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克卜勒452b適合人類宜居?科學家有什麼判斷標準?

2020-12-22 騰訊網

模型思維

NASA曾經在媒體會議中宣稱,他們在距離地球1400光年外發現了一顆與地球非常相似的星球:克卜勒452b。

研究發現,克卜勒452b圍繞運轉的恆星與太陽非常相似,而克卜勒452b在星系中的位置,和地球一樣都處於星系宜居帶。

但由於其他數據的缺乏,目前科學家們還不能判斷克卜勒452b是否適合人類宜居。但克卜勒452b的發現,還是讓很多人為之振奮,並親切地稱呼它為:地球的表哥

那麼問題來了,科學家是怎麼判斷克卜勒452b是否適合人類宜居呢?

這其實涉及到天文學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模型思維。我們知道,按照科學的標準方法,科學家們的實驗必須具備可重複性,但是天文學研究的現象,很多是無法重現的現象,比如:宇宙大爆炸,超新星爆發等。

如果天文學領域也按照其他領域的標準去發論文,那麼很多天文學家終其一生也發表不了一篇論文,而且他們的研究也無法開展。

那怎麼辦呢?

天文學家們想到一個辦法,那就是提出理論模型,並儘可能讓自己的模型嵌合多個理論,比如:宇宙大爆炸就是理論模型,而它嵌合了廣義相對論,暗物質、暗能量等理論。

關於克卜勒452b是否宜居,科學家們也有一個模型,那就是:宜居星球模型。

宜居星球模型

天文學家根據地球上的生態系統,提煉出了7個對於人類而言至關重要的環境因素,只要滿足這7個因素的天體,就有可能適宜人類居住。

恆星系位於星系的宜居地帶。以太陽係為例,太陽系內之所以可以誕生生命,和它在銀河系的位置有關。如果太陽系太靠近銀河系中心,那麼銀河系中心的高輻射物質會導致太陽系生物無法生存。如果太陽系太遠離銀河系,又將會導致重金屬無法形成,從而使得生命無法誕生。只有位於銀河系的宜居地帶上的恆星系,才有可能誕生出生命。

星系位置。雖然太陽系位於恆星系的宜居地帶,但是太陽系內部也有自己的宜居帶,如果太靠近太陽,那將會因溫度過高而導致生物無法生存。如果距離太陽太遠,那麼星球只能形成氣態星球,以至於人類無法生存。

液態水,水對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擁有液態水也意味著該星球上的溫度在0-100攝氏度之間,人類有可能在該星球上生存。

全球性磁場,恆星除了向外散發光與熱之外,還會時時刻刻吹著太陽風,太陽風就是高能帶電粒子,過量的太陽風會導致人類無法生存。

有大氣層,人類的呼吸離不開大氣,如果一個星球沒有大氣層的話,要麼是該星球沒有了全球性磁場,導致太陽風將大氣層中的物質吹跑了。要麼是該星球引力太小,無法束縛住大氣層中的物質。除了大氣層之外,大氣層的成分對於人類也至關重要,如果大氣層中沒有臭氧層,那麼紫外線將能夠直接照射到人體表面,紫外線是電離輻射,電離輻射能夠破壞DNA,以至於人類無法長時間在陸地表面生存。

有一顆體型較大的行星守護。在各個恆星系中,有許多小行星的存在,如果該星系中沒有較大的行星守護,那麼小行星將有可能因軌道變動而墜入其他星球軌道,使得該星球遭遇毀滅之災,不利於生命長期生存。地球之所以沒有經歷這些,是因為木星質量較大,能夠用引力彈弓的形式將小行星加速甩開,從而避免小行星撞擊地球。在地球45億多年的歷史,木星只失手過一次,就是導致恐龍滅絕的那次小行星撞地球。

有一顆相對於自身而言小不了太多的衛星。

目前,人們只探測到克卜勒452b位於恆星系的宜居帶,而恆星系又位於星系的宜居帶,至於克卜勒452b是否有大氣層、液態水等關鍵數據科學家們並不知道,因此我們無法判斷它是否宜居。

總結

科學家和非科學家的區別就是在研究科學問題時會遵循著嚴苛的科學步驟。牛頓是最先開始這樣進行科學實驗的,後來人們又在牛頓工作方法的基礎上,總結並添加了了幾條內容,總結下來就是:科學要可定義、可重複實驗、可證偽等。

