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我放逐到客死他鄉,「毀譽參半」的金基德為何讓人尊敬?

2020-12-14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

12月11日,有兩條關於韓國電影的新聞上了國際頭條,第一是《寄生蟲》超過《黑豹》《信條》等片,榮登Google網站2020年電影熱搜榜冠軍;第二就是59歲的韓國導演金基德在拉脫維亞感染新冠病毒去世。

去年,奉俊昊因執導《寄生蟲》紅遍全球。在此之前,在國際影壇上名氣最響的韓國導演只有一人——金基德。

後浪不一定會把前浪給拍死,前浪化作虛無的水霧,是因為自身的重力加速度。從2000年開始的《漂流欲室》,到《空房間》《阿里郎》《聖殤》等名片,金基德導演的電影在包括坎城、柏林、威尼斯三大電影節在內的各大國際影展中多次斬獲大小獎項,在歐洲是備受寵愛的頂級名導。

金基德是世界三大電影節的常客

可是因為深陷性醜聞,加上其作品風格對韓國觀眾的口味漸行漸遠,金基德近年來愈發被本土影壇邊緣化。於是他萌生了晚年在東歐發展,甚至在當地定居的想法。不料不幸感染新冠病毒,在離2020翻篇還有最後20天的時候辭世。

這個冬天,金基德沒能等到「又一春」

北京時間12月11日下午,拉脫維亞門戶網站德爾菲(Delfi)發布消息,坎城、威尼斯和柏林三大電影節的常客,著名韓國導演金基德(Kim Ki Duk)因新冠肺炎併發症,於當地時間11日晚在拉脫維亞一家醫院去世。

2004年,金基德執導的《春夏秋冬又一春》曾代表韓國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可在這個冰冷冬天,他沒能等來「又一春」。

《春夏秋冬又一春》

金基德是11月20日前往拉脫維亞的,原本想在當地買房,並申請永久居留權,沒想到感染了新冠病毒。據稱,12月11日,金基德本來是要去房產交易場所的,但他並未在約定時間現身,手機也處於失聯狀態。其友人報警,最終警方發現這位韓國導演竟然感染了新冠病毒,被送去醫院搶救。

近年來,金基德與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兩國的文化活動關係密切。2019年,他擔任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的主席,今年,他與當地演員和團隊共同出演了自己的新電影《溶解》,該片在哈薩克斯坦以俄語拍攝。製片人是女演員丹娜拉·朱瑪格麗耶娃。金基德除擔任攝像外,還擔任編劇和剪輯。

遠離祖國,是因為逃避性侵犯醜聞?

金基德1960年12月20日出生於慶尚北道奉化郡,而這個月的20日,原本是他60歲大壽。很多影迷都有疑問,為什麼這麼大牌的導演想要在那麼小的一個偏遠國家買房?為什麼他如此離群索居?染病時身邊連一個助理都沒有,最後竟是一個人孤獨地告別了這個世界。

有業內人士稱,金基德從2016年開始就基本不在韓國拍片了,這是因為他在本國的口碑有些不好,「不是因為電影,主要是他私生活有些亂。」2017年,韓國電視臺 MBC的《PD手冊》欄目播出節目《電影導演金基德,大師的真面目》,指控金基德襲擊和性騷擾女演員,轟動了整個電影界。

年輕時的金基德

儘管金基德全部否認指控,2019年,韓國法院仍判令金基德向受襲擊的女演員做出賠償,支付500萬韓幣的罰金。但因缺乏證據,最後不了了之。

如同大洋彼岸另一位才華橫溢卻同樣深陷性侵醜聞的名導伍迪艾倫一樣,金基德也被國內同行和民眾聲討和指責。而自尊心極強的金基德亦逐漸遠離韓國影壇,轉而向中國甚至東歐發展。

一大遺憾,生前本來要拍一部華語片

15年到20年前的網際網路不甚發達,可那時的中國還是有一個人人皆知的網絡熱詞:「韓流」,「韓流」指東亞無敵的韓國足球,也指韓國的時尚潮流,還指來勢洶洶的韓片,金基德就是那時韓國電影復興的領軍者之一。從那時開始,金基德這個名字就在中國文青群體中耳口相傳。

金基德的人生軌跡也有一小部分和中國電影的發展產生了重疊。2015年,金基德曾擔任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評委。同年,他成了浙江嘉視年華影視製作公司的藝術總監。2016年,他再度來中國準備執導新片《無神》,當時他頭扎髮髻,身穿寬鬆道袍,縱論中韓兩國電影未來發展的形象屢屢見諸國內報端。

《無神》

金基德執導的22部電影中,大多數都是對白很少的低成本文藝片,而籌拍中的《無神》是難得一見的商業大片。當年,他曾計劃湯唯和張震主演,號稱是升級版的《春夏秋冬又一春》。

