,以及國家級刺繡大師姚建萍刺繡精品近 80 幅(件)。
  • 雕刻技藝 再現經典——安義刀刻匾額書法展作品賞析
    這一天,在安義縣博物館,一場刀刻匾額書法展正在舉行。這次展出的60多件刀刻匾額書法作品的創作者,是我省匾額書法雕刻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省工藝美術師鄒雙印、鄒雙勇兄弟。匾額,被譽為「梁柱上的家國,門楣上的文彩」。據史料記載,自漢代劉邦命蕭何為漢未央宮題「青龍」「白虎」匾額開始,已有二千多年歷史,至明清時期,已出現「無門不匾、無處不匾」的盛況。
  • 非遺傳承人蘇雲山和他的蘇氏鋦瓷技藝
    陽穀縣地處魯西平原,黃河北岸,隸屬於中國江北水城——聊城市,總面積1065平方公裡的土地上,83萬勤勞的人民安居樂業,世代傳續,許多技藝絕活也流傳至今,這其中就有鋦瓷這項傳統手藝。鋦瓷,就是把破裂的瓷器拼好,用金剛鑽鑽孔再用像訂書釘一樣的金屬「鋦子」嵌住抓牢,使其恢復原樣,能再使用。中國是瓷器的故鄉,自古以來,瓷器以其堅硬耐磨,可持久使用等優點,被廣泛應用。然而,瓷器也是易碎的,人們時常面臨著瓷器破碎後,留之無用棄之可惜的情形。「鋦瓷」這門手藝也就應時而生。因為有著起死回生的妙用,鋦瓷在中國瓷文化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 非遺繩結「禧」遇現代藝術教學 打造獨特創意家具展
    華聲在線1月1日訊(記者 李昆勵 通訊員 曉棠)廢舊家具結合非遺繩結技藝改造後,變成一件讓人眼前一亮的藝術品。元旦期間,由湖南工商大學與禧小館在馬欄山文創小鎮為長沙市民們帶來一場「禧」結良緣繩結創意家具展。
  •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麻雙鳴德化瓷·神州行世界巡展總部基地動工
    7月1日上午11時,福建省德化縣月記窯文創產業園區首個文化類招商項目——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麻雙鳴「德化瓷·神州行」世界巡展總部基地破土動工。活動前,德化縣人民政府縣長黃文捷到場祝賀。德化縣人民政府縣長黃文捷到場祝賀活動現場,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黃曉東,副縣長蔣文強等縣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和項目投資人麻雙鳴等出席了破土動工儀式,出席儀式的還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連紫華、陳明良、賴禮同,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代表許瑞峰,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代表林建勝等30餘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和各界名人。
  • 【雲端賞非遺12】古建築模型製作技藝 比例微縮顯「精巧」
    【雲端賞非遺12】古建築模型製作技藝 比例微縮顯「精巧」 雲賞非遺 直播大賽上網友「遊山西讀歷史」山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
  • 花兒會、刻葫蘆亮相「甘肅非遺影像展」
    花兒會、刻葫蘆亮相「甘肅非遺影像展」每日甘肅網6月4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近日,由各市(州)文旅部門及各級非遺項目保護單位、各級非遺傳承人群共同參與的甘肅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之「甘肅非遺影像展」正式啟動展播,石佛溝花兒會、隴西臘肉、蘭州刻葫蘆、劉氏針灸4項非遺率先亮相。
  • 天工妙手,烈火中的涅槃|中國匠人大會工藝美術大師特輯
    1982年作品《52 公分迎賓大掛盤》,獲第二屆全國陶瓷設計評比—等獎、獲藝術瓷總分第一名,被譽為當代「國寶」,收藏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閣。徐朝興繼承了龍泉青瓷哥窯、弟窯的技藝特點及開片絕技、深厚,做工精細,他將龍泉青瓷的工藝特點與美術裝飾相結合,以釉、胎的特性和美術紋樣體現了產品的自然美,使龍泉青瓷這一古老藝術得以發展。
  • 中國當代瓷壇最具收藏價值的風向標——陶瓷藝術大師徐國琴!
