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傳統節日文化教育應在家庭教育活動中落地的幾點思考

2021-01-08 騰訊網

作者:重慶市大渡口區實驗小學老師 龍俊旭

我們都知道,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悠長,其中,中華傳統節日承載著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社會歷史文化內容,是弘揚傳統文化的有效載體之一。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西方節日的湧入,中華傳統節日文化受到了較嚴重的衝擊,形式越來越簡單,節日味也越來越淡。

雖然現在從國家到地方都在提倡讓傳統文化課程走進中小學課堂,各學校也以傳統節日為契機開展了許多主題教育活動,但學校教育因其自身條件的局限性,形式和內容都相對單一,集中體現在對節日的知識認知和文化積累上,比如:通過繪本、故事讓孩子知道其來源;通過詩詞補充,讓孩子積累和節日有關的詩詞歌謠:通過看視頻,大致了解節日的習俗等。而且,這些內容基本上雜糅在一次主題教育課中,前後體驗活動較少,因此,孩子對節日也只停留在「知道」,並無「喜愛」之情。

因此,筆者認為,小學傳統節日文化教育中,學校、家庭都應該出席,特別是家庭教育活動扮演著更為深刻的「實施者」角色,更應該引起重視。以「春節」為例,家庭教育活動應該如何開展呢?

第一,親身參與,感受節日氛圍

「春節」是中國第一大節,如何讓小孩體會到其「盛大、隆重」呢?古人有歌謠曰「……過了臘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三十晚上玩一宿,初一初二街上走……」可見當時人們之忙碌、重視,如今物質豐富,年貨基本上可以在超市一次搞定,但是孩子的體驗感明顯差了,作為家長,筆者認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採購甚至自製年貨,同時複習和加深在校學習到的其中蘊藏的文化。

例如,孩子們從學校教育中已經知道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這段時間被叫做「迎春日」或「掃塵日」,那麼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做家裡的大掃除,邊做邊講講故事、聊聊寓意,讓勞動有滋有味;再如,去超市購物之前和孩子一起列購物清單、起草節日當天活動流程等,勾起孩子對節日的嚮往,感受節日來臨前的氛圍。

第二,注重儀式,深度體驗節日

「除夕」這天正式開始「過年」,只等中午或者晚上吃一頓團圓飯嗎?筆者以為,可以為孩子準備一個更有儀式感的活動,深度體驗春節。根據節日前製作的節日活動流程,選擇傳統習俗當中可以操作的一部分,例如一起寫春聯、貼春聯、窗花,一起準備團圓飯的材料,開展春節燈謎、詩詞大會,一起守歲,迎接新年,一起賞花燈、看晚會,一起編寫節日祝福、展望未來等,感受「團圓」的真正含義。

到正月初一正式進入迎接新禧、祭祀神靈、祈求豐年主題後,可以帶著小孩出門祭祀祖先,給長輩拜一個有儀式感的年等,將豐富多彩的古代習俗與現代生活相結合,給孩子深度感受節日的機會,讓孩子真正喜愛節日,傳承節日。

第三,梳理節日,提升節後感悟

在過完節日以後,和孩子一起整理節日照片、視頻,適當布置一些簡單有趣的手頭作業,例如:利用連環畫或思維導圖回憶節日流程,通過講故事暢談節日趣聞,和孩子一起看電影、讀書、寫感悟等提升對節日的認識都是不錯的選擇,為節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總之,傳統節日教育不僅要認識、理解,更重要的是在感受、體驗的基礎上喜愛、傳承。