金基德還曾去過橫店和黃山取景,他對《無神》傾注了巨大心血,該片有戰爭、動作、魔幻還有愛情,加上好萊塢特效,對這位電影大師而言,是一次具有挑戰的藝術創作。可是最後因為種種原因,這部華語大片的拍攝計劃最終意外擱淺。

逆襲人生,落魄畫家蛻變成頂級導演

據說,2016年金基德來中國拍《無神》時,當時他的隨身筆記本電腦裡,有該片全套畫面場景設計的效果圖,都是他自己創作的。

很多人知道金基德是導演,卻不知他也是一位畫家。金基德出生在韓國的農村,自小家境貧寒,他用畫畫的方式連接外面的世界,可他父親卻希望他以後成為一名工人。金基德中學沒畢業就輟學進入了工廠上班,幹的全是體力活。可他熱愛藝術的心不死,於是攢錢去法國巴黎進修美術。

之後,金基德靠賣畫為生,獲益寥寥,兩年後回國,更是貧困潦倒。無奈之中的金基德開始嘗試劇本寫作。1993年,他的劇本《畫家與死囚》獲得劇作教育協會最佳劇本獎。1994年,《二次暴光》獲韓國電影委員會最佳劇本獎,次年《非法穿越》再獲該獎。這些獎項使他在1996年籌得資金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鱷魚藏屍日記》,從此走上了職業電影人的生涯。

1997年,金基德的第二部電影《野獸之都》出爐。並首次入選第16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而這也是他的一部半自傳色彩的影片。次年,《雀籠小客棧》成功打入歐洲,曾展出於柏林電影節等八個國際大中小電影節。1999年,《漂流欲室》入圍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其驚世駭俗的影像在國內外引起軒然大波。2000年,金基德推出實驗作品《真相》,並組建自己的電影公司。

傳奇謝幕,世上再無如此多才的電影人

2001年,金基德憑藉《收件人不明》再度入圍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不過依然飽受爭議。2002年,金基德的影像語言日趨完美,其重磅作品《壞小子》二度入圍柏林電影節。金基德的電影擅長以唯美、冷酷的美學特徵探索社會陰暗黑暗面,剖析和反思人類本性,無論大眾喜不喜歡他那「很黃很暴力」的鏡頭語言,其電影的凌厲畫風和獨特色調卻幾乎得到了舉世公認,這不得不說以前的畫家經歷塑造了他的導演風格。

當時和金基德合作過的中國影人樓曉東曾回憶,金基德是一個奇人,因為他可以一個人完成一部電影的所有環節,導演、編劇不用說,攝影、美術、音效、燈光、錄音、布景,就連道具,這位導演都能一人搞定。樓曉東曾到金基德韓國的家中做客,發現他家在首爾郊區的一座山上,孤零零的一幢小別墅,周圍沒什麼人煙。別墅裡有個可以燒飯做菜的「鐵爐」,這是金基德的發明,甚至連咖啡機也是導演自製。

金基德的意外離世讓影迷震驚

金基德的電影成本通常較低,《春夏秋冬又一春》在金基德22部長片中成本最高,也僅為500萬元人民幣。2016年底上映的《停止》,成本僅為5萬元人民幣。學者戴錦華曾說:「不是每個電影人都像金導這麼多才多藝,能用5萬拍一部電影,他自己兼導演、製片人、編劇、攝影師、剪輯……」

