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鹿角鎮橫路村2組村民王子良的養豬場裡,王子良從豬圈裡陸續抱出4隻豬仔遞給一旁等候的村民手裡,等豬仔安頓完畢,他從村民手中高興地接過一沓錢,一張一張地數了起來。「現在正逢春季補欄,出售豬仔正是時候。」王子良說,按照市場價1500元/頭的價格出售,今早上他就收入了6000元。「現在還有20頭豬仔需要出售,剩下的就自己養了。」因病返貧養殖生豬找出路在2014年,他家被村裡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由於一家人勤勞肯幹,一步一步地甩掉貧困帽。2017年,他家成功脫貧。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一直都很健康的小女兒突感不適,隨即送往醫院,經過檢查,小女兒確診為白血病,讓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當年,經過鎮上幹部實地走訪了解情況,加上王子良自己申請,他家被確定為返貧戶。「貧困戶不光榮,擺脫貧困才能過上好日子。」王子良時常在心裡想。自從成為了返貧戶,橫路村支部書記冉從奎就常常到他家裡了解情況。為了幫助他早日擺脫困境,冉從奎根據他家的實際情況,建議他在家發展養殖業,一方面照看家庭,另一方面增加收入。對於搞養殖的提議,王子良和妻子一拍即合。

「老話說『窮不丟豬、富不丟書』,對於養豬我還是很有信心。」王子良說。從確定養豬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幹好!「當年我就買了20頭小豬、5頭母豬。」為了儘可能降低成本,王子良將村裡部分閒置的耕地重新利用起來,種植了莊稼。從此,王子良正式開始了自己的養殖之路。勤勞肯幹順利摘下貧困帽「脫貧致富,關鍵還是靠自己。」養殖生豬後的王子良成了一個大忙人,每天一大早,王子良與妻子就開始了一天緊張忙碌的工作:調拌飼料、清理豬舍、按時給豬飲水餵食……生產忙碌充實、生活井井有條。除了地裡的莊稼外,王子良一心撲在那些豬仔上,不是捧著書看相關的飼養技術,就是現場請教當地的技術人員,現在他已是養豬「土專家」,談起養豬經說得頭頭是道。2017年,養殖的20頭豬全部出欄,收入了6萬元,這讓他對養豬信心大增。為了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他將原來的舊豬圈徹底拆除,蓋起了200多平方米的新豬舍,還單獨新建了飼料儲存間、消毒池和三級化糞池等簡易的配套設施。這之後,他和妻子起早貪黑,夫妻倆不是在地裡就是在豬圈裡,養豬事業蒸蒸日上。2019年,豬肉價格不斷上漲,王子良的生豬價格也達到高峰,出欄了50餘頭,毛收入達到27萬。王子良成為了當地響噹噹的養豬大戶。2019年,他成功摘下了貧困帽。如今,走進王子良的生豬養殖場,有活蹦亂跳的小豬仔,也有長得膘肥體壯即將出欄的大肥豬。王子良說,儘管養殖環境和設施仍相對簡陋,但目前的養殖規模已達到50餘頭。種植羊肚菌日子越過越紅火正當王子良的養豬產業紅紅火火的時候,冉從奎再一次來到了他家,動員王子良與他一起種植羊肚菌。「前兩年冉支書已經在村裡試種並獲得了成功,對於他推薦發展的產業,我很有信心。」王子良說。
說幹就幹!王子良將家中8畝土地用來種植羊肚菌,冉從奎無償為他提供種植技術,由於勤勞好學,種植的羊肚菌長勢很好。陽春三月,正是羊肚菌採摘時節,在王子良家的菌棚裡,小傘般的羊肚菌一個個破土而出,撐起褐色的「小傘」,羊肚菌迎來大豐收。「由於疫情,我們都是通過電商、微信朋友圈等方式銷售,然後送貨上門,按照鮮菌50塊錢一斤,每天平均銷售量在50斤左右。」王子良看著大棚裡長勢喜人的羊肚菌,高興地說。「不愁銷路,冉支書已經與貴州的一家公司籤訂合同,收購幹羊肚菌。」對於未來的打算,王子良坦言,會繼續擴大生豬養殖規模和羊肚菌種植規模,還打算養殖蜜蜂,讓日子越過越紅火。
—END—
作者:趙琴
編輯:趙秀梅︱編審:黃智宇
審核:廖鳳蓮 | 策劃:溫江華
彭水日報社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