來源:光明網

相關焦點

  • 中國節日新文創 讓節日裡的傳統文化基因「活起來」
    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在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今天,我們應如何發揮好這些傳統節日背後的人文價值,從而更好得在傳統節日中感受文化自信? 傳統節日文化激活再生 任重道遠 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節日創意大賽組委會主任史宗愷在致辭中指出,一個民族要想在長久的生命中經歷過若干次錘鍊後發現它的那些本能面目仍然存在,一方面是要有時代的延綿,另一方面是構成這個民族的特徵應始終存在
  • 弘揚傳統文化 情暖幸福冬至 ——玉泉區西菜園小學二十四節氣之...
    冬至,是四季中最特別的一個節氣,它是大自然對我們的考驗,它是春天氣息的先遣者。有嚴冬的光顧,必有暖春的到來。一年一度的冬至如期來臨,為了讓同學們進一步了解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弘揚傳統文化習俗,了解冬至節氣,培養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12月18日,玉泉區西菜園小學開展了以「弘揚傳統文化 情暖幸福冬至」為主題的二十四節氣之冬至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 第三屆《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節目項目」旨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以及《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等相關文件要求,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
  • 小學生錯把烏龜當生肖,媒體:是時候重視傳統文化常識教育了
    日前,遼寧瀋陽市約六萬名小學四年級學生參加了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涉及語文、數學、英語、基本素養四科。當地教育界人士表示,調研和監測發現,目前學生閱讀能力總體偏弱。(《遼瀋晚報》12月28日)小學都上到四年級了,居然還有把小烏龜扯進十二生肖、把洋節當成傳統節日的,這樣的「梗」實在讓人難以置信。
  • 惠安小學開展紅色教育基地參觀研學活動
    ,激發少先隊員的愛國主義情懷,近日,煙臺市芝罘區惠安小學三(2)中隊組織少先隊員和家長參加了以「陪你長大,向上二班」為主題的走進煙臺山紅色教育基地研學活動。  本次走進煙臺山紅色教育基地活動,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同學和家長依次參觀了煙臺開埠陳列館、冰心紀念館、膠東革命史陳列館和抗日烈士紀念碑。在參觀過程中,通過講解員耐心細緻地講解,同學們深刻地認識了煙臺的開埠歷史文化、革命英雄光榮事跡,被其中蘊含的愛國革命精神深深打動。其中,冰心紀念館是同學最感興趣的展覽館。冰心是傑出的文學大師、忠誠的愛國主義者,她稱煙臺是她「靈魂上的故鄉」。
  • 學傳統迎端午 文昌小學讓「端午」文化進校園
    為了進一步弘揚和培養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煙臺市牟平區文昌小學在端午節來臨之際,以班級為單位組織開展了「碰蛋活動」,讓「端午」文化走進校園。
  • 兒童傳統文化教育2016年度報告
    徐老師認為,兒童的傳統文化教育應以兒童為本,應服務於兒童的成長。僅從國家發展和文化傳承的角度確定教育目標是不夠的。兒童的傳統文化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而是應該豐富當下兒童的生命體驗,並打下紮實的中國根基,未來能以自己獨特的文化血脈,為人類更好的發展提供更豐富的創造和可能性。 基於此,傳統文化教育不為復古傳統,而在豐富當下、面向未來。
  • 關於大學文化傳播的幾點思考
    傳播學的研究對象以人類社會信息傳播活動為主,涉及人的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傳播與人與社會的關係等核心問題。文化傳播學作為一門交叉學科,其興起時間並不長,目前尚缺乏具有科學性、系統性的研究成果,學界的研究也未形成統一的見解。
  • 壹起教育創始人馮軍: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連接器
    來自傳統教育、網際網路教育、在線教育、培訓等教育多領域的120多位企業家齊聚一堂,共同分析大灣區教育現狀,分享行業投資經驗,探討未來發展方向。壹起教育創始人、深圳市家庭教育協會名譽會長馮軍出席了本次沙龍,並作為推動家庭成長行業的領軍者代表,做了主題為《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連接器》的分享。