金基德的人生,一如他的電影風格,雖不轟轟烈烈,但絕對豐富多彩。2020之後,世上再無金基德,也再無像他那樣多才多藝的電影人。

相關焦點

  • 韓國導演金基德去世 頂級名導為何「毀譽參半」?
    從2000年上映的《漂流欲室》,到《空房間》《阿里郎》《聖殤》等名片,金基德導演的電影在坎城、柏林、威尼斯三大電影節等各大國際影展中多次斬獲獎項,在歐洲是備受寵愛的頂級名導。金基德是三大電影節常客  因為深陷性醜聞,加上其作品風格對韓國觀眾的口味漸行漸遠,金基德近年來愈發被韓國影壇邊緣化。於是他萌生了晚年去東歐發展,甚至在當地定居的想法。
  • 毀譽參半 金基德孤獨地走了
    因為和朋友約好一起去看房子,對方當天無法聯繫到他,幾經周折,才知道他因新冠肺炎住院,抵達醫院之後,聽到的卻是他因新冠肺炎併發症去世的噩耗。金基德突然離世的消息令人惋惜,釜山國際電影節執行董事長全陽俊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哀悼:「從朋友那裡,我聽到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金基德導演從哈薩克斯坦搬到拉脫維亞,卻在生日前一周因新冠去世。
  • 漫威英雄哨兵:從自我放逐到被放逐
    漫威公司借鑑超人創造過很多英雄最早可以追溯到1939年漫威公司的超級英雄&34;。以至於哨兵在漫威宇宙從自我放逐到被放逐,一直游離於核心之外。並且哨兵是那個年代最偉大並且最受歡迎的超級英雄,每個人都喜歡哨兵,每個超級英雄都敬仰哨兵。
  • 金基德的基德式結局:掩蓋了荒謬人生的更大荒謬,也以此文懷念他
    是的,當昨晚有人告訴我金基德不在人世時,我第一個反應是:不可能吧,又來假新聞?畢竟,他實在年輕,還差數日才到60歲生日,絕大多數導演起碼還可再拍十多年。有人問他為什麼要走到遙遠的國度,客死他鄉。可是,流亡、放逐,有意無意踏上自毀之途,隨時是他電影的情景。我們雖然都不該做戮屍者,妄自想像往生者的心念和死因,但實在禁不住朝救贖的方向想。
  • 釜山電影節負責人哀悼金基德,客死他鄉詳情曝光:住院兩天便去世
    有報導稱,因為此前在韓國的不光彩指控,金基德計劃移民到拉脫維亞,並打算通過在海濱城市尤爾馬拉買房的方式獲得綠卡,但是,他沒有在約定的時間出現,因此朋友去拜訪了他,方知他去世的消息。願逝者安息」此外,金基德電影公司的一名助手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證實了金基德的死訊:「通過與家人核實,來自國外媒體的消息是正確的。」金基德助手稱:「金基德導演的葬禮程序尚未籌劃。」
  • 自我放逐,是一種高貴的選擇
    人到中年,能說出的都不是事,說不出的都是痛。見到過一幅古人對聯:「骨有三分傲,情留一點痴」。雖然不是出自名家之手,但對仗工整,立意高遠,甚是喜歡。說到「骨有三分傲」,為什麼只說三分?不說兩分,不言五分?
  • 自我放逐 |《芳華》9
    文工團放逐了劉峰,在所有人都站起來批鬥他時,他也實現了自我放逐。他扔掉了曾經屬於他的獎品,也就是過去的榮譽,等於也就扔掉了枷鎖。他身上沒有限制,可以真實的做自己。    第二年,何小嫚也離開了文工團。何小嫚也是被放逐的,被處理下基層,這也是她的一種自我放逐。
  • 金基德:那個用身體說話的人開始沉默了
    席間,金基德還即興唱起了歌《阿里郎》。這首歌他在很多場合都唱過,比如在坎城,在威尼斯。他唱得很好,中氣足,情感也充沛。在座的還有一位導演,是馮小剛,他的歌興也跟著來了。他唱的是《好久不見》,他唱得也很好。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金基德,也是最後一次。我一直希望金基德能恢復到他最佳的工作狀態,看來,這個希望徹底落空了。
  • 戀愛中的自我放逐
    大部分人的第一段感情的產生都是生理作為主導因素,可能是因為成長的原因導致對男女之事的好奇,又或者是欲望發洩的必然。而這些不過都是我們作為生物的本能。我很好奇這個因素是什麼,後來呢我發現這個因素好像就是自我放逐,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邊界,這個邊界就是指我們和他人的隔閡,比如說兩個陌生人間的邊界感是最強烈的,而和同學,這種邊界感會減弱一點,和朋友會更弱。兩個人之間的邊界感越弱,相處越舒服,而自己的自我約束也越少。
  • 電影禁映片場毆打女演員,拍出妓女三部曲的金基德,卻因新冠去世
    #一到年底,新冠疫情好像又嚴重了,大家出行還是要多注意,戴好口罩,儘可能的少外出與人接觸,並做好防範措施哦。12月11號晚上很多人都看到俄羅斯那邊消息說韓國導演金基德因為新冠肺炎併發症在拉脫維亞去世了。很多人一開始以為是假消息,當然,心裡也希望這是假的,是造謠。但韓國《朝鮮日報》援引俄羅斯消息人士很快證實了,金基德的確因為疫情去世了,終年60歲。
