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秦兵馬俑生產採用了「多渠道供應」模式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兵馬俑坑。(資料圖) 張天柱 攝

中新網西安12月17日電 (記者 田進)記者17日從陝西文物部門了解到,近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組成的研究團隊,發表了有關秦俑生產模式研究的新成果《秦始皇兵馬俑生產、後勤與供應鏈管理的地球化學證據》。研究發現,秦兵馬俑的生產採用了「多渠道供應」模式。

雙方研究人員採集秦陵出土兵馬俑、陶磚、夯土與青銅水禽陶芯的殘塊,製作巖相薄片,對這些陶土製品的原材料產地與製作工藝進行研究,提出了一種可能的生產模式——秦俑及相關陶土製品的原材料可能來自同一個供應中心;不同的工匠團隊組成獨立的生產單元(作坊),各自負責某一具體門類陶土製品的生產(如陶俑、陶磚、青銅陶範、夯土)。

為深入研究秦兵馬俑的生產模式,研究團隊採用了便攜X射線螢光光譜的分析方法,對秦俑一號坑內保存的文物藏品開展原位無損檢測,獲取其地球化學數據並進行統計分析。

兵馬俑坑。(資料圖) 張天柱 攝

此次研究的對象主要為秦俑一號坑後修復區內的28件藏品,包括19件鎧甲武士俑、2件鎧甲軍吏俑、1件鎧甲御手俑、2件圉人俑、4件陶馬,這28件藏品中的18件帶有陶文,許多帶有「鹹陽」及「宮」字樣。此外,還對2件排水集滲陶帶圈、3塊出土自一號坑的鋪地磚和一號坑沉積土的剖面進行了分析,用以和陶俑的分析數據進行對比。

研究發現:陶俑與鋪地磚、陶帶圈、沉積土的成分顯著不同,這與陶俑原料中大量的砂質羼和料(SiO2)有關,這使得土料中的微量元素比例發生了變化;同一陶俑身體各部位的成分相近,而不同陶俑同一身體部位的成分具有明顯差異,這說明陶俑並非為模塊化生產,很可能由不同的作坊獨立製作;一號坑中鎧甲武士俑的數量較多,而鎧甲軍吏俑、鎧甲御手俑、圉人俑、陶馬的數量較少,二者的成分在本次研究中存在差異,後者的成分分布更趨於標準化,說明這些不太常見的陶俑在製作中可能使用了統一的原材料,甚至可能是由同一作坊在短時間內集中生產的;鎧甲武士俑中,帶有「鹹陽」與「宮」陶文的陶俑,能夠從成分上區分開來,這似乎支持了「鹹陽」與「宮」代表兩個不同作坊的觀點;除了「鹹陽」與「宮」外,本次研究中的其他陶俑,有一些表面帶有數字或單個字的陶文,還有很多表面沒有陶文,這些陶俑的成分與帶有「鹹陽」陶文的陶俑更接近,或許這些帶有其他字樣陶文或沒有陶文的陶俑也是由「鹹陽」作坊所制。