然而天文學是個另類,由於天文現象的不可重複性,使得人們在研究天文學時,不能使用科學家們制定的科學方法,只能使用模型思維來解釋宇宙現象。克卜勒452b是否宜居,就是使用模型思維來回答的。

相關焦點

  • 為何說克卜勒452b適合人類?它距離那麼遠,科學家如何觀測的
    如今幾十年過去了,科學家們的發現還是非常大的,目前在太陽系外找到的潛在宜居行星的數量就有近百顆,而其中距離地球1400光年之外的克卜勒452b,則尤為受到關注。另一個地球?在2015年,NASA的天文學家發現了克卜勒452b的身影,它位於1400光年之外的天鵝座之中,直徑大約是地球的1.6倍。
  • 1400光年外的行星克卜勒452b,為何被稱為地球的「表兄弟」?
    在多年對太陽系各大行星觀測之後,科學家們認為太陽系中只有地球擁有生命形式,可以說我們人類在太陽系中是無比孤獨的,而太陽系以外眾多行星的發現,使科學家們欣喜若狂,在這些行星中,是否有像地球一樣,具有可以為生命的誕生和發展演化提供適宜條件的個體存在呢?
  • 距離我們1400光年的克卜勒452b真的適合人類居住嗎?
    克卜勒452b是距離我們1400光年的一顆太陽系外行星,網絡上抄的沸沸揚揚,說它與地球相似度達到98%,號稱地球大表哥,甚至有人宣稱科學家判定這顆行星適宜人類居住。那麼這些傳言是真的嗎?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科學家從來也沒有判定什麼星球適宜人類移居。
  • 科學家如何判定克卜勒452b是否宜居?而事實上就是個大忽悠!
    截至到去年5月份為止總共發現了3767多顆系外行星,其中有262顆可能位於恆星的宜居帶。當然隨著TESS進入狀態,未來系外行星以及位於宜居帶的行星將會越來越多!但我們只關心一個問題,這些位於宜居帶的行星都宜居嗎?橫跨如此遙遠的距離,是用什麼方式來證明這些行星是宜居的?
  • 宇宙中有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人類可以「移民」過去嗎?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並沒有發現任何一個像地球一樣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但是,在宇宙中科學家們發現了多個與地球有一定相似度的星球,其中與地球相似度最高的是克卜勒候選星KOI-4878.01,它的地球相似指數高達098.,但遺憾的是目前並沒有被證實。那麼,已被證實存在的與地球相似度最高的是什麼星球呢?
  • 系外行星克卜勒452B,有水和大氣層,距離地球1400光年
    筆者-小文 人類探索宇宙的目的無非有三個,其一是尋找地外生命,證明自己不是孤獨的存在,其二則是解開宇宙誕生以及生命起源之謎,最後則是尋找下一個合適居住的星球了。
  • 地球有一顆「孿生兄弟」,一年有385天,人類理想的新家園?
    地球的生態資源被過度開發,人類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差。沒有人知道地球在接下來的一百年,一千年甚至一萬年中會是什麼樣,那時的地球是否仍然適合人類居住?實際上,科學家一直在努力尋找適合人類居住的新家。2009年,美國宇航局將克卜勒天文望遠鏡發射到太空。目的是在宇宙中遙遠的恆星上找到「靈星」事件。當然,克卜勒科學團隊的艱苦努力並沒有白費。他們從5萬顆恆星短暫而規則的過程中選出。2015年7月23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宣布發現克卜勒452b行星,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第一個潛在的超地球巖石行星。
  • 盤點最適合人類居住的五大宜居星球,其中一個簡直就是地球的翻版
    我們地球的歷史已經接近四十億年了,很多跡象表明,人類不可能永遠在地球居住,因此科學家開始尋找宜居星球,這是為了人類未來的繁衍生息。因此今天美女小倩統計出最近幾年科學家發現的宜居星球,將最有可能的五大星球列舉出來,供大家品評。
  • 銀河系內至少存在3億顆宜居行星,人類第二家園真的存在嗎?
    位於宜居帶是宜居的必要不充分條件。但這確實是一個尋找適合人類生存的第二家園的方法。克卜勒計劃的使命這次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基於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 2009-2018 年之間收集的系外行星數據得出的。
  • 科學家發現「地球兄弟」,氧氣含量是地球3倍,或比地球更宜居
    文/行走天涯科學家發現「地球兄弟」,氧氣含量是地球3倍,或比地球更宜居自從人類發現宇宙的神秘莫測之後,人類一直企圖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然而也隨著人類科技文明的不斷前進,人類愈發的發現到自己的想法有多麼的可笑
  • 科學家研究發現,銀河系有數億顆潛在宜居星球,上面會有生命嗎?