  • 以這樣的方式死亡,很金基德
    若以現在的蓋棺定論,我會把1996到2008年,作為金基德的前半生,然後是2008年到2020年,這是他的後半生。在金基德的前半生,我跟許多影迷那樣,是通過《春夏秋冬又一春》的盜版碟,通過《漂流欲室》的三級片盜版下載,通過他在柏林和坎城的大紅大紫,來認識到這個韓國電影的異數。
  • 再見了,獨一無二的金基德
    《壞小子》中,小混混透過一面鏡子看愛人賣淫而痛苦得面容扭曲……這絕非獵奇,而是金基德對人類普遍境遇的一種刻畫。這樣的刻畫並不脫離社會現實,而是處處呼應之。在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的關係被物與物的關係取代。「人非工具」的啟蒙理想已被異化的殘酷現實抹去。
  • 金基德,你現在在幹什麼?
    有的人認為,金基德的電影噁心、骯髒、讓人身體不適。另一方面,他的電影畫面又十分粗糙。在韓國,金基德被稱作有「飢餓精神」,即常常在極低的預算、極短的時間內,戰鬥式地完成拍攝。例如他2012年的電影《聖殤》,拍攝成本僅為1億韓元(約人民幣55萬元),拍攝時間只有10天,卻成為了韓國首部獲得威尼斯、坎城、柏林三大電影節最高殊榮的電影。
  • 「壞小子」金基德死於新冠,春夏秋冬不再有下一春
    這個男人對金基德說,「我看你們都不是什麼學習的料,去工廠學習技術吧,那也是條出世的路」。於是金基德小學一畢業就去了工廠。在此期間決定金基德人生的一個關鍵瞬間應該是繪畫。這個時候金基德人生中還沒電影什麼事,一直到32歲他才看到人生第一部電影。在巴黎。
  • 凱兒得樂的自我放逐
    從這家社交電商公司的成立時間看,凱兒得樂品牌應該是抓住了微商這個世紀紅利的尾巴,而且產品品類的選擇也極為精準,顯示出創始人在直銷以及零售領域的高深造詣,但是與創立初期的狂飆突進相比,目前的凱兒得樂更像是在經歷一波無可救藥的自我放逐。而這其中最為致命的,也許就是「涉傳」。
  • 死在異鄉的金基德,終究還是要回到不喜歡他的韓國
    因為籤證問題他到了拉脫維亞,到了喜歡和願意接納他的歐洲。波羅的海的深沉寧靜已經讓他決定在被譽為「拉託維亞明珠」的濱海小城尤爾馬拉定居。可惜天不遂人願,他最終還是要葉落歸根回到讓他毀譽參半的韓國。釜山電影節執行董事長全陽俊惋惜道:「……他卻在生日前一周因新冠去世。
  • 《蛋糕》,詹妮弗·安妮斯頓演技大爆發,自我放逐成就自我救贖!
    這的確讓人好奇想要一探這部電影究竟。《蛋糕》裡那個偶爾讓大家熟悉的瑞秋演技表情、偶爾又讓人感到陌生的中年女強人的墮落任性,的確讓影迷嘗到了有別於甜心以外的一股苦澀成長滋味。然而《蛋糕》與《涉足荒野》兩部電影的女主角卻又都是在自我放逐的生命過程中,終獲自我救贖。所以《蛋糕》和《涉足荒野》可謂都是描述一個女人如何通過外在不可知的環境以及時間的漸進流逝,逐漸自助獲得身心靈的康復過程。這兩部片對我而言實在是太相似了,但為何《涉足荒野》至少還能搶到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入圍名額、《蛋糕》卻不能?
  • 金基德,你現在在幹什麼?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有的人認為,金基德的電影噁心、骯髒、讓人身體不適。另一方面,他的電影畫面又十分粗糙。在韓國,金基德被稱作有「飢餓精神」,即常常在極低的預算、極短的時間內,戰鬥式地完成拍攝。例如他2012年的電影《聖殤》,拍攝成本僅為1億韓元(約人民幣55萬元),拍攝時間只有10天,卻成為了韓國首部獲得威尼斯、坎城、柏林三大電影節最高殊榮的電影。
  • 金基德感染新冠去世:那些憎惡我的人,在我死後,會以另一種態度看我...
    有的人認為,金基德的電影噁心、骯髒、讓人身體不適。 另一方面,他的電影畫面又十分粗糙。在韓國,金基德被稱作有「飢餓精神」,即常常在極低的預算、極短的時間內,戰鬥式地完成拍攝。例如他2012年的電影《聖殤》,拍攝成本僅為1億韓元(約人民幣55萬元),拍攝時間只有10天,卻成為了韓國首部獲得威尼斯、坎城、柏林三大電影節最高殊榮的電影。
  • 從苦諦到緣覺,《春夏秋冬又一春》憑什麼封為金基德最好的電影?
    很多時候,人都是如此。自己種下了因,卻蒙然不知。到自己要承受其果時,卻又怨天尤人,不追溯根本。現實中,不太多人懂得及願意回望自己過去所做之事,以致忘記自己是如何走到目前,不能夠面對自己的過去,不能夠為過去而負責,亦無法計劃未來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