從研究結果看,秦兵馬俑的生產採用了「多渠道供應」模式,由多個作坊生產相同的產品。「宮」作坊的工匠是「中央專家」,他們擁有自己的戳印,可能負責質量要求較高的產品,是秦俑製作工程中官方「內部供應鏈」的一部分。「鹹陽」與其他作坊的工匠提供了更多的補充產品,他們大多在陶俑上刻劃自己的標誌。這種多樣化的多渠道供應鏈管理,很可能是一種「規模經濟」,以便於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完成這項前所未有的工程,減少因技術困難或停工帶來的風險。(完)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發現:秦兵馬俑生產採用「多渠道供應」模式
    最新研究發現:秦兵馬俑生產採用「多渠道供應」模式 央視新聞12月16日消息,近日,記者從文物部門了解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科技考古期刊 Archaeometry
  • 最新研究發現秦兵馬俑採用「多渠道供應」模式,標準化生產
    近日,記者從文物部門了解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科技考古期刊Archaeometry上發表了有關秦俑生產模式研究的新成果——《秦始皇兵馬俑生產、後勤與供應鏈管理的地球化學證據》,該研究表明:秦兵馬俑的生產採用了「多渠道供應」模式,由多個作坊生產相同的產品。
  • 研究發現秦兵馬俑生產採用「多渠道供應」模式 多個作坊生產相同產品
    研究團隊在兵馬俑一號坑現場開展分析工作(資料圖片)12月15日,記者從文物部門了解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科技考古期刊 Archaeometry上發表了有關秦俑生產模式研究的新成果——《秦始皇兵馬俑生產
  • 兵馬俑竟然也能組裝!最新研究發現秦兵馬俑採用「多渠道供應」模式
    近日,記者從文物部門了解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科技考古期刊 Archaeometry上發表了有關秦俑生產模式研究的新成果——《秦始皇兵馬俑生產、後勤與供應鏈管理的地球化學證據》,該研究表明:秦兵馬俑的生產採用了「多渠道供應」模式,
  • 秦兵馬俑或由不同作坊獨立製作 採用多渠道供應模式
    秦兵馬俑或由不同作坊獨立製作 採用多渠道供應模式時間:2020-12-16 19:3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秦兵馬俑或由不同作坊獨立製作 採用多渠道供應模式 【 研究!
  • ...專家研究成果表明 秦兵馬俑由不同作坊獨立製作而非「流水線...
    近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科技考古期刊 Archaeometry 上發表有關秦俑生產模式研究的新成果——《秦始皇兵馬俑生產、後勤與供應鏈管理的地球化學證據》,印證秦兵馬俑生產採用「多渠道供應」模式,即由不同生產單元(作坊)獨立完成所負責陪葬品的生產製作
  • 兵馬俑製作並非模塊化,而是統一標準定製化,由多個工坊定製完成
    如今兵馬俑又上了熱搜,一是《國家寶藏》上展示了國保秦跪射俑,《大秦賦》也在熱播中,讓秦國一統天下的這段歷史再一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另外一個則是最近研究表明,兵馬俑的生產採用了多渠道供應的模式,類似現在的來料加工,這無疑再一次刷新了人們對於秦國的認知。
  • 氣勢恢宏的秦兵馬俑的背後,是一個誕生在東方的強大帝國
    2000多年後的20世紀70年代,在臨潼縣驪山鎮,塵封在地下數千年之久的秦兵馬俑重見天日,它磅礴的氣勢令世人讚嘆。從氣勢磅礴的秦兵馬俑到綿延萬裡的秦長城,兵馬俑是我國的一大奇蹟,也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它規模宏大,又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墓穴中最有價值數量最多的東西。這一個個浩大工程的背後,是一個剛剛誕生在世界東方的龐大帝國的強大號召力。
  •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 兵馬俑是「整裝」而非「拼裝」!
    近日,國際著名科技考古權威期刊 Archaeometry上刊登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組成的研究團隊聯合發布最新研究的新成果——《秦始皇兵馬俑生產、後勤與供應鏈管理的地球化學證據》。