  • 小學應取消英語課,由武術國學取而代之,可行嗎?
    最近網上正在熱議鄭強教授關於取消英語課程的話題,不少人都支持中小學應該取消英語課程。中學是否取消英語課程暫且不論,但作為小學教師的我認為小學應該取消英語課程。小學開設英語課程,完全違背現階段小學教育的規律,根本不符合中國教育實際,特別是不符合農村教育。
  • 惠濟區中小學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
    為引導少先隊員們進一步了解和感受中華傳統節日文化,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加深隊員們對端午節深厚文化內涵的感受,6月18日—22日,惠濟區江山路第一小學、薛崗小學、南陽小學、鄭州四中實驗學校、長興路實驗小學、雙橋小學、江山路中心幼兒園、孫莊小學、胖莊小學、古滎幼兒園等30餘所中小學(園),先後組織開展了「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
  • 首個全國思政教育聯盟落地杭城 群英薈聚共同探究大中小學思政教育...
    現場,來自杭師附小、杭州市撫寧巷小學、杭師大附中、杭州市惠興中學、杭師大東城小學及杭師大六所學校的校長或書記就思政教育實踐研究成果進行了分享,分別站在高校、中學、小學角度就思政教育提出了思考。  杭師附小、杭州市撫寧巷小學、杭師大東城小學三所小學分享出了自己對於小學思政教育的思考與實踐。
  • 「我們的節日·中秋節」當傳統節日「碰上」創意活動,這個中秋有點...
    我們的節日中秋節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那麼中秋的這些中秋習俗,你還記得嗎?
  • 淺談中國式教育的利弊,家庭教育分量有多重?
    但是弊端也顯而易見,就是老師基本上照本宣科,讓學生上課時全神貫注,專心聽講,老老實實在課堂裡坐滿40分鐘,學生獲得的知識靠被動接受,師生之間的互動也只能局限在教室裡,老師們從小學到高中幾乎都希望把把學生培養成聽話、乖巧型。
  • 讓傳統節日的文化之水源遠流長
    □葉秋12月21日是中國24節氣中的冬至,這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人有志,家有譜,國有史。每一個充滿儀式感的傳統節日,都有它特定的文化內涵,都凝聚著各個民族的智慧,體現著民族文化的特點。
  • 將廣彩與親子教育相結合,多寶社工多種方式推動文化傳承與家庭教育
    寶哥哥這就告訴你~為進一步關注兒童的健康成長,傳承優良傳統文化,8月8日下午,由荔灣區婦聯與區文廣旅體局合作主辦,廣州市荔灣區恆福社會工作服務社承辦的「傳承非遺,揚好家風」讓傳統文化與家庭教育攜手同行活動在永慶坊
  • 【縣區動態】讓孩子在愛中啟航,石林縣2020年家庭教育講座在民族...
    【縣區動態】讓孩子在愛中啟航,石林縣2020年家庭教育講座在民族小學舉辦 2020-12-24 19: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播種夢想 向陽成長——柳林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教育系列活動
    小學是教育的基石,是人生中樹立遠大志向、學好文化知識、陶冶道德情操、養成良好習慣、鍛鍊強健體魄的最佳時期。為幫助一年級新生儘快熟悉校園,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小學生活,順利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入學適應期,成為一名小學生。2020年8月30日,學校開展了「播種夢想 揚帆起航」新生入學教育系列活動。
  • 甘晨力:中國傳統節日傳承厚重中華文化底蘊
    中華文明延綿數千載,傳統節日文化就是遺留下來的歷史寶藏,經久不衰,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管時移世易,我國每年依然有慶祝傳統節日的習慣,而每個節日背後,都有它的典故及意義,值得我們傳承下去。提起中秋時節,大家會馬上想起「人月兩團圓」,舉家聚首一堂吃著月餅賞月,說著嫦娥奔月的故事,其樂融 融。而每年的春節,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千裡迢迢趕回家中與家人團聚吃團年飯預備過年。
  • 中國人不應過萬聖節?理性分析如何對待傳統節日和洋節
    按理說蘊含著自己民族國家文化的傳統節日,應該是深受本國人民喜愛的,每當傳統節日都會有熱烈的慶祝活動,大到國家層面,小到個人家庭都會有一定的儀式或者活動。比如中國的元旦跨年活動、除夕全家歡聚,或者是中秋吃月餅賞月,端午的龍舟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