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
12月11日,有兩條關於韓國電影的新聞上了國際頭條,第一是《寄生蟲》超過《黑豹》《信條》等片,榮登Google網站2020年電影熱搜榜冠軍;第二就是59歲的韓國導演金基德在拉脫維亞感染新冠病毒去世。
去年,奉俊昊因執導《寄生蟲》紅遍全球。在此之前,在國際影壇上名氣最響的韓國導演只有一人——金基德。
後浪不一定會把前浪給拍死,前浪化作虛無的水霧,是因為自身的重力加速度。從2000年開始的《漂流欲室》,到《空房間》《阿里郎》《聖殤》等名片,金基德導演的電影在包括坎城、柏林、威尼斯三大電影節在內的各大國際影展中多次斬獲大小獎項,在歐洲是備受寵愛的頂級名導。
金基德是世界三大電影節的常客
可是因為深陷性醜聞,加上其作品風格對韓國觀眾的口味漸行漸遠,金基德近年來愈發被本土影壇邊緣化。於是他萌生了晚年在東歐發展,甚至在當地定居的想法。不料不幸感染新冠病毒,在離2020翻篇還有最後20天的時候辭世。
這個冬天,金基德沒能等到「又一春」
北京時間12月11日下午,拉脫維亞門戶網站德爾菲(Delfi)發布消息,坎城、威尼斯和柏林三大電影節的常客,著名韓國導演金基德(Kim Ki Duk)因新冠肺炎併發症,於當地時間11日晚在拉脫維亞一家醫院去世。
2004年,金基德執導的《春夏秋冬又一春》曾代表韓國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可在這個冰冷冬天,他沒能等來「又一春」。
《春夏秋冬又一春》
金基德是11月20日前往拉脫維亞的,原本想在當地買房,並申請永久居留權,沒想到感染了新冠病毒。據稱,12月11日,金基德本來是要去房產交易場所的,但他並未在約定時間現身,手機也處於失聯狀態。其友人報警,最終警方發現這位韓國導演竟然感染了新冠病毒,被送去醫院搶救。
近年來,金基德與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兩國的文化活動關係密切。2019年,他擔任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的主席,今年,他與當地演員和團隊共同出演了自己的新電影《溶解》,該片在哈薩克斯坦以俄語拍攝。製片人是女演員丹娜拉·朱瑪格麗耶娃。金基德除擔任攝像外,還擔任編劇和剪輯。
遠離祖國,是因為逃避性侵犯醜聞?
金基德1960年12月20日出生於慶尚北道奉化郡,而這個月的20日,原本是他60歲大壽。很多影迷都有疑問,為什麼這麼大牌的導演想要在那麼小的一個偏遠國家買房?為什麼他如此離群索居?染病時身邊連一個助理都沒有,最後竟是一個人孤獨地告別了這個世界。
有業內人士稱,金基德從2016年開始就基本不在韓國拍片了,這是因為他在本國的口碑有些不好,「不是因為電影,主要是他私生活有些亂。」2017年,韓國電視臺 MBC的《PD手冊》欄目播出節目《電影導演金基德,大師的真面目》,指控金基德襲擊和性騷擾女演員,轟動了整個電影界。
年輕時的金基德
儘管金基德全部否認指控,2019年,韓國法院仍判令金基德向受襲擊的女演員做出賠償,支付500萬韓幣的罰金。但因缺乏證據,最後不了了之。
如同大洋彼岸另一位才華橫溢卻同樣深陷性侵醜聞的名導伍迪艾倫一樣,金基德也被國內同行和民眾聲討和指責。而自尊心極強的金基德亦逐漸遠離韓國影壇,轉而向中國甚至東歐發展。
一大遺憾,生前本來要拍一部華語片
15年到20年前的網際網路不甚發達,可那時的中國還是有一個人人皆知的網絡熱詞:「韓流」,「韓流」指東亞無敵的韓國足球,也指韓國的時尚潮流,還指來勢洶洶的韓片,金基德就是那時韓國電影復興的領軍者之一。從那時開始,金基德這個名字就在中國文青群體中耳口相傳。
