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勵志成語故事——精衛填海

2020-12-27 夢話你我他

《述異記》卷上:昔炎帝女溺死東海中,化為精衛,其名自呼。每銜西山木石填東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狀如精衛,生雄如海燕。今東海精衛誓水處,曾溺於此川,誓不飲其水。一名鳥誓,一名冤禽,又名志鳥,俗呼帝女雀。

傳說,很久以前,炎帝有個女兒叫女娃,炎帝很喜歡她,經常帶她到東海去遊泳。

女娃非常勇敢,大風大浪從不畏懼。女娃長大後,每天都要自己到東海去遊泳。

有一天,她不幸被大海淹死了。女娃死後變成了一隻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叫聲,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精衛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頑強不息,堅持不懈,決心要把東海填平。

這句成語比喻矢志不移,努力不懈。

成語故事——屠龍之技

歷史成語故事——四面楚歌

歷史成語故事——指鹿為馬

春秋勵志歷史故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

小學歷史成語故事——三顧茅廬

#成語故事#

相關焦點

  • 成語「精衛填海」形容堅定不移的精神,「精衛」指的是誰?
    那麼在這個成語中「精衛」指的是誰呢?本期文章我們就來講一講「精衛填海」背後的傳說故事,和「愚公移山」傳說一樣,同樣感人肺腑。圖:漫畫版精衛填海《山海經·北山經》中記載如下:再往北二百裡,是座發鳩山,山上生長著茂密的柘樹。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烏鴉,卻長著花腦袋、白嘴巴、紅足爪,名稱是精衛,它發出的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
  • 精衛填海,填的到底是什麼海?小精衛的原型竟然是它!
    大家都聽過「精衛填海」的故事,可你知道填的是哪個海,精衛又是誰嗎?《山海經》載:「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並且白額雁是在西伯利亞北部繁殖,每年遷我國長江下遊一帶越冬,神話故事中精衛鳥所填的東海一帶正是它們的必經之地。由此看來,白額雁就是精衛的原型,應該是沒跑啦!除了精衛填海以外,《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等神話故事對我們來說都耳熟能詳。
  • 幽默、智慧、勵志、哲理,經典成語故事,帶孩子重溫連環畫的魅力
    我結合自己多年的閱讀指導經驗,建議不妨從閱讀經典成語故事連環畫入手,主要有以下五點好處。第一,秀外慧中,有利於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小人書、連環畫曾經是一代人的記憶,具有吸引孩子眼球的神奇魔力。而中華經典成語故事,是經過歷史沉澱積累的精華,隨便一個都是家喻戶曉。要讀就讀經典,經典成語故事,更是融幽默、智慧、勵志、哲理於一身,何樂而不讀呢!第四,Get 注意力,閱讀學習效果有保障。
  • 十堰成語故事⑨鐵杵磨針與武當山勵志典故
    「鐵杵磨針」成語 最早出自南宋成語鐵杵磨針,出自南宋文學家祝穆編撰的地理類書籍《方輿勝覽》:「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 學成語故事,玩成語填詞——懸梁刺股的故事
    成語故事小課堂精彩繼續~ 今天鴨,牛牛君會帶著大家 學習成語故事,玩成語填詞遊戲 快來動動你的腦筋,看誰填的快!
  • 成語故事:一日千裡,歐陽修的勵志故事
    成語一日千裡形容人的進步或者事物發展的很快。故事出自《湘山野錄》後人就由尹師魯誇獎歐陽修的這句話演化出了一日千裡這個成語。
  • 「民間故事」民間故事手抄報之精衛填海,一步一步教你畫
    大家好,我是淘氣的小音符,中國的民間故事有很多,近期我會持續更新不同的民間故事的手抄報,希望對你有幫助!詳細的教學視頻同步更新,請查看我的主頁視頻。01手抄報主題字設計我們使用橙色的畫筆,畫上主題字「精衛填海」。
  • 非人哉:神話傳說「精衛填海」,沒想到後續是這樣的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小羨對於神話傳說,想必大家印象中還是有很多的,畢竟有不少都拍成動畫或者連續劇,即便沒有完整的閱讀過,對講述的故事也應該有所了解。今天要說的是《山海經北山經》中的上古神話傳說「精衛填海」,講述了炎帝神農之女——女娃溺死於東海,死後化為精衛鳥,日夜銜石填海的故事。隱約還記得「精衛填海」在小時候的課本中有讀到過,因為其中刻畫了英勇頑強的精衛形象,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探索自然、徵服自然、治理水患的強烈願望和不畏艱苦的奮鬥精神,這些都是我們值得學習,嚮往的。
