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最新火星任務:將於2018年勘測火星深層內部

2021-01-12 TechWeb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3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火星表面之下隱藏著什麼秘密?目前,美國宇航局下一個火星任務將著眼揭曉其中的謎團,這項任務被稱為「洞察力(InSight)」,是美國宇航局首次研究火星內部深層結構的探索任務。

該任務由於技術問題擱淺了兩年時間,現計劃2018年發射升空。科學家希望這項研究將有助於解釋巖石行星的形成,其中包括我們的地球。

目前,「洞察力」任務計劃2018年5月8日之後5個星期的某個時間窗口進行發射,並預計在2018年感恩節之後著陸火星表面。洛克希德·馬丁太空系統公司負責建造該任務太空飛船,一個固定登陸器將著陸在火星赤道附近,目前該登陸器在丹佛市附近的一處基地進行測試。

洛克希德·馬丁太空系統公司太空飛船項目主管斯圖·斯帕思(Stu Spath)說:「該登陸器已建造完成,相關儀器已整合在登陸器上,因此我們可以完成最後的太空飛船測試,例如:聲學、儀器部署和熱量平衡測試。」

圖中是洛克希德?馬丁太空系統公司無塵室中技術人員正在檢測「洞察力」太空飛船。

雖然在過去二十年裡許多太空任務著眼於火星勘測,但是這些任務中的軌道器和登陸器都是聚焦於火星表面,勘測表面隕坑、巖石、風化層土壤,以及火山。

不同於之前的任何太空任務,「洞察力」任務將深潛進入火星表面之下,在火星表面之上放置兩個科學設備,用於傳輸火星表面之下勘測的數據信息。

第一個科學設備是地震儀,它是由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與美國等多個國家合作建造的,它非常靈敏,能夠探測到僅有氫原子直徑一半長度的地面運動變化,它的主要目標是記錄「火星震(震波)」或者隕石碰撞,這將有助於揭曉火星內層結構的重要信息。第二個科學設備是熱探測器,它能夠鑽探火星表面以下大約3-5米,勘測來自火星內部的能量。

我們的目標是更好地了解金星、地球和火星等類地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對於此類調查,火星具有特殊優勢,因為它不同於地球,火星板塊構造(可產生火震等其它現象)並不活躍。

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洞察力」項目首席調查員布魯斯·班納特(Bruce Banerdt)說:「在過去30億年裡,火星內部攪拌遠低於地球,很可能火星比地球保留更多關於巖石行星初期的證據。」

這是藝術家描繪「洞察力」任務如何勘測火星深層結構,不同於之前的任何太空任務,「洞察力」任務將深潛進入火星表面之下,在火星表面之上放置兩個科學設備,用於傳輸火星表面之下勘測的數據信息。

該項目的第三個主要實驗組件將使用火星和地球之間的無線電傳輸,調查分析火星沿軸旋轉的變化狀況,這將揭曉火星內核大小的重要信息。

當一項火星任務擱淺幾個星期,就必須等待26個月才能發射。這是因為地球和火星的軌道使這兩顆行星處於發射宇宙飛船的有利位置,當這兩顆行星處於相對較近軌道位置時,可以節省太空飛船燃料和旅行時間,但在每26個月裡僅有幾個星期的發射時間窗口。

「洞察力」任務的26個月延遲部分是由於軌道幾何特徵,以及技術問題。美國宇航局發現地震儀主傳感器周圍容器出現洩漏,隨後取消了2016年3月的發射計劃。地震儀主傳感器周圍的容器應當使傳感器處於真空狀態,一套新的真實容器裝置已於今年7月送遞並安裝。

「洞察力」項目主管湯姆·霍夫曼(Tom Hoffman)說:「兩年前我們已確定這些問題,我們正在迫切地為此項太空發射做好一切準備工作。」(葉傾城)