    那麼,探索到今天,科學家們都有哪些新發現呢?研究者稱銀河系中有數億顆潛在宜居星球前段時間,來自美國《天文學雜誌》上的一篇研究報導,讓很多人都深感意外,因為根據研究顯示,在銀河系中,至少存在著3億顆潛在的宜居星球,這些星球中至少有4顆,和地球之間的距離不足30光年。
  • 宇宙直徑930億光年,擁有上萬億個星系,是否有外星人存在?
    目前為止,地球是人類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但是在浩瀚的宇宙裡,像地球這樣的行星可以說是數不勝數,那麼究竟是否有外星生命存在呢?2009年3月6號,美國宇航局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探索系外行星的太空望遠鏡,叫做克卜勒太空望遠鏡。
  • 比地球更宜居!科學家找到24顆「超宜居星球」,上面會有生命嗎?
    人類搜尋地外宜居星球已經長達70年的時間,之所以要花如此長的時間去尋找宜居星球,是因為人類始終相信茫茫宇宙中應該還存在著和地球擁有類似自然環境的星球,科學家們將這類行星稱為「類地行星」。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超過一千顆行星,那麼這些行星有哪些是適合居住的呢?
  • 科學家發現24顆宜居行星,比地球更適合人類生存
    大家都在想,地球的「生命」是有限的,因此人類需要找一顆備用的星球,它的溫度體積質量等如果能供應人類生存是再好不過的。然而因為難度過大,一直以來都沒找到合適的星球。而美國和德國科研人員一直不懈地堅持,終於有所發現。難道地球不再唯一了?這些科學家發現了24顆宜居星球,似乎比地球更適合人類生存,這是怎麼回事呢?
  • 美國宇航局發現一「超級地球」:1年有14個月,平均溫度22度
    除了幫助人類實現宜居的夢想之外,人類也想證明自己並非是宇宙中最孤獨的存在,所以不論是出於哪方面,科學家們一直都在宇宙中尋找和地球環境非常相似的星球,認為既然地球擁有的條件能夠孕育出生命,那麼和地球環境相似的星球,有很大的機率同樣也是具備孕育生命的條件的。
  • 又一系外行星被發現,且處宇宙宜居帶,它真的適合人類居住嗎?
    相信不少朋友都應該聽說過著名的「霍金預言」,天體物理學霍金曾在一次訪談中表示,他認為我們人類需要把生存問題重視起來,因為地球並不能讓人類長久居住,所以我們人類必須在外太空找到其它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進行太空移民。
  • 比克卜勒-452b還適居的星球,距地僅100光年,是未來的移居目標
    例如在2019年發現的巴納德b星,是美國卡內基科學研究團隊發現的,其中距離地球6光年,是目前距離地球最近的超級地球之一,比巴納德b星還要近的星球是比鄰星b,距離地球只有4.2光年,不過這兩枚星球雖然距離地球較近,但是卻和地球的相似度不高,所以,被科學家認為不具備生命居住的可能性。那麼究竟是哪顆星球更適合人類居住呢?
  • 直徑20萬光年的銀河系,有多少宜居星球?
    但地球並不特殊上世紀2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確認仙女座星系位於250萬光年後,人類才知道了除了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外,宇宙中還存在大量獨立於銀河系的星系。上世紀90年代,以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名字命名的哈勃望遠鏡升空後,人類才第一次深刻體會到了宇宙的廣闊,哈勃望遠鏡的觀測數據表明,可觀測宇宙內至少有兩萬億個星系,而每個星系都有上千億顆恆星。
  • 科學家發現24顆比地球更宜居星球!網友:請問多少錢可以搬家?
    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新華社/美聯同時就職於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和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的教授德克·舒爾策-馬庫赫牽頭這項研究,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和美國維拉諾瓦大學天文學家合作,確定「超宜居」標準,例如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他們最終從4500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24顆「超宜居」行星。
  • 「近鄰宜居行星巡天計劃」來了
    一直以來,尋找「地球2.0」是人類的夢想。5月7日,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行星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季江徽。他坦言,人類進行系外行星的觀測,終極目標是為了尋找宜居行星或第二顆地球。紫臺的「近鄰宜居行星巡天計劃」也在穩步推進中,該計劃可能會發現真正的「地球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