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3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火星表面之下隱藏著什麼秘密?目前,美國宇航局下一個火星任務將著眼揭曉其中的謎團,這項任務被稱為「洞察力(InSight)」,是美國宇航局首次研究火星內部深層結構的探索任務。
該任務由於技術問題擱淺了兩年時間,現計劃2018年發射升空。科學家希望這項研究將有助於解釋巖石行星的形成,其中包括我們的地球。
目前,「洞察力」任務計劃2018年5月8日之後5個星期的某個時間窗口進行發射,並預計在2018年感恩節之後著陸火星表面。洛克希德·馬丁太空系統公司負責建造該任務太空飛船,一個固定登陸器將著陸在火星赤道附近,目前該登陸器在丹佛市附近的一處基地進行測試。
洛克希德·馬丁太空系統公司太空飛船項目主管斯圖·斯帕思(Stu Spath)說:「該登陸器已建造完成,相關儀器已整合在登陸器上,因此我們可以完成最後的太空飛船測試,例如:聲學、儀器部署和熱量平衡測試。」
圖中是洛克希德?馬丁太空系統公司無塵室中技術人員正在檢測「洞察力」太空飛船。
雖然在過去二十年裡許多太空任務著眼於火星勘測,但是這些任務中的軌道器和登陸器都是聚焦於火星表面,勘測表面隕坑、巖石、風化層土壤,以及火山。
不同於之前的任何太空任務,「洞察力」任務將深潛進入火星表面之下,在火星表面之上放置兩個科學設備,用於傳輸火星表面之下勘測的數據信息。
第一個科學設備是地震儀,它是由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與美國等多個國家合作建造的,它非常靈敏,能夠探測到僅有氫原子直徑一半長度的地面運動變化,它的主要目標是記錄「火星震(震波)」或者隕石碰撞,這將有助於揭曉火星內層結構的重要信息。第二個科學設備是熱探測器,它能夠鑽探火星表面以下大約3-5米,勘測來自火星內部的能量。
我們的目標是更好地了解金星、地球和火星等類地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對於此類調查,火星具有特殊優勢,因為它不同於地球,火星板塊構造(可產生火震等其它現象)並不活躍。
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洞察力」項目首席調查員布魯斯·班納特(Bruce Banerdt)說:「在過去30億年裡,火星內部攪拌遠低於地球,很可能火星比地球保留更多關於巖石行星初期的證據。」
這是藝術家描繪「洞察力」任務如何勘測火星深層結構,不同於之前的任何太空任務,「洞察力」任務將深潛進入火星表面之下,在火星表面之上放置兩個科學設備,用於傳輸火星表面之下勘測的數據信息。
該項目的第三個主要實驗組件將使用火星和地球之間的無線電傳輸,調查分析火星沿軸旋轉的變化狀況,這將揭曉火星內核大小的重要信息。
當一項火星任務擱淺幾個星期,就必須等待26個月才能發射。這是因為地球和火星的軌道使這兩顆行星處於發射宇宙飛船的有利位置,當這兩顆行星處於相對較近軌道位置時,可以節省太空飛船燃料和旅行時間,但在每26個月裡僅有幾個星期的發射時間窗口。
「洞察力」任務的26個月延遲部分是由於軌道幾何特徵,以及技術問題。美國宇航局發現地震儀主傳感器周圍容器出現洩漏,隨後取消了2016年3月的發射計劃。地震儀主傳感器周圍的容器應當使傳感器處於真空狀態,一套新的真實容器裝置已於今年7月送遞並安裝。
「洞察力」項目主管湯姆·霍夫曼(Tom Hoffman)說:「兩年前我們已確定這些問題,我們正在迫切地為此項太空發射做好一切準備工作。」(葉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