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晚,在京都的大將軍商店街上舉行的「一條百鬼夜行」活動,上千人的cosplay大軍,扮演各種鬼神,在街道遊行,豐富的喬裝和服裝設計,給人很強烈的視覺衝擊效果。
日本是個崇鬼的民族,在鬼怪文化宣揚的表現形式上有很多種,其實,類似「百鬼夜行」的活動每年都有舉行。
一,弘揚日本鬼怪文化的藝術活動
諸如日本的世界鬼怪大會,由人裝扮而成的怪物或者是畫在布上的鬼怪畫像,一群奇形怪狀近似人形的怪物在街上徜徉:有的長著拉長的脖子;有的滿臉血色一頭白毛;有的獨眼、獨角;有的沒有臉沒有腳;有的像是古怪的動物;有的還吐著血紅舌頭向街道兩邊的遊客致意。數千名對鬼怪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人從日本各地聚集而來,共同欣賞、弘揚日本的鬼怪文化。之所以日本鬼怪文化很受歡迎,是因為日本的「鬼怪」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鬼」一詞在日本的概念非常寬泛,從最初人人恐懼、唾棄的災厄、晦氣、疾病的象徵,到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一種藝術形式,「鬼」在日本已經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所以「百鬼夜行」在流傳到日本後,逐漸演變為出現在夏日夜晚或者商業炒作的「妖怪」大遊行。
關於」百鬼夜行」的民間傳說也是家喻戶曉。百鬼夜行一說起源於中國和印度,在中國,一般是指在中元節這一天,地府會大開鬼門關,放鬼魂回家。有子孫、後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養;無主孤魂就到處遊蕩,徘徊於任何人跡可至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舉行投食祭祀、誦經作法等「普渡」、「施孤」布施活動,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在中國古代捉鬼的術士圈裡面有句話,夜走千萬鬼,鬼煞走第一。夜走鬼出現有個特徵,在同一個地方出現連續一百天,每天都會多增加一個,按著順序,今天是鬼煞,那麼明天會再出現一個邏陀,傳到日本之後,日本人給它起了個新的名字,叫做百鬼夜行。
現如今用「鬼怪」的形式來表現,其實更多的是直面當代社會的困境,用鬼怪來還原現代人的生存狀態,但從這方面看來看來,最富藝術想像力的還是日本人。
二,以鬼怪故事為題材,電影·漫畫
日本的鬼怪文化深入人心,如今已經變成很多藝術家們的創作源泉,也被賦予了新的概念,許多著名的「大鬼」甚至被日本的動漫工作者「萌化」,變成了惹人喜愛的存在。
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日本暗黑系短片《百鬼夜行》,由以恐怖詭異畫風著稱的塚原重義創作而成。講述夜色漸濃的城市裡,許多隱沒的鬼魂陸續出現,準備圍攻小女孩,尷尬的是沒想到她一點都不害怕。
在日本只要關於鬼怪題材的電影和活動,都會吸引很多人關注,上世紀90年代轟動全球的《午夜兇鈴》,就是日本鬼怪文化電影傑作的代表,完整的劇情、滲人的音效,恐怖的情節,成就了影視上最經典的鬼怪形象-貞子。
三,設立「鬼怪文化」建築收藏館不光是在影視和活動上,日本每座城市,都會相傳一些當地的鬼故事,有部分地區政府也會根據故事的內容,設立類似的建築。如京都府大江町有鬼的博物館,裡面有當地著名鬼傳說中吞酒童子的雕像;和歌山的鬼之城,城內有各種各樣的建築,每個建築都是描述一恐怖的傳說。這使人們在遊山玩水、領略大自然美景的同時,還可以體會到鬼怪世界的刺激。不得不說日本人的對傳統鬼怪文化的想像力與現實的結合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