相關焦點

  • NASA「毅力」號即將發射,萬字長文詳解火星任務
    其任務是尋找形成於 35 億年前的火星三角洲 Jezero 火山口上的古代微生物生命跡象,收集和存儲可能包含外星生命最初證據地質樣本,並有朝一日將其帶回地球。預計火星著陸時間為 2021 年 2 月 18 日。
  • NASA毅力號直播攻略來了!萬字長文詳解火星任務
    其任務是尋找形成於 35 億年前的火星三角洲 Jezero 火山口上的古代微生物生命跡象,收集和存儲可能包含外星生命最初證據地質樣本,並有朝一日將其帶回地球。預計火星著陸時間為 2021 年 2 月 18 日。
  • NASA「洞察號」傳來火星內部「情報」:地殼或分三層
    @科技日報 12月16日消息,綜合《自然》《科學》雜誌15日最新報導,NASA「洞察號」探測器傳來火星內部「情報」:火星的地殼可能由三層組成。這是科學家首次直接探測地球以外的行星內部,將有助於研究人員揭開火星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形成和演化的。
  • 著陸恐怖七分鐘,洞察號的使命是什麼,能否「洞察」火星內部奧秘
    圖源:nasa/insight/images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製的科學探測器在火星安全著陸,上面的視頻是在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的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任務控制中心,當人們收到了洞察號降落在火星表面的消息時那一激動沸騰的一幕。
  • NASA堅毅號啟程奔赴火星,本屆火星賽季圓滿落幕
    在靈巧號還沒有真正在火星上測試飛行過的情況下,另一艘無人機任務,NASA的蜻蜓號已經入選下界新疆界級任務,計劃於2026年前往土衛六了。△蜻蜓號無人機在土衛六上的工作假想圖。來源:NASA但不同於有著稠密大氣的土衛六或者有著一般般大氣的地球,火星的大氣可就太稀薄了。
  • NASA毅力號火星任務二度推遲發射
    按照整個發射窗口期安排,發射商需要在7月22日~8月15日區間發射,否則將會錯過2020年火星發射窗口期,需要再等26個月才能發射。 在此之前,需要將最關鍵組件也就是有效載荷(整體打包的毅力號火星車)安裝在整流罩內部,然後封裝整流罩,再與一二級火箭垂直整合在一起,最終完成整箭集成步驟。
  • NASA洞察號證實火星地震活躍,並發現氣輝現象,火星內部很危險
    美國太空總署(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InSight)在 2018 年 11 月首次登上火星。最近,研究團隊發表了一系列透過洞察號觀測數據所發現的現象。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洞察號團隊終於確認火星地震非常活躍。主要研究員布魯斯·巴內特(Bruce Banerdt)表示:「我們終於首次獲知火星是一顆地震活躍的行星。
  • 火星探測六十年:一切過往,皆為序章
    「天問一號」將承載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在火星表面完成巡視探測,獲取火星科學數據,一次性實現對火星「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天問一號」還要進入地火轉移軌道,歷經約7個月飛行進入火星軌道範圍。
  • 60張圖帶你領略乘風破浪的火星探測史
    △爾在1840年發布的首張火星全球地圖;(右)直徑約500米的艾利-0撞擊坑,位於直徑40千米的艾利撞擊坑內部。△2018年,好奇號在火星樣品的熱分解產物中發現有多種噻吩(C4H4S)類和其他芳香族、脂肪族複雜有機物。
  • 去火星種土豆?星際移民夢想始於17年前
    這項計劃的主要目的是將勇氣號和機遇號兩個火星探測器送往火星,並對這顆紅色行星進行實地考察。勇氣號和機遇號分別在太平洋時間2004年1月3日和1月24日登陸火星。這兩個探測器的工作時間都遠遠超過了原定的90天任務期,其中機遇號在火星上超長待機工作了接近15年。
  • NASA宣布將延長火星「洞察號」和木星「朱諾號」的任務時間
    本文轉自【cnBeta.COM】;美國宇航局(NASA)周五表示,已經正式延長了兩項開創性的行星科學任務的時間:涉及「朱諾號」探測器和火星「洞察號」(InSight)著陸器的任務。這些延期是在經過審查程序後作出的。
  • NASA又公布火星照片,火星表面好像被「怪物」爪子抓了?輪廓清晰