金基德的人生軌跡也有一小部分和中國電影的發展產生了重疊。2015年,金基德曾擔任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評委。同年,他成了浙江嘉視年華影視製作公司的藝術總監。2016年,他再度來中國準備執導新片《無神》,當時他頭扎髮髻,身穿寬鬆道袍,縱論中韓兩國電影未來發展的形象屢屢見諸國內報端。
《無神》
金基德執導的22部電影中,大多數都是對白很少的低成本文藝片,而籌拍中的《無神》是難得一見的商業大片。當年,他曾計劃湯唯和張震主演,號稱是升級版的《春夏秋冬又一春》。
金基德還曾去過橫店和黃山取景,他對《無神》傾注了巨大心血,該片有戰爭、動作、魔幻還有愛情,加上好萊塢特效,對這位電影大師而言,是一次具有挑戰的藝術創作。可是最後因為種種原因,這部華語大片的拍攝計劃最終意外擱淺。
逆襲人生,落魄畫家蛻變成頂級導演
據說,2016年金基德來中國拍《無神》時,當時他的隨身筆記本電腦裡,有該片全套畫面場景設計的效果圖,都是他自己創作的。
很多人知道金基德是導演,卻不知他也是一位畫家。金基德出生在韓國的農村,自小家境貧寒,他用畫畫的方式連接外面的世界,可他父親卻希望他以後成為一名工人。金基德中學沒畢業就輟學進入了工廠上班,幹的全是體力活。可他熱愛藝術的心不死,於是攢錢去法國巴黎進修美術。
之後,金基德靠賣畫為生,獲益寥寥,兩年後回國,更是貧困潦倒。無奈之中的金基德開始嘗試劇本寫作。1993年,他的劇本《畫家與死囚》獲得劇作教育協會最佳劇本獎。1994年,《二次暴光》獲韓國電影委員會最佳劇本獎,次年《非法穿越》再獲該獎。這些獎項使他在1996年籌得資金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鱷魚藏屍日記》,從此走上了職業電影人的生涯。
1997年,金基德的第二部電影《野獸之都》出爐。並首次入選第16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而這也是他的一部半自傳色彩的影片。次年,《雀籠小客棧》成功打入歐洲,曾展出於柏林電影節等八個國際大中小電影節。1999年,《漂流欲室》入圍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其驚世駭俗的影像在國內外引起軒然大波。2000年,金基德推出實驗作品《真相》,並組建自己的電影公司。
傳奇謝幕,世上再無如此多才的電影人
2001年,金基德憑藉《收件人不明》再度入圍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不過依然飽受爭議。2002年,金基德的影像語言日趨完美,其重磅作品《壞小子》二度入圍柏林電影節。金基德的電影擅長以唯美、冷酷的美學特徵探索社會陰暗黑暗面,剖析和反思人類本性,無論大眾喜不喜歡他那「很黃很暴力」的鏡頭語言,其電影的凌厲畫風和獨特色調卻幾乎得到了舉世公認,這不得不說以前的畫家經歷塑造了他的導演風格。
當時和金基德合作過的中國影人樓曉東曾回憶,金基德是一個奇人,因為他可以一個人完成一部電影的所有環節,導演、編劇不用說,攝影、美術、音效、燈光、錄音、布景,就連道具,這位導演都能一人搞定。樓曉東曾到金基德韓國的家中做客,發現他家在首爾郊區的一座山上,孤零零的一幢小別墅,周圍沒什麼人煙。別墅裡有個可以燒飯做菜的「鐵爐」,這是金基德的發明,甚至連咖啡機也是導演自製。
金基德的意外離世讓影迷震驚
金基德的電影成本通常較低,《春夏秋冬又一春》在金基德22部長片中成本最高,也僅為500萬元人民幣。2016年底上映的《停止》,成本僅為5萬元人民幣。學者戴錦華曾說:「不是每個電影人都像金導這麼多才多藝,能用5萬拍一部電影,他自己兼導演、製片人、編劇、攝影師、剪輯……」
金基德的人生,一如他的電影風格,雖不轟轟烈烈,但絕對豐富多彩。2020之後,世上再無金基德,也再無像他那樣多才多藝的電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