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
報告摘要:
緣起:疫情防控暴露醫療體系短板,新基建帶來醫院建設新動能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暴露了國內醫療服務供給不足的短板,在平時體現為看病難與醫患矛盾,在疫情爆發時體現為醫療資源擠兌。疫情過 後隨著新基建投資計劃的推進,預計國家將加大對醫院建設的投入力度,儘快補足醫療體系短板。目前多省市已經公布了涉及醫療設施建設的基建 投資計劃,預計醫院建設產業鏈將迎來快速發展,醫療專業工程、醫用設備有望顯著受益。
產業鏈:「土建」+「醫療專業工程」+「醫用設備」,專業度要求較高
2017年我國醫院與基層醫療固定資產投資額分別達到4112億元(+14%)和550億元(+5%),近年來增速有所放緩,新基建有望帶來新動力。醫 院建設是複雜的系統性工程,涉及土建施工、醫療專業工程及醫用設備配置等環節(投入佔比約4:3:3)。醫療專業工程是圍繞手術室、ICU、醫用 氣體工程等專業醫療設施建設的一體化服務體系,具有較高的專業度要求和嚴格的技術規範標準。醫用醫療設備主要包括各類診斷設備、治療設備 及輔助設備,其中大型醫學影像設備、生命支持設備技術要求較高,市場仍有外資品牌主導。
醫療專業工程:ICU重要性與短板凸顯,數量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重症監護病房(ICU)是對危重症病人進行監護治療的重要手段,在本次新冠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ICU病房在我國起步較晚,儘管近年來持續 加強建設,但我國人均ICU病床指標對比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中國為3.8張/十萬人,美國為34.7,德國為29.2,義大利為12.5)。預計到2023 年理論ICU床位數較當前存量有5倍以上空間(達到16.25張/十萬人)。潔淨手術部對潔淨要求較高,建設專業性較強。預計2018年國內手術室建 設市場規模超過100億元。年新建手術室與更新手術室需求約8000間與4000間,未來隨著醫院建設投入加大,需求有望進一步提升。醫用氣體系統 對於患者生命支持,供應醫療氧氣具有重要作用。本次新冠疫情中氧氣供應短板暴露,醫用氣體工程有望加快升級換代。
醫用設備:高端設備自主可控必將實現,大型設備進口替代正當其時
2018年我國醫療設備市場規模過3000億元,同比增長20%。儘管在監護儀、DR等領域已經基本完成國產替代,呼吸機、麻醉機、CT、核磁等大 型醫療設備市場仍然由外資品牌為主導。伴隨著邁瑞醫療、理邦儀器、開立醫療、聯影醫療等國產企業的技術不斷提升,加上政策引導國產優秀設 備採購,我國高端設備自主可控必將實現,國產龍頭品牌將加速替代進口產品。
投資建議:
建議買入邁瑞醫療(國產醫療器械龍頭,生命支持設備、影像、IVD均有較強的品牌影響力與技術積累)、魚躍醫療(家用醫療器 械龍頭、呼吸供氧設備增長穩健)、樂普醫療(心血管全產業鏈布局的平臺型企業,國產DSA主要生產企業,基層導管室建設主力)、迪安診 斷(第三方檢驗龍頭)、貝瑞基因(基因測序龍頭、腫瘤早篩高壁壘);
建議關注迪瑞醫療(尿液檢驗龍頭,IVD領域為數不多以儀器見長的 企業)、理邦儀器(監護儀、血氣分析儀等受疫情影響需求顯著提升,研發投入較高,技術積累豐富)、開立醫療(國產超聲龍頭,產品線持 續升級)、和佳股份(醫院整體建設帶動醫用工程與設備銷售)、尚榮醫療(醫院建設相關標的,醫用防護用品業務受疫情影響需求較大)。
報告節選(報告原文103頁):
(報告來源:國信證券)
如需報告原文檔請登錄【未來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