    在2018年6月,火星上出現了遮天蔽日的沙塵暴,最後導致「機遇號」火星車被失去了聯繫。由於這一場沙塵暴幾乎卷席了整個火星,所以「機遇號」可能已經被這些沙塵暴埋沒了。再加上「機遇號」依靠太陽能才能維持運行,在出現沙塵暴以後,「機遇號」就陷入了絕境。最終在2019年2月13日這一天,NASA宣布結束「機遇號」探測器的使命。
  • NASA火星計劃推進,下一任務將樣本送回地球
    美國宇航局(NASA)批准了火星樣本返回(MSR)的多任務工作,以便向 A級階段推進,將第一批火星樣本送回地球。 堅持不懈的力量可以使用機械手末端的巖芯鑽頭來採集火星巖石和石塊(破碎的巖石和塵土)的樣品,並把它們密封在一個固定的管子裡。堅持不懈的努力使這些樣品能夠儲存在火星表面的特定位置或內部。
  • 探索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火星任務
    這對漫遊者被廣泛認為提供了第一個堅實的「地面真相」,即火星曾經比現在溼潤得多。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2005年2005年8月12日,NASA發射了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於2006年3月10日進入火星軌道。MRO一直在觀測火星並取得了許多引人注目的發現,包括最近在火星表面和地下觀察到流動海水。
  • 「洞察號」:火星地殼或分三層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6日電 (實習記者 張佳欣)綜合《自然》《科學》雜誌15日最新消息,NASA「洞察號」探測器傳來火星內部「情報」:火星的地殼可能由三層組成。這是科學家首次直接探測地球以外的行星內部,將有助於研究人員揭開火星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形成和演化的。  這是「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的一項重大發現。數據顯示,火星地殼也分層,厚度為20公裡或37公裡,是兩層還是三層,具體取決於地震波的反射是否準確跟蹤到地幔的頂部。在地球上,地殼厚度從海洋以下約5至10公裡,到各大洲以下約40至50公裡,最高平均厚度不超過70公裡。
  • 在火星發現大腿骨和摩爾斯電碼?盤點NASA的火星趣圖與科學解釋
    研究人員將其稱為「巖蛋(Egg Rock)」。 21 火星南極的神秘圓坑 NASA目前還沒對這張圖給出任何解釋,這個奇怪的圓坑是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在2017年拍攝的,它很可能是一個塌陷坑或撞擊坑。這個圓坑位於火星的南極區域。
  • 瘋狂硬體設計,美國NASA火星探測車內部架構曝光
    (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PL)一名航空電子系統工程師Luke Dubord為與會的數百名工程師們揭露了漫遊者號(Rover)火星探測車的內部架構與登陸系統設計,帶領與會工程師體驗一場漫遊火星探測車的虛擬之旅。
  • NASA:洞察號探測器準備將其「錘」進火星地下
    這麼多火星探測器中,有一個名為「洞察號」的探測器。「洞察號」探測器在2018年5月發射升空,在2018年11月26登陸到火星表面,洞察號探測器已經在火星表面運行了一年多時間。雖然和好奇號探測器一樣,都是在火星表面運行,但是洞察號探測器的任務卻是希望能夠探索火星的內部情況,所以,和好奇號探測器任務的側重點還是不一樣的。洞察號探測器曾經監測到火星地震由於需要「傾聽」火星的「心聲」,所以洞察號探測器攜帶了地震測量儀和溫度測量裝置。
  • NASA 核動力火星車帶上無人機探索生命!1090 萬人訂了票的「毅力號...
    踏上火星漫遊,本就是一項重重困難的任務;而由於運載火箭 Atlas V-541 在測試環節中問題頻出,「毅力號」發射任務也不得已再三推遲。好在,「毅力號」終於順利出發,預計將在火星上工作至少一個火星年(約為地球上 687 天)。
  • 火星發現三個湖泊,水資源充足,難道火星真有外星生命?
    近期,在《自然天文學》期刊上,一篇關於火星南極以下存在多個冰下水體的文章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關注。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火星南極冰層下再次出現了液態水湖,這是距離2018年首次發現火星液態水資源以來,第一次有明顯的證據證明火星上的局部水資源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