  • 成語故事:專心致志
    【成語】:專心致志 【拼音】:zhuān xīn zhì zhì 【解釋】:致:盡,極;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
  • 成語故事卡通畫之掩耳盜鈴教程,讓成語故事「活」起來
    本期主題成語故事情景畫之掩耳盜鈴難易級別:中等繪畫時間:40分鐘工具:A4列印紙、勾線筆、彩鉛、馬克筆成語故事情景畫之掩耳盜鈴圖解步驟第一步我們在一個長方形邊框內畫上一個古代男孩,一隻手捂著自己的耳朵另外一隻手在摘鈴鐺~
  • 小學不同類型成語積累
    小學的成語非富多彩,不僅要學習書本上的成語,還需積累課外的成語,除了能運用在平時的考試試題中,還可以運用在作文中,讓作文的語言更優美,更豐富。我給大家整理了些較為常用的幾種類型,每個至少要積累三個。>二、季節型春:生機盎然、春意盎然、草長鶯飛夏:夏日炎炎、驕陽似火、綠樹成蔭秋:秋風習習、秋高氣爽、果實纍纍冬:鵝毛大雪、冰天雪地、北風呼嘯三、寓言故事
  • 古代勵志故事就是正確嗎?看完這幾個小故事,應該就有答案
    古代勵志故事很多,看完之後讓你可以感悟到許多人生道理,其中大部分的故事,在孩子們的眼中是沒有問題的,可是用成年人的眼光,有很多看來都很不合理,甚至可能對現代人造成誤導!今天就來分享一下,幾個不合理的勵志故事!
  • 古代名人的勵志故事 能給你什麼啟迪?
    古代名人的經歷讓他們在人生中獲取了各種各樣的經驗道理,這些經驗道理幫助他們在生活中披荊斬棘,成就了最好的自己。古代名人的勵志故事對於後人來說都是可供借鑑的經歷,從中吸取能夠有益於自己生活的部分,往往能夠受益終生。
  • 成語故事:發蒙振落
    【成語】:發蒙振落 【拼音】:fā méng zhèn luò 【解釋】:蒙:遮蓋,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搖動。把蒙在物體上的東西揭掉,把將要落的樹葉摘下來。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 四年級上《精衛填海》:懂得精衛不畏艱難,持之以恆的精神
    四年級上《精衛填海》:懂得精衛不畏艱難,持之以恆的精神一、學習目標通過藉助注釋和聯繫生活實際,了解句子意思,正確做到詞句間的停頓,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藉助注釋和聯繫生活實際,了解句子意思,能展開想像用自己的話說說精衛填海的故事。懂得精衛不畏艱難,持之以恆的精神,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探索、徵服大自然的意志和願望。
  • 《婷婷講成語故事》在京首發 把中國成語「演給孩子聽」
    1月9日,2020北京圖書訂貨會開幕日,《婷婷講成語故事》新書發布會暨「詩詞成語童萌」活動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湖南展區舉行。婷婷姐姐帶領小讀者們表演古詩聯唱。《婷婷講成語故事》由嶽麓書社出版。在婷婷姐姐的新書《婷婷講成語故事》中,都能找到答案。1月9日是2020北京圖書訂貨會開幕日。當天下午,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湖南展區,由嶽麓書社與婷婷姐姐聯合舉辦的《婷婷講成語故事》新書發布會暨「詩詞成語童萌」活動異常火爆,熱情的小讀者和家長擠滿現場,有的從河北、天津專程趕來參加活動。
  • 小升初語文能力提升,成語的積累,靈活運用
    小升初語文能力提升,成語的積累,靈活運用成語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習慣用的固定的詞語,成語用得恰到,能使語言簡潔、生動。有更強的說服力,詞語有三字、四字、五字、六字等不同形式,但是一般為四個字,成語不能隨意更改。
  • 新民藝評|看系列微電影《成語新故事》有感:傳統文化精神的當代傳承
    「菽水承歡」「鄭人買履」「濫竽充數」「妄自菲薄」「以貌取人」……這些是古代的成語,也是系列微電影《成語新故事》的片名。微電影每部七八分鐘,主幹是現實題材的原創小品,最後半分鐘用語音說明成語的本意及出處——古今關聯,其義自顯。
  • 【成語故事 ·漢】馬革裹屍
    成語釋義: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成語出處:《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成語故事:馬援是東漢名將。漢光武帝時,他奔赴沙場抵禦外族侵略,抗匈奴伐交趾,屢建戰功。光武帝封他為伏波將軍。不久,威武將軍劉尚在貴州陣亡。消息傳來,光武帝十分擔憂那裡的戰局。馬援年過花甲,卻自願請求出徵。他說:好男兒為國遠徵,以馬革裹屍還葬!他出兵貴州,勇挫敵兵,後來不幸病死在戰場。
  • 精衛填海的故事:精衛原名叫什麼
    後來「精衛填海」也被大家用來讚揚鍥而不捨的精神和不畏艱難的堅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