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開始學習本文的內容之前,首先請大家跟著做下面的動作。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這裡介紹進行「深呼吸」的方法。
瞬間集中注意力的一分鐘呼吸法:
1. 請留意丹田部位往下約三指的位置;
2. 緩慢地讓氣息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能發出聲響;
3. 緩慢地用鼻子吸氣,同樣地,過程中也要能發出聲響;
4. 一吐一吸算作一個循環。用一分鐘的時間反覆進行這個動作。
也許你會問:「僅靠這個動作就能讓我集中注意力嗎?」
但是,美國史丹福大學進行的意志力研究已經證實,一分鐘的深呼吸,確實有助於集中注意力。
另外,人的大腦在感受到壓力時,會產生β腦電波,而連續進行一分鐘的深呼吸動作,則能夠將其轉換為「放鬆狀態」時的α腦電波。簡單地說,當我們的腦電波為α波時,注意力才更容易保持集中。
所以,首先請大家進行深呼吸,然後開始閱讀本文的內容吧。
換個看法,就能克服「不擅閱讀」
令人頗感意外的是,很多人會認為「自己不擅閱讀」。
「無論怎麼做都沒辦法實現更快速的閱讀」「完全記不住看過的內容」。
「書的內容太難了。雖然都是用日語寫的,但就是看不明白」。
在閱讀的過程中,眼皮越來越重,一不留神就昏睡了過去。驚醒後心裡想著「今天一定要把這本書看完」。
結果一睜開眼睛,發現自己又睡過去了,實在是懊惱不已。就在這樣的過程中,覺得自己無法做到像那些「擅長閱讀」的朋友一樣,能讀完很多書籍並將其用到與他人的對話交流中,而自己只能是「不擅閱讀」的人……
我自己曾經也是這樣。因為不善擅長閱讀,所以特別嚮往那種「能快速地閱讀,並在談話中輕鬆地引用書中內容」的狀態,心想那將會是怎樣的一種快樂生活。
因此,我去和「擅長閱讀」的幾十位企業經營者進行了交流。同時,也採訪了一些「不擅閱讀」的人,由此我發現了那些感覺自己「不擅閱讀」的人的共通之處。
不擅閱讀者的共同點
認為「閱讀」就是要一字一句地進行理解,並記住這些內容
如果我們每次都要做到一字一句地理解,然後才去看後面的內容,這樣無形中就耽誤了很多時間。
雖然能快速地瀏覽文字,但是這些內容卻不能記在頭腦中
因為感覺沒記住內容,結果又不得不重新回過頭去讀好幾遍。也就是說,即使能做到快速瀏覽,但因為記不住內容,所以又要重新讀。
基於這兩大原因,使其在「閱讀」上花費的時間要多於他人,從而產生了自己「不擅閱讀」的想法。人們往往會陷入這樣的兩難境地,讓自己對「閱讀」這件事產生心理陰影。
為了打破這種「閱讀」上的窘境,我們該怎麼做才好呢?
為此,我們必須對「閱讀」這件事有一個新的認識。
這種新的認識就是,將「閱讀」分為「用眼睛看」和「用頭腦思考」這兩大部分。
如果僅僅是「用眼睛看」的話,那就很簡單了。我們對於自己目光所及的事物,都會進行下意識的判斷。相較於視野遼闊時的「眺望」動作,我們在看文字時則會有意識地去「看」。在「看」的過程中,有的人速度會很「緩慢」,有的人則會很「迅速」。
「用頭腦思考」這一塊,也可以分為「迅速的」和「緩慢的」兩種情況。我們首先會獲取文字傳達的信息,然後再結合自己過去的經驗和知識進行思考,從而理解文章的意思。
所以,基於以上內容,我們可以對「閱讀」的形式進行歸類:
「通讀」:這是我們在學校裡所學的閱讀方法。它要求我們念出聲來或者在心裡記住內容,是一種要求「眼睛看文字」和「頭腦思考」同時進行的閱讀方法。
「速讀」:將重點放在「用眼睛看」上,是一種很注重時間與效率的閱讀方法。為了提高閱讀的速度,而去大致「瀏覽」或者只看必要的內容。
「泛讀」:一種以量取勝的閱讀方法。首先要閱讀大量的書籍,然後再在幾本書中進行對比,從而發現不同之處。
「閱讀」的四種形式
「熟讀、精讀」:準確地閱讀,並將書本中的內容消化成為自己的東西。不但要準確地理解作者的觀點,還要能找到新的切入口,用自己的語言複述出這本書的內容。