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發現一「超級地球」:1年有14個月,平均溫度22度

2021-01-14 梨子書吧免費看

文/行走天涯

美國宇航局發現一「超級地球」:1年有14個月,平均溫度22度

一直以來,科學家都在尋找類地行星,這是因為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如今慢慢的已經變成了千瘡百孔的一顆星球,而且還因為人類一直不斷的開採地球上的資源,以至於人類文明若想要繼續大幅度的邁進的話,那麼至少需要新的資源來給人類實現實踐和利用,可是顯然,人類破壞地球的速度遠遠超過了人類文明發展的速度,若人類在幾百年之後,還沒有改變現狀的話,那麼很可能地球就成為一顆不適宜居住的星球了。

除了幫助人類實現宜居的夢想之外,人類也想證明自己並非是宇宙中最孤獨的存在,所以不論是出於哪方面,科學家們一直都在宇宙中尋找和地球環境非常相似的星球,認為既然地球擁有的條件能夠孕育出生命,那麼和地球環境相似的星球,有很大的機率同樣也是具備孕育生命的條件的。抱著這樣的猜想和實踐,科學家就在宇宙中發現到了特別多的類地行星,甚至有一些星球被稱為地球的孿生兄弟,只因為環境極為相似。

比如美國宇航局曾經公布的一顆克卜勒22b行星,科學家就認為這顆行星就如同超級地球一般,因為這顆星球上的氣溫非常的適宜,同樣也處在自己恆星的宜居帶內,所以一年的平均氣溫大約在22度,簡直比地球上上的溫度更加適宜居住。而且科學家根據這顆克卜勒22b的運行軌道來看,克卜勒22b同樣也是有著一年四季的變遷的,同時這顆星球一年的時間要比地球要長上兩個月,也就是14個月,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這顆星球上居住會讓人類有更長的時間。

不過,這顆星球距離地球大約有著600光年的距離,以至於人類想要更深程度的了解克卜勒22b是有困境的。但是依照這顆星球上的條件來說,很可能這顆星球已經孕育了生命。但是文明等級也許和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文明相差無幾,所以他們沒有辦法來找到我們,而我們同樣也只能夠遠遠的觀測者他們。