  • 兵馬俑用真人燒制而成?專家對殘缺的兵馬俑進行研究,終真相大白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大家應該聽過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故事,秦始皇也是我國第一個稱為皇帝的統治者,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歷史上對他的評價爭議數不勝數,但不得不承認他在統一六國這件事上起到絕對的作用,功不可沒。
  • 兵馬俑難道是真人燒制?一尊兵馬俑裂開後,千古謎題終於天下大白
    秦始皇陵聞名世界,墓葬所屬的兵馬俑群被挖掘那天起就備受萬眾矚目,如果你參觀過秦始皇兵馬俑就會發現,這些兵馬俑的臉和表情栩栩如生,而且每個兵馬俑的身形和衣著都不一樣,仿佛真人一般,他們千人千面,沒有一個面孔是完全一樣的,這就不免讓人產生疑問,這些兵馬俑難道是真人燒制的?想想就有些毛骨悚然。
  • 最新研究發現:秦始皇兩千年前製作兵馬俑的靈感,來自古希臘雕塑
    導遊會以各種形式向遊客講述兵馬俑被發現的故事:1974年,陝西遭遇了一場百年大旱,因此,幾位年輕的農民決定挖一口新井。在挖掘過程中,這幾位農民挖出一個完整的人俑,此時他們意識到,這就是幾千年來盜墓者們一直在尋找的秦始皇陵!
  • 秦兵馬俑的原型:7萬秦京師軍,楚漢之爭為何效力劉邦斬殺項羽
    而秦京師軍是秦兵馬俑的原型,於是就有了兵馬俑殺死項羽的說法,有的還說項羽之死是受到了兵馬俑的詛咒。 2、項羽劫掠焚燒秦始皇陵,兵馬俑也被大肆破壞 項羽進入關中,懷著對秦朝的極端仇恨,殺了投降劉邦的秦王子嬰和秦王室貴族,將鹹陽城內擄掠一空,臨走還放了一把大火燒了鹹陽城。對於秦始皇陵項羽自然也不放過,對秦始皇陵大肆掠奪。《史記.高祖本紀》雲:「懷王約入秦無暴掠,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
  • 湖南又一景點走紅,比秦兵馬俑還早千年,人稱中國式的「復活節島」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要說國內神奇的景象,除了萬裡長城外,就要當屬陝西的秦兵馬俑了;在古時封建王朝之中,人殉是其中的一種殉葬方式,以活人作為陪葬品下葬可以說是非常殘忍的,到了春秋時期就出現了以陶俑、木俑代替人殉,而著名的秦兵馬俑就是用俑代人陪葬的典型,這些兵馬俑的神情以及雕刻的藝術都十分的逼真,好似就是真人守陵一般,十分的神奇;
  • 除兵馬俑,「手辦達人」秦始皇,還有哪些珍藏?
    目前兵馬俑坑中共發現立射俑173件,僅有1件發現於一號坑第11號過洞,其餘172件都分布在二號俑坑東部弩兵單元。立射俑屬於輕裝步兵俑,他們頭綰髮髻,身穿戰袍,腰束革帶,腳穿短靴,整個裝束顯得輕便靈活,身高都在1.8米以上。
  • 秦兵馬俑為何沒有「將軍」?「將軍俑」又是怎麼回事?
    她性格外向,愛說,牢騷話多,如果突然不吭氣,目光呆滯,一定是開啟了殘片檢索模式。相隔幾米遠的兩塊殘塊合體成功後,愛榮姐爽朗大笑,甚是得意。從1974年兵馬俑發掘開始,直到2014年因病去世,她以臨時工的身份在考古隊幹了四十年。2017年夏季,我和老九重逢了。他已經得到了很好的照料,殘片的拼、粘、接工作已經完成,脫落的彩繪局部被貼回原位,頭復位,雙手交握於腹前,端正站立。
  • 秦兵馬俑沒有「將軍」,考古學家的推測依據是什麼
    她性格外向,愛說,牢騷話多,如果突然不吭氣,目光呆滯,一定是開啟了殘片檢索模式。相隔幾米遠的兩塊殘塊合體成功後,愛榮姐爽朗大笑,甚是得意。從1974年兵馬俑發掘開始,直到2014年因病去世,她以臨時工的身份在考古隊幹了四十年。2017年夏季,我和老九重逢了。他已經得到了很好的照料,殘片的拼、粘、接工作已經完成,脫落的彩繪局部被貼回原位,頭復位,雙手交握於腹前,端正站立。
  • 秦兵馬俑為何沒有「將軍」,「將軍俑」又是怎麼回事?
    她性格外向,愛說,牢騷話多,如果突然不吭氣,目光呆滯,一定是開啟了殘片檢索模式。相隔幾米遠的兩塊殘塊合體成功後,愛榮姐爽朗大笑,甚是得意。從1974年兵馬俑發掘開始,直到2014年因病去世,她以臨時工的身份在考古隊幹了四十年。2017年夏季,我和老九重逢了。他已經得到了很好的照料,殘片的拼、粘、接工作已經完成,脫落的彩繪局部被貼回原位,頭復位,雙手交握於腹前,端正站立。
  • 兵馬俑裡面到底是不是真人?杜淳的電視劇演錯了,別被誤導!
    秦始皇古代有的朝代有用生人祭祀的傳統,但是秦始皇沒有採用這種方式,部分俑坑採用真人陪葬,但是兵馬俑確實是用泥土或者陶做的,並不像電視劇中那樣真人澆築,如果是真人的話,俑的成分會有人骨頭,迄今為止發現的破裂的秦俑也不少,在碎片中並沒有發現人類的骨頭,內部是空心的,迄今為止在套用身上發現的制陶藝人名字已經超過80個,可見當時的工作量有多大。
  • 秦兵馬俑「帶」140多件國寶來山東了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4日訊 今天,閃電新聞記者從山東博物館了解到,秦兵馬俑即將再度「東巡」——今年4月28日至10月8日,「六合同風——秦文化大展」將在山東博物館舉辦。而上次舉辦兵馬俑山東巡展是在2004年,時隔16年後,濟南人又可以在家門口一睹秦文化風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