    徐國琴《花開富貴》青花釉下彩瓷瓶可以這樣說,收藏瓷器,就應該收藏景德鎮瓷器。徐國琴,1966年出生於景德鎮,師承其父王恩懷,「青花大王」王步第三代傳人,自幼跟隨父親,著名陶瓷美術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恩懷學習陶瓷美術繪畫,在名師的指點和王步青花影響下,成為了近年來最為引人注目的陶瓷藝術大家。
  • 景德鎮當代陶瓷藝術作品展在海口開展
    王子謙 攝中新網海口12月19日電 (記者 王子謙)「陶瓷中國—景德鎮當代陶瓷藝術作品展」19日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展,共展出來自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20餘位當代優秀陶瓷藝術家所創的130件陶瓷作品。這些作品以多元的陶瓷藝術形式、技藝、精神內核,呈現了當下景德鎮陶瓷藝術旺盛的生命力。圖為參觀者欣賞瓷板畫。
  • 千餘部非遺影像集中展播 「雲遊非遺·影像展」全面啟動
    據了解,「雲遊非遺·影像展」活動期間,1000餘部非遺傳承紀錄影像、非遺題材紀錄片將在線進行公益性展播,同時推出「擁抱身邊的非遺」系列專題片,從傳統醫藥、傳統體育、非遺美食、非遺手工藝以及傳統表演藝術五個方面梳理非遺資源,呈現當下非遺傳承和保護成果。
  • 鋦瓷匠人王培波:用化腐朽之力,演繹藝術神奇
    在成都市成華區二仙橋街道文化活動中心,鋦瓷匠人王培波用化腐朽之力,將一片片破碎的瓷器修補完整,演繹了藝術的神奇。瓷器經過手藝人的雙手,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在煥發新生的同時,還原了一個藝術生活場景,觸發匠人與器物的對話,一方涅槃重生更驚豔,一方沉澱自我悟心境,這正是鋦瓷的動人之處,也是王培波傳承這門技藝的初心。
  • 傳承景德鎮陶瓷古彩技藝,「守」藝人黎敏才有話說……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中國古彩陶瓷非遺傳承人官窯復燒者,國際古彩顧問專家老師,江西昌南官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特聘陶瓷藝術高級顧問總監,億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畫家,一帶一路絲綢之路已被二十個七個國家籤約國際合作推廣中國瓷畫臻品畫家,受聘各大大拍賣行非遺傳承官窯臻品當代拍合作畫家,南昌航空大學特聘客座教授。景德鎮,是一座文明世界的藝術之城。
  • 「非遺加速度」:數位化讓布老虎、雕塑技藝「活」起來
    10月16日下午兩點,「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布老虎製作技藝、雕塑製作技藝)高級研修班」在天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留園舉行開班儀式。  開班儀式上,天津大學人文社科處人文教育項目主任劉娜教授代表天大社科處發言,她說:「天津大學非遺研培已經成功舉辦了四期,傳承人就像星星之火,把在天大所學的知識傳播到世界各地,增強了傳承的活力。
  • 非遺大師饒寶蓮油管上「安利」中國文化,受追捧點讚!
    (原標題:非遺大師饒寶蓮油管上「安利」中國文化,受追捧點讚!) 近日,海外視頻網站Youtube又走紅了一位中國區作者:非遺剪紙大師,饒寶蓮。
  • 崑曲、龍獅隊、非遺竹編...月浦花藝展還有這些精彩不容錯過~
    崑曲、龍獅隊、非遺竹編......月浦花藝展還有這些精彩不容錯過~ 2020-05-13 02: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目花開曜吉州」劉品三、劉曉玉父女吉州窯茶器展在景德鎮開幕
    尤其是釉下彩繪瓷對後來青花瓷產生有一定的影響。吉州窯彩繪瓷以含蓄秀麗、清新明快的藝術風格,在中國彩繪瓷史上獨樹一幟。吉州窯瓷器種類繁多,紋樣裝飾豐富多彩。劉品三大師(左一)接受《非遺之美》總編姚澤民(右一)採訪劉曉玉教授(左一)接受《非遺之美》總編姚澤民(右一)採訪劉品三大師(中)與小女劉曉玉教授(左一)吉州窯有「先有永和鎮,後有景德鎮」的說法。
  • 阿婆牛雜、吳財記雲吞麵……荔灣新一批區級非遺項目公布
    大洋網訊 12月30日,荔灣區第五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授牌、第四批代表性傳承人頒證儀式暨非遺傳承人迎春座談會舉行。此次公布的第五批區級非遺項目有粵語講古、廣州泥塑、廣州西村窯制瓷技藝、廣式牛雜製作技藝、廣式白切雞製作技藝、廣式臘腸製作技藝以及廣式雲吞麵製作技藝七項,四項為傳統美食類,兩種為工藝美術類,一種為語言藝術類。
  • 江蘇非遺 | 姜幸民:沈壽刺繡藝術第四代傳人,40年默默守護彩錦繡技藝
    姜幸民喜獲全省技能決賽第三名二等獎、江蘇省鄉土人才技藝技能大師、省技術能手、省五一創新能手、省巾幗建功標兵。1979年,19歲的姜幸民考入南通工藝美術研究所。「我們那批學員近80人,剛進所三個月,大家一起學素描、練寫生。」回顧自己的青蔥歲月,姜幸民依舊記憶猶新,「我還沒滿師,就被金蕾蕾老師挑中,參與繡制南通籍著名畫家袁運生的代表作《潑水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