其實除了克卜勒22b之外,還有克卜勒452b等很多行星,都被科學家認為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說明這些星球都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只是具體情況還是需要科學家進一步的去探索,而這也許就只能交給未來人類快速前進的科技了!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連夜上報:「超級地球」:一年有14個月,溫度是22攝氏度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人類的延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一個問題,在人類延續的過程中也需要家園作為支撐,到目前為止,我們只能發現地球更適合我們。當然,人們並沒有放棄尋找第二個地球,在那裡,美國航天局可能更富裕,發射了大量的探測器,發明了許多高科技產品來更好地觀察宇宙的所有動態,其中最著名的是克卜勒太空望遠鏡。
  • 「另一個地球」被發現,氣候宜人而且還有水,體積是地球的14倍
    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是一直以來都沒有中斷過的,現如今隨著科技的發揮,人們對於宇宙的探索也在不斷的加深,同時也收穫了很多的成果,今天小編帶大家要看的是「超級地球」被發現,體積是地球的14倍,不止有四季比地球還舒服,根據科學家對於太陽系的預測,太陽將在
  • 地球可能正在一顆超新星爆炸的碎片中裸奔,溫度高達6000度!
    這可能也正是我們地球目前正在經歷的事情,來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核物理學家安東·沃納(Anton Wallner)帶領的一組科學家發現,地球可能正在一顆超新星爆炸後留下的,溫度高達6000度的巨大星際雲中裸奔,經受著超新星「碎片」的轟擊。
  • 「超級地球」終於露面,比14個地球還大,一年四季常春
    「超級地球」終於露面,比14個地球還大,一年四季常春!人類在地球上有了幾百萬年的歷史,在這裡繁衍後代息息相傳。
  • 美國宇航局的地球防禦試驗可能會形成人造流星雨
    planetarydefense/dart校對:牧夫天文校對組後臺:庫特莉亞芙卡,李子琦「這次太空試驗計劃被稱為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 The 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試驗計劃,美國宇航局將發射一個太空飛行器
  • 「超級地球」被發現,體積是地球的14倍,一年四季比地球還舒服!
    「超級地球」被發現,體積是地球的14倍,一年四季比地球還舒服! 遊遍世界美景,品讀百味人生,歡迎收看本期視頻!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可是由於人口數量不斷增多,對於地球的破壞也越來越大,在此基礎上,人類不斷探索宇宙,想要勘測出第二地球,有何成效呢?
  • 美國宇航局公開太陽系探索50周年紀念標誌
    在洛杉磯舉行的《連線》雜誌年度科技成果展示的儀式上,副局長謝娜·戴爾公布了誕生於1958年10月1日的NASA的周年紀念標誌。太空人和未來技術也成為了此次大會的焦點,該大會展示了NASA在許多領域發揮領導作用的產品和最新的技術創新。
  • 美國宇航局:海洋生態系統的地球觀測衛星任務
    海洋生態系統的地球觀測衛星任務在2020年2月通過了關鍵性的設計審查之後,PACE現進入開發集成和測試階段。美國宇航局位於馬裡蘭州格林貝爾特的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正在建設其主要儀器:海洋顏色儀(Ocean Color Instrument,簡稱:OCI),該儀器和太空飛行器將很快在模擬發射和軌道的嚴格條件下進行測試,準備在2023年發射時進行全球海洋和大氣科學領域探測。
  • 你相信遙遠的太空有外星人嗎?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比地球更舒適
    科學家發現了一個類地球行星,這個行星大概有14個地球這麼大,上面有河流和山川,也有四季,它上面比地球還舒適!科學家一直都在遙遠的太空探索,試圖找到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終於他們發現了類地行星。
  • 2020年是氣候拐點?北大西洋有個區持續5年變冷,地球或入小冰河
    根據《自然氣候變化》雜誌報告指出,科學家們發現我們地球有一個地方不僅沒有變熱範圍變冷了。什麼情況?地球是在醞釀小冰河時期嗎?2020年真是氣候拐點嗎?這是什麼情況?我們來看看。北大西洋有個地區持續變冷根據氣候科學家表示,這個區域是在2015年首次被發現的,是位於北大西洋的一個異常情況,他們也稱之為「冷斑點」,而在這5年之中,這個斑點是在持續性的降溫(變冷),這與周邊海洋區域完全是不一樣的,周邊的海溫是在不斷上升,而這個斑點是在不斷地降溫,如今科學家們也不知道是什麼情況,因為海洋的複雜性使它難以解釋
  • 中方嫦娥五號準備重返地球,美國宇航局計劃用1美元購買月壤
    中國嫦娥五號帶著"月球特產"準備返回地球,這也是最近40年以來,人類再一次月球探測器成功登月。點火成功之後,上升器還分為三個階段,在調整姿態與軌道射入之後,等待相關組合體對接和合適月球入射時間段,百年時刻可以準備"回家"。
  • 距離地球3億光年的星系,美國宇航局發現壯觀的宇宙「戒指環」
    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再次幫助天文學家追蹤一個古怪的天體。錢德拉天文臺的太空望遠鏡最近在20萬光年的地方,發現一種罕見的中子星, 這也是首次發現銀河系外的中子星。在此之後,錢德拉的望遠鏡將視野投向了銀河系以外的更遠的地方, 現在他們發現了一個距離地球3億光年的神秘的宇宙環。
  • 美國宇航局的機器人太空操作
    劇NASA報導:美國宇航局的機器人加油任務3(RRM3)已經成功地完成了在國際空間站上的第二組機器人工具操作,展示了傳輸低溫流體的關鍵技術,這些流體被用作冷卻劑、推進劑或在軌道上的生命支持系統。這些技術在延長太空飛行器壽命和促進月球和火星探測方面具有應用。
  • 哈佛科學家發現宇宙超級黑洞「鼻祖」
    美國宇航局卡西尼探測器首次對科學家提供土衛二當前熱液活動的明顯證據,很可能這顆衛星地下海洋具備孕育生命的條件。如果這一發現得以證實,土衛二將成為太陽系內除地球之外唯一一顆存在熱水和地下交互反應的星球,熱液活動性使土衛二成為一顆潛在微生物的衛星。科學家在地球上發現一些怪異生命可以生存在沒有陽光照射的海底熱液噴口。
  • 小行星龍宮塵埃送達地球,美國宇航局的天體生物學家準備探測它
    當地時間12月6日(美國12月5日),日本太空船「隼鳥2號」(Hayabusa2)從地球表面上方約200公裡(120英裡)處將一個太空艙降落到澳大利亞內陸地區。該艙內有一些太陽系中最珍貴的貨物:飛船今年早些時候從小行星龍宮(Ryugu)的表面收集的塵埃。
  • 美國與歐洲宇航局籌劃將一小部分火星樣品運回地球
    外媒報導稱,美國(NASA)與歐洲宇航局(ESA)正計劃將一小部分火星樣品帶回地球,且該項目已經邁出了最初的一步(Phase A)。 NASA 在今日的一份公告中稱,火星樣本返回(MSR)任務將需要成熟的關鍵技術和諸多努力。不過鑑於包括中國在內的探月工程已經取得了相當多的積極進展,我們對 NASA 的火星 MSR 採樣任務也充滿了信心。
  • 未來7-22年,全球可能升高1.5度—新聞—科學網
    氣候變化閾值刷新  來自加拿大的科學家介紹了一種預測全球變暖的新方法,可大大減少氣候變化預測的不確定性。最近,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新的預測方法,能夠大大降低模型的不確定性。相關研究載於《氣候動力學》。 大氣、海洋、冰川、陸地和太陽等都是影響地球氣候的因素,將它們匯集於同一個數學模型中,有助於人們更好地了解整個地球系統。但在預測未來時,這些歷史數據仍然存在著不確定性。
  • 美國宇航局的10次阿波羅號的月球任務
    阿波羅任務始於1961年5月25日約翰·甘迺迪總統的演講,當時他宣布了將太空人送上月球的目標。8年之後,10次阿波羅任務,美國創造了歷史。阿波羅1號實際上從未離開過地面。1967年1月27日,在發射臺上進行測試時發生了火災,摧毀了發射艙。不幸的是,三名太空人遇難了。
  • 2020年進入小冰河時期了?地球極端化氣候或成常態
    確實2020年出現的異常氣候較多,例如北極38度高溫,百年一遇的強降雨等等,都說明了我們極端氣候現象是略多了,這就是大概的情況。地球為何出現極端氣候現象?這個問題可能只要有了解過氣候知識的人都知道,那就是「全球變暖」的影響是非常明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