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千年不忘報恩的白娘子,多情美麗的女鬼小倩,中國人好像特別喜歡把最美好的意象寄托在精怪的身上。
01
比如鮫人的傳說:
在中國的南海之中生活著一種名為鮫人的妖怪,他們流下的眼淚會變成珍珠。
清代有一個叫景生的人,發現了一個因為犯錯被流放的鮫人,鮫人因為流浪四方無依無靠,請求景生能夠收留他,。
景生很善良,也有這個能力,就收留了鮫人,雖然鮫人什麼都幹不了,也不說也不笑,但是景生覺得他很可憐,就沒有趕走他。
直到有一天景生喜歡上了一個漂亮的女孩,去提親的時候,女孩的母親為了為難他,跟他要一萬顆珍珠做聘禮,景生因為沒有一萬顆珍珠愁的生病了。
鮫人因為景生的收留之恩,對他還是有很深的感情的,一看到景生病了,就傷心地哭了,然後他的眼淚就變成珍珠落下來,景生一看高興壞了,就跟他說了事情的原委,說:我需要一萬顆珍珠,你能多哭一會兒嗎?
然後鮫人為了給他湊齊這一萬顆珍珠,讓景生帶其登樓望海,看著大海鮫人回想起以前的生活,想起自己被流放無法回故鄉,痛哭流涕,落下的眼淚呢也不計其數,得到的珍珠也就不計其數。
得到了足夠的珍珠後,景生就想帶著鮫人回家,這個時候他們發現天空出現了赤色的雲霞,升起了十二座海市蜃樓,鮫人說那一定是瓊華三公主出嫁了,也就是當時判他流放的那個人,他說這樣一來我的流放期限已滿可以回家了,說著鮫人就跟景生告別跳入了海中。
景生帶著一萬顆珍珠,再次去女孩家提親,女孩的母親看到他的誠意和真心就把女兒嫁給了他,並且告訴他,要珍珠是為了試探他的誠意,不是真的想要那麼高的聘禮。
所以景生不僅娶到了他心儀的女孩,還把珍珠原數帶回了,不久他們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夢鮫」,以此來紀念那個成全他們的鮫人。
這個故事其實就是影射出我們中國人的「善有善報」的一個美好祈願。
02
日本的「百鬼夜行」還是很出名的,是日本的一個文化的象徵,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百鬼夜行」也是最早起源於中國。
在唐代的時候,日本就把這一個故事引入到自己的國家,然後在此基礎上加入自己國家的文化元素,就有了百鬼夜行的故事,也是根據他們自己國家特有的文化,進行了改造創作的。
《周禮·夏官·方相氏》記載:「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戈揚盾,帥百隸而時難,以索室驅疫。」方相氏現身驅鬼的儀式稱為大儺,周代就流傳下來了。
唐時驅儺,是一場大遊行。最前方,是方相氏四人開路,頭戴高大的冠冕,黃金做的面具上四目赫赫,披著熊皮衣服,左手執戈,右手揚盾,又跟隨十二人,赤發白衣,各拿麻鞭,長數尺,甩鞭震耳。
後跟著五百小兒,皆裝扮成各種鬼怪模樣,奇形怪狀,張牙舞爪,窮兇極惡。方相氏引百鬼行走,帶出城外,寓意祛除百鬼,世間太平。
這種大儺儀式唐時流傳甚廣,當時的朝鮮、日本等國皆引而為戲。當時日本人看到方相氏面目醜陋,身後又跟著眾多鬼怪,就認為他是大鬼頭,所以稱之為「百鬼夜行」,後來統指所有的日本妖怪。
03
當我們面對本國的文化被鄰國因為己用,並且「發揚光大」,搞得比我們這個發源地還有知名度時,更多的也只能是義憤填膺、憤憤不平而已。
而作家張雲選擇了致力於妖怪文化的研究,寫出了堪稱妖怪文化的大百科全書的《中國妖怪故事》 !
張雲,男,1984年生,安徽靈璧人,出版作品有: 《赤焰蒼雲》 、 《伽藍秘錄》 、 《溪囊·三目之嬰》 、 《山都·幽怨之靈》 等等。
可以說張雲一直在進行有關於精怪文化的研究,創作的作品大多都是跟其有關的,前文所寫的有關鮫人的傳說就出自《中國妖怪故事》 。
張雲耗費心血寫的這《中國妖怪故事》, 引用從上古到現代各種典籍近300部,記錄中國妖怪共計1080種,是目前為止國內收錄妖怪最多、最全、篇幅最長、條理最清晰的妖怪研究專著,這也是一種精神的傳承,跟那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其實也是異曲同工的,也是幾千年沉澱下來的。
我們需要傳承的不只是工藝文化、傳統文化,還有我們的故事文化,古人的想像力是非常豐富的,他們喜歡把自己的精神寄託於想像出來的精怪、神仙身上,玉皇大帝、觀音菩薩等諸神,也是人們想像出來的。
《聊齋志異》中的很多故事,也是來源於民間傳說,人們善於編撰一些精怪多情、報恩的故事,當然也有很多反面的鬼怪形象,其實也是把一些壞人的特點套在上面,有時候因為壞人的身份地位等原因,無法抗擊,所以就根據其特點創造出一個鬼怪形象,讓他在故事裡得到懲罰,以寬慰自己。
04
張雲寫這一部《中國妖怪故事》,花費了將近十年的時間,一個人肯花將近十年的時間,來寫一部關於妖怪的書,這份堅持與熱愛也是值得我們敬佩的。
就像著名作家第4屆魯迅文學獎得主曉航在推薦序裡所說的一樣,「中國妖怪故事是一本奇書,張雲花了差不多10年研究,收集整理有關妖怪的文字,再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然後建立起一個龐大的中國妖怪體系,換句話說這本書就是中國妖怪的百科全書。裡面的妖怪林林總總活靈活現,給妖怪樹碑立傳張雲應該是第一人,這是一本開宗立派的妖怪大辭典,這本書絕對填補了中國妖怪學的空白,意義重大,功德無量。」
#百鬼夜行#我泱泱中華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可謂深厚,老祖宗的智慧也是令我們驕傲的,但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讓太多的人難以沉得下心來去感受我們的歷史文化了。
「傳承」說的是傳播和繼承,首先傳播開來,讓人們重新認識,然後才有激起興趣從而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